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封功臣-《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东厂提督掌印太监张福禄,向前几步,来到众臣之前,

  展开手中的圣旨,高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我南明旧都南京城得以光复,乃我朝之第一大幸事,

  诸多文臣、武将,忠心国事、奋勇当先、浴血奋战,厥功至伟,

  实乃国家之栋梁,社稷之保障。

  今,特颁此封功制书,以表朕心,并昭告天下。

  内阁首辅陈子壮,乃朕之帝师,

  从太子时期起,就陪伴朕之左右,细心教导,

  国破之时,更是与朕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自从担任内阁首辅以来,率领百官,总理国事,兢兢业业,未曾懈怠,

  使朕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御敌,北伐南京,光复旧都,

  实乃我朝之第一柱石,文官之首!

  为表其功,今特加封内阁首辅陈子壮,为正一品太子太师,

  并特加封其为忠儒伯,食邑一千户,赐金印紫绶,以彰其大功。”

  众臣听闻,皆是面露敬畏之色,

  毕竟大明朝封爵有祖制,

  其一、异姓不得封王!

  其二、功臣爵位只有三种,公、侯、伯!

  其三、文官即使再有大功,也不得封公、封侯,最高只能封伯!

  大明朝正因有此三条祖制封爵铁律在,

  故,

  郑森能被封为延平郡王,是因为之前其被隆武帝赐予国姓——朱姓,改名成功!

  严格说,郑森在法理上叫朱成功,因为其姓朱,乃是囯姓,不是异姓,

  故,可以封亲王之下的郡王!

  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若真有武将,立下大功,也是可以被封为郡王的,

  但前提,你得放弃自己祖辈之姓,改为囯姓,

  如朱成功一样,那就可以封为亲王之下的郡王,

  若你不愿改姓,那就不好意思了,

  大明太祖封爵祖制在此,既然你不愿改姓,那武将最高只能被封为国公!

  如,南明第一国公——护国公马士英,其原来就是凤阳总督,武将出身!

  再如,沛国公朱大典,

  他也是皇帝新卫勇卫营的总兵大将,武将出身,故可以被封为沛国公!

  再如,南明开国时,江北四镇总兵,

  黄得功被封为靖南侯,高杰被封为兴平伯,刘良佐被封为广昌伯,刘泽清被封为东平伯,

  皆都是武将或者后从文改为武将的,

  大明开囯后,能以文官之身,最后被封为伯爵的,

  以前有且只有三人,

  分别为,

  正统朝的兵部尚书王骥?,正统年间因平定麓川立功,获封靖远伯,伯爵!

  成化朝的兵部尚书王越?,成化年间因平定西部边境,被封为威宁伯,伯爵! ?

  正?德朝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阳明?,因平定宁王之乱,获封新建伯,伯爵!

  而此刻,文官出身的南明内阁首辅、户部尚书陈子壮,竟然被隆武帝,特封为了忠儒伯,

  成为了大明开国之后,第四个以文官之身,最后封伯之人,

  自然是让,此刻朝堂之中的诸位大臣,皆面露敬畏之色,

  仅凭此一点,此刻的内阁首辅陈子壮,就当为南明开国之后的文臣第一人!

  听到如此大恩,一旁的内阁首辅、户部尚书老臣陈子壮,更是伏地叩首,高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虽然在乎爵位,但他更在乎爵位之后,隆武帝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东厂提督掌印太监张福禄,清了清嗓子,

  继续高声念道,

  “内阁次辅、兵部尚书熊汝霖,善于用兵,调度有方,

  坐镇绍兴期间,多次成功阻挡了十数万清军南下进攻我朝东部钱塘钱防线之企图,

  为我朝之后的大练精兵、整合全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正因为有其坐镇绍兴的坚守,如此才有了之后的北伐,光复旧都,

  其功之大,不可不表,

  今,特加封其为正一品的太子太保,

  赏金百斤,赐金印紫绶,以彰其功。”

  “臣领旨,谢恩!”

  内阁次辅、兵部尚书熊汝霖,忙出声道谢。

  “兵部右侍郎张煌言,坐镇长沙,指挥若定,且为人机敏,

  不仅成功招降大顺朝东路余部十万强军为我朝所用,

  并成功阻挡了对面十数万清军南下两湖、江西进攻我朝留都广州之企图,

  亦立有大功,

  今,升为兵部左侍郎,加从一品太子少保衔,

  调入兵部,协助内阁次辅兵部尚书熊汝霖,管理兵部,

  另,赏金百斤,以彰其功!

  两湖总督堵胤锡,坐镇常德,为人机敏,知进退,懂变通,

  不仅成功招降大顺朝西路三十万大军,整编为十五万战力强悍的忠贞营,守住了我朝西部防线,

  更在营造新都江陵城防体系中,指挥调动有方,有大功于国家,

  今,升为从一品太子少傅,加兵部尚书权,负责四川、两湖的之地的军务,

  另,赏金百斤,以彰其功!

  五军都督府之中军左都督、北伐统帅名将——傅以渐,

  有勇有谋,知将知兵,

  率领十多万大军北伐以来,一路势如破竹,

  功崇明、克镇江,锁瓜州、

  守溧水、下南京,占庐州,

  仅凭十多万北伐大军,与四面之四十多万清军激战,

  不仅成功攻克南京,光复我朝旧都,

  更指挥大军,消灭、招降清军不下十万之众!

  杀尽江南百万军,

  腰间宝剑血尤腥!

  火中取栗下南京,

  唯朕大将傅将军!

  傅以渐,实乃我朝第一名将,当为我朝武将之首!

  非世袭罔替的国公,不能表其功!

