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痛失爱子,决绝离宫闱-《穿成废后?医妃她拽开了》

  “晚儿!晚儿!”

  萧执抱着昏迷的苏晚,心急如焚,连声呼唤,同时厉声命令:“传太医!快!”

  太医匆匆赶来,诊脉后道:“王爷,王妃是急火攻心,加之孕期体弱,一时晕厥。需静养,万万不可再受刺激。”

  萧执看着苏晚苍白如纸的脸,心痛欲裂。

  他紧紧握着她的手,对着昏迷的她低语:“晚儿,撑住...我们的孩子还在等着我们...他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

  然而,江南传来的消息却不容乐观。

  飞鸽传书上字字泣血:念安所中之毒极其诡异霸道,沈清和众名医束手无策,孩子已多次昏厥,气息奄奄。除非有解药,否则回天乏术。

  解药...唯有下毒者端王才有!

  萧执眼中迸发出刻骨的仇恨和杀意:“萧廷锐!我必将你千刀万剐,拿到解药!”

  他立刻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加大搜捕端王的力度,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必须拿到解药)!

  然而,端王如同人间蒸发,踪迹全无。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刻都是煎熬。

  苏晚醒来后,变得异常沉默。

  她不哭不闹,只是呆呆地望着江南方向,眼神空洞得吓人。

  她不再提离开的事,但那种死寂般的平静,让萧执更加不安。

  他处理朝政时,她就在一旁默默帮忙,整理文书,调配药方(用于安抚战后受伤的军民),但几乎不开口说话。她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仿佛只剩下一具空壳。

  朝堂上,由于北境军情紧急,镇国公等人再次施压,要求萧执尽快做出决断,尤其是对苏晚的处置。甚至有人暗示,若要平息北戎怒火,或许需要“交出祸首”。

  萧执每次都将这些提议强硬地压下去,但压力与日俱增。

  边境冲突不断升级,军心浮动,粮草筹措也因战乱和天灾出现困难。

  内忧外患,让他焦头烂额。

  这日,萧执正在与几位心腹大臣商议军粮调配之事,一个影卫不顾礼仪,踉跄冲入,扑通跪地,手中捧着一封沾满泪痕的信。

  “王爷...江南...小世子...辰时...薨了...”

  影卫的声音哽咽,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刹那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萧执手中的朱笔“啪”地掉落,在奏折上染开一团刺目的红。

  他怔怔地看着影卫,似乎没听懂那句话。

  “你...你说什么?”

  他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小世子...毒发身亡...沈太医尽力了...”

  影卫泣不成声。

  轰——!

  萧执只觉得天旋地转,一股腥甜涌上喉咙,被他强行压下。

  他的脸色瞬间灰败,挺拔的身躯晃了晃,勉强扶住龙案才没有倒下。

  念安...他的长子...那个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抱一抱、听他亲口叫一声“爹爹”的孩子...就这么没了?

  巨大的悲痛如同海啸般将他淹没,几乎让他窒息。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无人敢出声。

  而此刻,在后宫偏殿,苏晚正准备去给太子送安神汤。

  一名小太监连滚爬入,哭喊着:“王妃!不好了!江南...江南来信...小世子...殁了!”

  苏晚手中的药碗“哐当”一声摔得粉碎。

  她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化作了一尊石像。

  没有眼泪,没有哭喊,只是脸色瞬间失去了所有血色,眼神空洞得可怕。

  “王妃?王妃您怎么了?”宫女惊慌地围上来。

  苏晚缓缓推开她们,一步一步,机械地向外走去。

  她走得很慢,很稳,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死寂。

  她径直走向萧执议事的金銮殿。守卫见她神色不对,不敢阻拦。

  当她出现在殿门口时,所有大臣都倒吸一口凉气。

  眼前的苏晚,面无血色,眼神空洞,仿佛一具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

  萧执看到她,心如刀绞,踉跄着迎上去:“晚儿...”

  苏晚没有看他,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最后落在脸色复杂的镇国公身上,用平静得诡异的声音开口:

  “你们...不是要交代吗?”

  她缓缓抬起手,指向自己,一字一顿,清晰无比:

  “害死北疆将士的‘祸水’,通敌叛国的‘妖女’,如今又克死亲子的‘不祥之人’...就在这里。”

  “现在,”她嘴角勾起一抹凄绝的弧度,看向萧执,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决绝和死寂,“睿亲王,不,摄政王殿下,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苏晚,自愿请死。”

  说完,她猛地拔出发髻上的银簪(正是萧执当年送她的那一支),毫不犹豫地刺向自己的心口!

  “不!!!”

  萧执发出撕心裂肺的狂吼,如同受伤的野兽,猛地扑过去,死死抓住她握簪的手!

  银簪尖端已刺破衣衫,渗出血迹。

  若他再慢半分...

  “晚儿!你疯了!”

