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内香炉袅袅,散发出淡淡艾香。
吕嬛趁着诸葛亮不注意,把跪坐姿势换成了盘坐,要不然时间久了真的很要命。
“此书售价几何?”
诸葛亮低头翻着书页,并未发觉某人的小动作。
“批发价...一套一两黄金。”
“嗯?”诸葛亮抬眸,面露诧异:“为何如此便宜?”
这个价格其实很贵了,市面上也有售卖纸质书籍,却没做得这般精细,而且有市无价,即便想买,也是难以买到。
更何况这种雕版所印之书,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若再加上线缝装订的工艺,这种书一经面世,必能让书香世家倾力追捧。
“不便宜了,”吕嬛捏了捏发酸的膝盖,又从囊袋里翻出一套书籍,放在诸葛亮面前:
“这是长安书院的基础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也是一套四本,售价...三十斤粮食,什么粮都行。”
长安目前处于货币系统崩坏,官方都是用黄金交易,民间还处于以物易物的状态,实在不好估价,只能用粮食大致换算。
诸葛亮微微点头,拿起课本便掀开页面,不禁怔然问道:“这些符号...是何意?”
吕嬛伸过脑袋一看,连忙解释道:“军中不识字之人甚多,我便做了这套拼音之法,效果非常好,诸葛兄要不要试试看?”
“拼音?”
诸葛亮疑惑着点了点头,在吕嬛的解说下,不到一盏茶功夫,便掌握了拼音方法。
可以说...这学习速度,相当的学霸!
“此法甚好!”诸葛亮合上书本,垂眸思索片刻后问道:“玲绮此番所为,是否要开民智?”
他对此并不看好,除了没人开过先河之外,便是此举会遭受世家与诸子百家的双重抵制。
世家自不必多说,诸葛亮出身世家,自然知道其中原因。
最主要的是不会得到各学派的支持。
法家主张‘弱民’和‘愚民’。
儒家虽然强调引导而非愚弄,既想占据主导地位,却也不会为民做得更多。
至于道家...则是讲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我不去找你,你也别来找我,大家相安无事便可。
诸葛亮想到此处,便笑着问道:“玲绮可是欲开宗立派,自创一格?”
“诸葛兄知我也!”吕嬛欣然说道:“我把此项人才制造计划,称之为流水线生产,将所有知识先灌进去再说,至于能否成才成器...只能看个人了,我无法预料,也无法强求。”
诸葛亮抿唇点头。
这个方法确实可行,如果成功,第一个跳脚的便是齐鲁孔氏。
因为...吕氏抢了他们教化百姓的业务,这让孔圣人的后人如何自处?
“玲绮能否告知,长安太学教书育人的最终形态...究竟是何等模样?”
“最终形态...”吕嬛陷入思考。
她确实没想太多,只想着先补充人才,若说最终形态,她便想到了后世的教育体系:
“适龄孩童皆入学,不分高低贵贱,每年开科取士,肄业学子可各凭本事取得官位,如此,中原士人再不待见我吕家,我吕家依旧可以轻松获得寒门与‘农工商’的人才。”
诸葛亮闻言,眉眼微笑,却又带着几丝惆怅。
这便是...有教无类了,最先主张的便是孔圣人,推翻这项主张的,却是孔后人。
教书都能形成门阀,确实让他大开眼界。
“玲绮,昔日孔圣人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弃鲁国而去,若是长安学子有样学样,学成之后却离开关中,反而入仕中原诸侯,你会如何看待?”
吕嬛:“道有千条,人心万种,我确实无法预防这种情况,但不能因为三两个白眼之徒,就放弃大汉千万子民。”
她眸中闪过几分憧憬:“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当我下达军政命令时,大汉子民能够群起响应,懂布告,知军令,军民各安其职,即便吕家不在关中坐镇,依旧可以井然有序。”
“识字方能明理,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当一辈子牛马而不自知;或是被人蛊惑,当成改朝换代的灰烬,每个汉人都有资格为母族贡献力量,而不是当成牲口来献祭,即便是死,也该死得明白,才对得起母族的庇护,与母亲的十月怀胎。”
诸葛亮陷入思考当中。
水镜先生曾言,自吕家进入关中之后,不臣之心渐显,与袁曹之流并无二致。
如今看来,也不尽然。
她只是不遵‘刘’,却爱‘汉’,还算有得救。
“玲绮大义,却不知你这份忠义,是为了汉室江山,还是为了吕氏富贵?”
这句话,终于来了...
吕嬛叹息着反问:“吕汉江山与刘汉江山,有何不同?一样能够与民生息、安稳社稷。”
诸葛亮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深邃平静。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吕后临朝,确有其能。废苛法、与民休息、稳定社稷,此其功也,史书俱在,亮不敢抹煞。女公子所言‘使百姓休养生息’,确为事实。”
“然,治国之道,非止于一时之安。吕氏之政,以权术立威,凭外戚固权。虽可观一时,终难持久。”
“而刘汉江山,秉天命而行仁政。其根在民心,其本在正统。故虽经王莽之祸、董卓之乱,天下士民之心,仍思汉德。此即‘正统’之重,非仅一家一姓之私,乃天下万民之公器。”
吕嬛深深呼吸,面露不满:“你就说吕雉当政强,还是灵帝当政强吧?”
