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歌知道此事说来话长,难尽述,只拣要紧的简略道:
“南梁城破那日,父皇预知城不可守,早已吩咐东辰卫拼死护我离开。后来颠沛流离,被宇文泰所救,之后便一直由他安排,隐姓埋名。顶替苏玉璃入宫,亦是为了寻机接近萧彻,为父皇母后,为南梁报仇雪恨。”
她提及宇文泰时,语气微微有些复杂,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宇文泰?!”
柳阁老闻言,脸色骤然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极其深刻的警惕与忧虑,他急声道:
“公主!您切莫轻信此人!老臣这些年虽看似不问世事,一心编修史书,实则一直在暗中查探当年旧事!我怀疑,当年嘉陵关之变,萧氏一族被灭门,乃至后来南梁迅速覆灭,背后都与宇文泰脱不了干系!只是此人行事谨慎,老臣至今还没找到切实的证据。”
他凑近几分,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无比的凝重与劝告:
“此人野心勃勃,心机深沉如海,绝非良善之辈!他当年在南梁朝堂之上,便以铁血手腕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手段狠辣!他救下公主,又费心安排公主入宫,其心叵测啊!公主,您千万要小心!万万不可成了他手中复仇的棋子,被他利用殆尽啊!”
柳阁老的话,如同又一道惊雷,在沈朝歌耳边轰然炸响。
虽然她早已对宇文泰的动机心生疑虑,并非全然信任,但听到曾为南梁重臣、对朝中各方势力了如指掌的柳阁老也如此说,并且明确提到了嘉陵关之变和萧氏灭族的旧事,她的心不由猛地一沉,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柳公所言,我已有所察觉。”
沈朝歌低声道,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只是如今身在局中,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柳阁老看着她眉宇间那与她年龄不符的沉重与隐忍,心中一阵酸楚,却也知道皇宫险恶,步步惊心,有些事非他一个无权无势的老臣所能插手。
他忽然想起陛下方才那异乎寻常的态度,不由忧心忡忡地问道:
“陛下……他似乎已知晓公主您的真实身份?”
沈朝歌点了点头,神色复杂难明,轻声道:
“是,他早已知晓。”
柳阁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陛下明知公主是前朝遗孤,是潜伏在他身边、意图复仇的仇敌,却不仅没有揭穿治罪,反而出手相助化解了云舒的危机,甚至……
甚至似乎还有意维护?
这究竟是为何?
是帝王的权术,欲擒故纵?还是……
帝心难测,他一时之间也无法想明白。
“陛下心思,深不可测。公主在他身边,务必万分小心!”
柳阁老只能再次郑重叮嘱,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我明白。”
沈朝歌应道,心中却更加纷乱。
她随即想起一事,郑重地对柳阁老说:
“柳公,还有一事。云舒那边,还请柳公日后多加约束,务必让她远离谢蕴。谢蕴此人,伪善阴毒,野心极大,绝非云舒良配,且与我……与我有旧怨,留在他身边,恐有不测。”
柳阁老闻言,脸上露出羞愧与后怕之色,连连点头:
“公主提醒的是!都怪老臣往日过于宠溺那丫头,疏于管教,才让她如此不知深浅,险些酿成大祸!公主放心,日后老臣定严加看管,绝不再让她与谢蕴有任何牵扯,绝不会再给公主您添任何麻烦!”
他看着沈朝歌,眼中充满了恳切与担忧,随即又压低声音道:
“公主,您身处这龙潭虎穴,步步荆棘,既要应对陛下,又要提防宇文泰与谢蕴这等奸佞小人,定要万事小心,保全自己!老臣虽年迈力衰,但只要公主有何需要,哪怕是粉身碎骨,柳家上下,愿为公主效死!”
最后一句,他说得极其郑重,带着一种以整个家族命运为赌注的决绝。
沈朝歌心中触动,知道这是柳阁老能做出的最大承诺,也是故臣之心。
她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暖意:
“柳公心意,朝歌领了。您也务必保重身体,云舒还需要您照顾。”
她再次强调,
“宇文泰之事,我自有分寸,定不会完全受其摆布,请柳公放心。”
君臣二人,在这曾经属于南梁,如今却已改弦更张的紫宸殿内,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与时空的相认。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激动的喧嚣,只有压抑的低语、沉重的过往和沉甸甸的托付。
宫中眼线繁杂,耳目众多,不宜久留。
沈朝歌最后看了一眼这位忠心耿耿、老泪纵横的老臣,心中百感交集,转身,悄然从侧门离去,身影重新没入阴影之中,恢复了那个清冷孤傲的苏贵妃。
柳阁老独自站在空荡的大殿内,手中紧紧攥着那装有解药的锦囊,锦囊已被他的汗水浸湿。他望着公主消失的方向,老泪再次无声滑落。
公主还活着,这已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他缓缓擦干眼泪,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必须活下去,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查探真相。
或许,在有生之年,他还能为公主,为逝去的先帝,为覆灭的南梁,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整理好衣冠,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平静之下,也缓缓走出了紫宸殿。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照得他一时睁不开眼,但他知道,有些黑暗,必须有人去面对,去揭开。
而他,责无旁贷。
柳云舒之事在萧彻不动声色的干预下,很快恢复了平静。
柳阁老称病告假数日,柳府大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
柳云舒也似乎安分了许多,不再如往日那般在贵女圈中活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后宫与前朝的斗争,如同暗潮汹涌的深海,从不因个人的意愿而停歇,反而会在不经意间掀起更大的风浪。
这日早朝,紫宸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
一份措辞严厉、直指要害的奏疏,如同淬毒的冷箭,骤然打破了朝堂的平静,射向了远离京城权力中心、正镇守北境的苏凛将军。
“南梁城破那日,父皇预知城不可守,早已吩咐东辰卫拼死护我离开。后来颠沛流离,被宇文泰所救,之后便一直由他安排,隐姓埋名。顶替苏玉璃入宫,亦是为了寻机接近萧彻,为父皇母后,为南梁报仇雪恨。”
她提及宇文泰时,语气微微有些复杂,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宇文泰?!”
