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刃……”她艰难地开口,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惊惧,如同风中残烛,微弱而破碎。
仅仅是这一丝细微的颤抖,却像一盆兜头浇下的冰水,瞬间浇醒了几近失控的青刃。
他猛地停住了所有的动作,僵立在原地。
当他看到沈朝歌眼中那清晰无误的惊惧、疏离,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厌恶时,巨大的痛苦和强烈的悔恨如同海啸般瞬间将他淹没,让他几乎窒息。
他都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他都对她做了些什么?!
他怎么能……怎么能在她面前流露出如此不堪、如此可怕的一面?
他猛地转过身,不敢再看她那双清澈却已染上惊惧的眼眸,仿佛多看一眼,自己就会彻底崩溃。他双手死死攥成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渗出血丝,试图用这肉体的剧痛来镇压那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暴戾、绝望与羞耻。
“殿下,对不起。”
他的声音重新变得嘶哑低沉,却冰冷得没有任何温度,仿佛刚才那个情绪失控、面目狰狞的人根本不是他。他刻意拉开了距离,语气疏离而恭敬,
“最近东辰卫损失惨重,弟兄们死伤无数,是我……是我心力交瘁,一时失态,逾矩了。”
说完,他不再有丝毫停留,甚至不敢再多看她一眼。
身形一闪,如同一只仓皇溃败的逃兵,几个起落,便消失在了殿外浓重如墨的夜色里,无影无踪,只留下一阵被搅动的冷风,和满室的狼藉与死寂。
只留下沈朝歌独自一人,僵立在这荒废阴冷的宫殿中央,背靠着冰冷的墙壁,久久无法动弹。 手腕上,被他刚才攥握的地方,还残留着清晰的痛感和他掌心的温度,那触感如此真实,却又如此虚幻。
耳边,反复回响着他那疯狂而偏执的低语,那如同魔咒般的声音,挥之不去。
心底,那关于宇文泰、东辰卫的疑虑和不安,如同被雨水浸泡后疯狂滋生的藤蔓,瞬间缠紧了她的心脏,越收越紧,勒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窒息般的难受。
她缓缓抬起手,看着掌心里那枚被自己捏得变形、冰冷坚硬的蜡丸。
而就在青刃方才站立的位置,一片被惨淡月光照亮的尘埃里,一枚小巧的黑色令牌,静静地躺在那里,毫不起眼,却又在那一瞬间,吸引了沈朝歌全部的目光。
那是他方才情绪极度激动、死死攥紧拳头时,不慎从袖口滑落的。
沈朝歌弯腰,颤抖着手指,将那枚令牌捡起。
令牌触手冰凉,质地坚硬,上面篆刻着古朴的纹案,是她没见过的样式。
沈朝歌的心脏,再一次,如同被投入了巨石的深潭,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怔怔地握着那枚令牌,冰冷的触感透过指尖,直抵心底。
青刃……我……还可以再相信你吗?
京郊,幽篁别院,一间陈设雅致却门窗紧闭的书房内,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苏玉璃端坐在木书案前,窗外泄入的天光勾勒出她略显单薄却紧绷的肩线。
她握着紫毫笔的手腕悬停良久,笔尖饱蘸的墨汁几乎要滴落,下方铺着的宣纸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那些字,清丽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风骨,转折处带着一丝不易模仿的韧劲与孤峭——与她自己原本娇憨飞扬的笔迹截然不同,那是她这数月来,日夜不停、废寝忘食临摹的字迹!
她的笔尖再次落下,极其缓慢地、几乎是刻印般地在纸上游走,模仿着最后一道钩挑的弧度。
谢蕴就站在她身侧,一袭青衫,温润如玉,目光落在她的笔尖,专注而平静。
“这一笔,力道仍显迟疑。”
他的声音温和,听不出丝毫急躁,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精准,
“她的笔锋,于此处的发力更为果决,带着一种锋芒。再试。”
苏玉璃深吸一口气,依言重写。一遍,两遍……直至手腕发酸,宣纸几乎被墨迹填满。
谢蕴微微俯身,修长的手指隔着空气,虚点在她刚刚写就的字上:
“看,这一处的牵丝,过于刻意了。她的连笔,更为自然随性,是多年习惯使然,而非刻意模仿所能及。要忘掉你自己在写字,想着你就是她。”
他的指点总是如此一针见血,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模仿中最细微的差别和不和谐之处。
在他的调教下,她的模仿进展神速,已到了足以乱真的地步。
然而,随着模仿的日益精进,一种莫名的违和感与疑虑,却像水底的暗礁,渐渐在苏玉璃心中浮现。
她停下笔,抬起眼,看向身旁这个她倾心依赖、视为救赎的男人。
烛光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使他看起来愈发儒雅莫测。
“谢蕴……”
她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迟疑和困惑,
“我们……为何一定要模仿她的笔迹?即便模仿得再像,又能如何呢?”
这是她埋藏心中许久的疑问。
笔迹,真的能成为扳倒一个深受帝宠的“贵妃”的致命武器吗?