这对比,高下立判,就连诸葛亮也被噎住一会才缓缓回道:
“亮之所以奉刘氏为正统,非因灵帝、桓帝之流,乃因高祖、光武之德,岂可因一朽木而弃整片森林?又岂可因一度权宜暂安,而认私权可代天命?”
吕嬛本想进行反迷信宣传,但想到丞相之后的朝天借命...
罢了,尊重他人信仰,才能成为好朋友。
于是乎,她便不再劝说了。
人一旦卸了包袱,便会本性暴露,吕嬛也不例外。
只见她面露微笑,将手再度伸进帛袋里面翻找,一边问道:“那诸葛兄可有寻到...良木?”
诸葛亮为之一怔。
此刻正辩论到兴头,本以为她会有更深邃的见解,却没想到她性格如此跳脱。
他心下莞尔,轻声道:“良木...尚在寻访中。”
吕嬛取出一支超长卷轴,足有一人高,“咚”一声立在身侧。
她利落地解开繁复的捆绳,一边问道:“我义父便挺不错的。他那人,最是求贤若渴,他没过来请你出山吗?”
诸葛亮:“刘皇叔倒是有来过,礼数极为周全。”
他语速平缓,既不失对刘备的敬重,也明确表达了自身态度,“只是,亮才疏学浅,所学不过纸上谈兵,加之...年未弱冠,实难当此大任。故而,当时便婉言辞谢了。”
“哈?”吕嬛不由抬头,好奇心爆棚:“他来三次,你都拒绝了?”
“就来一次,并非三次,”诸葛亮若有所思:“刘皇叔确实是当世人杰,我见他求贤若渴,便修书一封,让他请士元出仕。”
吕嬛正要摊开卷轴,闻言不由一愣:“凤雏庞统,庞士元?”
诸葛亮很是意外:“玲绮认识他?”
吕嬛:“卧龙凤雏嘛,如雷贯耳了!”
难怪刘义父这段时间这么猛,看来昭烈皇帝若是丢掉道义,扩充地盘的速度也是飞快,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坐拥荆、益二州了。
吕嬛趁着诸葛亮不注意,把跪坐姿势换成了盘坐,要不然时间久了真的很要命。
“此书售价几何?”
诸葛亮低头翻着书页,并未发觉某人的小动作。
“批发价...一套一两黄金。”
“嗯?”诸葛亮抬眸,面露诧异:“为何如此便宜?”
这个价格其实很贵了,市面上也有售卖纸质书籍,却没做得这般精细,而且有市无价,即便想买,也是难以买到。
更何况这种雕版所印之书,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若再加上线缝装订的工艺,这种书一经面世,必能让书香世家倾力追捧。
“不便宜了,”吕嬛捏了捏发酸的膝盖,又从囊袋里翻出一套书籍,放在诸葛亮面前:
“这是长安书院的基础课程,包含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也是一套四本,售价...三十斤粮食,什么粮都行。”
长安目前处于货币系统崩坏,官方都是用黄金交易,民间还处于以物易物的状态,实在不好估价,只能用粮食大致换算。
诸葛亮微微点头,拿起课本便掀开页面,不禁怔然问道:“这些符号...是何意?”
吕嬛伸过脑袋一看,连忙解释道:“军中不识字之人甚多,我便做了这套拼音之法,效果非常好,诸葛兄要不要试试看?”
“拼音?”
诸葛亮疑惑着点了点头,在吕嬛的解说下,不到一盏茶功夫,便掌握了拼音方法。
可以说...这学习速度,相当的学霸!
“此法甚好!”诸葛亮合上书本,垂眸思索片刻后问道:“玲绮此番所为,是否要开民智?”
他对此并不看好,除了没人开过先河之外,便是此举会遭受世家与诸子百家的双重抵制。
世家自不必多说,诸葛亮出身世家,自然知道其中原因。
最主要的是不会得到各学派的支持。
法家主张‘弱民’和‘愚民’。
儒家虽然强调引导而非愚弄,既想占据主导地位,却也不会为民做得更多。
至于道家...则是讲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我不去找你,你也别来找我,大家相安无事便可。
诸葛亮想到此处,便笑着问道:“玲绮可是欲开宗立派,自创一格?”
“诸葛兄知我也!”吕嬛欣然说道:“我把此项人才制造计划,称之为流水线生产,将所有知识先灌进去再说,至于能否成才成器...只能看个人了,我无法预料,也无法强求。”
诸葛亮抿唇点头。
这个方法确实可行,如果成功,第一个跳脚的便是齐鲁孔氏。
因为...吕氏抢了他们教化百姓的业务,这让孔圣人的后人如何自处?