柳阁老闻言,脸色骤然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极其深刻的警惕与忧虑,他急声道:
“公主!您切莫轻信此人!老臣这些年虽看似不问世事,一心编修史书,实则一直在暗中查探当年旧事!我怀疑,当年嘉陵关之变,萧氏一族被灭门,乃至后来南梁迅速覆灭,背后都与宇文泰脱不了干系!只是此人行事谨慎,老臣至今还没找到切实的证据。”
他凑近几分,声音压得极低,带着无比的凝重与劝告:
“此人野心勃勃,心机深沉如海,绝非良善之辈!他当年在南梁朝堂之上,便以铁血手腕党同伐异,排除异己,手段狠辣!他救下公主,又费心安排公主入宫,其心叵测啊!公主,您千万要小心!万万不可成了他手中复仇的棋子,被他利用殆尽啊!”
柳阁老的话,如同又一道惊雷,在沈朝歌耳边轰然炸响。
虽然她早已对宇文泰的动机心生疑虑,并非全然信任,但听到曾为南梁重臣、对朝中各方势力了如指掌的柳阁老也如此说,并且明确提到了嘉陵关之变和萧氏灭族的旧事,她的心不由猛地一沉,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柳公所言,我已有所察觉。”
沈朝歌低声道,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只是如今身在局中,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柳阁老看着她眉宇间那与她年龄不符的沉重与隐忍,心中一阵酸楚,却也知道皇宫险恶,步步惊心,有些事非他一个无权无势的老臣所能插手。
他忽然想起陛下方才那异乎寻常的态度,不由忧心忡忡地问道:
“陛下……他似乎已知晓公主您的真实身份?”
沈朝歌点了点头,神色复杂难明,轻声道:
“是,他早已知晓。”
柳阁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震撼无以复加。
陛下明知公主是前朝遗孤,是潜伏在他身边、意图复仇的仇敌,却不仅没有揭穿治罪,反而出手相助化解了云舒的危机,甚至……
甚至似乎还有意维护?
这究竟是为何?
是帝王的权术,欲擒故纵?还是……
帝心难测,他一时之间也无法想明白。
“陛下心思,深不可测。公主在他身边,务必万分小心!”
柳阁老只能再次郑重叮嘱,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我明白。”
沈朝歌应道,心中却更加纷乱。
她随即想起一事,郑重地对柳阁老说:
“柳公,还有一事。云舒那边,还请柳公日后多加约束,务必让她远离谢蕴。谢蕴此人,伪善阴毒,野心极大,绝非云舒良配,且与我……与我有旧怨,留在他身边,恐有不测。”
柳阁老闻言,脸上露出羞愧与后怕之色,连连点头:
“公主提醒的是!都怪老臣往日过于宠溺那丫头,疏于管教,才让她如此不知深浅,险些酿成大祸!公主放心,日后老臣定严加看管,绝不再让她与谢蕴有任何牵扯,绝不会再给公主您添任何麻烦!”
他看着沈朝歌,眼中充满了恳切与担忧,随即又压低声音道:
“公主,您身处这龙潭虎穴,步步荆棘,既要应对陛下,又要提防宇文泰与谢蕴这等奸佞小人,定要万事小心,保全自己!老臣虽年迈力衰,但只要公主有何需要,哪怕是粉身碎骨,柳家上下,愿为公主效死!”
最后一句,他说得极其郑重,带着一种以整个家族命运为赌注的决绝。
沈朝歌心中触动,知道这是柳阁老能做出的最大承诺,也是故臣之心。
她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暖意:
“柳公心意,朝歌领了。您也务必保重身体,云舒还需要您照顾。”
她再次强调,
“宇文泰之事,我自有分寸,定不会完全受其摆布,请柳公放心。”
君臣二人,在这曾经属于南梁,如今却已改弦更张的紫宸殿内,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与时空的相认。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激动的喧嚣,只有压抑的低语、沉重的过往和沉甸甸的托付。
宫中眼线繁杂,耳目众多,不宜久留。
沈朝歌最后看了一眼这位忠心耿耿、老泪纵横的老臣,心中百感交集,转身,悄然从侧门离去,身影重新没入阴影之中,恢复了那个清冷孤傲的苏贵妃。
柳阁老独自站在空荡的大殿内,手中紧紧攥着那装有解药的锦囊,锦囊已被他的汗水浸湿。他望着公主消失的方向,老泪再次无声滑落。
公主还活着,这已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他缓缓擦干眼泪,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坚定的光芒。
他必须活下去,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查探真相。
或许,在有生之年,他还能为公主,为逝去的先帝,为覆灭的南梁,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整理好衣冠,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平静之下,也缓缓走出了紫宸殿。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照得他一时睁不开眼,但他知道,有些黑暗,必须有人去面对,去揭开。
而他,责无旁贷。
柳云舒之事在萧彻不动声色的干预下,很快恢复了平静。
柳阁老称病告假数日,柳府大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
柳云舒也似乎安分了许多,不再如往日那般在贵女圈中活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后宫与前朝的斗争,如同暗潮汹涌的深海,从不因个人的意愿而停歇,反而会在不经意间掀起更大的风浪。
这日早朝,紫宸殿内庄严肃穆,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
一份措辞严厉、直指要害的奏疏,如同淬毒的冷箭,骤然打破了朝堂的平静,射向了远离京城权力中心、正镇守北境的苏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