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不忘初心-《明末:从辽东开始,打造盛世帝国》

  永平府的地图平摊在几人面前,瞬间整个体系清晰起来,该怎么追,该怎么打,一目了然。

  交代完事情之后,李平将叽叽喳喳的几人轰了出去。

  但叫住了封常德和赵路川,示意两人还有事情要交代。

  两人重新老老实实坐下,他们很清楚自己没有李胜、李易等人的那种身份,不能质疑,或者主动询问,只能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指示。

  察觉到两人的紧绷,李平笑了笑:“放松一点,留你们下来,是要交代一下关于青山口关的事情。”

  两人这才松弛下来。

  李平继续道:“说说看,你们去青山口关准备怎么做?”

  两人陷入思索,过了一会儿,封常德率先开口:“青山口关是长城关口,而且防御相对薄弱,是清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之一,首先需要设置防线,清理附近留守清军,其次整顿附近军民。”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自己的担忧。

  “大人,我们虽然堵住青山口关,但清军很有可能会直奔密云的墙子岭,毕竟清军有两条撤退路线。”

  李平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你能想到这里,说明你有认真考虑过当下情况,但这一点你无需多心,因为我不会让这支清军出永平府。”

  听到这话,封常德和赵路川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心中顾忌和担忧消散。

  他们相信,大人敢出此豪言,心中必有底气,不会拿他们耍开心,毕竟一直以来,大人战必胜,攻必取。

  李平拿起陶瓷碗,一边给两人倒上热水,一边切入正题:“叫你们留下来,其实是有一件事情需要你们去做。”

  封常德受宠若惊的接过陶瓷碗,疑惑问道:“大人,什么事情?”

  “也不是什么大事,”李平放下水壶,“你们这一路去青山口关,沿途任务不重,所以我打算让你们宣传辽西走廊,宣传那里如何安居乐业,如何幸福美满。”

  封常德和赵路川面面相觑,显然不明白其中用意,虽然朦朦胧胧,但宣传吹牛他们自然会。

  所以,也是立刻应下。

  李平虽然因为伏击的事情,有些气急败坏,但他没有忘记入关的目的之一,宣传辽西走廊,吸引人口。

  毕竟人口是发展的基石。

  如今,土地有了,钱也抢来了,牛羊马匹也有了,该有的应有尽有,唯独缺少大量人口。

  虽然北上带回来几万人,但远远不够,如此多的土地,耕种至少需要几十万人。

  当然,吸引各种工匠也是目的之一,毕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你们俩也下去吧!”

  李平摆了摆手。

  两人一口气将水喝尽,便起身退出营帐。

  空荡荡的营帐内,只剩李平独自一人坐着,他看着噼里啪啦燃烧的木柴,思绪飘荡,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事情。

  摇曳的火光照在他脸上,帐内逐渐暗下来,帐外也进入黑夜。

  巡逻的士兵举着火把巡逻。

  整个营地静悄悄的。

  “是多尔衮还是多铎?”

  李平轻轻低语。

  他知道,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都是非常可怕的对手,至少第一回交手,自己吃了大亏,对方占据了上风。

  不过,对手的强悍,李平并不畏惧,反而认为这是考验。

  如果一路顺风顺水,他反而会心绪不宁。

  ……

  翌日。

  天空飘起零散雪花。

  按照既定安排,封常德和赵路川带着一千五百人脱离了大军。

  一同离开的还有几名锦衣卫。

  至于伤员?

  李平派了一百士兵护送回塔山。

  并要求王承恩派锦衣卫跟随,因为沿途关卡需要锦衣卫去沟通,不然放行是个麻烦事。

  尤其是山海关的位置。

  李平害怕吴三桂搞鬼,毕竟两人是生死仇敌,不过有锦衣卫在,便可避免问题。

  因为李平知道,山海关之中,锦衣卫肯定不少,在锦衣卫注视下,吴三桂就是想搞事情,也有心无力。

  “哥,斥候来报,前方三十里的有清军活动迹象。”李胜骑马来到李平身旁,十分亢奋的说道。

  李平眼睛一眯:“总算找到你们了。”

  从清晨开始,李平就派遣了上百支斥候队伍外出,四处寻找清军下落,直到现在傍晚时分才找到踪迹。

  前方三十里地。

  也就是深河堡地区。

  “李胜!”李平忽然沉声喊道,眼中寒芒乍现。

  “在!”

  李胜挺直腰板,眼神锐利如鹰,似乎急切想一雪前耻。

  李平继续道:“选五百骑兵,随我出发。”

  “是!”

  李胜当即领命离开,战意昂扬,隔了一天一夜的大仇,他早就饥渴难耐,急于一雪前耻了。

  李平这时看向身旁骑马的李易:“大军你来管理,跟着我们留下的记号行进,务必要快。”

  “是!”

  李易铿锵有力的应下。

  他知道,二哥昨天吃了大亏,一直耿耿于怀,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罢了,现在清军露头,肯定迫切想一雪前耻。

  随着李胜将五百骑兵带出,统一制式的轻甲,统一制式的武器装备,各种战斗武器齐全,肃杀之气弥漫。

  便可知这是一群行走的银子,毕竟没有几十万两白银投入。

  这支骑兵出不了。

  五百骑兵快速移动,那是人山人海,气势磅礴,马蹄声犹如雷鸣般响彻云霄,官道上的积雪颤抖。

  只要是军中行家,便知这是绝对的军中精锐,虽然只有五百人,但战斗力恐怕胜过五千普通军队。

  换在一马平川的平地上,这五百精锐骑兵,可以冲垮万人方阵,而且还有三眼火铳这种火器。

  就这样的骑兵。

  李平也只有不到两千。

  要知道,两千这样的骑兵,几乎快掏空他的家底,如果不是北上劫掠一番,又敲诈勒索晋商和八旗贵族一番,他就算砸锅卖铁也养不起。

  天空停止了下雪,世界安静了下来。

  顺着官道一路直奔清军活动的地方,因为有斥候一路尾随清军,李平准确无误的找到正白旗。

  而如此大的动静。

  也引起清军注意,两者遥相对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