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喜庆余韵尚未完全消散,深圳街头依旧可见零星的红色炮屑和悬挂的灯笼。但城市的脉搏已然恢复了往日的急促与强劲。车流如织,行人匆匆,这座年轻的城市以其特有的效率,告别假期,重新投入创造财富与梦想的洪流之中。
远航集团研发中心,位于一栋新租用的五层办公楼的最顶层。与早期那个略显简陋的小工作室相比,此处已是天壤之别。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划分出硬件测试、软件调试、结构设计等多个功能区。白色的墙壁上挂着激励标语和一些复杂的技术图纸。空气中弥漫着新装修材料、电子元件焊接以及咖啡因混合的独特气味,这是一种属于技术前沿的、充满希望与焦灼的气息。
穿着防静电服的技术人员们或在电脑前凝神屏息,或围在摆满精密仪器的实验台前低声讨论。虽然年味还未散尽,但这里已经充满了专注和忙碌的氛围。墙壁上的白板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逻辑框图,一些工作台上散落着拆解到一半的BP机、电路板和各式工具。
萧远在张工的陪同下,漫步在研发中心的核心区域。他今天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休闲夹克,显得精神而干练,脸上带着新婚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张工则依旧是那副技术骨干的模样,金丝边眼镜后的双眼闪烁着对技术的热忱,只是眉宇间比一年前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显然,独当一面的重任让他成长迅速。
“萧总,新年好!给您拜个晚年!”沿途遇到的研发人员纷纷向萧远打招呼,眼神中带着对这位年轻老板的尊敬和些许好奇——老板刚刚完成大婚,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
“新年好,大家辛苦了。”萧远微笑着点头回应,语气平和。他能感受到这个团队蓬勃的朝气,这正是他最为看重的资产。
两人首先来到了硬件测试区。张工拿起一台银色外壳、造型比市面上常见型号更为小巧流畅的BP机,递到萧远面前:“萧总,这就是我们量产的‘远航通信1型’。这是内部测试反馈后微调过的最终版本。”
萧远接过BP机,入手沉甸甸的,质感相当不错。他仔细端详着,机身线条简洁,Logo设计醒目而不突兀。他按下按键,屏幕亮起,显示清晰。“外观和手感,确实比我们之前看到的工程机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市场部那边的初步反馈怎么样?”
张工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非常好!尤其是短信功能。我们通过内部员工和部分友好客户试用收集到的反馈显示,几乎所有用户都对能够发送和接收简短文字信息的功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可。这被普遍认为是一项革命性的改进,大大超越了只能显示号码的传统BP机。虽然每条信息有长度限制,且需要人工台转换,但已经足够满足很多紧急或不便通话场合的需求。”
他引着萧远走到一台正在运行的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一些数据图表:“您看,这是用户使用频率的分析。短信功能的周均使用次数,在试用用户中达到了通话呼叫的三倍以上。而且,很多用户开始自发地研究如何用数字代码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比如‘520’、‘7758’这类,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亚文化。这证明了这个功能的粘性和发展潜力巨大。”
萧远满意地点点头。这完全符合他的预期,也验证了他当初力排众议,坚持要加入即使在当时看来也有些超前的短信功能的决策是正确的。【行业趋势预测】虽然无法给出具体的技术路径,但关于“点对点文字信息传递将成为未来数年个人通信重要补充”的大方向判断,是精准的。
“专利的事情进展如何?”萧远关切地问。这是核心技术壁垒的关键。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已经提交并进入实审阶段。”张工信心满满地回答,“最核心的,关于我们独特的编码、传输和显示短信息的系统方法专利,材料已经由合作的专利律师团队精心准备完毕,这两天就正式提交。我们有信心,这将构成我们产品的核心技术护城河。”
“很好!专利是生命线,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到严密布局。”萧远强调道,“不仅要保护我们已有的,还要有前瞻性,对可能衍生的技术方向也要进行预研和专利储备。”
“明白!”张工郑重应下,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兴奋:“萧总,‘1型’的成功只是开始。我们的第二代产品研发,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他们移步到旁边的预研区域。这里的工作台更加杂乱,摆放着更多处于半成品状态的电路板和外壳模型。张工拿起一个明显比“1型”大了一圈,屏幕面积也增加了不少的工程机。
“这是二代机的初步原型。核心突破在于两点:一是屏幕,我们采用了新型的STN液晶,分辨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稳定地显示汉字!”张工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萧远眼前一亮:“哦?汉字显示稳定性解决了?”他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技术门槛。能够直接显示汉字信息,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彻底摆脱对数字代码的依赖,意义非凡。
“解决了!”张工肯定地说,“我们和国内的屏幕供应商联合攻关,在驱动电路和字库芯片上做了大量优化。虽然成本会比一代机高一些,但显示效果完全达到了可商用水平。用户可以直接接收和阅读中文短信,也可以使用拼音输入法在机器上编辑简短回复,通过人工台发送。这将是质的飞跃!”
