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三年一月五号,星期二。
清晨的阳光透过远航贸易新总部大会议室的落地窗,洒在光可鉴人的长条会议桌上,将室内烘染得一片明亮温暖。会议室位于这栋新建写字楼的顶层,视野极佳,可以眺望深圳特区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室内装修是现代简洁风格,墙壁上挂着崭新的公司标识和“诚信、高效、创新、共赢”的八字箴言,一切都彰显着这家年轻公司蓬勃的朝气与野心。
然而,与这明亮温馨的环境格格不入的,是会议室里弥漫着的几乎凝滞的紧张空气。
萧远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滑的桌面。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衬得面容愈发沉稳,虽然年仅二十一岁,但眉宇间已然有了超越年龄的威仪和凝重。他的目光扫过坐在会议桌两侧的人。
左边是以周伟华为首的“老臣子”。周伟华脸色铁青,嘴唇紧抿,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怒气未平。他身旁坐着几位从公司草创时期就跟着打拼的业务骨干,此刻也都是一副愤愤不平、欲言又止的模样。
右边,则是新近加盟的运营管理部经理王磊。王磊约莫三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是马婷婷通过猎头,花了不小代价从一家颇有声望的港资企业挖来的MBA。此刻,王磊虽然面色略显苍白,但腰杆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桌面上的一份厚厚的《远航贸易运营管理流程V1.0》文件上,眼神里带着几分委屈,更多的是对自己专业性的坚持。人力资源经理刘芳坐在王磊旁边,表情尴尬,不时看看两边,一副和事佬难做的样子。
会议室的挂钟,秒针滴答作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弦上。
“说吧,”萧远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具体怎么回事?一份发给香港李先生的加急报关单据,怎么会差点弄丢?而且是在新流程推行不到一周的时候。”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昨天下午,香港合作伙伴李文杰公司急需一批电子元器件样品,要求务必在今天一早报关发出。这原本是贸易部的常规操作,按照过去的习惯,业务员填好单据,找周伟华签字确认,然后直接交给熟悉的报关行,电话跟进即可。
但按照王磊上周刚颁布的新流程规定,所有报关业务必须统一通过新成立的单证岗登记、审核,再由运营管理部备案,最后才能交由指定的物流供应商操作。初衷是为了规范流程,避免差错和潜在风险。
结果,昨天经办此事的业务员小陈,一时疏忽,在找周伟华签完字后,习惯性地想直接联系报关行,被单证岗的新同事拦下,要求按新流程走。小陈解释这是加急业务,能否特事特办,但单证岗的新同事严格照章办事,坚持必须完成系统登记和备案。一来二去,时间耽误了。等单证走到王磊那里备案时,已近下班点。王磊发现单据上某个产品编码填写不够规范(按照旧习惯或许能通融),要求退回修改。
这一退一改,加上沟通不畅,等最终单据到达合作报关行手中时,已是晚上八点多。若非报关行那边负责接洽的人是周伟华的老关系,看在面子上答应第二天一早优先处理,这批加急货极有可能无法按时报关,不仅会影响李文杰公司的生产,更会损害远航贸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效可靠”的口碑。
今天一早,周伟华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直接冲到王磊的办公室,指责他的“本本主义”差点误了大事。王磊则认为自己是按章办事,坚持流程规范是公司做大的基础,双方爆发了激烈争吵,这才有了眼下这场萧远亲自主持的“审判会”。
“萧总,”周伟华率先开口,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不是反对立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这道理我懂!可是这规矩不能是死规矩啊!李先生那边的货多急?那是咱们的老客户,信誉没得说!往常这种加急单子,我打个电话,那边报关行的老赵就能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倒好,非要走什么系统,备什么案!一个屁大点的编码问题(他忍不住爆了粗口),就要打回来重改?这不明摆着耽误事吗?!”
他越说越气,指着王磊:“王经理,你那一套是从大公司学来的,我老周佩服!但我们远航贸易不是你那原来的港资大企业!我们是小公司拼杀出来的,讲的就是一个快字!客户的要求就是军令!等你这套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王磊推了推眼镜,努力保持着镇定,但语速也不自觉地加快了:“周副总,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正是因为公司要发展,要避免‘人治’的风险,才必须推行标准化流程!这次是运气好,报关行给了面子。但如果每次业务都依赖个人关系和特事特办,公司规模扩大后怎么办?如何保证不出错?如何管理风险?那个产品编码看似小事,但如果报关时被海关查实不符,轻则扣货罚款,重则影响公司信用等级!我认为我的要求是合理且必要的!”
