不一日,时迁便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梁山泊地界,远远望见了临湖集的轮廓。
他并未急于潜入,而是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在外围山林中寻了处隐蔽的所在,潜伏下来,仔细观察了数日。
但见这临湖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市面繁华竟不输一般州县。
集内街道整洁,屋舍俨然,工坊区烟囱林立,更有巡防的士卒队列整齐,衣甲鲜明,纪律严明,绝非寻常山寨窝巢可比,倒像是个经营有序的军镇。
时迁暗暗咋舌,心道:“俺的娘哎,这梁山泊主王伦,果然非同一般,竟还将这水泊山寨经营得如此兴旺严密,法度井然,气象万千,倒像是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史教师交代的这趟差事,怕是真的踢到铁板了,须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再小心,一步都错不得才是。”
时迁仔细观察了临湖集的布局、巡防的规律,以及那坊区的大致方位。
被高达八尺的青砖围墙单独圈出的巨大区域,足有二千亩地。
唯一的出入口设有三重岗哨,守卫皆身形精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每个进出之人,无论身份,都必须出示特制的腰牌,接受严格盘查,稍有可疑便被带到一旁仔细搜身。
待到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时迁换上一身紧趁利落的黑色夜行衣,如同一只真正的跳蚤,借助阴影和地形,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几队巡夜的火光,轻而易举地翻过了工坊区围墙,潜入了内部。
坊区内一片黑暗寂静,与白日的喧嚣判若两地。
他如狸猫般穿梭于各厂房之间,试图寻找可能存放秘方的书房或档案室。
他撬锁开柜,身手敏捷,然而找到的不是普通的账本,就是些他看不懂的物料清单、生产记录,上面只有数字和代号,丝毫不见关于水月镜、仙人醉、香玉皂配比等关键技术的只言片语。
那些真正核心的、记录了完整流程和精确配方的“秘方”,仿佛根本不存在于纸上,或者被藏在某个他无法触及的绝密之处。
他不甘心,身形在占地千亩的庞大坊区内高速移动,如同鬼魅穿梭于各厂房、仓库之间,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可能的角落。
两个时辰过去,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灰白,他依旧一无所获,心中不由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躁与挫败。
眼看天色将明,时迁把心一横,决定行险一搏。
他潜入一个靠近边缘、看似是工人换衣休息的棚屋,迅速找了一套半旧的粗布工服换上,又抓起地上的灰土在脸上、手上胡乱抹了几把。
随后,他蜷缩在一个堆放杂物的阴暗角落,屏息凝神,等待着。
天光渐亮,坊门开启,工人们如同潮水般涌入。
时迁趁乱低头混入人流,顺手推起一辆堆放空木箱的板车,假装成搬运杂役,开始在坊区内“漫无目的”地游走。
白日的工坊区,与夜间的死寂判若云泥!
巨大的厂房里,人声、畜力或水力带动的机械运转声、水流冲击声、金属敲击声……各种声响交织成一股充满活力的轰鸣。
时迁推着车,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所经之处,眼前所见的一切,让他这位见多识广的“鼓上蚤”也感到深深的震撼!
只见各个宽敞的厂房内部,都被矮墙、栏杆或划定的区域线清晰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块。
数以百计的工人分布在各个区块,各司其职,但他们工作的方式,彻底颠覆了时迁对“工匠”的认知!
这些人并非像他想象中那样,每个匠人从原料到成品独立完成一件产品。
恰恰相反,他们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器械内部的微小齿轮,每人只负责一个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单调重复的环节!
