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春闱(3)-《从闲散王爷开局》

  贡院龙门再次沉重闭合,将外界的一切喧嚣与期盼隔绝。然而,对于至公堂内的考官们而言,真正的繁重工作才刚刚开始。

  数千份墨卷被迅速回收,在严密的监督下,经历糊名(密封考生信息)、誊录(由专门的书吏用朱笔重新誊抄,防止笔迹辨认)的过程,化作一堆堆仿佛带着血气的朱卷,被分送至各房同考官案头。

  阅卷房内,灯火彻夜通明。

  十余名同考官,包括周景昭在内,各自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朱卷之中。

  依据规制,同考官需先通阅所有分派到的试卷,初步筛选出文理通顺、稍有可取者(“荐卷”)与文理荒谬、不堪入目者(“落卷”),并在荐卷上写下评语与推荐理由。

  气氛严肃而压抑,只闻纸张翻动与笔尖划过的声音。每位考官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与评判标准:有的重经学根底,有的爱文采斐然,有的偏好务实策论,有的欣赏宏大格局。

  周景昭摒除杂念,以“风铎书君”的学识与公心,仔细审阅每一份朱卷。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看到见解精辟、文采飞扬之作,他会欣然提笔,写下赞赏之语;看到陈词滥调、空洞无物之文,则果断列入落卷;遇到观点激烈却言之有物、或略显稚嫩却颇有潜力的文章,则会反复斟酌,格外慎重。

  很快,分歧便开始出现。

  一位年长的同考官对一份文风犀利、直指时弊的策论(疑似庞清规之作)大为不满,认为其“言辞过激,有失敦厚,非士子所宜”,欲黜落之。

  而另一位较为开明的考官则极力反对:“此言虽直,却切中肯綮,非泛泛而谈,岂可因言废人?”

  类似争论在各房时有发生。

  荐卷纷争,汇聚至公堂

  初步筛选后,各房将荐卷呈送副主考崔衍与主考陆九鸣处覆核、定等。这才是真正决定士子命运的时刻。

  至公堂内,荐卷堆积如山。陆九鸣、崔衍以及少数核心同考官(包括因身份特殊而参与的周景昭)齐聚于此,开始最后的衡文较量。

  争论变得更为激烈。一份文采华丽、典故娴熟但策论稍显空泛的试卷(疑似林则深之作),被某位考官盛赞,列为第一等。

  而周景昭却提出异议:“此文赋藻虽佳,然策问关乎国计民生,似避实就虚,于‘统筹兼顾’之策着墨不多,恐难列一等。”

  支持者则反驳:“春闱取士,重在其才其学,此文才学俱佳,足堪一等。”

  另一份策论(狄安之作)因其周全稳妥、对策务实,得到陆九鸣的暗自点头,但亦有考官认为其“缺乏锋芒,过于老成”。

  而那份观点激进、充满理想色彩的试卷(庞清规之作),则引发了最大争议。反对者认为其“少年气盛,不知轻重,若依其策,恐生边衅”,坚决要求降等。

  支持者(包括周景昭)则力争:“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正需此等锐意进取、敢于任事之才!其策虽险,然一片赤诚为国之心,且非全无道理,岂可因惧生变而扼杀英才?”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陆九鸣高坐其上,静听各方争论,很少轻易表态。他目光深邃,不断权衡着文章优劣、才器高下,以及其观点背后所反映的士子心性与未来潜力。他需要在文采、学识、见识、心性乃至朝廷未来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周景昭在这场争论中,既坚持己见,为他认为真正有才识、有胆魄的士子力争,也时刻保持着对主考陆九鸣和其他前辈的尊重,言辞恳切,以理服人,逐渐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洞察力。陆九鸣看着他,心中那点因孙女而起的怨念,不知不觉中又消散了几分,反而多了些欣赏。

  尘埃暂定,暗流犹存

  经过数日激烈的争论、反复的比较权衡,最终的名次终于艰难地确定下来。

  那份周全稳妥、老成谋国的试卷(狄安)被定为一等前列。

  那篇文采斐然却稍逊实务的华章(林则深)亦位列一等,但排名稍后。

  而那篇引发巨大争议的激进策论(庞清规),在陆九鸣的最终裁定下,肯定其“忠勇可嘉,才气过人”,但也指出其“稍欠历练”,最终被置于一等中游的位置——一个既认可其才华,又略有压制以示告诫的排名。

  江政惟、李轻舟等人凭借其独特视角或务实方案,也成功跻身荐卷之列。

  至于落卷,也需经过复核,以防遗珠。燕百川的试卷果然在落卷中被发现,经复核,确属平平,无奈落榜。

  名次既定,接下来便是拆号(揭开糊名,对照原始墨卷与朱卷)、写榜。当一个个名字、籍贯被与试卷对应起来时,众人心情各异。看到自己赏识的士子果然高中,自然欣慰;看到争议之卷果然出自年轻士子(庞清规)之手,有人叹息有人了然。

  放榜之日,悲喜两重天

  数日后,贡院大门再次洞开。巨大的黄榜被郑重张贴于龙门之外。

  刹那间,人群如同潮水般涌上,无数目光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狂喜的呼喊声骤然爆发。

  “唉…又落第了…”更多的则是失落的叹息、无声的泪水,甚至有人当场晕厥。

  庞清规看到自己名字高居前列,激动得攥紧拳头,但看到排名并非最前,又微微抿嘴,眼中闪过一丝不服输的锐气。

  狄安看到自己名列前茅,神色依旧沉稳,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欣慰。

  林则深看到自己的名字,嘴角露出优雅而得体的微笑。

  江政惟、李轻舟等人亦是欣喜不已。

  而燕百川,在反复确认榜上无名后,面色惨白,失魂落魄地消失在人群中。

  余波未了,暗藏玄机

  春闱虽告一段落,但影响才刚刚开始。

  高中者欣喜若狂,开始准备接下来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常只定名次,极少黜落),并迎来无数艳羡、恭维乃至提前的攀附结交。

  落第者则黯然神伤,或收拾行囊准备三年后再战,或心灰意冷另谋出路。

  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已开始研究榜单,留意那些可能成为新血的士子,尤其是排名靠前者。狄安的沉稳、庞清规的锐气、林则深的家世才学……都已进入不同派系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