“必要?差点把客户丢了的必要?”周伟华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哐当作响,“风险风险!做贸易哪能没风险?因噎废食才是最大的风险!照你这么管,以后兄弟们还怎么做业务?个个束手束脚,啥事都干不成!”
“流程是为了让大家更高效、更安全地做事,不是束缚!”王磊也提高了音量,“如果因为流程不熟就抵触,甚至试图绕过流程,那才是对公司制度最大的破坏!”
“你……”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萧远轻轻咳嗽了一声。
声音不大,却让剑拔弩张的两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萧远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微微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系统等级:LV13】
【经验值:7842/】
【核心功能:资讯简报、风险预警(初级)、人脉扫描、初级资金支持、语言精通(被动)……】
他心念一动,启用了“人脉扫描”功能。这个在LV15解锁的功能,如今已成为他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重要参考。
无形的波动扫过会议室。
周伟华的虚拟面板弹出:
【姓名:周伟华】
【职位:远航贸易副总经理(主管贸易与供应链)】
【忠诚度:95(极高,基于长期共同奋斗的深厚情谊与对宿主的绝对信任)】
【当前状态:愤怒,焦虑,委屈。认为新流程不切实际,束缚了业务手脚,担心公司失去原有的灵活性和拼搏精神,感觉自己和老兄弟们的贡献及经验被否定。】
【核心需求:希望萧远能认可贸易部过去的贡献和灵活性,对新流程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整,而非全盘照搬。】
【潜在风险: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积极性严重受挫,甚至引发核心业务团队动荡。】
王磊的虚拟面板:
【姓名:王磊】
【职位:远航贸易运营管理部经理】
【忠诚度:78(良好,基于对职业发展的期待和对公司潜力的认可)】
【当前状态:坚持,略带委屈,自信于专业判断。认为自己在坚持原则,维护公司长远利益,对老员工的抵触和“不专业”感到无奈甚至轻视。】
【核心需求:希望萧远能坚定支持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向,确立运营管理部的权威。】
【潜在风险:缺乏对草创期公司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方式方法可能过于强硬,易引发对立情绪。若权威受损,可能影响其工作热情甚至去留。】
刘芳的虚拟面板:
【姓名:刘芳】
【职位:远航贸易人力资源部经理】
【忠诚度:82(良好)】
【当前状态:为难,寻求平衡。试图缓和矛盾,担心内部冲突影响公司稳定和新老员工融合。】
【核心需求:希望能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平稳度过磨合期。】
系统给出的信息清晰明了,印证了萧远的判断。这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公司发展阶段必然面临的阵痛,是“经验主义”与“专业主义”、“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碰撞。
萧远睁开眼,目光先是看向周伟华,语气平和:“华哥,消消气。你为公司的付出,每一次冲锋陷阵,我和婷婷,还有在座的每一位,都记在心里。没有你们当初的拼搏,就没有远航的今天。你说得对,快,是我们起家的法宝,客户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周伟华听到萧远肯定自己的贡献,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但依旧气呼呼地瞪着王磊。
萧远话锋一转,又看向王磊:“王经理,你坚持原则,规范流程,出发点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避免风险,这也没有错。公司要做大做强,确实不能永远停留在靠个人关系、特事特办的阶段。标准化、流程化是必经之路。”
王磊感受到萧远的支持,腰杆挺得更直了,微微颔首。
“但是,”萧远的声音加重了一些,目光扫过两人,“问题出在哪里?”
他停顿了一下,让问题在空气中沉淀。
“问题出在,我们推行新制度,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更不能脱离实际业务场景!”萧远的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华哥担心的效率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王经理强调的风险控制,也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证了关键业务的高效运转,又控制了主要风险?”
周伟华和王磊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萧远继续道:“比如,像李先生这种合作多年、信誉极佳的核心客户,他们的加急订单,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绿色通道’机制?在严格审核关键信息(如品名、数量、价值)的前提下,对于一些非核心的、可以后续补正的材料,是否可以适当灵活处理?这个‘绿色通道’的适用标准、审批权限(比如可以由华哥你这样的业务负责人根据客户信用和历史合作情况来判定),都可以明确界定下来,写入流程补充规定。这样,既照顾了业务的紧急需求,又没有完全放弃风险把控的原则。”
周伟华眼睛一亮,忍不住插话:“这个办法好!像李先生、还有北边的伊万这种老伙计,知根知底,他们的单子完全可以走快速通道!这样兄弟们做事也痛快!”