  故,今,特加封其为世袭罔替的宁国公,

  食邑一万户,赐金印紫绶,

  另,赏金千斤,以彰其功!”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大明武将封国公本就少见,世袭罔替的国公,更是极为难得。

  如今的南明,获得世袭罔替囯公之爵位的,

  除了弘光朝,对南明开国立有定鼎之功的护国公马士英,

  和有护驾大功的沛国公朱大典外,

  加之战死芜湖,为国尽忠的靖国公黄得功之四子黄云豹,

  和大明开国封的黔国公沐氏之第十一代子孙27岁的沐天波,

  和隆武帝为拉拢福建郑氏,迎娶郑皇后后,去年册封的延平郡王朱成功外,

  如今隆武元年的隆武朝,收复南京、北伐名将宁国公傅以渐,

  是南明第六个获得世袭罔替国公爵位之人,

  当然,若他愿意改为囯姓,那隆武帝朱慈璧,还愿意封其为南宁郡王,

  郡王虽然说名义上叫王,但实际上和囯公待遇一模一样!

  奈何,傅以渐不愿意改姓,那就只能封其为宁国公了!

  饶是如此,那也是隆武元年的隆武朝,正式册封的第一个囯公,隆武朝真正意义上的武将之首!

  且傅以渐,今年不过而立之年,就能获此殊荣,怎能不让众臣震惊呢,

  震惊归震惊,但光复旧都南京,消灭十多万清军,如此巨大的战绩,

  封为宁国公,也确实让人无话可说!

  闻听此言,一旁的军机大臣、五军都督府之首的中军左都督傅以渐,

  连忙跪地,激动道,

  “臣惶恐,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大恩!”

  等宁国公傅以渐谢恩之后,

  东厂掌印太监张福禄,又接着念道,

  “南昌总兵张名振,镇守南昌府有大功,封为昌侯,

  徽州总兵姚启圣,镇守徽州府有大功,封为歙侯,

  安庆总兵阎应元,镇守安庆有大功,封为庆侯,

  杭州总兵牟国栋,镇守杭州有大功,封为安侯,

  重庆总兵曾英,镇守重庆有大功,封为渝侯,

  四川嘉定总兵杨展,镇守嘉定府有大功,封为定侯,

  以上六侯为世爵,

  连同护国公、沛国公、宁国公,黔国公、靖国公、延平郡王,

  共12家,郡王、公、侯,赐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郡王、公爵,可免死三次,子孙后代可免死两次!

  侯爵,可免死两次,子孙后代可免死一次!

  剩下则为流爵,

  五军都督府之右军左都督李赤心,封为兴国侯,

  五军都督府之前军左都督高必正,封为郧阳侯,

  五军都督府之后军左都督党守忠,封为兴平侯,

  勇卫营大将甘辉,攻克和州、采石矶、庐江,立有大功,封为庐江侯,

  勇卫营副将焦琏,攻克南京,立有大功,封为江宁侯,

  勇卫营东海水师总兵施琅,攻克胶州湾、海州有大功,封为东海侯,

  勇卫营浙江水师总兵王之仁,攻克镇江有大功,封为镇海侯,

  勇卫营广州水师总兵陈奇策,攻克瓜州渡口有大功,封为渡海侯,

  龙门镇守将李纯,斩杀清军宗室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勒克德浑有大功,特加封其为广信侯!

  以上9人,为流爵之侯爵!

  昌南县守将刘体仁,驻守昌南县有功,封为昌安伯,

  乐平县守将刘芳亮,有斩将之大功,封为乐安伯,

  当涂县主将周全斌?,守城有大功,封当安伯,

  副将刘国轩?,封涂安伯,

  武进县主将张英,守城有大功,封武安伯,

  副将冯信,封进安伯,

  以上六人,为流爵之伯爵!

  至于战死的勇卫营参将李化鲸,追封为东安伯,

  参将刘之干?,追封为新安伯!

  剩下战死之将,如陈明遇、冯厚敦、黄茂功等人,加倍抚恤!

  其余有功将士,皆按军功,晋升两级,

  望诸位将军,继续勉力而行,守护好这锦绣江山,共谋我南明国家昌盛,百姓安康,

  望诸位爱卿,再接再厉,复兴我南明,

  等北伐中原之时,再立新功,朕定不吝啬封爵赏赐!

  朕深知,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所能及也,

  朕希望,诸位爱卿,诸位将军,

  跟朕一起,同心协力,富国强军,北伐中原,以使我大明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望尔等再接再厉,保我大明疆土,护我黎民百姓!

  钦此!”

  东厂提督掌印太监张福禄,读完隆武帝大封功臣的圣旨后,

  群臣在内阁首辅陈子壮的率领下,皆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之间,整个朝堂气氛热烈非常,

  上首的隆武帝,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面喜气洋洋的百官,心中满是欣慰,开口道,

  “诸位爱卿,此次封功,

  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

  即是对诸位爱卿以前大功的酬谢和认可,

  也是为激励尔等,跟朕一起,继续为光复我大明北部江山而继续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朕将此言赠予诸位爱卿,

  现在还不是享乐之时,望诸位爱卿和朕一起,共勉之!”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好,既已无要事,那便退朝吧!”

  说完,隆武帝朱慈璧站起身在东厂掌印太监张福禄的服侍下,在群臣的注视下,退朝而去……

  群臣们在内阁首辅陈子壮、首席军机大臣蒋德璟,两人的带领下,刚走出武英殿,

  就见去而后返的公公张福禄,一脸急切的跑到众臣面前,高声道,

  “陛下口谕,

  召内阁阁臣、军机大臣,乾清宫觐见,商讨国事!

  剩下朝臣,安心办差,继续处理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