  萧执夺下银簪,将她紧紧箍在怀里,浑身都在颤抖,泪水终于失控地涌出,

  “我不准!我不准你死!我不准你离开我!”

  苏晚在他怀中,没有任何挣扎,也没有任何回应,像一具没有生命的木偶。

  她的眼神空洞地望着殿顶,仿佛世间一切已与她无关。

  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

  镇国公看着悲痛欲绝的萧执和万念俱灰的苏晚,张了张嘴,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摇了摇头。

  “王爷...”他上前一步,语气复杂,

  “王妃悲痛过度,还需...好生安抚。北戎之事...容后再议吧。”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悄然退下。

  此刻,再无人敢提“处置”二字。

  空荡的大殿里,只剩下萧执紧紧抱着如同瓷娃娃般易碎的苏晚,痛哭失声。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丧子之痛,爱妻求死之举,几乎击垮了这个刚强的男人。

  “晚儿...求求你...看看我...说句话...”他卑微地乞求着。

  苏晚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不知过了多久,她才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喃喃道:“孩子...我的念安...冷...”

  萧执心如刀绞,将她打横抱起,送回寝宫,寸步不离地守着。

  接下来的几天,苏晚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醒着的时候,她不吃不喝,只是抱着念安小时候的衣物,默默流泪,或者望着窗外发呆。

  她对萧执的关心和话语,没有任何回应,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萧执放下所有政务,日夜守候,亲自喂药喂饭,但她往往只是机械地吞咽,眼神依旧空洞。

  太医私下对萧执说,王妃这是哀莫大于心死,郁结于心,若自己不愿走出来,药石无效,恐...有油尽灯枯之兆。

  萧执绝望又恐惧。

  他失去了儿子,绝不能再看着爱人消逝!

  他下令全国搜寻端王,为子报仇,也为获取解药(尽管孩子已去,但他仍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或许能救苏晚?)。

  同时,他强打精神处理国事,以雷霆手段稳定边境,驳斥北戎无理要求,展现出一个统治者的强硬。

  当他回到寝宫,面对了无生趣的苏晚时,所有的坚强都化为乌有。

  这天夜里,苏晚突然主动开口,声音沙哑:“王爷。”

  萧执惊喜万分,连忙握住她的手:“晚儿!你醒了!感觉怎么样?”

  苏晚看着他憔悴不堪的脸,眼中闪过一丝微弱的心疼,但很快被更深的绝望淹没。

  “放我走吧。”她轻声说,不再是激动的请求,而是平静的决断,

  “我留在这里,只会让你更痛苦,也让彼此折磨。这座皇宫,每一处都让我想起念安,我喘不过气...”

  萧执心如刀割:“不!晚儿,别说傻话!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我们可以一起度过这个难关!我们可以再有孩子...”

  “不会有孩子了。”苏晚抚摸着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眼神死寂,

  “这个孩子...我感受不到他的生机了...也许,他也不想来到这个伤害他兄长的世界...”

  萧执彻底崩溃,伏在她床边,痛哭失声:“对不起...晚儿...对不起...是我没用...没有保护好念安...没有保护好你...”

  苏晚伸出手,轻轻抚摸他的头发,动作温柔,却带着一种诀别的意味。

  “不怪你...只怪这命运,怪这吃人的地方...”她喃喃道,

  “王爷,让我走吧。给我自由,也给你自己一条生路。

  否则,我看着你因我而被拖累,看着你日渐憔悴,我只会更痛苦...让我离开,或许...我还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萧执抬起头,泪眼模糊地看着她。

  她眼中是彻底的疲惫和绝望,还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对自由的渴望。

  他明白,她去意已决。

  强留她,或许真的会逼死她。

  巨大的痛苦和无力感将他吞噬。

  他守护了江山,却守护不了至爱;铲除了奸佞,却挽不回幼子;拥有了至高权力,却即将失去唯一的光。

  良久,他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破碎不堪:

  “好...你...走吧...”

  说出这句话的瞬间,他仿佛苍老了十岁。

  苏晚看着他,一滴泪终于从眼角滑落,嘴角却露出一丝解脱般的、凄凉的微笑。

  “保重。”

  翌日清晨,侍女发现王妃寝宫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封书信和那枚先帝赏赐的“巾帼医贤”匾额的碎片。

  信上只有寥寥数字:

  “此间事已了,恩怨两消。勿寻,珍重。”

  与此同时,京郊一处隐秘的皇家陵园角落,起了一座小小的新坟,墓碑上无字,只放着一个孩童的玩具木马。

  有人说,当夜曾见一素衣女子在坟前跪了整夜,天明时分,悄然离去,不知所踪。

  摄政王萧执得知后,将自己关在殿内三日不出。

  再出现时,鬓角竟已染上霜华。

  他下令厚葬小世子,追封为“哀太子”,但从未再去过那座陵园。

  只是从此,宫中多了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人不得在王爷面前,提及“苏”字,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