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静观其变-《系统首富》

  1997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六月底的深圳,空气中已经弥漫开一股黏稠而燥热的气息,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一切的风暴。泰铢的暴跌,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核弹,激起的涟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烈度,席卷整个亚洲金融市场。

  尽管远航集团在萧远的指挥下,早已备足了现金弹药,收缩了海外战线,但外部世界的崩塌,依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不确定性。公司内部的氛围,从几天前的凝重,演变成了此刻的焦灼与不安。

  连续数日,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都被猩红的标题占据,诸如“亚洲金融风暴全面爆发”、“泰铢崩盘引发连锁反应”、“国际对冲基金剑指港元”。电话铃声在远航总部的各个部门此起彼伏,合作方、客户、供应商,所有人都想知道同一个问题:远航怎么样?接下来会怎样?

  办公室内,巨大的等离子屏幕上,不再是枯燥的数据流,而是滚动播放着彭博社和路透社的实时新闻。美元兑泰铢的汇率K线图,像一头失控的野兽,一路向上狂飙,每一个跳动的数字,都代表着无数财富的灰飞烟灭。

  萧远坐在他的办公桌后,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这种平静并非麻木,而是一种风暴眼中心的死寂。他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脑机接口时刻与系统相连,处理着海量的信息,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沙盘推演。

  【系统提示:全球避险情绪指数飙升至历史峰值92%。亚太区股市短期看空概率98.7%。建议维持现有防御策略,避免任何形式的高风险敞口。】

  系统的提示冰冷而精准,像一剂强心针,也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提醒着他不可因一时的压力而动摇。

  上午十点整,萧远拿起内线电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层楼:“周伟华,苏芷晴,还有各部门负责人,十分钟后,楼下大会议室开会。所有人必须到场。”

  “是,董事长!”电话那头的周伟华立刻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紧张。

  萧远放下电话,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笔挺的西装。他知道,一场决定远航未来走向的关键会议,即将召开。这不是简单的信息同步,而是一次统一思想、稳定军心的誓师。

  ……

  十分钟后,远航集团总部最大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往日里这个充满活力、时常爆发出激烈争论的地方,此刻却鸦雀无声,压抑的气氛几乎能滴出水来。所有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从侧门走入的萧远身上。

  萧远没有直接走向主位,而是在会议室后排靠窗的位置停了下来。他没有坐下,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一张张或焦虑、或迷茫、或强作镇定的脸。

  “各位,”他开口了,声音平静得像是在谈论天气,“相信大家这两天都看到了新闻,也感受到了市场的震动。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害怕吗?”

  这个问题很突兀,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短暂的沉默后,投资部的王建国下意识地点了下头,财务部的赵经理则苦笑了一下。

  萧远仿佛没看到他们的反应,自顾自地继续说道:“我当然希望你们回答‘不害怕’。但我也知道,这很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它看起来强大到足以吞噬一切。”

  他缓缓走向主席台,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如鹰,“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恐慌性的抛售,最终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所以,我今天要说的第一句话是:停止恐慌,保持绝对的冷静。”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轻微的骚动,但没人敢出声反驳。董事长的气场太过强大,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

  “我知道,很多人在想,现在是不是抄底的最好时机?是不是可以拿着我们充裕的现金,去市场上捡那些被恐惧抛售的便宜货?”萧远扫视着全场,目光如炬,“我告诉你们,现在,想都不要想!”

  他斩钉截铁的语气,让所有人都心中一凛。

  “危机,往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恐慌性抛售,泥沙俱下;第二阶段是市场在剧烈震荡中寻找新的平衡点;第三阶段,才是真正的价值洼地出现。我们现在,正处于,或者说,才刚刚进入第一阶段的尾声。水下有多少礁石,有多少漩涡,我们还一无所知。这个时候冲进去,不是勇敢,是愚蠢!”

  “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赚钱,而是活下去!”

  “活下去”三个字,他说得格外沉重,重重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活下去,意味着我们必须保证充足的现金流。我已经下令,除了维持日常运营和必要的研发投入,所有非核心业务的扩张计划全部暂停。所有可以变现的资产,继续按照原计划,逐步转化为最安全的美元和美国国债。我们不求赚多少钱,只求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有足够的粮食,能熬过这个冬天。”

  “活下去,还意味着我们不能被短期的波动扰乱心神。这个时候,任何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业务调整,都可能引发内部的不安和恐慌。我希望各位回去后,管好自己的部门,稳定好自己的人心。告诉他们,远航有足够的准备,我们能赢。”

  一番话,掷地有声。恐慌的气氛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虽然并未完全消散,但至少被压制住了。高管们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凝重,再到最后的若有所思,他们明白了董事长的意图——这不是一场速胜的冲锋,而是一场漫长的、考验耐力的防守战。

  “散会。”萧远说完,转身离开了会议室,留下一屋子陷入沉思的高管。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了位于大楼另一侧的,马婷婷负责的公司行政与人力资源中心。

  马婷婷正戴着耳机,对着电脑处理文件。作为公司的二把手,她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总能很好地在外表上保持镇定。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萧远脸色有些疲惫,连忙起身:“怎么了?开完会了?”

  萧远走到她身边,自然地揽过她的肩膀,轻声说:“跟我来办公室。”

  回到顶层办公室,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干扰。萧远才松开了她,自己则靠在窗边,望着脚下的车水马龙。

  “情况比想象中更糟,”他低声说,“系统模拟的最坏情况,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严重。国际游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东南亚,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

  马婷婷的神色也严肃起来,她走到萧远身边,轻声问:“那我们……”

  “我们按兵不动。”萧远转过头,看着她的眼睛,眼神坚定,“我刚才在会上已经说了。现在,我要听听你的看法。从管理的角度,从人心的角度,我们能稳住吗?”

  这是他对马婷婷的信任,也是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马婷婷沉吟片刻,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可能不害怕。但只要我们管理层表现出绝对的信心和统一的口径,基层员工就不会乱。这几天,我让HR部门做了很多内部沟通,强调公司的稳健和长远规划。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大家相信你,萧远。”

  听到妻子的肯定,萧远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他知道,马婷婷的话,不仅仅是一种安慰,更是基于她对公司情况的深入了解。

  “还有,”马婷婷像是想起了什么,补充道,“我今天上午接到几个供应商的电话,语气都有些紧张,旁敲侧击地问我们什么时候付款,担心我们会不会出问题。我按照之前商量好的口径回复他们,说远航的财务状况非常健康,一切按合同办事,请他们放心。”

  萧远点点头,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稳定的供应链,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样是“活下去”的重要保障。

  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担忧和压力,仿佛都在这一笑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分担和释放。他们是彼此的铠甲,也是彼此的软肋。

  萧远重新望向窗外,深圳的天空,云层很厚,看不到一丝阳光。但他知道,乌云之上,总有晴空。这场危机,对别人来说是灭顶之灾,对他而言,或许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清扫棋盘,重新布局的绝佳机会。

  “静观其变。”他轻声对自己说,也仿佛对整个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说。

  他不需要做太多,他只需要保持冷静,守住阵地,然后,等待。等待那个风雨过后,天地澄明的时刻。而那一刻,所有敢于坚守到最后的人,都将迎来属于他们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