“玲绮能否告知,长安太学教书育人的最终形态...究竟是何等模样?”
“最终形态...”吕嬛陷入思考。
她确实没想太多,只想着先补充人才,若说最终形态,她便想到了后世的教育体系:
“适龄孩童皆入学,不分高低贵贱,每年开科取士,肄业学子可各凭本事取得官位,如此,中原士人再不待见我吕家,我吕家依旧可以轻松获得寒门与‘农工商’的人才。”
诸葛亮闻言,眉眼微笑,却又带着几丝惆怅。
这便是...有教无类了,最先主张的便是孔圣人,推翻这项主张的,却是孔后人。
教书都能形成门阀,确实让他大开眼界。
“玲绮,昔日孔圣人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弃鲁国而去,若是长安学子有样学样,学成之后却离开关中,反而入仕中原诸侯,你会如何看待?”
吕嬛:“道有千条,人心万种,我确实无法预防这种情况,但不能因为三两个白眼之徒,就放弃大汉千万子民。”
她眸中闪过几分憧憬:“最理想的状态,便是当我下达军政命令时,大汉子民能够群起响应,懂布告,知军令,军民各安其职,即便吕家不在关中坐镇,依旧可以井然有序。”
“识字方能明理,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当一辈子牛马而不自知;或是被人蛊惑,当成改朝换代的灰烬,每个汉人都有资格为母族贡献力量,而不是当成牲口来献祭,即便是死,也该死得明白,才对得起母族的庇护,与母亲的十月怀胎。”
诸葛亮陷入思考当中。
水镜先生曾言,自吕家进入关中之后,不臣之心渐显,与袁曹之流并无二致。
如今看来,也不尽然。
她只是不遵‘刘’,却爱‘汉’,还算有得救。
“玲绮大义,却不知你这份忠义,是为了汉室江山,还是为了吕氏富贵?”
这句话,终于来了...
吕嬛叹息着反问:“吕汉江山与刘汉江山,有何不同?一样能够与民生息、安稳社稷。”
诸葛亮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深邃平静。
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吕后临朝,确有其能。废苛法、与民休息、稳定社稷,此其功也,史书俱在,亮不敢抹煞。女公子所言‘使百姓休养生息’,确为事实。”
“然,治国之道,非止于一时之安。吕氏之政,以权术立威,凭外戚固权。虽可观一时,终难持久。”
“而刘汉江山,秉天命而行仁政。其根在民心,其本在正统。故虽经王莽之祸、董卓之乱,天下士民之心,仍思汉德。此即‘正统’之重,非仅一家一姓之私,乃天下万民之公器。”
吕嬛深深呼吸,面露不满:“你就说吕雉当政强,还是灵帝当政强吧?”
这对比,高下立判,就连诸葛亮也被噎住一会才缓缓回道:
“亮之所以奉刘氏为正统,非因灵帝、桓帝之流,乃因高祖、光武之德,岂可因一朽木而弃整片森林?又岂可因一度权宜暂安,而认私权可代天命?”
吕嬛本想进行反迷信宣传,但想到丞相之后的朝天借命...
罢了,尊重他人信仰,才能成为好朋友。
于是乎,她便不再劝说了。
人一旦卸了包袱,便会本性暴露,吕嬛也不例外。
只见她面露微笑,将手再度伸进帛袋里面翻找,一边问道:“那诸葛兄可有寻到...良木?”
诸葛亮为之一怔。
此刻正辩论到兴头,本以为她会有更深邃的见解,却没想到她性格如此跳脱。
他心下莞尔,轻声道:“良木...尚在寻访中。”
吕嬛取出一支超长卷轴,足有一人高,“咚”一声立在身侧。
她利落地解开繁复的捆绳,一边问道:“我义父便挺不错的。他那人,最是求贤若渴,他没过来请你出山吗?”
诸葛亮:“刘皇叔倒是有来过,礼数极为周全。”
他语速平缓,既不失对刘备的敬重,也明确表达了自身态度,“只是,亮才疏学浅,所学不过纸上谈兵,加之...年未弱冠,实难当此大任。故而,当时便婉言辞谢了。”
“哈?”吕嬛不由抬头,好奇心爆棚:“他来三次,你都拒绝了?”
“就来一次,并非三次,”诸葛亮若有所思:“刘皇叔确实是当世人杰,我见他求贤若渴,便修书一封,让他请士元出仕。”
吕嬛正要摊开卷轴,闻言不由一愣:“凤雏庞统,庞士元?”
诸葛亮很是意外:“玲绮认识他?”
吕嬛:“卧龙凤雏嘛,如雷贯耳了!”
难怪刘义父这段时间这么猛,看来昭烈皇帝若是丢掉道义,扩充地盘的速度也是飞快,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坐拥荆、益二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