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供应链风云-《系统首富》

  八月的深圳,暑气正盛。窗外,阳光白晃晃地炙烤着大地,连空气都仿佛带着粘稠的热度。远航集团总部大楼内,中央空调全力运转,勉强维持着一片清凉。董事长办公室里,萧远刚刚审阅完一份关于上海分公司选址的初步报告,正准备召集周伟华等人讨论下一步的全国拓展计划。

  就在他伸手去拿内部电话的瞬间,那部红色的、专门用于重要外部联络的电话,却先一步急促地响了起来。铃声在略显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萧远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这部电话知道的人不多,通常来电都意味着重要事务。他稳了稳心神,拿起听筒。

  “你好,我是萧远。”

  “萧董,是我,周伟华。”电话那头传来周伟华的声音,但不同于往日的沉稳,此刻他的语气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焦急,甚至还有几分难以置信的愤怒,“我这边刚接到香港‘精密电子’董事长助理陈先生的正式电话通知。事情……很突然,也很糟糕。”

  萧远的心微微一沉。周伟华是他手下最沉得住气的人之一,能让他用这种语气汇报的,绝不会是小事。“精密电子”正是他们BP机最核心的部件——那块定制化液晶显示模块和部分专用集成电路——最主要的供应商,占据了他们当前采购量的八成以上。香港的元器件供应,是远航BP机生产的生命线。

  “别急,慢慢说,具体什么情况?”萧远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身体已经不自觉坐直了。

  “陈助理说,他们公司董事会刚刚做出决议。鉴于近期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线产能紧张以及主要客户需求增加等因素,从下一季度,也就是从十月份开始的新订单起,对所有客户供应的相关元器件产品价格,将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调整’。”周伟华尽量复述着对方的官方措辞,但语气中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这个‘适应性调整’,幅度是上浮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十五!萧远的瞳孔骤然收缩。这绝不是什么“适应性调整”,这是赤裸裸的狮子大开口!BP机的利润空间本来就在市场竞争和自身营销投入下被不断压缩,这百分之十五的成本增加,如果完全由自己消化,意味着“远航通信2型”刚刚通过新品发布会和捆绑营销建立起来的微弱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甚至可能直接跌入亏损区间。如果转嫁给消费者,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无异于自杀。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

  周伟华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还有更过分的!陈助理还说,由于产能优先要保障‘长期稳定的大客户’,所以对我们远航通信的供货量,下一季度起,最多只能维持在本季度水平的百分之八十,并且无法保证按期交货,需要我们‘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涨价的同时,还要削减供货量,增加交货不确定性!

  这一下,简直是掐住了远航通信的咽喉。不仅利润要被大幅侵蚀,连最基本的市场供应和信誉都要受到严重威胁。生产线一旦因为缺料停下来,每天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渠道商拿不到货,也会迅速转向竞争对手。

  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死寂,只有电话听筒里传来周伟华有些粗重的呼吸声。窗外的蝉鸣声似乎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吵得人心烦意乱。

  萧远没有立刻发作,他甚至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惊讶。在商海沉浮这几年,尤其是经历过初到广东时被骗光积蓄的惨痛教训后,他早已明白,利益的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就有人要饿肚子。远航的崛起,尤其是BP机业务展现出的潜力,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闭上眼睛,意识深处,那个只有他能看到的系统界面悄然浮现。LV21的标识稳定地散发着微光。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动用了已经成为本能的风险预警功能,将“精密电子突然涨价断供”这件事作为核心评估对象。

  【风险预警启动……评估中……】

  【关联事件分析:与主要竞争者“王健”关联度:高(85%)。与近期地产项目受阻事件关联度:高(90%)。】

  【行为模式分析:此手段符合目标竞争者的一贯风格(利用上游资源优势进行非对称打击)。】

  【直接风险等级:极高。将导致目标业务(BP机)成本急剧上升,产能受限,市场竞争力严重受损,存在丢失市场份额乃至项目失败的风险。】

  【间接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供应商观望后效,或趁机提价。影响集团现金流和整体战略部署。】

  【预警建议: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多措并举。1.与供应商高层直接沟通,探明真实意图与底线。2.紧急评估替代供应商方案(但需考虑技术认证周期与质量风险)。3.做好最坏打算,内部进行成本重构与生产计划调整。】

  系统的分析冰冷而客观,但无疑印证了萧远最坏的猜测。王健!果然是他!从地产项目上下黑手没能得逞,现在把战场转移到了更上游、也更致命的供应链上。这一手,比单纯的市场价格战要阴狠得多,也专业得多。它打击的不是你的销售端,而是你的生产根本。

  “伟华,”萧远重新开口,声音里听不出丝毫慌乱,反而有一种彻骨寒意沉淀下来的冷静,“你怎么看?这仅仅是‘精密电子’单方面的商业决策,还是背后有我们‘老朋友’的影子?”