王磊微微皱眉,思考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萧总,您的想法有道理。但‘绿色通道’的界定标准和授权需要非常清晰,否则容易形成新的漏洞,或者造成权力过于集中……”
“所以需要细化。”萧远接过话头,“这不仅仅是针对这一件事。我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新流程与公司实际业务的脱节,以及老员工对新规的不熟悉、不理解。”
他看向在场的所有人,语气变得沉稳而有力:“成立公司,制定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业务,服务客户,而不是让制度成为业务的绊脚石。同样,老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你们的经验和对业务的深刻理解,是任何新人都需要学习和尊重的。而新同事带来的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理念,则是公司突破瓶颈、走向正规化所急需的。”
“所以,我决定,”萧远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会议室,“成立一个‘流程优化专项小组’。”
周伟华和王磊都抬起了头。
“这个小组,由周伟华副总担任组长,王磊经理担任副组长。”萧远的目光在两人脸上停留,“成员包括贸易部、运营管理部、单证岗的业务骨干,以及刘经理这边的人力资源代表。”
“小组的任务,就是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深入业务一线,全面梳理公司从接单、采购、报关、物流到售后的所有关键流程。目标不是简单地执行王经理带来的那套先进流程,也不是迁就过去的习惯做法,而是要结合远航贸易的实际情况、业务特点和客户需求,共同制定出一套属于我们远航自己的、既高效又规范、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快速响应市场的运营管理体系!”
萧远的话语掷地有声:“这套新体系,要充分吸收王经理的专业知识,也要充分尊重和融入华哥你们这些老业务的实际经验。对于核心客户、紧急业务,要设计出灵活的机制;对于常规业务,要严格标准,提高效率,降低差错。同时,人力资源部要配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一位相关同事,都能熟练掌握新流程,理解其背后的意义,而不是被动执行。”
这个安排,大大出乎了周伟华和王磊的意料。让周伟华当组长,是对他经验和地位的肯定;让王磊当副组长,是对他专业性的倚重。更重要的是,萧远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指明了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要求他们共同解决问题。
周伟华脸上的怒气消散了大半,变成了认真的思考。让他牵头来搞这个优化,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感觉完全不同。他熟悉业务,知道痛点在哪里,如果能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或许真能搞出点既好用又规范的东西来。
王磊也陷入了沉思。萧远的方案,没有否定他推行规范化的方向,但指出了一条更务实、更具操作性的路径。强行推行外来流程确实阻力巨大,如果能够结合公司实际进行改良,让老员工也参与进来,或许能大大减少抵触情绪,真正让流程落地生根。
“华哥,王经理,”萧远看着两人,语气诚恳,“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内部的管理提升至关重要。这件事,离不开你们两位的通力合作。我希望你们能放下成见,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华哥的业务经验,王经理的专业知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远航的未来,需要你们携手并进。”
周伟华深吸一口气,率先表态:“萧总,我明白了。刚才我态度不好,王经理,对不住。”他虽然还是觉得王磊有些“书呆子气”,但萧远给了台阶,也指明了方向,他周伟华不是不识大体的人。
王磊见状,也立刻调整了心态,诚恳地说:“周副总言重了。我也反思了我的工作方式可能有些急躁,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各位老同事的习惯。萧总的安排非常合理,我愿意全力配合周副总,一起把公司的流程优化好。”
紧张的气氛终于开始冰释。刘芳也松了口气,赶紧表态人力资源部会全力支持培训和相关协调工作。
“好。”萧远点点头,“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专项小组本周内拿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散会。”
众人起身离开会议室。周伟华和王磊虽然还有些许隔阂,但至少能够客气地点头示意,一前一后走了出去。
萧远独自坐在会议室里,看着窗外蓬勃发展的城市,轻轻揉了揉眉心。处理这种内部管理矛盾,比做成一笔大生意更耗费心神。但他知道,这是公司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能否平衡好新老融合,建立起高效而有活力的组织体系,将直接决定远航贸易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能走多远,能闯多深。
