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南明隆武元年,公元1646年,八月,张献忠30万大军北上之前,
一场疯狂而血腥的杀戮,拉开了序幕。
为此,张献忠派出最为得力的四位义子干将,
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四人兵分四路,执行清乡行动。
临行前,全军将士均摊派考核指标,
约定:普通士兵杀男子一百或女子两百,可升把总,须砍下手脚为证,军官按屠杀次数认定奖赏。
不从者,以大逆不道论处,全家处斩。
也有一些良心未泯的将士不忍屠戮百姓,于是选择自尽,
而其余未完成KPI的军官,竟被剥皮处死。
在如此背景下,绝大多数大西军将士只能听令行事。
其中以刘文秀部最为凶残。
刘文秀带兵清剿,逢人便杀,凡是看到仍有炊烟的地方,必斩杀当地官吏追责。
他还要深入丛山峻岭,用烟熏出藏匿于山洞中的百姓,而后屠之。
刚开始,大西军还以砍手计数,以致“聚手如山”,
后来杀人越来越多,为方便携带,改用鼻子替代,
一名福将因斩杀1700余人而晋升为总兵。
这样的屠杀,以川西最为严重,川北次之。
在梳篦拉网式的清剿下,“时州县之野已屠,惟城中人未尽屠。”
时人曾云:
“古凶逆之惨,有屠城坑军者,未闻有屠山屠野,
今一省而屠之者,至千里无烟,空如大漠!”
不仅百姓没了活路,就连张献忠身边的臣子、嫔妃们也都是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张献忠曾对部下说过,“文官怕没人做耶?”
可见其从骨子里轻贱文人。
朝臣但凡有些许过失,他动不动就是处死,甚至剥皮。
张献忠杀官不分大小,看不惯就杀。
右丞相严锡命,府邸豪华,处斩!
兵部尚书龚完敬,路修得不平整,剥皮!
礼部尚书江鼎镇,祭天祷文不敬,杖毙!
甚至一日杀官三百余人。
贡生王志道才华横溢,可一笔书写一个精妙绝伦的“帅”字。
张献忠看后赞道:“尔有才如此,他日图我者必尔也!”
遂,杀之。
虽屡开科举,但张献忠打心底里觉得举子们并不可靠,
于是,多次诱杀举子。
张献忠假开科举,强令蜀地举子聚于成都,在贡院中拉起一条长绳,
只要身高超过绳子的便赶到青羊宫处死,“弃笔砚山积”。
四川的文人举子们,被他屠戮殆尽。
不仅杀男人,他也喜好杀女人,包括自己的女人。
一次,张献忠患疟疾,痛苦难耐,便向天起誓:“疾愈,当贡朝天蜡烛两盘。”
那这蜡烛两盘究竟是何物?张献忠病愈后给出了答案。
他命人砍下女子的双足,堆成两座小山,竟倒上油焚烧以充蜡烛!
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仍觉美中不足,认为足山最上方缺一双精美的小脚,找来找去都不能令他满意的。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侍妾双足小巧精美,
于是,便砍了下来,焚“蜡”祭天。
更奇葩的事还在后面。
某夜,张献忠遇见自己的儿子,呼之不应,一怒之下竟杀了亲生之子。
第二天,张献忠反而向妃子们询问儿子的下落,听后追悔莫及,又将几百名嫔妃悉数处死。
如此嗜杀如命,天地不容,其德又岂配久居蜀地。
随着前线战事的不利,张献忠不得不放弃已破败不堪的蜀地,
十月底,决定率30万大军,出川入秦,继续流动作战。
离蜀之前,张献忠下令毁灭成都城的一切,不给敌人留下一针一线。
公元1464年,十一月初一,最后的成都城大屠杀开始了!
