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盛宠正浓-《朝歌云平傅君心》

  沈朝歌闻言,立刻破涕为笑。

  脸上犹挂着晶莹的泪珠,如同雨后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那笑容却明媚得晃眼,宛若雨霁初晴时悬挂天际的七彩虹霓,绚烂夺目,瞬间驱散了满室的阴霾。

  仿佛刚才那个哭闹撒泼、蛮横无理的女子,根本不是她一般。

  她目的已然达成,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此刻只想尽快离开这令人窒息的乾清宫书房。

  在萧彻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看透人心的深邃眼眸前多待一刻,都觉得是煎熬,言多必失,夜长梦多。

  她连忙屈膝行礼,动作虽快,却也不失宫廷礼仪的规范:

  “臣妾多谢陛下隆恩!臣妾不敢再打扰陛下处理政务,臣妾告退。”

  说完,她便转身,几乎是带着一丝轻快的步伐,如同脱笼的鸟儿,匆匆退出了书房,那绯色的裙裾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殿门之后。

  看着她如同偷吃了蜜糖的猫儿般,带着些许不易察觉的得意和迫不及待退出去的背影,萧彻唇角那抹极淡的、若有若无的弧度缓缓消失,眼神重新变得深不见底,如同笼罩着千年浓雾的寒潭,幽邃冰冷,让人看不真切其中的情绪。

  王敬庸悄无声息地上前,躬身请示,声音压得极低:

  “陛下,那赵德海……毕竟是奴才们一同入宫的老人,多年伺候,多少有些香火情分,如今……该如何处置?”

  萧彻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冰冷与威严,不带一丝情感:

  “按旨意办。”

  “是。

  ”王敬庸心中一凛,不敢再多言。

  陛下口中的“按旨意办”,便是毫无转圜的余地了。

  他心领神会地退了下去,书房内,只剩下萧彻一人,与满室死寂,以及那匹被遗忘在御案上的、粗劣不堪的绡纱,在明黄的奏折旁,显得格外刺眼。

  沈朝歌回宫路上, 夕阳的余晖将她的身影拉得颀长。

  阿箬小心翼翼地跟在一旁,见四下无人,终于忍不住小声问道:

  “殿下,没想到此事竟如此顺利。陛下……陛下对您,当真是……”

  沈朝歌微微一笑,那笑容却未达眼底,带着一丝冷冽的嘲讽:

  “顺利?我也没想到,他竟然会纵容我至此地步。”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凝重起来,

  “我让你查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阿箬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神色变得严肃,她小心地抬眼看了看沈朝歌,见她面色平静,并无波澜,方才继续低声说道:

  “回殿下,当年摘星楼那场大火,烧毁了太多东西。大部分与南梁相关的朝廷卷轴、典籍文书,皆在那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不过……据说萧彻重建皇宫之后,曾秘密留下一处秘殿,专门存放那些劫后余生的南梁书卷。以顺子的推断,再结合奴婢对皇宫布局的了解,那处秘殿,应当就在曾经的西六宫一带。只是西六宫与咱们朝华宫相距甚远,且多有废弃宫殿,守卫森严,奴婢暂时还没有机会靠近那边探查。”

  “西六宫……”

  沈朝歌低声重复,眸色深沉,

  “我们要快点了。赵德海被换,李德顺上位,德妃那边,怕是再难容下我了。”

  一场新的风暴,已然在酝酿。

  内务府总管赵德海,只因一匹绡纱、几碗酸梅汤便被革职查办,贬入浣衣局受苦的消息, 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朝野上下激起千层浪,再一次震惊了前朝后宫。

  无数双眼睛,或明或暗,都聚焦在了朝华宫那位盛宠正浓的贵妃娘娘身上。

  景仁宫内,德妃在听到翠微颤声汇报此事后,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

  她猛地抬手,将案上那尊价值连城的鎏金博山炉一把扫翻在地!

  “哐当”一声巨响,香炉摔得粉碎,香灰四溅,名贵的沉水香断成数截,散了一地狼藉。

  一直伺候在旁的周姑姑,看到德妃眼中那从未有过的、近乎疯狂的幽光,心头猛地一颤,知道主子已是怒极攻心。

  她连忙上前,屏退了所有宫人,偌大的宫殿内,只剩下她与德妃二人。

  “娘娘,娘娘息怒!”

  周姑姑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起气得浑身发抖的德妃,将她按坐在软榻上,柔声安抚道,

  “奴婢知道您心中烦闷。您如今名义上协理六宫,统管内务,那赵德海也是您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如今却被那朝华宫的,三言两语便扳倒了,这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里,是越权!您心中气闷,也是人之常情。可万万别气坏了身子啊,娘娘!”

  是啊……

  德妃惨然一笑,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悲凉。

  陛下他宁愿护着一个心怀叵测的前朝余孽,一个处心积虑的复仇者,也不愿相信她半分真心,半分忠言!

  甚至沈朝歌能如此轻易地换掉内务府总管,安插自己的人手,这背后若没有陛下的默许,又怎能如此顺利?

  此人,决不能再留!

  既然忠言逆耳,既然她的深情厚意,在他眼中竟如此一文不值,被践若尘泥,

  那她就用自己的方式,来帮陛下扫清障碍!

  哪怕手段狠辣,万劫不复!

  德妃深吸一口气,眼中的疯狂渐渐被一种冰冷的决绝取代。

  她缓缓抬起头,恢复了往日的端庄与威严,声音平静得可怕:

  “周姑姑。”

  “奴婢在。”

  “去,传崔尚宫来见我。”

  周姑姑心中一惊,连忙劝阻:

  “娘娘!您前几日还说谢蕴心术不正,与他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怎的今日……”

  “此一时彼一时!”

  德妃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

  “我一直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累及王家。可如今,事已至此,已顾不得许多了!他谢蕴想坐收渔翁之利,也得看看我同不同意!这趟浑水,他也别想置身事外!”

  夜色渐深, 月凉如水,洒满宫墙。

  崔尚宫得到消息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提着一盏小巧的羊角宫灯,匆匆赶到了景仁宫。

  进殿后,她刚要屈膝拜见德妃,就听德妃开门见山,声音冷冽:

  “崔尚宫免礼。深夜请尚宫前来,想必尚宫也已猜到本宫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