萧远接过二代原型机,虽然外壳还是粗糙的工程塑料,但那个能够显示几行汉字的屏幕,在他眼中却熠熠生辉。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手机短信的雏形。这才是真正的“春的讯号”,是移动通信时代即将开启的一缕曙光。
“预计什么时候能推出?”萧远问道,手指摩挲着原型机的边缘。
“乐观估计,今年年中,最晚第三季度,可以完成所有测试和量产准备。”张工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同时,我们还在设计上做了优化,电池续航会比一代提升约20%,以适应更大的屏幕功耗。”
“非常好!”萧远不吝赞扬,“张工,你和团队功不可没。年底的奖金和项目分红,一定会体现大家的贡献。”他知道,对于研发人员,除了精神激励,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同样重要。
张工连忙表示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他示意萧远走到一块相对安静、挂满了各种概念草图和白板报的区域。这里的氛围与产品开发区的务实不同,更充满了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气息。白板上画着一些奇形怪状的设备草图,有的像是加了天线的PDA(个人数码助理),有的则更像是未来科幻电影里的通讯器。
“萧总,”张工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却带着更强烈的探索欲望,“基于目前BP机,特别是短信技术积累,我们团队内部在进行一些……嗯,可以称之为‘头脑风暴’或者‘技术预研’的思考。可能有些大胆,甚至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想听听您的看法。”
萧远饶有兴趣地抱起臂膀,目光扫过那些充满创意的草图:“哦?说来听听。我最不怕的就是异想天开,很多伟大的产品,最初都只是个疯狂的想法。”
得到鼓励,张工深吸一口气,指着白板上一幅将计算器、通讯模块和一个小型显示屏幕整合在一起的概念图说道:“我们就在想,现在的BP机,核心功能是接收信息(电话通知和短信),而市面上开始出现的PDA,比如Apple的Newton,核心功能是个人信息管理,比如记事本、通讯录、日程安排。它们目前是完全独立的设备。”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萧远的反应,见老板听得很专注,便继续阐述:“那么,有没有可能,将这两者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制造一种设备,它既拥有PDA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又具备BP机的无线信息接收能力?甚至……更进一步?”
张工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空白处一边画一边说:“比如,我们设想一个设备。它有一个足够大的、能够触控的屏幕——当然,现在的触控技术还很初级,但这是个方向。它内置强大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程序,管理用户的全部个人信息。同时,它集成无线通讯模块,不仅能接收信息,还能直接发送信息,甚至……实现语音通话的功能?就像一部无线电话,但功能远比电话强大,更像一台可以放进口袋的微型电脑。”
他描述的场景,对于1995年初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萧远的心脏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他太熟悉这个描述了——智能手机!张工和他的团队,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刺激下,竟然已经开始朦胧地触摸到了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核心形态!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前瞻性,更是思维模式的突破!萧远强压下内心的波澜,用平静而鼓励的语气问:“很有意思的想法。技术上,你觉得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见萧远没有嗤之以鼻,反而切中要害地询问技术难点,张工备受鼓舞,语速更快了:“挑战非常多,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首先是处理器性能,要处理复杂图形和多任务,需要比现在强得多的CPU;其次是功耗,功能越强大,耗电越惊人,电池技术是巨大瓶颈;还有操作系统,需要专门为这种移动设备开发高效、易用的系统;无线网络,现有的BP机网络完全不够,需要更高速率、更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网络,比如……如果未来的移动电话网络能够传输数据……还有屏幕技术、触控技术、小型化……等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
张工列举的每一个难点,都精准地命中了智能手机早期发展的关键瓶颈。萧远心中赞叹,这张工果然是个技术天才,不仅精通现有技术,更有洞察技术演进路径的敏锐直觉。
萧远没有立即表态支持或否定,他沉思了片刻,走到白板前,拿起另一支笔,在张工的概念图旁边画了一个圈,缓缓说道:“这个想法,非常具有前瞻性。甚至可能代表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个人通讯和计算设备的发展方向。”
张工和旁边几位悄悄围过来的核心研发人员眼睛都亮了。
萧远话锋一转:“但是,正如张工你所言,面临的挑战是系统性的、巨大的。这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产品,而可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分阶段实现的宏大目标。”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而充满希冀:“我的意见是,大胆想象,谨慎验证,分步实施。”