大西军驱赶成都城内百姓至南门外,
张献忠污蔑百姓通敌,令士兵屠尽百姓。
成都百姓,跪拜哭求道,
“大王万岁,我等是你百姓,未犯国法,乞大王救命”。
张献忠哪里肯听,急令马队冲踏人群,南门内外遍地狼藉,血流成河,
至入夜仍有幸存孩童的啼哭声。
除了普通百姓,张献忠觉得文官已无用处,便杀光了朝中多数文官,随后焚毁成都城。
百姓屠完了,张献忠一思忖,觉得军队人数多了不好带,
便决定给自己的军队也瘦一瘦身。
他对亲信将领们夸耀道,
“老子何用许多人,直须劲旅三千,自可横行天下。”
就这样,军中掀起混战,辅兵被杀光。
张献忠仍不满意,继续杀四川籍士兵,一个不留。
还没完,张献忠又盯上了大西军的家眷。
当了一辈子流寇的他极为重视部队的机动性,
遂,率先打样,屠杀后宫二百八十余人,仅留下二十余名后妃。
老子杀完了,该你们了。
大西军人人目瞪口呆,但也只得从命。
待大军北上进入顺庆时,张献忠将家眷中的老弱妇孺三万余人赶至江边,
先是炮决,剩余刀砍斧劈,再余者逼入江中溺毙。
至此,张献忠心满意足,轻装上阵,带着老营30万将士,放弃已经被自己杀的没有人丁的四川成都府之地北上,
重新开启了自己最擅长的北上川北,进军陕西汉中的流寇生涯!
大西张献忠,不是没有想过朝川南进军,
而是因为其,在公元1646年,从成都府南下川南的彭山江口大战之中,被川南南明名将杨展大败之,不得已只能北上川北!
八月,张献忠离开成都府北上川北后,
杨展立刻派兵北上进军汉州(今四川广汉)。
九月,兵不血刃,攻克已经成为空城的成都府。
十二月,进攻保宁府时,(今四川阆中),遭遇清军豪格所部大军,
不敌,后被清军追击到成都,
只好退出空城成都府,大军全力驻守南边的嘉定府一带!
并于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7年,八月,
于资阳、简州之地,大败突破南下之清军,重创肃亲王豪格所部大军,阻遏住了清军南下川南的打算,
至此,满清大军和南明大军,于川南嘉定、资阳、简州一带形成对峙之势!
一场疯狂而血腥的杀戮,拉开了序幕。
为此,张献忠派出最为得力的四位义子干将,
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艾能奇,四人兵分四路,执行清乡行动。
临行前,全军将士均摊派考核指标,
约定:普通士兵杀男子一百或女子两百,可升把总,须砍下手脚为证,军官按屠杀次数认定奖赏。
不从者,以大逆不道论处,全家处斩。
也有一些良心未泯的将士不忍屠戮百姓,于是选择自尽,
而其余未完成KPI的军官,竟被剥皮处死。
在如此背景下,绝大多数大西军将士只能听令行事。
其中以刘文秀部最为凶残。
刘文秀带兵清剿,逢人便杀,凡是看到仍有炊烟的地方,必斩杀当地官吏追责。
他还要深入丛山峻岭,用烟熏出藏匿于山洞中的百姓,而后屠之。
刚开始,大西军还以砍手计数,以致“聚手如山”,
后来杀人越来越多,为方便携带,改用鼻子替代,
一名福将因斩杀1700余人而晋升为总兵。
这样的屠杀,以川西最为严重,川北次之。
在梳篦拉网式的清剿下,“时州县之野已屠,惟城中人未尽屠。”
时人曾云:
“古凶逆之惨,有屠城坑军者,未闻有屠山屠野,
今一省而屠之者,至千里无烟,空如大漠!”
不仅百姓没了活路,就连张献忠身边的臣子、嫔妃们也都是提心吊胆、人人自危。
张献忠曾对部下说过,“文官怕没人做耶?”
可见其从骨子里轻贱文人。
朝臣但凡有些许过失,他动不动就是处死,甚至剥皮。
张献忠杀官不分大小,看不惯就杀。
右丞相严锡命,府邸豪华,处斩!
兵部尚书龚完敬,路修得不平整,剥皮!
礼部尚书江鼎镇,祭天祷文不敬,杖毙!