系统界面在脑海中悄然隐去,经验值微微跳动了一下,增加了少许。管理经验的积累,同样是系统升级不可或缺的养分。LV13到LV14的道路,就在这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向前延伸。
清晨的阳光透过远航贸易新总部大会议室的落地窗,洒在光可鉴人的长条会议桌上,将室内烘染得一片明亮温暖。会议室位于这栋新建写字楼的顶层,视野极佳,可以眺望深圳特区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室内装修是现代简洁风格,墙壁上挂着崭新的公司标识和“诚信、高效、创新、共赢”的八字箴言,一切都彰显着这家年轻公司蓬勃的朝气与野心。
然而,与这明亮温馨的环境格格不入的,是会议室里弥漫着的几乎凝滞的紧张空气。
萧远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滑的桌面。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羊绒衫,衬得面容愈发沉稳,虽然年仅二十一岁,但眉宇间已然有了超越年龄的威仪和凝重。他的目光扫过坐在会议桌两侧的人。
左边是以周伟华为首的“老臣子”。周伟华脸色铁青,嘴唇紧抿,胸膛微微起伏,显然怒气未平。他身旁坐着几位从公司草创时期就跟着打拼的业务骨干,此刻也都是一副愤愤不平、欲言又止的模样。
右边,则是新近加盟的运营管理部经理王磊。王磊约莫三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是马婷婷通过猎头,花了不小代价从一家颇有声望的港资企业挖来的MBA。此刻,王磊虽然面色略显苍白,但腰杆挺得笔直,双手平放在桌面上的一份厚厚的《远航贸易运营管理流程V1.0》文件上,眼神里带着几分委屈,更多的是对自己专业性的坚持。人力资源经理刘芳坐在王磊旁边,表情尴尬,不时看看两边,一副和事佬难做的样子。
会议室的挂钟,秒针滴答作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众人的心弦上。
“说吧,”萧远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具体怎么回事?一份发给香港李先生的加急报关单据,怎么会差点弄丢?而且是在新流程推行不到一周的时候。”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昨天下午,香港合作伙伴李文杰公司急需一批电子元器件样品,要求务必在今天一早报关发出。这原本是贸易部的常规操作,按照过去的习惯,业务员填好单据,找周伟华签字确认,然后直接交给熟悉的报关行,电话跟进即可。
但按照王磊上周刚颁布的新流程规定,所有报关业务必须统一通过新成立的单证岗登记、审核,再由运营管理部备案,最后才能交由指定的物流供应商操作。初衷是为了规范流程,避免差错和潜在风险。
结果,昨天经办此事的业务员小陈,一时疏忽,在找周伟华签完字后,习惯性地想直接联系报关行,被单证岗的新同事拦下,要求按新流程走。小陈解释这是加急业务,能否特事特办,但单证岗的新同事严格照章办事,坚持必须完成系统登记和备案。一来二去,时间耽误了。等单证走到王磊那里备案时,已近下班点。王磊发现单据上某个产品编码填写不够规范(按照旧习惯或许能通融),要求退回修改。
这一退一改,加上沟通不畅,等最终单据到达合作报关行手中时,已是晚上八点多。若非报关行那边负责接洽的人是周伟华的老关系,看在面子上答应第二天一早优先处理,这批加急货极有可能无法按时报关,不仅会影响李文杰公司的生产,更会损害远航贸易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高效可靠”的口碑。
今天一早,周伟华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直接冲到王磊的办公室,指责他的“本本主义”差点误了大事。王磊则认为自己是按章办事,坚持流程规范是公司做大的基础,双方爆发了激烈争吵,这才有了眼下这场萧远亲自主持的“审判会”。
“萧总,”周伟华率先开口,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不是反对立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这道理我懂!可是这规矩不能是死规矩啊!李先生那边的货多急?那是咱们的老客户,信誉没得说!往常这种加急单子,我打个电话,那边报关行的老赵就能安排得明明白白。现在倒好,非要走什么系统,备什么案!一个屁大点的编码问题(他忍不住爆了粗口),就要打回来重改?这不明摆着耽误事吗?!”
他越说越气,指着王磊:“王经理,你那一套是从大公司学来的,我老周佩服!但我们远航贸易不是你那原来的港资大企业!我们是小公司拼杀出来的,讲的就是一个快字!客户的要求就是军令!等你这套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
王磊推了推眼镜,努力保持着镇定,但语速也不自觉地加快了:“周副总,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正是因为公司要发展,要避免‘人治’的风险,才必须推行标准化流程!这次是运气好,报关行给了面子。但如果每次业务都依赖个人关系和特事特办,公司规模扩大后怎么办?如何保证不出错?如何管理风险?那个产品编码看似小事,但如果报关时被海关查实不符,轻则扣货罚款,重则影响公司信用等级!我认为我的要求是合理且必要的!”
