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攻打石牛寨-《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

  “曹木根,铜鼓营现在是什么情况?”

  “校长!铜鼓营自九月初三、初四两日,就召集大量佃农操练,可操练了两日,就不了了之了。”

  “这十多天都过去了,也没有反应?”

  “没有!职下派去侦察兵,日夜在铜鼓营营寨外监视,这段时间没有佃农训练。”

  晏水生站起身来说道:“校长!依职下看,咱们不能干等着他来攻打,咱们直接偷袭铜鼓营得了。”

  未等晏羽回答。

  曹木根就问道:“铜鼓营距离西乡百余里,下高乡境内还有十数个哨岗,你怎么偷袭?”

  晏水生拿着木棍。

  在沙盘上指点道:“咱们夜间出下崇乡,穿过上崇乡,天亮前抵达老鸦岭一带,休息一日,到天黑直接杀进下高乡,杀进铜鼓营。”

  “咱们能往铜鼓营派侦察兵,难道他们就不能往西乡派斥候?”

  “这…那你说个主意,现在是打也不能打,每天还得防着铜鼓营冷不丁杀来。”

  哪怕晏羽现在准备还不够充分。

  但也不希望铜鼓营磨磨唧唧。

  从实力上来说,

  陈进带来铜鼓营的消息,再结合侦察兵反馈信息。

  这铜鼓营,战兵真就两三百人。

  其所谓的三千大军,不过是纸面数据。

  全靠佃农工匠等充数。

  护卫队依托太平岭险地。

  居高临下。

  又有轰天雷这一大杀器。

  守住太平岭绰绰有余。

  从发展上来说。

  护卫队第一轮扩招新队员,都还未经过战场洗礼,急需实战练兵。

  现在银钱又很充足了。

  足够晏羽再招几百名护卫队的。

  可外有铜鼓营威胁,时刻吸引着护卫队的精力。

  内又没有基层实战将领,盲目扩张容易导致护卫队虚胖。

  曹木根没有搭理晏水生。

  而是看向晏羽道:“校长!依职下看,铜鼓营秋收前不会有大动作。”

  “说说原因?”

  “还有半个月就要秋收了,大半个上高乡、下高乡都是铜鼓营的军田。”

  “也是因为快到秋收了,我们也不好招收新护卫队。”

  “会难招,但多多少少也能招一部分,职下建议,在护卫队中抽出一部分训练标兵,专门负责训练。”

  新兵营?

  就像后世的军队,都是将新兵集中训练。

  等基础训练过关后,再分派到各部队去。

  好提议。

  “大门,你那二十二北方新队员,训练得怎么样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大门。

  听到晏羽提问后。

  起身回道:“军姿列阵都没问题,就是体能还差一点。”

  “通知他们,今晚训练结束后,跑步到商行去,我给他们上上课。”

  好久都没听过晏羽上课了。

  听到晏羽要开课。

  晏水生又起身道:“校长!你这给他们开小灶啊!我也要去。”

  “你字才认识几个啊!给你上课还得先教你识字。”

  “上课不就是教人识字的吗?哦!还有个算术。”

  “地主论,你学得懂吗?”

  “地主论?那是什么?”

  是什么晏羽也不知道。

  反正就是想到一条写一条,总结一条。

  目的就是颠覆士绅权贵特权,颠覆皇权天授思想。

  站在农民、力夫和匠人等底层人民角度。

  分析矛盾,思考矛盾和解决矛盾。

  让底层人民认识这个世道,思考这个世道,并参与改变这个世道。

  而晏羽就是领路人,护卫队就是万万人民的双手。

  当然!

  这是官话。

  大白话就是底层人民最多。

  跟着我造反。

  我当皇帝。

  保证你们后代子孙不会挨饿,人人有田种。

  保证你们后代子孙有书读,有上升通道。

  保证你们后代子孙病有所医,死了有地埋。

  当然!

  晏羽也会想方设法控制。

  别让百八十年之后!

  你们大部分后代子孙,都变成了极个别。

  “晏水生,交给你一个任务。”

  “请校长明示。”

  “带上你二排,去拿下石牛寨。”

  “石牛寨?平江县那个土匪窝?”

  “是的!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几个土匪而已!”

  “拿下后你留下一个班驻守,记住!别透露了护卫队的身份。”

  “是!我听仁乡的战友说,平江县凤栖乡,有钱的大地主特别多,都是几千上万亩的田地。”

  “你想干嘛?”

  “想干!”

  “滚!铜鼓营的威胁还没解决,你又想招惹新麻烦?还不如让曹木根去,我放心点。”

  “别别别!校长别啊!老曹都分出去一个班做侦察兵了,还是我二排去合适。”

  “大门,把你的近卫班也带去,火绳枪都练了好几天,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来遛遛。”

  “校长!你让大门带着火绳枪去,那我二排过去干嘛?烫都喝不到。”

  火绳枪的威力,晏水生在靶场是见识过的。

  百丈开外,就可杀人。

  哪怕是没瞄准,百丈之内。

  也够再射两轮的。

  可惜火绳枪一天才能打造三四把,

  轮到他第二排全部列装,估计都得到年底了。

  “咱们今后作战,会逐步舍弃长枪,全部用火绳枪。”

  “全部?老饶那边弄的过来不?”

  “这个不用你管,赶紧让你二排都见见血,快点成长起来,这才是正事。”

  “是!保证完成任务。”

  晏羽给这二十二个新护卫队上课。

  就是想把他们培养成训练教官,培养成政工人才。

  这二十二人都识字。

  在给新兵教授文化课启蒙时。

  可以灌输思想,灌输地主论思想。

  有了思想的军队。

  才可以不惧困难,不惧生死。

  九月中旬的西乡。

  夜晚就变得凉嗖嗖的。

  护卫队第二排与亲卫班四十余人,出西乡进仁乡。

  天黑之后。

  举起火把再往西进,进入平江县凤栖乡。

  子时!

  乌云散去,皎月升起。

  一阵又一阵寒风,在山林呼啸。

  二排八名护卫队。

  换上大砍刀,先一步攀爬上石牛寨。

  为大部队侦察开路。

  “商量个事,待会射击时,多瞄着匪寇的腿脚打,脑袋留个我这群新护卫来割。”

  大门白了晏水生一眼。

  “亲卫队也都是新护卫队员,他们也需要杀人练胆。”

  “上次在月塘村,你们亲卫班都开张了,我二排才分了8个脑袋。”

  “那次杀人可没奖励,这次是剿匪,是作战,能一样吗?”

  “你看,新轰天雷是你们亲卫班最先装备,这次火绳枪也是,现在好不容易有仗打了,你们又来抢人头,总不能什么好处都给你护卫班了。”

  “校长不是说了,护卫班先列装,先摸索练习,等你们列装了火绳枪,我护卫班还要去手把手教会你们。”

  “鬼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就没发现噪水河加了好几架水车吗?过不了几天就会提高产量的。”

  “军工坊的事?我可不敢打听。”

  “还有你晏水生不敢的事。”

  “别瞎说,我最听校长的话了。”

  突然!

  “砰…砰!”

  石牛寨上。

  不断爆炸巨响声传来。

  随后!

  哀嚎声,哭喊声不绝于耳。

  什么情况?

  探路的战友这是被发现了。

  “快!冲上去,救战友!”

  大门对趴在身后的护卫队干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