甚至一日杀官三百余人。
贡生王志道才华横溢,可一笔书写一个精妙绝伦的“帅”字。
张献忠看后赞道:“尔有才如此,他日图我者必尔也!”
遂,杀之。
虽屡开科举,但张献忠打心底里觉得举子们并不可靠,
于是,多次诱杀举子。
张献忠假开科举,强令蜀地举子聚于成都,在贡院中拉起一条长绳,
只要身高超过绳子的便赶到青羊宫处死,“弃笔砚山积”。
四川的文人举子们,被他屠戮殆尽。
不仅杀男人,他也喜好杀女人,包括自己的女人。
一次,张献忠患疟疾,痛苦难耐,便向天起誓:“疾愈,当贡朝天蜡烛两盘。”
那这蜡烛两盘究竟是何物?张献忠病愈后给出了答案。
他命人砍下女子的双足,堆成两座小山,竟倒上油焚烧以充蜡烛!
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仍觉美中不足,认为足山最上方缺一双精美的小脚,找来找去都不能令他满意的。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侍妾双足小巧精美,
于是,便砍了下来,焚“蜡”祭天。
更奇葩的事还在后面。
某夜,张献忠遇见自己的儿子,呼之不应,一怒之下竟杀了亲生之子。
第二天,张献忠反而向妃子们询问儿子的下落,听后追悔莫及,又将几百名嫔妃悉数处死。
如此嗜杀如命,天地不容,其德又岂配久居蜀地。
随着前线战事的不利,张献忠不得不放弃已破败不堪的蜀地,
十月底,决定率30万大军,出川入秦,继续流动作战。
离蜀之前,张献忠下令毁灭成都城的一切,不给敌人留下一针一线。
公元1464年,十一月初一,最后的成都城大屠杀开始了!
大西军驱赶成都城内百姓至南门外,
张献忠污蔑百姓通敌,令士兵屠尽百姓。
成都百姓,跪拜哭求道,
“大王万岁,我等是你百姓,未犯国法,乞大王救命”。
张献忠哪里肯听,急令马队冲踏人群,南门内外遍地狼藉,血流成河,
至入夜仍有幸存孩童的啼哭声。
除了普通百姓,张献忠觉得文官已无用处,便杀光了朝中多数文官,随后焚毁成都城。
百姓屠完了,张献忠一思忖,觉得军队人数多了不好带,
便决定给自己的军队也瘦一瘦身。
他对亲信将领们夸耀道,
“老子何用许多人,直须劲旅三千,自可横行天下。”
就这样,军中掀起混战,辅兵被杀光。
张献忠仍不满意,继续杀四川籍士兵,一个不留。
还没完,张献忠又盯上了大西军的家眷。
当了一辈子流寇的他极为重视部队的机动性,
遂,率先打样,屠杀后宫二百八十余人,仅留下二十余名后妃。
老子杀完了,该你们了。
大西军人人目瞪口呆,但也只得从命。
待大军北上进入顺庆时,张献忠将家眷中的老弱妇孺三万余人赶至江边,
先是炮决,剩余刀砍斧劈,再余者逼入江中溺毙。
至此,张献忠心满意足,轻装上阵,带着老营30万将士,放弃已经被自己杀的没有人丁的四川成都府之地北上,
重新开启了自己最擅长的北上川北,进军陕西汉中的流寇生涯!
大西张献忠,不是没有想过朝川南进军,
而是因为其,在公元1646年,从成都府南下川南的彭山江口大战之中,被川南南明名将杨展大败之,不得已只能北上川北!
八月,张献忠离开成都府北上川北后,
杨展立刻派兵北上进军汉州(今四川广汉)。
九月,兵不血刃,攻克已经成为空城的成都府。
十二月,进攻保宁府时,(今四川阆中),遭遇清军豪格所部大军,
不敌,后被清军追击到成都,
只好退出空城成都府,大军全力驻守南边的嘉定府一带!
并于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7年,八月,
于资阳、简州之地,大败突破南下之清军,重创肃亲王豪格所部大军,阻遏住了清军南下川南的打算,
至此,满清大军和南明大军,于川南嘉定、资阳、简州一带形成对峙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