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狼性初显-《系统首富》

  四月初的深圳,天气已经开始变得闷热潮湿,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周伟华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办公室里,老式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努力驱散着暑气,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一股焦灼不安的气氛。

  周伟华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面前摊着几份最新的销售报表和客户反馈记录,上面的数据让他心头像是压了一块巨石。

  “周总,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贸易部的业务骨干小陈站在办公桌前,脸上带着几分愤懑和忧虑。小陈是跟着周伟华从苏联贸易时期打拼过来的老人,能力突出,对公司和周伟华都极为忠心。“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家提出要减少订单或者要求我们大幅降价的老客户了。”

  周伟华拿起一份报表,目光扫过上面下滑的曲线,沉声问:“具体什么情况?是哪几家?理由是什么?”

  小陈翻开自己的笔记本,语速很快但清晰地汇报:“首先是东莞的那家大型台资电子厂,他们一直是我们的稳定客户,主要从我们这里进口一批专用的工程塑料和电子元器件。上周他们的采购经理突然打电话来,说找到了一家新的供应商,报价比我们低了整整百分之十五!而且对方承诺付款周期可以延长到九十天。我们核算过成本,这个价格几乎是平进平出,甚至微亏,根本不合理。”

  “百分之十五?九十天账期?”周伟华眉头皱得更深了,“查过这家新供应商的底细吗?”

  “正在查。公司注册名叫‘迅通贸易’,成立不到三个月,法人代表是个没什么名气的本地人。但奇怪的是,他们好像资金实力很雄厚,能一下子吃下这么大的订单,还给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小陈回答道。

  “继续。”周伟华示意道,心中那种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第二家是惠州的一家港资玩具厂,也是老客户。他们主要从我们这里采购布料和填充棉。对方倒是没明说找到新供应商,只是抱怨现在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希望我们能将价格下调百分之八左右,否则他们很难继续合作。”小陈顿了顿,看了一眼周伟华的脸色,补充道,“我私下请他们采购部的兄弟吃了顿饭,套了点话。对方含糊地提到,有家新公司也在接触他们,条件开得很好,而且……暗示跟上面有些关系,能帮他们解决一些‘非业务’的麻烦。”

  “非业务的麻烦?”周伟华咀嚼着这句话,脸色阴沉下来。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这种暗示往往意味着不那么光彩的手段。

  “第三家更离谱,”小陈的声音带着一丝火气,“是广州的那家国营百货公司采购科。我们合作一直很愉快,供应一些进口的日用百货。但这次续签合同,他们科长直接换人了,新来的科长对我们爱答不理,转头就把一笔不小的洗涤用品订单给了一家新公司。我托关系打听了一下,那家新公司叫‘昌达商贸’,成立时间也不长,但据说背景很深,而且做事风格……很野。”

  “怎么个野法?”周伟华追问。

  “他们不只是低价竞争,”小陈压低了些声音,“我听说,他们为了抢客户,会用一些……盘外招。比如,派人去竞争对手的客户那里散播谣言,说我们公司资金链紧张,或者货物质量有问题。甚至……会对一些关键人物进行‘围猎’,请客送礼许诺回扣,手段非常直接粗暴。”

  周伟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空调的嗡鸣声。这几起事件单独看,或许可以解释为正常的商业竞争。但集中在短时间内发生,针对的都是远航贸易在华南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城市的核心老客户,而且对手都是成立不久、背景神秘、行事激进的新公司,这绝不是巧合。

  一种被有组织、有预谋地针对的感觉,清晰地浮现在周伟华心头。他想起了不久前在罗湖地块拍卖会上,那个志得意满、眼神倨傲的地产大亨王健。也想起来之前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隐约听到的关于王健其人的传闻——野心勃勃,手段凌厉,不满足于地产单一领域,一直在寻求向其他行业扩张。

  “迅通贸易……昌达商贸……”周伟华喃喃自语,猛地睁开眼,看向小陈,“小陈,你立刻动用所有能用的关系,不惜成本,给我深挖这两家公司的背景!重点是查清楚他们的实际控制人是谁,资金来源是什么,跟……跟王健那边有没有关联!”

  “王健?”小陈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您是说那个地产大亨?我明白了,周总!我马上去办!”小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真是王健在背后推动,那这意味着竞争已经全面升级,从单一的地产领域,蔓延到了远航起家的贸易领域。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和宣战。

  小陈领命匆匆离去。周伟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窗外是深圳日益繁华的街景,但在他眼中,却仿佛看到了潜藏在繁华下的暗流汹涌。远航集团这几年顺风顺水,资产规模快速膨胀,但也无疑触动了不少人的奶酪。王健这种级别的对手,根基深厚,行事老辣,一旦将其视为目标,攻击必然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萧远办公室的号码。虽然不想事事打扰萧远,但面对可能来自王健的针对性打击,他必须第一时间向萧远汇报。

  电话很快接通,传来了萧远沉稳的声音:“伟华,什么事?”

