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石牛寨山匪由来-《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

  “还请大王不要杀人,小人愿意好好回话。”

  “好!石牛寨上的山匪,到底是怎么回事?”

  “石牛寨上的山匪小人不清楚,但凤栖、东阳二乡的山匪劫掠多为嫁祸。”

  “谁嫁祸的?”

  “平江县县称丞胡九万。”

  胡九万?

  这是打麻将吗?

  “十四年前,龙门村屠村是什么情况?”

  “这…”

  看郑老爷在犹豫,晏羽又慢慢抬起头来。

  “唉…”

  “我说,我说!大王别杀人。”

  “十四年前,舍弟还是长沙府同知。”

  “而现在的县丞胡九万,不过是平江县典史。”

  “有一日,家父应邀去平江县城吃席。”

  “不知为何,时任典史的胡九万,有幸与家父同坐一桌。”

  “席间,家父无意说起,龙门村地势平坦,河水充沛,都是良田,想在龙门村再添些田产。”

  “可是那龙门村,都是刘姓族人居住,哪怕有一两户遇难,也有族人相助,不会变卖田产。”

  “家父本意想打听,龙门村是否有人欠赋,能否周旋之下,买下其田产。”

  “可是!家父回来没两日,时任典史的胡九万,便上门拜访。”

  “说是只要家父对龙门村田产有兴趣,他就有办法让村民卖田。”

  “家父当时也没在意,便随口应承,打发了胡九万。”

  “次日!龙门村就传来被山匪袭杀,全村被灭的消息。”

  “久而久之,又有传言,说是石牛寨山匪袭杀了龙门村。”

  和晏羽预料得差不多了。

  石牛寨山匪下山劫掠。

  就是这群地主士绅,勾结权贵谋财害命的背锅侠。

  但事情真如这郑老爷所说?

  他郑家只是被迫卷入其中?

  不管你信不信,我晏羽反正是不信!

  “除了龙门村之外,还有没有石牛寨山匪袭村杀人,与你郑家有关。”

  “没…没有了?”

  “唉…”

  “还有…还有,大王别杀人。”

  “那都说说吧!”

  随着郑老爷一件件往事扒开。

  那二十二个新护卫队,思想在一步步蜕变。

  这样的大明,如何不亡。

  太祖洪武大帝。

  制定的三十税一制度。

  现在还在大明朝廷里挂着了。

  可现实了?

  由于士绅吞并田地不纳税。

  各地赋税便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

  十税四,十税五,都算是官员爱戴百姓。

  爱戴底层人民。

  毕竟!

  从秀才到皇庄都在免赋税。

  朝廷和官府的总开支不变。

  但能收赋税的田地,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底层人民不会发声,无法发声。

  就算发声了,也会被冠以刁民而屏蔽。

  “晏水生!”

  “到!”

  “按郑老爷说的,把凤栖沈举人老爷,东阳乡李举人老爷,都抓来吧!全家都抓来。”

  “校长!我这就三个班的战友,人手有些不够,”

  “算了!不用抓来,你看着处理。”

  “那…算作战不?”

  “鼠目寸光,难成大事,把他们家里银钱细软都带回来,还有借据欠条,都一把火烧了。”

  “是!职下这就去办。”

  太阳刚从黄龙山上爬起。

  平江县凤栖乡四都三十八村族老,都被“送葬队”“请”来集镇上。

  郑府牌匾下,两只7道螺髻石狮前。

  郑家三十五口人,跪成三排。

  “报告!校长…”

  卢同光笔直站立在门边,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吞吞吐吐像个啥?”

  “校长!哪些妇孺小孩,能不能…”

  “放了她们?”

  “她们并不知情,且没有作恶。”

  “没有作恶?她们的锦衣玉食是怎么来的?那是我汉家人民的鲜血灌溉出来的。”

  听到晏羽拉高声调。

  卢同光低下了脑袋。

  “校长!我错了。”

  “不!你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请校长明示!”

  “罪大恶极的坏人,是可以一刀砍了了之。”

  “可是!他们造恶挣来锦衣玉食,挣来的钱财,都归谁了?”