“必要?差点把客户丢了的必要?”周伟华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哐当作响,“风险风险!做贸易哪能没风险?因噎废食才是最大的风险!照你这么管,以后兄弟们还怎么做业务?个个束手束脚,啥事都干不成!”
“流程是为了让大家更高效、更安全地做事,不是束缚!”王磊也提高了音量,“如果因为流程不熟就抵触,甚至试图绕过流程,那才是对公司制度最大的破坏!”
“你……”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萧远轻轻咳嗽了一声。
声音不大,却让剑拔弩张的两人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
萧远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微微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系统等级:LV13】
【经验值:7842/】
【核心功能:资讯简报、风险预警(初级)、人脉扫描、初级资金支持、语言精通(被动)……】
他心念一动,启用了“人脉扫描”功能。这个在LV15解锁的功能,如今已成为他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重要参考。
无形的波动扫过会议室。
周伟华的虚拟面板弹出:
【姓名:周伟华】
【职位:远航贸易副总经理(主管贸易与供应链)】
【忠诚度:95(极高,基于长期共同奋斗的深厚情谊与对宿主的绝对信任)】
【当前状态:愤怒,焦虑,委屈。认为新流程不切实际,束缚了业务手脚,担心公司失去原有的灵活性和拼搏精神,感觉自己和老兄弟们的贡献及经验被否定。】
【核心需求:希望萧远能认可贸易部过去的贡献和灵活性,对新流程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整,而非全盘照搬。】
【潜在风险: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积极性严重受挫,甚至引发核心业务团队动荡。】
王磊的虚拟面板:
【姓名:王磊】
【职位:远航贸易运营管理部经理】
【忠诚度:78(良好,基于对职业发展的期待和对公司潜力的认可)】
【当前状态:坚持,略带委屈,自信于专业判断。认为自己在坚持原则,维护公司长远利益,对老员工的抵触和“不专业”感到无奈甚至轻视。】
【核心需求:希望萧远能坚定支持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向,确立运营管理部的权威。】
【潜在风险:缺乏对草创期公司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方式方法可能过于强硬,易引发对立情绪。若权威受损,可能影响其工作热情甚至去留。】
刘芳的虚拟面板:
【姓名:刘芳】
【职位:远航贸易人力资源部经理】
【忠诚度:82(良好)】
【当前状态:为难,寻求平衡。试图缓和矛盾,担心内部冲突影响公司稳定和新老员工融合。】
【核心需求:希望能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平稳度过磨合期。】
系统给出的信息清晰明了,印证了萧远的判断。这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公司发展阶段必然面临的阵痛,是“经验主义”与“专业主义”、“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碰撞。
萧远睁开眼,目光先是看向周伟华,语气平和:“华哥,消消气。你为公司的付出,每一次冲锋陷阵,我和婷婷,还有在座的每一位,都记在心里。没有你们当初的拼搏,就没有远航的今天。你说得对,快,是我们起家的法宝,客户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
周伟华听到萧远肯定自己的贡献,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几分,但依旧气呼呼地瞪着王磊。
萧远话锋一转,又看向王磊:“王经理,你坚持原则,规范流程,出发点是为了公司长远发展,避免风险,这也没有错。公司要做大做强,确实不能永远停留在靠个人关系、特事特办的阶段。标准化、流程化是必经之路。”
王磊感受到萧远的支持,腰杆挺得更直了,微微颔首。
“但是,”萧远的声音加重了一些,目光扫过两人,“问题出在哪里?”
他停顿了一下,让问题在空气中沉淀。
“问题出在,我们推行新制度,不能简单地一刀切,更不能脱离实际业务场景!”萧远的手指在桌面上点了点,“华哥担心的效率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王经理强调的风险控制,也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证了关键业务的高效运转,又控制了主要风险?”
周伟华和王磊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萧远继续道:“比如,像李先生这种合作多年、信誉极佳的核心客户,他们的加急订单,是否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绿色通道’机制?在严格审核关键信息(如品名、数量、价值)的前提下,对于一些非核心的、可以后续补正的材料,是否可以适当灵活处理?这个‘绿色通道’的适用标准、审批权限(比如可以由华哥你这样的业务负责人根据客户信用和历史合作情况来判定),都可以明确界定下来,写入流程补充规定。这样,既照顾了业务的紧急需求,又没有完全放弃风险把控的原则。”
周伟华眼睛一亮,忍不住插话:“这个办法好!像李先生、还有北边的伊万这种老伙计,知根知底,他们的单子完全可以走快速通道!这样兄弟们做事也痛快!”
