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第一滴血-《系统首富》

  1997年的五月,深圳的初夏已经带着一丝黏腻的燥热。清晨的阳光透过远航集团总部顶层办公室的防辐射玻璃,化作一片柔和而均匀的亮白,均匀地洒在光洁如镜的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顶级中央空调送出的、带着淡淡草木香的清新气息,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充满现代商业帝国的宁静与力量。

  萧远却无心欣赏这一切。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城市的车水马龙。楼下车流汇成一条条发光的河,人流在其中穿梭不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美好得让人沉醉。

  然而,萧远的心中,却没有半分沉醉。他的目光穿过这片繁华,投向了遥远的大洋彼岸,那个即将掀起滔天巨浪的地方——东南亚。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服务器机柜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嗡鸣,那是“远航大脑”在日夜不停地处理着全球市场的海量数据。萧远没有开电视,也没有调阅财经新闻,他不需要。系统【资讯简报】功能每天都会将最核心的、经过筛选的情报推送至他的私人终端,而他本人,更是通过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与全球经济的脉搏紧密相连。

  他已经连续三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三天前,当他从系统那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提示中得知,【行业趋势预测】模型已将东南亚金融风险的预警级别从“橙色”提升至“红色”时,他知道,考验真正开始了。红色,意味着系统判定危机在未来三个月内全面爆发的概率超过了75%。

  起初,外界的反应依旧是迟钝和不以为然。国际投行的报告依然在鼓吹“亚洲经济奇迹”的持续性,各大媒体也在连篇累牍地报道着曼谷新建成的摩天大楼和东南亚蒸蒸日上的出口制造业。连他的一些商业伙伴,比如那个一向眼高于顶的王健,都还在嘲笑他过于保守,错失了在东南亚大肆扩张的良机。

  但萧远没有动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风暴来临前总是格外宁静。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更相信系统的分析。这几日,他除了处理必要的集团事务,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东南亚金融市场的监控上。

  就在刚才,他桌面上的私人加密通讯器轻轻震动了一下。一条来自国际商业情报小组的简短信息跳了出来:

  “目标:泰国。市场异动。数家外资投行分析师发布报告,质疑泰铢汇率被严重高估,建议客户减持泰铢及泰国资产。本地市场开始出现恐慌性购汇现象,泰铢兑美元汇率在半小时内下跌0.5%,跌破25.5的心理关口。”

  这条信息不长,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萧远心中激起千层巨浪。

  来了。

  这不是猜测,不是模型推演,而是真实发生在市场一线的、由恐慌情绪引发的连锁反应。这标志着,东南亚金融危机,这只潜伏已久的巨兽,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

  萧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转身走向办公桌,按下了内线电话。

  “周总,立刻来我办公室。带上财务总监。”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

  十分钟后,周伟华和财务总监两人快步走进了萧远的办公室。周伟华的额头上带着一层细密的汗珠,显然也是刚处理完手头紧急的事务。财务总监则是一脸严肃,手中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

  “坐。”萧远指了指沙发,自己则重新回到了落地窗前,背对着他们,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寒意,“两位,我们可能要开始打一场硬仗了。”

  周伟华心中一凛,连忙问道:“董事长,出什么事了?”

  “系统预警升级为最高级别红色。我们的情报小组刚刚传来消息,泰铢汇率开始剧烈波动,市场出现了恐慌性抛售。”萧远缓缓说道,没有过多解释系统的存在,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这不是偶然的市场调整,这是危机的前兆。我判断,未来几天,泰铢的跌势会加速,并且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波及整个东南亚,甚至香港。”

  财务总监脸色微变,他虽然不懂什么叫“系统预警”,但“危机前兆”和“连锁反应”这几个词足以让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报表,集团在东南亚的业务虽然占比不高,但数额依然巨大,一旦货币大幅贬值,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将遭受严重缩水。

  “董事长,那我们……”财务总监一时不知该如何措辞。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萧远转过身,眼神锐利如鹰,“我决定,启动危机应对预案的第一步:对冲。”

  “对冲?”周伟华有些不解,“是指……做空泰铢?”