“我们可以把这个长远愿景,暂时称之为……‘个人移动智能终端’项目。”萧远给出了一个初步的名称,“目前,它不作为公司的正式产品开发项目,而是作为研发中心的长期预研和技术储备方向。”
他具体指示道:“第一,成立一个小的、机密的预研小组,由张工你直接负责。现阶段的任务不是做出产品,而是跟踪全球相关的技术进展,比如芯片、电池、显示、无线通讯标准等。定期出具技术动态分析报告。”
“第二,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我们可以尝试分解出一些相对近期的、可以攻关的次级技术目标。比如,能否在下一代或下下一代BP机上,尝试集成更简单的日程管理或通讯录功能?能否研究更高效的移动设备电源管理方案?能否对可能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架构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萧远强调,“所有这些预研,必须建立在支撑我们现有主营业务和明确下一代产品(如支持中文显示的BP机)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把‘远航通信’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持续的利润,才能为更遥远的梦想输血。”
萧远的策略清晰而务实:既鼓励创新,放眼未来,又强调立足当下,稳健推进。这既避免了团队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浪费资源,又为未来的颠覆性创新埋下了种子,保持了技术上的前瞻性和敏感度。
张工等人听后,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然和兴奋的神色。老板的支持和理解,以及清晰的路径指引,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动力。
“我明白了,萧总!”张工用力点头,“我们会把握好这个度。在确保现有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未来技术进行跟踪和储备。”
“好。”萧远拍拍张工的肩膀,“需要什么资源,打报告上来。在研发投入上,我向来是舍得花钱的。我希望远航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公司或者简单的制造商,更要成为一个能够引领技术潮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而这一切,都要靠各位了!”
离开研发中心时,已近中午。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下温暖的光斑。萧远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心情如同这春日的阳光,明媚而充满希望。
张工团队所展现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那个关于“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朦胧构想,让他深深感到,他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壤中,孕育着超越时代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讯号,更是远航集团未来能否真正腾飞的关键所在。
他下意识地调出脑海中的系统面板,LV20的标识依旧稳定。他注意到,经验条似乎比年前又增长了一小截。或许,当这些创新的想法逐步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时,就是系统再次升级的契机。
春天的讯号,已经在这座城市,在这个年轻的公司和它充满梦想的团队中,悄然响起。
远航集团研发中心,位于一栋新租用的五层办公楼的最顶层。与早期那个略显简陋的小工作室相比,此处已是天壤之别。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办公区,划分出硬件测试、软件调试、结构设计等多个功能区。白色的墙壁上挂着激励标语和一些复杂的技术图纸。空气中弥漫着新装修材料、电子元件焊接以及咖啡因混合的独特气味,这是一种属于技术前沿的、充满希望与焦灼的气息。
穿着防静电服的技术人员们或在电脑前凝神屏息,或围在摆满精密仪器的实验台前低声讨论。虽然年味还未散尽,但这里已经充满了专注和忙碌的氛围。墙壁上的白板写满了复杂的公式和逻辑框图,一些工作台上散落着拆解到一半的BP机、电路板和各式工具。
萧远在张工的陪同下,漫步在研发中心的核心区域。他今天穿着一身深蓝色的休闲夹克,显得精神而干练,脸上带着新婚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张工则依旧是那副技术骨干的模样,金丝边眼镜后的双眼闪烁着对技术的热忱,只是眉宇间比一年前多了几分沉稳与自信,显然,独当一面的重任让他成长迅速。
“萧总,新年好!给您拜个晚年!”沿途遇到的研发人员纷纷向萧远打招呼,眼神中带着对这位年轻老板的尊敬和些许好奇——老板刚刚完成大婚,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
“新年好,大家辛苦了。”萧远微笑着点头回应,语气平和。他能感受到这个团队蓬勃的朝气,这正是他最为看重的资产。
两人首先来到了硬件测试区。张工拿起一台银色外壳、造型比市面上常见型号更为小巧流畅的BP机,递到萧远面前:“萧总,这就是我们量产的‘远航通信1型’。这是内部测试反馈后微调过的最终版本。”
萧远接过BP机,入手沉甸甸的,质感相当不错。他仔细端详着,机身线条简洁,Logo设计醒目而不突兀。他按下按键,屏幕亮起,显示清晰。“外观和手感,确实比我们之前看到的工程机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市场部那边的初步反馈怎么样?”