谢蕴闻言,缓缓直起身。
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执起案上一柄白玉如意,轻轻拨弄了一下烛芯,让火光跳跃得更加明亮了些。光
影在他眸中流转,让人看不清深处的情绪。
“玉璃,”
他转身,唇角噙着一贯的、令人安心的温柔笑意,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宫廷之事,复杂远超你的想象。很多时候,明面上的证据,反而最是苍白无力。真正能杀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直指人心的‘巧合’与‘疑点’。”
他拿起她刚刚临摹的一张字笺,指尖拂过那墨迹未干的字迹,眼神带着一种欣赏艺术品般的专注,甚至一丝难以言喻的熟稔。
“笔迹,是一个人的魂灵在纸上的倒影。独一无二,无法轻易篡改。”
他缓缓道,语气仿佛在阐述某种真理,
“当你能当场写出她的字,我便有机会设法让你成为她”
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苏玉璃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心中的疑虑似乎被稍稍抚平。
是啊,谢蕴深谋远虑,他的安排定然是最好的。
可是,那丝古怪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
她看着谢蕴打量那字迹的眼神,那是一种超越了教导者和谋划者的审视,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深入骨髓的理解和精通?
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念头猝不及防地窜入她的脑海。
谢蕴他对模仿笔迹之事,为何会如此精通?
从最初给她样本,到后来每一次精准到可怕的指点,指出那些连她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书写习惯和微小特征——
那种敏锐度,绝非常人所能拥有。
那不仅仅是观察力的问题,更像是一种技能?
他仿佛无比熟悉模仿这件事本身。
这个念头让苏玉璃的心猛地一跳,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
她怔怔地看着谢蕴的侧脸,看着他从容不迫地将那张字笺放下,动作优雅,毫无破绽。
他的一切都完美得无可挑剔,温柔,强大,是她黑暗中的唯一光亮。
书房内重归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墨香氤氲中,苏玉璃握着笔,却再也无法静心临摹下去。
那笔下惟妙惟肖的字迹,此刻在她眼中,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扭曲的、充满未知的符号,指向一个她不敢深思的谜底。
谢蕴似乎并未察觉她的异样,依旧温和地催促道:
“继续吧,玉璃。还差最后一点火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的声音依旧温柔,却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轻轻扣在了她的手腕上。
苏玉璃低下头,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笔尖,然而心中的涟漪却已荡开,再难平息。
笔锋落下,墨迹在宣纸上缓缓晕开。
仅仅是这一丝细微的颤抖,却像一盆兜头浇下的冰水,瞬间浇醒了几近失控的青刃。
他猛地停住了所有的动作,僵立在原地。
当他看到沈朝歌眼中那清晰无误的惊惧、疏离,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厌恶时,巨大的痛苦和强烈的悔恨如同海啸般瞬间将他淹没,让他几乎窒息。
他都在胡说八道些什么?!
他都对她做了些什么?!
他怎么能……怎么能在她面前流露出如此不堪、如此可怕的一面?
他猛地转过身,不敢再看她那双清澈却已染上惊惧的眼眸,仿佛多看一眼,自己就会彻底崩溃。他双手死死攥成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渗出血丝,试图用这肉体的剧痛来镇压那几乎要冲破胸膛的暴戾、绝望与羞耻。
“殿下,对不起。”
他的声音重新变得嘶哑低沉,却冰冷得没有任何温度,仿佛刚才那个情绪失控、面目狰狞的人根本不是他。他刻意拉开了距离,语气疏离而恭敬,
“最近东辰卫损失惨重,弟兄们死伤无数,是我……是我心力交瘁,一时失态,逾矩了。”
说完,他不再有丝毫停留,甚至不敢再多看她一眼。
身形一闪,如同一只仓皇溃败的逃兵,几个起落,便消失在了殿外浓重如墨的夜色里,无影无踪,只留下一阵被搅动的冷风,和满室的狼藉与死寂。
只留下沈朝歌独自一人,僵立在这荒废阴冷的宫殿中央,背靠着冰冷的墙壁,久久无法动弹。 手腕上,被他刚才攥握的地方,还残留着清晰的痛感和他掌心的温度,那触感如此真实,却又如此虚幻。
耳边,反复回响着他那疯狂而偏执的低语,那如同魔咒般的声音,挥之不去。
心底,那关于宇文泰、东辰卫的疑虑和不安,如同被雨水浸泡后疯狂滋生的藤蔓,瞬间缠紧了她的心脏,越收越紧,勒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窒息般的难受。
她缓缓抬起手,看着掌心里那枚被自己捏得变形、冰冷坚硬的蜡丸。
而就在青刃方才站立的位置,一片被惨淡月光照亮的尘埃里,一枚小巧的黑色令牌,静静地躺在那里,毫不起眼,却又在那一瞬间,吸引了沈朝歌全部的目光。
那是他方才情绪极度激动、死死攥紧拳头时,不慎从袖口滑落的。
沈朝歌弯腰,颤抖着手指,将那枚令牌捡起。
令牌触手冰凉,质地坚硬,上面篆刻着古朴的纹案,是她没见过的样式。
沈朝歌的心脏,再一次,如同被投入了巨石的深潭,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怔怔地握着那枚令牌,冰冷的触感透过指尖,直抵心底。
青刃……我……还可以再相信你吗?
