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演讲当天,集贤堂内外人声鼎沸,盛况空前。
原本宽敞的厅堂早已座无虚席,连门槛外、窗棂边都挤满了前来围观的民众,后头的人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唯恐错过什么。
这场前所未有的庶务总理竞选,尤其是其中竟有一位女子参与,彻底点燃了临湖集各阶层百姓的好奇与热情。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鲜的、躁动的气息。
朱大榜作为议事长,坐在主位,粗声维持着秩序,额上见汗;许丘秘书长则伏案疾书,生怕漏掉一字一句。
首先登台的是吴用。
他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浆洗得笔挺的青色儒衫,头戴方巾,手持一柄题了字的折扇,步履从容,面带谦和而自信的微笑。
他先向台下众人,尤其是前排的士绅们,团团一揖,尽显士子风范。
“诸位乡贤父老,临湖集各位高邻,”吴用声音清朗,开口便显学问。
“《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治理一地,如同烹小鲜,首重德化,次重规矩,纲举则目张。”
他“唰”地展开折扇,轻轻摇动,开始阐述自己的施政方略。
“其一,立规明矩,肃清市容。”
“在下若当选,当首先厘定详尽的《临湖集管理规约》,对占道经营、乱倒污秽、喧哗扰民等行为明令禁止,并设专职巡查队,持牌执法,违者视情节轻重,或罚银,或劳役,以正风气,使市井井然,令行禁止。”
“其二,振兴文教,砥砺民智。”
“蒙学乃百年大计,教化之本。不仅需建宽敞校舍,更需延聘饱学名师,教授圣贤经义,使集内子弟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将来或可科举晋身,光耀门楣。”
“此外,还可设法设立劝学田,以其田租专项资助贫寒聪颖之学子,不使明珠蒙尘。”
“其三,开源节流,审慎理财。”
“公共事务,花费浩繁。需建立清晰明了的收支账目,每笔款项来去,皆需有据可查,并定期于集市口张榜公示,取信于民。”
“同时,为充实公用,可酌情适当增加一些繁华地段商业摊位之租金,或对酒楼售卖之特定奢侈酒水、珠玉珍玩等略征消费税,此于民生无大碍,而于公库有大益。”
……
吴用的演讲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格局宏大,颇得台下一些士绅、老夫子和自诩清流之人的颔首捻须,低声称善。
他最后“啪”地合上折扇,总结道:“总而言之,治理之道,在于自上而下,纲举目张。”
“以德化民,以规束行,以文育人,以财办事。如此,则临湖集可保长治久安,日渐繁盛,媲美州县!”
演讲完毕,吴用含笑而立,姿态潇洒,接受着台下部分人矜持而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轮到吴月娘。
她穿着一身素雅而得体的浅碧色衣裙,料子普通,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未施粉黛,青丝简单地绾成一个髻,仅插一支木簪。
她步履平稳地走到台前,虽无吴用的儒雅风度,却自带一股沉静从容、令人心安的气度。
她先是对台下众人,从左至右,微微一福,姿态不卑不亢。
“各位叔伯婶娘,各位临湖集的兄弟姐妹,”
吴月娘的声音清脆,不如吴用洪亮,却如涓涓细流,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方才吴先生引经据典,高屋建瓴,说得极好。”
“但月娘以为,治理咱们临湖集,如同操持一个大家务,光有宏大的道理还不够,更需懂得柴米油盐,知道大家平日里真正需要什么,难处在哪儿,愁在哪儿。”
她没有引用半句圣贤书,而是从身边最寻常的事说起。
“第一,路要平整,水要干净。这是咱们过日子最基本的事,也是最烦心的事。”
“拓宽道路是好事,但如何尽量减少对路边商户生意的影响?”
“工期多长?铺设砖石的钱从何来?可否分段进行,同时招募集内农闲的劳力,或家中困难的子弟,以工代赈,既修了路,也让他们挣些糊口钱?”
“公共汲水点是好事,但如何防止有人浪费、有人霸占?清扫维护谁负责?可否按片区,由大家公推一位信得过的,几家轮流,共同订立用水规矩,互相监督,违者认罚?”
