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西军分裂-《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达州,古称通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地、丘陵相间分布,宽缓谷地及缓丘平坝为主,地貌复杂多样,

  今南明时期隶属夔州府,领东乡、太平2县,

  达州知所位于东乡县境内的宣汉县以南的达州城!

  大西十万残军,自去年十一月从顺庆府南充县凤凰山,东进夔州府后,

  就先后攻克了夔州府西部和中部的达州、宣汉、太平、新宁、梁山、万县、开县、城口之地,

  而西面靠近保宁府、顺庆府的达州城,为大西军的中军所在地,

  此刻一场决定大西军未来发展方向的军事会议,正在紧张而激烈的进行之中!

  参加会议的人员有,且只有四人,

  分别为,大西军此刻名义上的一把手,张献忠四大义子之首的孙可望!

  和排行第二、三、四的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

  会议之所以激烈,主要是四人关于大西军出路的考量,意见不同,

  此刻只听老大孙可望,高声道,

  “我的意见是,我大西朝乃是义父和我等兄弟们,好不容易辛苦建立开拓出的王朝,乃是我等兄弟们辛苦奋斗数十年的成果,

  今,义父虽然不在了,但义父他老人家留下的大西朝,决不能亡,要继续保持独立性!

  即不投效南明,更不投降满清,要独立自主发展,

  我们要打出来,离开四战夔州之地,重新寻找一个有发展空间的地区,发展壮大我大西朝,

  继续和满清、南明争夺天下!”

  孙可望说完后,跟班老四艾能奇立刻表态道,

  “大哥说的对,我全力支持大哥的看法,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自己单干,何必受制于人!”

  “哈哈哈哈……,大哥你说的好听,

  如今我大西朝所控制下的夔州府西部之地,面积不足一府之地,人口不足二十万,军队不足十万,养兵都是问题,

  且东、南两面的夔州奉节和重庆府,有南明数十万大军驻守,

  西、北两面的兴安府、汉中府、保宁府、顺庆府,四府之地则是满清数十万大军驻守,

  就凭我等兄弟,如今麾下这刚吃了败战,粮草不足,且不足十万的残军,想要离开此地谈何容易,

  退一步说,即使侥幸离开此地,又到哪里去寻找那,可以作为我等兄弟发展壮大之地呢,

  如今天下大势,是南明、满清,中分天下!

  满清占据长江以北的辽东、蒙古、黄河、淮河等中原之地和四川嘉定——重庆——顺庆——保宁以北之地,

  而南明,则占据长江以南之地和四川嘉定——重庆——顺庆——保宁一线以南之地,

  如今,天下汉地一十三省,已经被满清、南明,两朝所瓜分完毕,

  中原之地,已经没有了我大西朝立足之地,

  莫非大哥和四弟,要去边缰,做那化外之人,

  哈哈……,若真如此,那兄弟我,定不会跟随!”

  刘文秀说到此处,看了孙可望一眼,见他脸色淡然,看不出其内心之中的真实想法,

  继续说道,

  “即使我等兄弟现在占领的夔州府西部之地,

  也是因南明、满清双方刚刚大战之后,精力有限,无暇顾及,

  一旦双方恢复元气,必然会派出强军前来消灭我等兄弟,

  两朝都有大军百万之众,我等兄弟四人,手下所控制的大军,不足十万,

  两方,谁也打不过,

  投降是唯一的选择,

  只是满清乃是异族,又和我等兄弟有杀义父之仇,自然不能投降满清,

  况且还有义父临终之前反清复明之遗命在,

  那唯一的出路,只有学习那大顺朝李过等人投降南明,

  如此,我等兄弟既能有一个出路,还能继续跟满清死战,为义父报仇,

  何况义父和我等兄弟本来就是大明之子民,

  以前之所以起事,乃是全因为崇祯小儿无道,民不聊生,不得不如此,

  而今那南明隆武帝朱慈璧,自继位到今,两年以来,

  任用贤臣,大力发展海外远洋贸易,藏富于民,又不加税,

  还派大军北伐南京,收复旧都,

  文韬武略,样样不差,乃少有之名君!

  如今其治下南明百姓,生活还算不错,

  虽不说家家有余粮,但只要辛苦劳作,还是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

  如今百姓生活又有了希望,谁又会愿意继续跟随我等兄弟起事呢,

  故,我朝继续义父的那一套流寇作战,已经失去了百姓之支持,

  没有百姓之支持,我等兄弟,即使离开此地,又谈何发展,

  人只会越打越少,失败就必将会是注定的,

  故,弟我的建议是,立刻派人出使南明,放弃大西朝之称号,学习大顺余部李过等人,全力投效南明隆武帝,

  小弟相信以隆武帝之雄才大略,必然不会亏待我等兄弟,最低也可如李过等人一样封侯,

  如此,不仅我等兄弟及其麾下军中兄弟们,人人都将能有一个好的出路,

  还能为义父报仇雪恨,征战沙场,

  二哥,以为三弟我的提议如何?”