张工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非常好!尤其是短信功能。我们通过内部员工和部分友好客户试用收集到的反馈显示,几乎所有用户都对能够发送和接收简短文字信息的功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可。这被普遍认为是一项革命性的改进,大大超越了只能显示号码的传统BP机。虽然每条信息有长度限制,且需要人工台转换,但已经足够满足很多紧急或不便通话场合的需求。”
他引着萧远走到一台正在运行的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着一些数据图表:“您看,这是用户使用频率的分析。短信功能的周均使用次数,在试用用户中达到了通话呼叫的三倍以上。而且,很多用户开始自发地研究如何用数字代码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比如‘520’、‘7758’这类,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亚文化。这证明了这个功能的粘性和发展潜力巨大。”
萧远满意地点点头。这完全符合他的预期,也验证了他当初力排众议,坚持要加入即使在当时看来也有些超前的短信功能的决策是正确的。【行业趋势预测】虽然无法给出具体的技术路径,但关于“点对点文字信息传递将成为未来数年个人通信重要补充”的大方向判断,是精准的。
“专利的事情进展如何?”萧远关切地问。这是核心技术壁垒的关键。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已经提交并进入实审阶段。”张工信心满满地回答,“最核心的,关于我们独特的编码、传输和显示短信息的系统方法专利,材料已经由合作的专利律师团队精心准备完毕,这两天就正式提交。我们有信心,这将构成我们产品的核心技术护城河。”
“很好!专利是生命线,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到严密布局。”萧远强调道,“不仅要保护我们已有的,还要有前瞻性,对可能衍生的技术方向也要进行预研和专利储备。”
“明白!”张工郑重应下,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更加兴奋:“萧总,‘1型’的成功只是开始。我们的第二代产品研发,进展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他们移步到旁边的预研区域。这里的工作台更加杂乱,摆放着更多处于半成品状态的电路板和外壳模型。张工拿起一个明显比“1型”大了一圈,屏幕面积也增加了不少的工程机。
“这是二代机的初步原型。核心突破在于两点:一是屏幕,我们采用了新型的STN液晶,分辨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稳定地显示汉字!”张工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萧远眼前一亮:“哦?汉字显示稳定性解决了?”他知道,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技术门槛。能够直接显示汉字信息,将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彻底摆脱对数字代码的依赖,意义非凡。
“解决了!”张工肯定地说,“我们和国内的屏幕供应商联合攻关,在驱动电路和字库芯片上做了大量优化。虽然成本会比一代机高一些,但显示效果完全达到了可商用水平。用户可以直接接收和阅读中文短信,也可以使用拼音输入法在机器上编辑简短回复,通过人工台发送。这将是质的飞跃!”
萧远接过二代原型机,虽然外壳还是粗糙的工程塑料,但那个能够显示几行汉字的屏幕,在他眼中却熠熠生辉。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手机短信的雏形。这才是真正的“春的讯号”,是移动通信时代即将开启的一缕曙光。
“预计什么时候能推出?”萧远问道,手指摩挲着原型机的边缘。
“乐观估计,今年年中,最晚第三季度,可以完成所有测试和量产准备。”张工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同时,我们还在设计上做了优化,电池续航会比一代提升约20%,以适应更大的屏幕功耗。”
“非常好!”萧远不吝赞扬,“张工,你和团队功不可没。年底的奖金和项目分红,一定会体现大家的贡献。”他知道,对于研发人员,除了精神激励,实实在在的物质回报同样重要。
张工连忙表示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他示意萧远走到一块相对安静、挂满了各种概念草图和白板报的区域。这里的氛围与产品开发区的务实不同,更充满了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气息。白板上画着一些奇形怪状的设备草图,有的像是加了天线的PDA(个人数码助理),有的则更像是未来科幻电影里的通讯器。
“萧总,”张工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却带着更强烈的探索欲望,“基于目前BP机,特别是短信技术积累,我们团队内部在进行一些……嗯,可以称之为‘头脑风暴’或者‘技术预研’的思考。可能有些大胆,甚至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想听听您的看法。”
萧远饶有兴趣地抱起臂膀,目光扫过那些充满创意的草图:“哦?说来听听。我最不怕的就是异想天开,很多伟大的产品,最初都只是个疯狂的想法。”
得到鼓励,张工深吸一口气,指着白板上一幅将计算器、通讯模块和一个小型显示屏幕整合在一起的概念图说道:“我们就在想,现在的BP机,核心功能是接收信息(电话通知和短信),而市面上开始出现的PDA,比如Apple的Newton,核心功能是个人信息管理,比如记事本、通讯录、日程安排。它们目前是完全独立的设备。”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萧远的反应,见老板听得很专注,便继续阐述:“那么,有没有可能,将这两者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制造一种设备,它既拥有PDA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又具备BP机的无线信息接收能力?甚至……更进一步?”