他仔细观察着被认为是制作“水月镜”的区域。
第一组工人,只管按照旁边木牌上写的符号,将一些砂石和几种不同的白色粉末状物体用固定的容器称量、混合,然后倒入料车,送入那熊熊燃烧的巨型窑炉进料口。
第二组工人,守在窑炉出料口,用统一的长杆铁管,蘸取那灼热、粘稠、亮红色的熔融琉璃液,迅速转身,传递给下一组等待的人。
第三组工人,接过铁管,将琉璃液精准地倒入一排排预先准备好的平整石板模具中。
第四组工人,待琉璃稍微凝固,便用特制的铁钳将其夹起,送入旁边一个长长的、温度稍低的隧道式砖窑中进行“退火”冷却。
第五组工人,在光线特别明亮的区域,使用脚踏驱动的转轮和不同粗细的磨石、抛光粉,对冷却硬化后的平板琉璃进行反复打磨、抛光,直至其表面光洁如冰。
第六组工人,在一个相对隔离、通风更好的区域,戴着简易的布罩,小心翼翼地用毛刷,将一种银亮色、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粘稠液体,均匀地涂抹在琉璃板的背面。
第七组工人,则将涂好银液的琉璃板,放入另一个温度控制的小型砖窑中进行烘烤定影……
整个过程,如同一条看不见却高效运转的流水,每个工人只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节点,只重复自己那一两个被严格规定好的动作,速度快得惊人。
但时迁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工人,尤其是前面几组的,他们显然不知道身后乃至下一个环节的人在做什么,更不清楚那些“白色粉末”和“银亮色液体”究竟是什么,具体成分和调配方法更是无从得知!
他又将目光投向“仙人醉”的生产区域,规模更为庞大。
有专门负责制作酒曲的,有负责粮食蒸煮拌料的,有看守着上百口巨大发酵缸的……
而出酒的核心环节,则集中在几个连接着复杂盘旋铜管的巨大蒸馏器旁,由几个看似身份不同的“老师傅”专门负责调控炉火、观察蒸汽、把握接取不同档次酒液的时机。
其他大量的工人,则只是负责搬运原料、清洗器皿或运送成品。
时迁看得头皮阵阵发麻,心中叫苦不迭。
“直娘贼!这梁山泊搞的是什么鬼名堂?!这哪里有什么成张的、写满字的秘方可偷?这他娘的分明是把一个完整的手艺活,生生拆成了几十上百个零碎!”
“每个匠人只知道自己眼前那点活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俺老时偷东西,总不能把人家一堵墙一块砖地拆了偷走吧?偷了砖头,也不知道人家怎么盖的房子啊!”
他并未急于潜入,而是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在外围山林中寻了处隐蔽的所在,潜伏下来,仔细观察了数日。
但见这临湖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市面繁华竟不输一般州县。
集内街道整洁,屋舍俨然,工坊区烟囱林立,更有巡防的士卒队列整齐,衣甲鲜明,纪律严明,绝非寻常山寨窝巢可比,倒像是个经营有序的军镇。
时迁暗暗咋舌,心道:“俺的娘哎,这梁山泊主王伦,果然非同一般,竟还将这水泊山寨经营得如此兴旺严密,法度井然,气象万千,倒像是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史教师交代的这趟差事,怕是真的踢到铁板了,须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再小心,一步都错不得才是。”
时迁仔细观察了临湖集的布局、巡防的规律,以及那坊区的大致方位。
被高达八尺的青砖围墙单独圈出的巨大区域,足有二千亩地。
唯一的出入口设有三重岗哨,守卫皆身形精悍,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每个进出之人,无论身份,都必须出示特制的腰牌,接受严格盘查,稍有可疑便被带到一旁仔细搜身。
待到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时迁换上一身紧趁利落的黑色夜行衣,如同一只真正的跳蚤,借助阴影和地形,悄无声息地避开了几队巡夜的火光,轻而易举地翻过了工坊区围墙,潜入了内部。
坊区内一片黑暗寂静,与白日的喧嚣判若两地。
他如狸猫般穿梭于各厂房之间,试图寻找可能存放秘方的书房或档案室。
他撬锁开柜,身手敏捷,然而找到的不是普通的账本,就是些他看不懂的物料清单、生产记录,上面只有数字和代号,丝毫不见关于水月镜、仙人醉、香玉皂配比等关键技术的只言片语。
那些真正核心的、记录了完整流程和精确配方的“秘方”,仿佛根本不存在于纸上,或者被藏在某个他无法触及的绝密之处。
他不甘心,身形在占地千亩的庞大坊区内高速移动,如同鬼魅穿梭于各厂房、仓库之间,几乎跑遍了每一个可能的角落。
两个时辰过去,东方天际已隐隐透出灰白,他依旧一无所获,心中不由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焦躁与挫败。
眼看天色将明,时迁把心一横,决定行险一搏。
他潜入一个靠近边缘、看似是工人换衣休息的棚屋,迅速找了一套半旧的粗布工服换上,又抓起地上的灰土在脸上、手上胡乱抹了几把。
随后,他蜷缩在一个堆放杂物的阴暗角落,屏息凝神,等待着。
天光渐亮,坊门开启,工人们如同潮水般涌入。
时迁趁乱低头混入人流,顺手推起一辆堆放空木箱的板车,假装成搬运杂役,开始在坊区内“漫无目的”地游走。
白日的工坊区,与夜间的死寂判若云泥!