她的话朴实无华,却立刻引起了台下许多普通居民、小商户和妇人的强烈共鸣,纷纷交头接耳,点头称是。
“第二,蒙学要办,但要让咱们集里的娃娃们都上得起。”
“延聘名师固然好,但束修太高,寻常人家如何负担?可否先请集内识文断字、有闲暇的先生、甚至是退役的老文书、账房们轮流任教?他们熟悉本地情况,教学也更接地气。”
“所用书籍笔墨,费用不菲,可否由泊主的钱庄、或观澜坊等大工坊资助一部分,降低成本?咱们的目标,是先让集里每一个想读书的孩子,无论贫富,都能迈进蒙学的门坎。”
这一点,让那些为孩儿读书费用发愁的家长们眼睛亮了起来,看到了希望。
“第三,办事要公道,花钱要明白。”
“吴先生说建立账目,定期公示,月娘深以为然。”
“不仅如此,月娘觉得,每项大的公共花费,比如修东街这段路需要多少钱,买多少石料、付多少工钱,为何选这家供应商,都应提前让大家知晓,允许议论,事后更要详细公示,花了多少,剩了多少,一笔笔都要清楚。”
“钱从哪里来?除了必要的、公平的摊派,或许可以鼓励富户商贾自愿捐资,为其刻碑立传,扬其善名。”
“总之一句话,治理之财,取之于集,用之于集,每一文钱都要花在明处,花在刀刃上,绝不容许糊涂账!”
……
吴月娘最后总结,目光恳切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朴实的脸。
“月娘以为,治理临湖集,不在于立多少高深莫测的规矩,而在于能否踏踏实实为大家解决一件件小事、难事、麻烦事。”
“在于能否听得进大家的抱怨,看得见大家的不便,真心实意地想方设法去改善。”
“这庶务总理,不是官,是仆,是给大家跑腿办事的。若能当选,月娘必当如此而行!绝不敢有负各位信任!”
她的演讲没有华丽辞藻,却句句说到了普通百姓的心坎里。
台下顿时爆发出比之前更为热烈、更为真挚的掌声和叫好声,尤其是一些妇人女子,更是激动地拍着手,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
原本宽敞的厅堂早已座无虚席,连门槛外、窗棂边都挤满了前来围观的民众,后头的人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唯恐错过什么。
这场前所未有的庶务总理竞选,尤其是其中竟有一位女子参与,彻底点燃了临湖集各阶层百姓的好奇与热情。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鲜的、躁动的气息。
朱大榜作为议事长,坐在主位,粗声维持着秩序,额上见汗;许丘秘书长则伏案疾书,生怕漏掉一字一句。
首先登台的是吴用。
他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浆洗得笔挺的青色儒衫,头戴方巾,手持一柄题了字的折扇,步履从容,面带谦和而自信的微笑。
他先向台下众人,尤其是前排的士绅们,团团一揖,尽显士子风范。
“诸位乡贤父老,临湖集各位高邻,”吴用声音清朗,开口便显学问。
“《论语》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治理一地,如同烹小鲜,首重德化,次重规矩,纲举则目张。”
他“唰”地展开折扇,轻轻摇动,开始阐述自己的施政方略。
“其一,立规明矩,肃清市容。”
“在下若当选,当首先厘定详尽的《临湖集管理规约》,对占道经营、乱倒污秽、喧哗扰民等行为明令禁止,并设专职巡查队,持牌执法,违者视情节轻重,或罚银,或劳役,以正风气,使市井井然,令行禁止。”
“其二,振兴文教,砥砺民智。”
“蒙学乃百年大计,教化之本。不仅需建宽敞校舍,更需延聘饱学名师,教授圣贤经义,使集内子弟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将来或可科举晋身,光耀门楣。”
“此外,还可设法设立劝学田,以其田租专项资助贫寒聪颖之学子,不使明珠蒙尘。”
“其三,开源节流,审慎理财。”
“公共事务,花费浩繁。需建立清晰明了的收支账目,每笔款项来去,皆需有据可查,并定期于集市口张榜公示,取信于民。”
“同时,为充实公用,可酌情适当增加一些繁华地段商业摊位之租金,或对酒楼售卖之特定奢侈酒水、珠玉珍玩等略征消费税,此于民生无大碍,而于公库有大益。”
……
吴用的演讲条理清晰,引经据典,格局宏大,颇得台下一些士绅、老夫子和自诩清流之人的颔首捻须,低声称善。
他最后“啪”地合上折扇,总结道:“总而言之,治理之道,在于自上而下,纲举目张。”
“以德化民,以规束行,以文育人,以财办事。如此,则临湖集可保长治久安,日渐繁盛,媲美州县!”