张工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空白处一边画一边说:“比如,我们设想一个设备。它有一个足够大的、能够触控的屏幕——当然,现在的触控技术还很初级,但这是个方向。它内置强大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程序,管理用户的全部个人信息。同时,它集成无线通讯模块,不仅能接收信息,还能直接发送信息,甚至……实现语音通话的功能?就像一部无线电话,但功能远比电话强大,更像一台可以放进口袋的微型电脑。”
他描述的场景,对于1995年初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萧远的心脏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他太熟悉这个描述了——智能手机!张工和他的团队,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刺激下,竟然已经开始朦胧地触摸到了未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核心形态!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前瞻性,更是思维模式的突破!萧远强压下内心的波澜,用平静而鼓励的语气问:“很有意思的想法。技术上,你觉得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见萧远没有嗤之以鼻,反而切中要害地询问技术难点,张工备受鼓舞,语速更快了:“挑战非常多,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首先是处理器性能,要处理复杂图形和多任务,需要比现在强得多的CPU;其次是功耗,功能越强大,耗电越惊人,电池技术是巨大瓶颈;还有操作系统,需要专门为这种移动设备开发高效、易用的系统;无线网络,现有的BP机网络完全不够,需要更高速率、更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网络,比如……如果未来的移动电话网络能够传输数据……还有屏幕技术、触控技术、小型化……等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
张工列举的每一个难点,都精准地命中了智能手机早期发展的关键瓶颈。萧远心中赞叹,这张工果然是个技术天才,不仅精通现有技术,更有洞察技术演进路径的敏锐直觉。
萧远没有立即表态支持或否定,他沉思了片刻,走到白板前,拿起另一支笔,在张工的概念图旁边画了一个圈,缓缓说道:“这个想法,非常具有前瞻性。甚至可能代表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个人通讯和计算设备的发展方向。”
张工和旁边几位悄悄围过来的核心研发人员眼睛都亮了。
萧远话锋一转:“但是,正如张工你所言,面临的挑战是系统性的、巨大的。这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产品,而可能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分阶段实现的宏大目标。”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而充满希冀:“我的意见是,大胆想象,谨慎验证,分步实施。”
“我们可以把这个长远愿景,暂时称之为……‘个人移动智能终端’项目。”萧远给出了一个初步的名称,“目前,它不作为公司的正式产品开发项目,而是作为研发中心的长期预研和技术储备方向。”
他具体指示道:“第一,成立一个小的、机密的预研小组,由张工你直接负责。现阶段的任务不是做出产品,而是跟踪全球相关的技术进展,比如芯片、电池、显示、无线通讯标准等。定期出具技术动态分析报告。”
“第二,围绕这个长远目标,我们可以尝试分解出一些相对近期的、可以攻关的次级技术目标。比如,能否在下一代或下下一代BP机上,尝试集成更简单的日程管理或通讯录功能?能否研究更高效的移动设备电源管理方案?能否对可能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架构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萧远强调,“所有这些预研,必须建立在支撑我们现有主营业务和明确下一代产品(如支持中文显示的BP机)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把‘远航通信’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获得持续的利润,才能为更遥远的梦想输血。”
萧远的策略清晰而务实:既鼓励创新,放眼未来,又强调立足当下,稳健推进。这既避免了团队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浪费资源,又为未来的颠覆性创新埋下了种子,保持了技术上的前瞻性和敏感度。
张工等人听后,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然和兴奋的神色。老板的支持和理解,以及清晰的路径指引,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动力。
“我明白了,萧总!”张工用力点头,“我们会把握好这个度。在确保现有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未来技术进行跟踪和储备。”
“好。”萧远拍拍张工的肩膀,“需要什么资源,打报告上来。在研发投入上,我向来是舍得花钱的。我希望远航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公司或者简单的制造商,更要成为一个能够引领技术潮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而这一切,都要靠各位了!”
离开研发中心时,已近中午。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下温暖的光斑。萧远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心情如同这春日的阳光,明媚而充满希望。
张工团队所展现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那个关于“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朦胧构想,让他深深感到,他播下的种子,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壤中,孕育着超越时代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讯号,更是远航集团未来能否真正腾飞的关键所在。
他下意识地调出脑海中的系统面板,LV20的标识依旧稳定。他注意到,经验条似乎比年前又增长了一小截。或许,当这些创新的想法逐步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时,就是系统再次升级的契机。
春天的讯号,已经在这座城市,在这个年轻的公司和它充满梦想的团队中,悄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