王磊微微皱眉,思考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萧总,您的想法有道理。但‘绿色通道’的界定标准和授权需要非常清晰,否则容易形成新的漏洞,或者造成权力过于集中……”
“所以需要细化。”萧远接过话头,“这不仅仅是针对这一件事。我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新流程与公司实际业务的脱节,以及老员工对新规的不熟悉、不理解。”
他看向在场的所有人,语气变得沉稳而有力:“成立公司,制定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业务,服务客户,而不是让制度成为业务的绊脚石。同样,老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你们的经验和对业务的深刻理解,是任何新人都需要学习和尊重的。而新同事带来的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理念,则是公司突破瓶颈、走向正规化所急需的。”
“所以,我决定,”萧远的声音清晰地传遍会议室,“成立一个‘流程优化专项小组’。”
周伟华和王磊都抬起了头。
“这个小组,由周伟华副总担任组长,王磊经理担任副组长。”萧远的目光在两人脸上停留,“成员包括贸易部、运营管理部、单证岗的业务骨干,以及刘经理这边的人力资源代表。”
“小组的任务,就是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深入业务一线,全面梳理公司从接单、采购、报关、物流到售后的所有关键流程。目标不是简单地执行王经理带来的那套先进流程,也不是迁就过去的习惯做法,而是要结合远航贸易的实际情况、业务特点和客户需求,共同制定出一套属于我们远航自己的、既高效又规范、既能控制风险又能快速响应市场的运营管理体系!”
萧远的话语掷地有声:“这套新体系,要充分吸收王经理的专业知识,也要充分尊重和融入华哥你们这些老业务的实际经验。对于核心客户、紧急业务,要设计出灵活的机制;对于常规业务,要严格标准,提高效率,降低差错。同时,人力资源部要配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每一位相关同事,都能熟练掌握新流程,理解其背后的意义,而不是被动执行。”
这个安排,大大出乎了周伟华和王磊的意料。让周伟华当组长,是对他经验和地位的肯定;让王磊当副组长,是对他专业性的倚重。更重要的是,萧远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指明了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要求他们共同解决问题。
周伟华脸上的怒气消散了大半,变成了认真的思考。让他牵头来搞这个优化,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感觉完全不同。他熟悉业务,知道痛点在哪里,如果能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或许真能搞出点既好用又规范的东西来。
王磊也陷入了沉思。萧远的方案,没有否定他推行规范化的方向,但指出了一条更务实、更具操作性的路径。强行推行外来流程确实阻力巨大,如果能够结合公司实际进行改良,让老员工也参与进来,或许能大大减少抵触情绪,真正让流程落地生根。
“华哥,王经理,”萧远看着两人,语气诚恳,“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内部的管理提升至关重要。这件事,离不开你们两位的通力合作。我希望你们能放下成见,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华哥的业务经验,王经理的专业知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远航的未来,需要你们携手并进。”
周伟华深吸一口气,率先表态:“萧总,我明白了。刚才我态度不好,王经理,对不住。”他虽然还是觉得王磊有些“书呆子气”,但萧远给了台阶,也指明了方向,他周伟华不是不识大体的人。
王磊见状,也立刻调整了心态,诚恳地说:“周副总言重了。我也反思了我的工作方式可能有些急躁,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各位老同事的习惯。萧总的安排非常合理,我愿意全力配合周副总,一起把公司的流程优化好。”
紧张的气氛终于开始冰释。刘芳也松了口气,赶紧表态人力资源部会全力支持培训和相关协调工作。
“好。”萧远点点头,“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专项小组本周内拿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散会。”
众人起身离开会议室。周伟华和王磊虽然还有些许隔阂,但至少能够客气地点头示意,一前一后走了出去。
萧远独自坐在会议室里,看着窗外蓬勃发展的城市,轻轻揉了揉眉心。处理这种内部管理矛盾,比做成一笔大生意更耗费心神。但他知道,这是公司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能否平衡好新老融合,建立起高效而有活力的组织体系,将直接决定远航贸易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能走多远,能闯多深。
系统界面在脑海中悄然隐去,经验值微微跳动了一下,增加了少许。管理经验的积累,同样是系统升级不可或缺的养分。LV13到LV14的道路,就在这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