演讲完毕,吴用含笑而立,姿态潇洒,接受着台下部分人矜持而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轮到吴月娘。
她穿着一身素雅而得体的浅碧色衣裙,料子普通,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未施粉黛,青丝简单地绾成一个髻,仅插一支木簪。
她步履平稳地走到台前,虽无吴用的儒雅风度,却自带一股沉静从容、令人心安的气度。
她先是对台下众人,从左至右,微微一福,姿态不卑不亢。
“各位叔伯婶娘,各位临湖集的兄弟姐妹,”
吴月娘的声音清脆,不如吴用洪亮,却如涓涓细流,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方才吴先生引经据典,高屋建瓴,说得极好。”
“但月娘以为,治理咱们临湖集,如同操持一个大家务,光有宏大的道理还不够,更需懂得柴米油盐,知道大家平日里真正需要什么,难处在哪儿,愁在哪儿。”
她没有引用半句圣贤书,而是从身边最寻常的事说起。
“第一,路要平整,水要干净。这是咱们过日子最基本的事,也是最烦心的事。”
“拓宽道路是好事,但如何尽量减少对路边商户生意的影响?”
“工期多长?铺设砖石的钱从何来?可否分段进行,同时招募集内农闲的劳力,或家中困难的子弟,以工代赈,既修了路,也让他们挣些糊口钱?”
“公共汲水点是好事,但如何防止有人浪费、有人霸占?清扫维护谁负责?可否按片区,由大家公推一位信得过的,几家轮流,共同订立用水规矩,互相监督,违者认罚?”
她的话朴实无华,却立刻引起了台下许多普通居民、小商户和妇人的强烈共鸣,纷纷交头接耳,点头称是。
“第二,蒙学要办,但要让咱们集里的娃娃们都上得起。”
“延聘名师固然好,但束修太高,寻常人家如何负担?可否先请集内识文断字、有闲暇的先生、甚至是退役的老文书、账房们轮流任教?他们熟悉本地情况,教学也更接地气。”
“所用书籍笔墨,费用不菲,可否由泊主的钱庄、或观澜坊等大工坊资助一部分,降低成本?咱们的目标,是先让集里每一个想读书的孩子,无论贫富,都能迈进蒙学的门坎。”
这一点,让那些为孩儿读书费用发愁的家长们眼睛亮了起来,看到了希望。
“第三,办事要公道,花钱要明白。”
“吴先生说建立账目,定期公示,月娘深以为然。”
“不仅如此,月娘觉得,每项大的公共花费,比如修东街这段路需要多少钱,买多少石料、付多少工钱,为何选这家供应商,都应提前让大家知晓,允许议论,事后更要详细公示,花了多少,剩了多少,一笔笔都要清楚。”
“钱从哪里来?除了必要的、公平的摊派,或许可以鼓励富户商贾自愿捐资,为其刻碑立传,扬其善名。”
“总之一句话,治理之财,取之于集,用之于集,每一文钱都要花在明处,花在刀刃上,绝不容许糊涂账!”
……
吴月娘最后总结,目光恳切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朴实的脸。
“月娘以为,治理临湖集,不在于立多少高深莫测的规矩,而在于能否踏踏实实为大家解决一件件小事、难事、麻烦事。”
“在于能否听得进大家的抱怨,看得见大家的不便,真心实意地想方设法去改善。”
“这庶务总理,不是官,是仆,是给大家跑腿办事的。若能当选,月娘必当如此而行!绝不敢有负各位信任!”
她的演讲没有华丽辞藻,却句句说到了普通百姓的心坎里。
台下顿时爆发出比之前更为热烈、更为真挚的掌声和叫好声,尤其是一些妇人女子,更是激动地拍着手,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