  周伟华在电话那头苦笑一声:“萧董,这还用说吗?时间点太巧了。我们的新品刚发布,市场刚刚有起色,他们就来了这么一手。‘产能紧张’?据我所知,‘精密电子’去年才扩建了新厂房。‘保障大客户’?我们虽然不是他们最大的客户,但也是增长最快、付款最爽快的客户之一。而且,王健在香港经营多年,人脉深厚,要影响甚至操控一家中型电子元件供应商的决策,并非难事。我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王健在背后指使,目的就是要掐断我们的BP机业务,至少是重创我们,为他自己的相关产业铺路,或者干脆是报复之前地产项目上的那次失利。”

  萧远默默点头,周伟华的分析与系统和自己的判断完全一致。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行人。深圳这片热土,机遇无限,但竞争也同样残酷。在这里,任何一个看似稳固的合作关系,都可能因为利益的重新分配而瞬间崩塌。

  “对方的态度怎么样?是正式通知,还是有转圜的余地?”萧远追问细节。

  “态度很强硬,完全是公事公办的口气。那个陈助理,以前跟我们沟通还算客气,这次几乎是不容置疑的通知,连一句抱歉或者解释都没有。只说这是董事会的最终决定,他们也很遗憾,但无能为力。”周伟华语气沉重,“我感觉,他们这次是铁了心,或者说,是受到了他们无法抗拒的压力。”

  萧远沉默了片刻。大脑在飞速运转,权衡着各种选择的利弊。

  接受涨价和削减供货?这意味着利润大幅缩水,发展速度受限,等于向王健变相认输,而且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会不会得寸进尺,下次提出更苛刻的条件。这不符合萧远的性格,也违背了远航集团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

  强硬对抗,立即寻找替代供应商?这当然是最解气的做法,但风险极大。BP机的元器件不是标准件,尤其是定制化的显示模块和部分芯片,需要供应商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和配合度。切换供应商,意味着需要重新进行技术认证、样品测试、小批量试产,整个周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期间的生产怎么办?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供货能力能否保证?万一出了问题,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那么,剩下的选择似乎就只有……谈判。

  直接与“精密电子”的最高决策层对话,摸清他们的真实底线。如果纯粹是王健施加的压力,那么“精密电子”自身是否愿意为了讨好王健而牺牲远航这个潜力巨大的客户?如果其中有误会,或者“精密电子”自身也有难处,那么是否有可能通过提高部分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签订更长期的供货协议、甚至提供预付款等方式,来换取供货的稳定和价格的相对合理?

  这需要技巧,也需要对双方实力和需求的精准判断。

  “伟华,”萧远转过身,目光锐利,“你立刻做两件事。”

  “萧董您说。”周伟华精神一振,他知道萧远已经做出了决断。

  “第一,想办法约见‘精密电子’的董事长,李明基先生。不要通过那个陈助理,动用你在香港的所有关系,直接约李董事长本人。就说我,远航集团董事长萧远,希望就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与他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坦诚的交流。时间、地点可以由他定,越快越好。”

  擒贼先擒王。跟一个助理或者中层经理扯皮毫无意义,必须直接与能做主的人对话。

  “明白!我马上去办。李董事长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应该不会完全不顾商业规则。我试试看能否约到。”周伟华立刻应下。

  “第二,”萧远继续道,“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你秘密安排一支可靠的采购和工程团队,立即开始寻找潜在的替代供应商。范围可以扩大到台湾、新加坡,甚至日本。动作要快,但要绝对保密,尤其不能让我们现有的其他供应商和‘精密电子’察觉到。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但争取最好的结果。”

  这叫“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准备谈判的同时,必须准备好退路,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拥有更大的底气。让对方知道自己并非离了他就活不了,是谈判的重要筹码。

  “是,萧董!我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会找最信得过的人去办,对外严格保密。”周伟华心领神会。这一手备用方案,是应对当前危机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另外,”萧远补充道,“这件事,暂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除了必要的执行人员,不要扩散消息,以免引起内部不必要的恐慌,尤其是生产线和研发部门,要稳定军心。”

  “好的。那……要不要告诉马总?”周伟华谨慎地问道。马婷婷作为集团副总裁,主管财务,这么大的事情,按理应该知情。

  萧远沉吟了一下。想到马婷婷最近正在全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成本极其敏感,这个消息对她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他不想让她过早地承受这份压力,但更知道,夫妻一体,事业与共,隐瞒绝非良策。

  “我会亲自跟婷婷沟通。你先去忙吧,有消息立刻通知我。”萧远做出了决定。

  “明白,萧董,我马上去安排。”周伟华说完,便挂了电话。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安静,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却更加沉重了。萧远缓缓坐回宽大的皮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王健这一招,确实打在了他的七寸上。供应链,是制造业企业的命脉所在。远航集团虽然发展迅速,但在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上,与那些根深蒂固的老牌企业相比,还是显得薄弱。尤其是核心技术元器件,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点。这次事件,就像一记响亮的警钟,敲醒了他。

  光有技术和市场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安全、可靠、有弹性的供应链体系。这需要时间,需要投入,更需要战略眼光。

  他再次将意识沉入系统界面。LV21的经验条在缓慢增长,但距离下一次升级显然还有距离。那个预览中的【资源整合分析】功能(LV25解锁),听起来似乎正是应对此类复杂资源调配和供应链优化问题的利器。可惜,远水难解近渴。

  当前,只能依靠现有的信息、判断力和谈判技巧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马婷婷办公室的号码。

  “婷婷,现在方便吗?有点紧急情况,需要和你商量一下。”萧远的语气尽量放得平和。

  电话那头传来马婷婷清澈而沉稳的声音:“方便,我刚看完一份报表。怎么了?听起来你那边有事。”

  “嗯,关于BP机元器件供应的事,出了点状况。我过去找你,当面说。”萧远知道,这件事在电话里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而且,他也需要看到妻子的表情,感受她的反应,共同承担这份压力。

  挂了电话,萧远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衬衫。镜子里映出的年轻面孔,眉宇间已经褪去了刚穿越时的青涩,也少了些许创业初期的张扬,多了几分沉稳和刚毅。商场的风浪,一次次淬炼着他。

  这次供应链的风云突变,是危机,但或许,也是一次让远航集团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成熟的契机。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办公室门口。窗外的阳光依然炽烈,而办公室内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