  刘文秀一脸热切的看着自己平日里最敬重的二哥李定国道,

  毕竟老大孙可望,此人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当皇帝,

  而老四艾能奇,又是老大孙可望的跟班,

  此两人必定不会同意自己投效南明的提议,

  唯有二哥李定国,素来以忠义自居,

  如今义父已死,大西朝已经实际上亡国了,而当今南明隆武帝又是名君,

  想要其必然会同意自己投效南明之提议,

  故,老三刘文秀,没有问老大孙可望,老四艾能奇两人对自己投降南明之提议的看法,而是直接看向二哥李定国,

  此刻,只听李定国缓缓开口道,

  “大哥,三弟的提议,才是正理,

  如今,二分天下之格局已毕,

  天下两京一十三省之汉地,已经没有我等兄弟的落脚之地,

  投效南明乃是我等兄弟唯一的选择,

  至于去边缰,做那化外之人,弟身为汉人,宁死不为也!

  弟完全赞同三弟派人出使南明,联合南明,共同抵抗清军之提议,

  望大哥和四弟,莫要把那权势看的太重,

  当以,为义父报仇,匡扶我我汉家河山为要。”

  李定国为了将大哥孙可望和四弟艾能奇,两人也拉到投降南明这条正确道路上,

  故意将三弟刘文秀投效南明之提议,改为联合南明,共同抗清,以能让孙可望、艾能奇两人能接受,

  但只是换了一个名头,实际上还有投效南明,

  毕竟此刻的南明隆武朝,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南明永历朝,

  军事实力比大西朝的十万残军,强大的太多,

  自然不可能有联合一说,想要投效南明,唯有合并一说,

  隆武帝朱慈璧,其他方面都可以让步,但军队控制调度之权,那是寸步不让!

  南明军中,只能有一个发号施令之人,那就是他隆武帝朱慈璧!

  见此,大西军此刻名义上的一把手孙可望脸色铁青,

  他没有想到李定国,这平日里素来以忠君爱国、忠义着称的家伙,

  在大西朝皇帝义父张献忠刚死,就敢跟自己这个义父长子,大西朝名义上的太子叫板,

  这哪里是什么嘴上说的要投效南明,

  这,分明就是打算夺权抢班,

  故,是可忍,孰不可忍,

  孙可望重重一拍桌子,怒目圆睁,指着李定国的鼻子大骂道,

  “你们两人糊涂,大错特错!

  南明不过一残明,自己的旧都北京城和中原之地,还都陷落于满清之手,

  以我观之,乃是南宋、南朝之旧事重现而,

  其败亡必定是注定的,南宋、南朝无疑不是如此!

  与其投降过去,寄人篱下,不如自己当家做主,重新开创一个新王朝!”

  闻言,跟班老四艾能奇,也跟着帮腔道,

  “大哥说得极对,咱们大西军怎能向他人低头。”

  见状,李定国也不再忍让,

  毕竟都被孙可望,指着鼻子大骂了,

  十个男人,没有一个,能忍受如此大辱的,

  故,李定国也重重一拍桌子,站起身,神情严肃着盯着对面孙可望,艾能奇,两人一字一句道,

  “大哥,四弟,

  如今,天下形势如此,若不联合南明,

  我们迟早要被满清和南明夹击而亡。

  投效南明,既能保存实力,又能名正言顺地抗清,为义父报仇,

  这是我军当下唯一之出路,望大哥和四弟,再好好斟酌一下!

  我和三弟,两人在东面的开县、万县、城口之地,

  等大哥和四弟的答复,望大哥和四弟,莫要把权势看的太重,最后误人误己!

  三弟,我们走!”

  说完后,李定国看也不看孙可望,带着刘文秀,直接离席而去,

  当天上午,两人率领麾下中军主力1万大军,

  离开了达州城,回到了麾下三万大军所占据的东部开县、万县、城口之地,

  文官之中,户部尚书王国麟,刑部尚书李时英,两人跟随而去!

  孙可望看着李定国和刘文秀两人离去的背影,气得浑身发抖,

  “好啊,李定国,刘文秀,竟敢公然与我作对,真是反了天了!”

  见状,一旁的艾能奇着急的说道,

  “大哥,这可如何是好,

  看他们两人的意思是,若大哥不答应,

  他们两人就将率领麾下的四万大军,单独投效南明,

  如此我大西军,将分裂为两部,

  仅凭我们兄弟两人如今,手下控制的不足六万大军,

  又如何与满清和南明,两大王朝,争夺天下呢?”

  闻言,孙可望哈哈一笑道,

  “谁告诉你说,老子要与满清和南明,争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