  “萧总,贸易这边遇到点麻烦。”周伟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将刚才小陈汇报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分析和担忧,原原本本地向萧远叙述了一遍。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有轻微的呼吸声。周伟华能想象到萧远正在思考。他对萧远这种临大事有静气的特质早已习惯并深深信赖。

  “看来,我们在地产领域守住了底线,有人是想在贸易领域找回场子啊。”萧远的声音听不出太多波澜,反而带着一丝了然,“手法很典型,低价倾销、抢夺渠道、散播谣言、利益输送,目的很明确,就是打乱我们的阵脚,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甚至动摇我们的客户基础。”

  “萧总,您的判断和我一样。我也怀疑是王健在背后搞鬼。我们怎么办?要不要也跟进降价?或者,动用一些关系给他们施加点压力?”周伟华请示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贸易是远航的根基之一,他绝不容许有人在这块地盘上肆意妄为。

  “不,伟华,冷静。”萧远的语气依旧沉稳,“跟进降价是最愚蠢的做法,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最终两败俱伤。动用非商业手段,更是下策,一旦开了这个头,以后就说不清了,而且我们未必比他们更擅长这个。”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客户被抢走?”周伟华有些不解。

  “当然不是。”萧远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记住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不是绝对的低价,也不是那些歪门邪道。而是我们多年积累的信誉、稳定的产品质量、高效的供应链和专业的服务!王健的人可以用钱砸出一时的低价,但他们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货源和质量吗?他们能像我们一样,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吗?他们能用几年时间建立起我们这样的信誉口碑吗?”

  萧远一连串的反问,让周伟华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是啊,远航贸易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伟华,你听着,”萧远继续部署,思路清晰,“第一,立刻召集贸易部的核心骨干开会,统一思想,稳定军心。告诉大家,这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挑战,不必惊慌,更要警惕内部出现不稳情绪。第二,对提出降价要求的客户,区分对待。如果是长期合作、信誉良好、只是一时被低价迷惑的,由你或者副总亲自带队去拜访,坦诚沟通,不回避竞争,但要重点强调我们的长期价值、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可以适当给予一些不伤筋动骨的优惠,但核心价格体系不能乱。对于那些意志不坚定、唯利是图的客户,暂时冷处理,把资源集中到优质客户身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萧远加重了语气,“立刻启动‘客户深耕计划’。把我们之前规划但还没来得及全面推行的增值服务提上日程。比如,为核心客户提供更精细的库存管理建议、物流优化方案,甚至可以利用集团优势,尝试引入一些金融支持服务。我们要让客户明白,选择远航,不仅仅是买到了商品,更是获得了一套能帮他们提升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价格战是最低层次的竞争,我们要把竞争拉升到价值战的层面!”

  萧远的策略如同一剂强心针,让周伟华豁然开朗。他刚才只想着如何应对对方的攻击,却差点忘了自己最大的依仗是什么。

  “我明白了,萧总!”周伟华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干练和信心,“用实力和价值说话,而不是被对方拖入价格战的泥潭!”

  “没错。”萧远肯定道,“另外,调查要继续,但要讲究方法,合法合规。弄清楚对手的底细和真实意图很重要,但我们反击的主战场,一定是在明处的商业竞争上。要让所有人看到,远航是靠阳谋取胜,而不是阴谋诡计。”

  “好的,萧总,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周伟华彻底冷静下来,脑海中已经迅速形成了应对方案。

  “嗯,我相信你能处理好。有什么情况随时沟通。记住,天塌不下来。这对贸易团队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锤炼。”萧远最后鼓励道。

  挂断电话后,周伟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胸中的块垒消解了大半。他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目光重新变得锐利和坚定。

  王健?来吧。想动远航的根基,没那么容易!远航贸易,是从几千块钱起步,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诚信经营的理念,一步步打拼出来的。岂是几家用钱堆起来的皮包公司就能轻易撼动的?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小陈,通知贸易部所有经理级别以上人员,半小时后到大会议室开会!我们有硬仗要打了!”

  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战意。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亮剑的勇气。而此刻,周伟华和整个远航贸易团队,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风波,不仅是对远航商业模式的考验,更是对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的一次淬炼。阴影已然袭来,但远航这艘大船,必将迎着风浪,继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