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暗夜惊情与隐藏锋芒-《重案六组之李阳》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李阳背着电脑包,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得路边的树叶沙沙作响。他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脑子里还残留着代码的余韵,脚步轻快地拐过街角——这里是他住了多年的老街区,路灯昏黄,邻里间的犬吠声此起彼伏,透着一股安稳的烟火气。

  可今晚,这份安稳被打破了。

  巷口围了不少人,指指点点的议论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有人举着手机拍照,有人捂着嘴低声惊呼,还有人在打电话,语气慌张。李阳皱了皱眉,加快脚步挤了进去。

  巷子深处,一棵老槐树下,躺着一个人。借着昏暗的路灯,能看清那是个中年男人,穿着灰色夹克,面朝下趴在地上,后心处有一片深色的濡湿,在地面上洇开一小滩。周围散落着一个摔碎的酒瓶,几片沾了泥的落叶,还有一枚被踩扁的烟蒂。

  没有尖叫,没有挣扎的痕迹,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酒气和一丝若有似无的血腥味。

  李阳的心脏猛地一沉,瞬间切换到工作状态。他没有立刻上前触碰尸体,而是蹲下身,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多年的技术分析经验,让他对环境中的异常细节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

  “大家请退后,不要破坏现场!”李阳站起身,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是警察,已经报警了,法医和技术人员马上就到,请大家配合!”

  围观的人群愣了一下,看到他身上隐约露出的警徽轮廓(那是挂在电脑包内侧的),纷纷往后退了几步,议论声也小了下去。李阳趁机用手机拍下现场全景,从不同角度记录下尸体的位置、周围物品的分布,甚至连地面上的鞋印都拍得清清楚楚。

  他再次蹲下,这次看得更仔细了:尸体的姿势很僵硬,右手蜷缩着,指甲缝里有一点暗红色的碎屑;摔碎的酒瓶是廉价的二锅头,瓶口没有唇印,反而沾着几根不属于死者的棕色长发;那枚烟蒂的品牌是“红塔山”,而死者夹克口袋里的烟盒是“中南海”;距离尸体三米远的墙根处,有一个模糊的轮胎印,看起来像是摩托车的。

  “死亡时间应该在三小时前,也就是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李阳在心里默默推算,“尸体已经开始出现尸僵,尤其是下颌和颈部,但还没到全身僵硬的程度。后心的伤口应该是锐器造成的,从出血量和凝固状态看,是致命伤。”

  他又注意到死者的裤脚沾着新鲜的草屑,而附近并没有草坪,这说明死者很可能是从别处被移过来的,这里不是第一案发现场。

  “喂,郑队吗?”李阳拨通了郑一民的电话,语气沉稳,“我在东风巷发现一具男尸,疑似他杀,已经维持好现场秩序,麻烦您派法医和技术科的同事过来,另外通知六组的人也过来一趟。”

  挂了电话,李阳继续守在现场,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围观人群,试图从那些或好奇或恐惧的脸上,找出一丝不寻常的痕迹。

  二十分钟后,警笛声由远及近。郑一民带着季洁、陶非、周志斌、王勇、孟佳赶了过来,法医和技术科的同事也紧随其后。

  “李阳,你怎么在这儿?”季洁看到他,有些惊讶。

  “我下班路过,正好碰到。”李阳简单解释了一句,然后指着现场开始汇报,“死者男性,年龄大概在45岁左右,后心有锐器伤,初步判断为致命伤。死亡时间在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现场不是第一案发现场,因为死者裤脚有草屑,附近无草坪,且尸体周围没有明显挣扎痕迹。”

  他指向那枚烟蒂:“烟蒂品牌与死者携带的不符,可能是嫌疑人留下的。酒瓶上有棕色长发,非死者所有,可能是女性嫌疑人或与女性相关。墙根有摩托车轮胎印,嫌疑人可能是骑摩托车来的。”

  法医蹲下身检查尸体,听着李阳的分析,频频点头。等初步检查完,法医站起身对郑一民说:“李阳说得基本没错,死亡时间、致命伤类型都吻合,而且死者确实有被移动过的迹象,具体细节需要回实验室进一步检查。”