京郊,幽篁别院,一间陈设雅致却门窗紧闭的书房内,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苏玉璃端坐在木书案前,窗外泄入的天光勾勒出她略显单薄却紧绷的肩线。
她握着紫毫笔的手腕悬停良久,笔尖饱蘸的墨汁几乎要滴落,下方铺着的宣纸上,已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那些字,清丽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风骨,转折处带着一丝不易模仿的韧劲与孤峭——与她自己原本娇憨飞扬的笔迹截然不同,那是她这数月来,日夜不停、废寝忘食临摹的字迹!
她的笔尖再次落下,极其缓慢地、几乎是刻印般地在纸上游走,模仿着最后一道钩挑的弧度。
谢蕴就站在她身侧,一袭青衫,温润如玉,目光落在她的笔尖,专注而平静。
“这一笔,力道仍显迟疑。”
他的声音温和,听不出丝毫急躁,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精准,
“她的笔锋,于此处的发力更为果决,带着一种锋芒。再试。”
苏玉璃深吸一口气,依言重写。一遍,两遍……直至手腕发酸,宣纸几乎被墨迹填满。
谢蕴微微俯身,修长的手指隔着空气,虚点在她刚刚写就的字上:
“看,这一处的牵丝,过于刻意了。她的连笔,更为自然随性,是多年习惯使然,而非刻意模仿所能及。要忘掉你自己在写字,想着你就是她。”
他的指点总是如此一针见血,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模仿中最细微的差别和不和谐之处。
在他的调教下,她的模仿进展神速,已到了足以乱真的地步。
然而,随着模仿的日益精进,一种莫名的违和感与疑虑,却像水底的暗礁,渐渐在苏玉璃心中浮现。
她停下笔,抬起眼,看向身旁这个她倾心依赖、视为救赎的男人。
烛光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使他看起来愈发儒雅莫测。
“谢蕴……”
她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迟疑和困惑,
“我们……为何一定要模仿她的笔迹?即便模仿得再像,又能如何呢?”
这是她埋藏心中许久的疑问。
笔迹,真的能成为扳倒一个深受帝宠的“贵妃”的致命武器吗?
谢蕴闻言,缓缓直起身。
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执起案上一柄白玉如意,轻轻拨弄了一下烛芯,让火光跳跃得更加明亮了些。光
影在他眸中流转,让人看不清深处的情绪。
“玉璃,”
他转身,唇角噙着一贯的、令人安心的温柔笑意,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宫廷之事,复杂远超你的想象。很多时候,明面上的证据,反而最是苍白无力。真正能杀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直指人心的‘巧合’与‘疑点’。”
他拿起她刚刚临摹的一张字笺,指尖拂过那墨迹未干的字迹,眼神带着一种欣赏艺术品般的专注,甚至一丝难以言喻的熟稔。
“笔迹,是一个人的魂灵在纸上的倒影。独一无二,无法轻易篡改。”
他缓缓道,语气仿佛在阐述某种真理,
“当你能当场写出她的字,我便有机会设法让你成为她”
他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苏玉璃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心中的疑虑似乎被稍稍抚平。
是啊,谢蕴深谋远虑,他的安排定然是最好的。
可是,那丝古怪的感觉并未完全消失。
她看着谢蕴打量那字迹的眼神,那是一种超越了教导者和谋划者的审视,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深入骨髓的理解和精通?
一个更令人不安的念头猝不及防地窜入她的脑海。
谢蕴他对模仿笔迹之事,为何会如此精通?
从最初给她样本,到后来每一次精准到可怕的指点,指出那些连她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书写习惯和微小特征——
那种敏锐度,绝非常人所能拥有。
那不仅仅是观察力的问题,更像是一种技能?
他仿佛无比熟悉模仿这件事本身。
这个念头让苏玉璃的心猛地一跳,一股寒意悄然爬上脊背。
她怔怔地看着谢蕴的侧脸,看着他从容不迫地将那张字笺放下,动作优雅,毫无破绽。
他的一切都完美得无可挑剔,温柔,强大,是她黑暗中的唯一光亮。
书房内重归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墨香氤氲中,苏玉璃握着笔,却再也无法静心临摹下去。
那笔下惟妙惟肖的字迹,此刻在她眼中,仿佛变成了一个个扭曲的、充满未知的符号,指向一个她不敢深思的谜底。
谢蕴似乎并未察觉她的异样,依旧温和地催促道:
“继续吧,玉璃。还差最后一点火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的声音依旧温柔,却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轻轻扣在了她的手腕上。
苏玉璃低下头,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笔尖,然而心中的涟漪却已荡开,再难平息。
笔锋落下,墨迹在宣纸上缓缓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