  “杀其家人,不是为了泄愤。”

  “是为了震慑想犯恶之人,不敢犯恶,不是他一死,钱财就可以安心留给家人。”

  见卢同光还低着头。

  晏羽继续说道:“你是不是以为,咱们可以收其钱财,给他家人一条活路,”

  “错!大错特错,他们既然吃了鲜血馒头,就得付出代价。”

  卢同光缓缓抬起脑袋。

  小声道:“校长!职下保证,碰到欺压我汉家人民之人,绝不心存仁慈。”

  “不错!有觉悟,那个五六岁的孩童,就你来杀吧!”

  “啊?”

  卢同光真想扇自己两耳光。

  吃饱了没事,去求什么情啊!

  在几十个老头的惊恐目光中。

  “送葬队”抬出来两个大箱子。

  “砰!”

  晏羽往其中一个大箱子踹去。

  一箱子纸张,散落一地。

  “这些,都是你们各村写给郑家的欠条借据。”

  晏羽说完,便朝身后亲卫招了招手。

  亲卫秒懂。

  掏出利群与火折子。

  我去你妈。

  晏羽真想给他来上两脚。

  但这么多人都看着。

  风度!

  必须保持风度。

  夹起卷烟,顺便把亲卫手里的火折子也夺了过来。

  深吸一口,仰头吐出一个烟圈。

  随手!

  将点燃的火折子往借据堆里一丢。

  往下在偷瞄一眼。

  确认借据堆里开始冒烟了。

  晏羽这才放心说道:“不管是谁家的,欠了郑家多少钱,今日过后都烟消云散。”

  嗯?

  怎么回事?

  此处该有掌声啊!

  哪怕欢呼声也行。

  怎么还是静悄悄的。

  莫不是?

  “也就是说,你们欠郑家的钱财米粮,都不用还了。”

  这时!

  人群中才传来喁喁细语声。

  这剧情不对啊!

  不应该是一伙老头跪地拜谢吗?感恩戴德吗?

  亏他晏羽还承诺。

  今天凡事来看砍头的族老们,一人可领取2斗大米了。

  感情自己像个卖保健品的。

  激情表演一番之后,下面一群老头老太太,都等着领鸡蛋呗。

  不行!

  不能急。

  饭要一口口吃,膘要一顿顿长,

  “这一箱是各村所在地的田契地契,你们各村族老都拿回去吧!”

  “记住!要均分给各村族人,切不可独自霸占。”

  “下面,你们排好队,来领取各村的田地地契。”

  靠!

  除了喁喁细语声,还是没有动静。

  算了!

  毁灭吧!发鸡蛋吧!

  被压迫了几百上千年的思想,没这么快能改变。

  看来只能依靠护卫队,依靠教育来改变。

  对!

  教育!

  这事必须尽快推广。

  在恐怖的砍头之后。

  一担担稻米,挑出了郑府。

  刚才还恐惧害怕的族老们,眼神都散发出光芒。

  “我送葬队要招新兵,要求二十五岁以下,十六岁以上。”

  “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应招上我送葬队之人,立刻发放十两银子安家费,五担大米。”

  “若族中有青壮人愿意参加,明日可来这郑府报到。”

  晏羽都对这群老头放弃了。

  只是人都请来了,就顺便说一下招新兵的计划。

  很意外!

  一个老头颤巍问道:“大王,年龄小点行不行?”

  “小多少?”

  “八岁!”

  我草!

  这是逼我骂人吗?

  晏羽懒得搭理那老头。

  调头回去玩泥巴了。

  是的!

  晏羽又在捏沙盘。

  捏平江县地势地形沙盘。

  反正铜鼓营要到秋收之后,才会攻打西乡。

  这几天就在凤栖乡等等。

  看看那个胡九万,会不会出城来凤栖乡。

  洪都府府衙内。

  晏羽心心挂念的铜鼓营,最高武将指挥使黄耀武,正三品武将。

  正跪在洪都府知府范沫面前。

  是的!

  一个正三品武将,跪在正五品文官面前。

  自土木堡事件后。

  大明的武将地位,急剧下滑。

  加上铜鼓营的主要粮饷军饷,又靠洪都府商税划拨。

  要是仅靠铜鼓营那三万亩军田,还大多是山地贫田。

  怎么也养不活,铜鼓营上上下下一万多张嘴巴。

  “黄大人,本府令你月初发兵,为何你现在还未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