  技术科的同事也开始现场取证,对李阳指出的烟蒂、酒瓶、轮胎印进行重点提取,忍不住赞叹:“李阳,你这观察力可以啊,比我们有些人还专业。”

  李阳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他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分析的如实说出来而已。

  回到六组,大家立刻分工展开调查。通过死者身上的身份证,确认其名叫张大海,是附近一家汽修厂的工人,平时爱喝酒,脾气不太好,得罪过不少人。

  “李阳,你再帮忙看看,能不能从监控里找到可疑人员。”陶非把附近的监控录像调了出来。

  李阳点点头,启动了超动态视力技术和追踪之瞳系统,对监控画面进行逐帧分析。很快,他在一个路口的监控里发现了线索:晚上七点半左右,一辆红色摩托车载着一个人,停在东风巷口,骑车的是个戴头盔的男人,后座的人穿着灰色夹克,和张大海的衣服一致,看起来像是被人架着的。十分钟后,摩托车独自离开,骑车人的背影在路灯下显得有些佝偻。

  “摩托车的车牌号被遮挡了,但车型是本田cb系列,这种车在本市不多。”李阳放大画面,“骑车人下车时,裤脚沾了点白色粉末,像是石灰。”

  结合张大海的社会关系,周志斌查到他最近和一个叫刘军的人因为赌债闹得很凶,而刘军正好在一家石灰厂上班,并且有一辆红色本田摩托车。

  “目标刘军,住在城西的棚户区。”季洁看着调查结果,眼神一凛,“行动!”

  抓捕过程很顺利,刘军没想到警察来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处理作案工具就被堵在了家里。在他的床底下,搜出了一把带血的匕首,刀刃形状与张大海后心的伤口吻合。

  审讯室里,刘军起初还想抵赖,说自己根本不认识张大海。李阳主动要求参与审讯,他坐在刘军对面,没有急着提问,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你昨晚七点半骑着红色本田摩托车,载着张大海去了东风巷,对吗?”李阳缓缓开口,语气平淡,“你们在汽修厂因为赌债吵了起来,你一时激动用匕首捅了他,然后怕被人发现,就把他拖到了东风巷,还故意打碎了一个酒瓶,想伪装成酒后斗殴。”

  他顿了顿,调出监控画面和匕首的照片:“这把匕首上有你的指纹和他的血迹,摩托车轮胎印也和你车上的一致。还有,你裤脚上的石灰粉,和你厂里的石灰成分完全相同。”

  刘军的脸色一点点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李阳继续说道:“张大海的妻子说,他其实已经准备还你钱了,只是想让你宽限几天。你要是能冷静点,就不会走到这一步。”

  这句话彻底击垮了刘军的心理防线,他瘫坐在椅子上,痛哭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案子破得干净利落,从发现尸体到抓获嫌疑人,只用了不到六个小时。

  回到办公室,大家看着李阳的眼神都变了。周志斌第一个开口:“李阳,你可以啊!不仅技术厉害,现场分析和审讯也这么牛,简直是神探啊!”

  “我们以前都以为你只是个技术员,没想到藏得这么深。”孟佳也笑着说。

  陶非拍了拍李阳的肩膀:“好小子,真是没看出来,有你这两下子,咱们组如虎添翼。”

  季洁看着李阳,眼里带着欣慰:“看来以后破案,不能只指望你的电脑了,还得靠你这双‘火眼金睛’。”

  郑一民也笑了:“我早就说过,李阳这孩子不简单。咱们六组,真是捡到宝了。”

  李阳被大家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平时分析多了,对这些细节比较敏感。主要还是大家配合得好,不然我一个人也破不了案。”

  夜色更深了,办公室里的灯光却显得格外明亮。李阳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电脑,屏幕上的技术图标依旧安静地排列着。他知道,自己的技术是破案的利器,但现场的观察、逻辑的推理、对人性的洞察,同样重要。

  从今天起,重案六组不仅多了一个技术尖兵,更多了一个能在现场拨开迷雾的“神探”。而李阳也明白,在这条追逐正义的路上,他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案件等着他和伙伴们一起去破解。

  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键盘上,仿佛为这个夜晚,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