  “可以这么理解,但又不完全是。”萧远走到巨大的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我们不做单纯的投机。我们的目的是保护现有资产,而不是去赚取汇率波动的利润。我要你立刻联系我们在香港的子公司,以及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合作的外汇交易团队。”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发布了一系列指令:

  “第一,指令香港子公司,立刻盘点所有以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等东南亚货币计价的资产和应收账款,评估在汇率下跌10%、20%甚至30%情况下的潜在损失。”

  “第二,根据评估结果,由集团财务部门拨出五十亿港币的专项资金,转入香港子公司的离岸美元账户。这笔钱,就是我们对冲的弹药。”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萧远的目光变得无比凝重,“通过我们合作的国际外汇交易对手,开始分批次、小规模地在远期外汇市场买入泰铢的看跌期权,同时在即期市场进行有限度的、高频率的泰铢抛售。记住,动作要小,要分散,不要引起市场注意。我们的目的不是打垮谁,而是在市场彻底失控前,尽可能多地锁定美元,对冲风险。这就像在洪水来临前,一点点加固我们的堤坝。”

  周伟华和财务总监听得目瞪口呆。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常规的风控范畴。利用远期期权和即期交易组合来进行货币风险对冲,这套打法极为专业和复杂,而且需要极强的市场判断能力和执行力。更重要的是,动用五十亿港币的真金白银,在风暴来临前主动出击,这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是惊人的魄力。

  “董事长,这……这会不会太冒险了?”周伟华还是有些担忧,“万一……万一我们的判断错了呢?”

  “我们没有时间再等市场确认了。”萧远的回答斩钉截铁,“系统给了我75%的预警,这就够了。在商业世界里,犹豫和观望往往比犯错本身更致命。这笔钱,是我们买来的‘保险’。即使最后证明危机没有到来,这五十亿通过利息和套利交易,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但如果危机真的爆发,没有这五十亿的对冲,我们损失的,可能是几百亿,甚至更多。”

  他看着两人,语气缓和了一些:“相信我,也相信系统。这件事,我来承担最终责任。周伟华,你亲自去盯香港那边。财务总监,你确保资金通道畅通。我们没有退路了。”

  “是!”两人同时站直身体,眼神中充满了震撼,但更多的是被萧远那种近乎偏执的决断力所感染。他们知道,董事长一旦做出决定,就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

  ……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远航集团的危机应对机制以惊人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香港,远航集团的亚太区总部。

  周伟华亲自坐镇,通过加密通讯系统,一条条指令从他口中发出,传达到各个部门。财务部门的精英们彻夜不眠,紧急调配资金,一笔高达五十亿港币的款项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通过了层层审批和跨境转账,最终安静地躺在了指定的离岸美元账户里。

  与此同时,集团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合作的几家顶级外汇交易经纪商收到了来自远航的指令。这些指令被拆分成数十笔,甚至上百笔的小额交易,通过不同的账户和渠道,悄无声息地流入了国际外汇市场。

  伦敦,纽约,东京……在全球各大金融中心的交易大厅里,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指令,就像投入大海的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却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做空泰铢,那只会引来对手的围剿和监管的注意。他们只是在市场报价的缝隙中,耐心地、坚决地执行着萧远的命令。每一次点击鼠标,卖出数百万泰铢,买入相应的美元,都像是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为自己锚定了一块小小的、坚固的礁石。

  ……

  傍晚时分,萧远站在办公室里,再次接到了周伟华的汇报。

  “董事长,资金已经全部到位。第一阶段的五十笔对冲交易已经完成,我们成功锁定了大约三亿美元的敞口。市场目前还很平静,我们的操作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萧远点点头,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成功迈出第一步,他心中那根紧绷了数日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些,但远未到可以松懈的时候。

  “继续监控,”他淡淡地吩咐道,“随时向我汇报。”

  挂断电话,他独自在办公室里站了很久。窗外,夕阳的余晖将整座城市染上了一层悲壮的金色。他知道,他刚才做出的决定,无异于在悬崖边上纵身一跃。这既是保护,也是一种赌博。

  但他别无选择。

  为了远航数百亿的资产,为了旗下数万名员工的饭碗,为了身后那个温馨的家,他必须赌赢。

  这第一滴“血”,不是别人的,而是他自己的。他用集团的真金白银,为公司,也为自己,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金融海啸中,购买了第一份生存的保单。夜幕,即将降临。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