巨大的厂房里,人声、畜力或水力带动的机械运转声、水流冲击声、金属敲击声……各种声响交织成一股充满活力的轰鸣。
时迁推着车,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所经之处,眼前所见的一切,让他这位见多识广的“鼓上蚤”也感到深深的震撼!
只见各个宽敞的厂房内部,都被矮墙、栏杆或划定的区域线清晰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块。
数以百计的工人分布在各个区块,各司其职,但他们工作的方式,彻底颠覆了时迁对“工匠”的认知!
这些人并非像他想象中那样,每个匠人从原料到成品独立完成一件产品。
恰恰相反,他们如同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器械内部的微小齿轮,每人只负责一个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单调重复的环节!
他仔细观察着被认为是制作“水月镜”的区域。
第一组工人,只管按照旁边木牌上写的符号,将一些砂石和几种不同的白色粉末状物体用固定的容器称量、混合,然后倒入料车,送入那熊熊燃烧的巨型窑炉进料口。
第二组工人,守在窑炉出料口,用统一的长杆铁管,蘸取那灼热、粘稠、亮红色的熔融琉璃液,迅速转身,传递给下一组等待的人。
第三组工人,接过铁管,将琉璃液精准地倒入一排排预先准备好的平整石板模具中。
第四组工人,待琉璃稍微凝固,便用特制的铁钳将其夹起,送入旁边一个长长的、温度稍低的隧道式砖窑中进行“退火”冷却。
第五组工人,在光线特别明亮的区域,使用脚踏驱动的转轮和不同粗细的磨石、抛光粉,对冷却硬化后的平板琉璃进行反复打磨、抛光,直至其表面光洁如冰。
第六组工人,在一个相对隔离、通风更好的区域,戴着简易的布罩,小心翼翼地用毛刷,将一种银亮色、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粘稠液体,均匀地涂抹在琉璃板的背面。
第七组工人,则将涂好银液的琉璃板,放入另一个温度控制的小型砖窑中进行烘烤定影……
整个过程,如同一条看不见却高效运转的流水,每个工人只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节点,只重复自己那一两个被严格规定好的动作,速度快得惊人。
但时迁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工人,尤其是前面几组的,他们显然不知道身后乃至下一个环节的人在做什么,更不清楚那些“白色粉末”和“银亮色液体”究竟是什么,具体成分和调配方法更是无从得知!
他又将目光投向“仙人醉”的生产区域,规模更为庞大。
有专门负责制作酒曲的,有负责粮食蒸煮拌料的,有看守着上百口巨大发酵缸的……
而出酒的核心环节,则集中在几个连接着复杂盘旋铜管的巨大蒸馏器旁,由几个看似身份不同的“老师傅”专门负责调控炉火、观察蒸汽、把握接取不同档次酒液的时机。
其他大量的工人,则只是负责搬运原料、清洗器皿或运送成品。
时迁看得头皮阵阵发麻,心中叫苦不迭。
“直娘贼!这梁山泊搞的是什么鬼名堂?!这哪里有什么成张的、写满字的秘方可偷?这他娘的分明是把一个完整的手艺活,生生拆成了几十上百个零碎!”
“每个匠人只知道自己眼前那点活儿,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俺老时偷东西,总不能把人家一堵墙一块砖地拆了偷走吧?偷了砖头,也不知道人家怎么盖的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