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试水-《系统首富》

  一九九零年九月十六日,秋意渐浓,广州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租赁小屋内,气氛热烈而充满干劲。过去十天“稳健扩张”方案的成功验证,让萧远、马婷婷、周伟华三人信心倍增,公共资金也稳稳地突破了三千五百元大关。成功的喜悦尚未消散,更具野心的规划已提上日程。

  “电子表和计算器的路子,咱们算是走通了。”萧远指着账本上持续增长的数字,目光炯炯,“但我们现在每次进货,还是在小档口打转,量一大,价格就谈不下来。销售点也集中在老地方,万一那边出点状况,咱们就被动了。”

  马婷婷点头赞同,她翻看着进货记录:“是啊,萧远。我算过,如果咱们能直接从更大的批发公司拿货,哪怕单价只便宜一两毛,一次进三百枚表,就能多出几十块的利润,而且货源更稳定。”她的财务敏感度让她立刻看到了上游整合的价值。

  周伟华一拍大腿:“对!老是跟那些小档口老板磨嘴皮子,累得慌!咱们现在本钱厚了,也该去大地方闯闯了!还有,远子,你不是说想找新地方摆摊吗?我知道城西那边新开了几个电子厂,工人不少,下班都没地方逛,咱们可以去试试水!”

  三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扩大经营,势在必行。这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向上游要利润,向新市场要空间。

  第一站:寻求上游突破。

  九月十七日,三人来到了比西湖路规模更大、更正规的流花地区批发市场。这里不再是拥挤的档口,而是一栋栋挂着某某贸易公司、某某批发部牌子的楼房。气氛严肃了许多,进出的人也多是推着小车、拿着单据的正式采购员。

  凭借之前积累的销售数据和略显成熟的谈吐(萧远刻意穿上了最体面的一件衬衫),他们找到了一家专营电子产品的“华南文体用品批发公司”。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张的业务主任,态度不冷不热。

  “你们要长期拿货?量有多大?有固定经营场所吗?”张主任的问题很直接,带着审视。

  萧远不卑不亢,将准备好的销售情况(略去具体地点,只强调日均销售能力和稳定需求)做了简要说明,并表达了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马婷婷适时地递上记录清晰的进货清单副本,以证明他们的经营规模和信誉。

  张主任翻看着清单,脸色稍霁:“嗯,看来你们确实在做这块。不过,我们公司主要对接的是国营商店和大的集体单位,起批量有要求,电子表一次最少五百枚,计算器一百台起。价格嘛,肯定比零售市场便宜,但需要现款现货,不赊账。”

  五百枚!这个数字让周伟华暗暗咋舌。马婷婷快速心算了一下,按照这个拿货价,如果顺利销售,毛利能比现在提升近三十个百分点!但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也同步放大了。

  萧远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稳地说:“张主任,感谢您给机会。这个量我们可以考虑,但第一次合作,能否先按三百枚电子表、五十台计算器来?让我们也适应一下贵公司的流程。价格上,希望能再优惠一点,我们看重长期合作。”

  一番你来我往的磋商,最终张主任勉强同意首次合作按三百枚电子表、五十台计算器执行,单价给了个不错的折扣,但坚持现款现货原则。虽然没能完全达到预期,但成功迈出了与正规批发公司合作的第一步,意义重大。签订了简单的供货协议后,三人心情激动,这意味着他们的进货渠道实现了质的飞跃。

  【系统提示:供应链优化尝试成功。与一级供应商建立联系,长期有助于降低成本、稳定货源。风险提示:资金占用增大,需密切关注销售周转。】系统的评估客观而及时。

  第二站:开拓新市场。

  九月十八日起,团队兵分两路。萧远和周伟华主攻城西新工业区,而马婷婷则尝试开拓学校周边的市场。

  城西新工业区规模庞大,下班时分,人潮汹涌。但这里的管理也更严格,没有固定的夜市,只能打“游击战”。周伟华凭借其灵活和亲和力,很快和厂区保安混了个脸熟,找到了几个下班人流必经的路口,利用三轮车作为流动摊位,效果出奇的好。新厂的工人消费能力似乎更强,对电子表这类新鲜玩意接受度很高。

  马婷婷这边,她选择了离住处不远的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放学时,校门口聚满了学生和家长。她摆摊的位置不那么显眼,但展示方式更细致,将电子表和计算器功能耐心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围拢过来,充满好奇。一些高年级学生和接孩子的家长对计算器尤其感兴趣。虽然单次销售量不如工业区,但客户质量高,几乎不需要讨价还价,利润空间更有保障。这也为团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潜力的客户群体。

  几天下来,新市场的反馈令人振奋。城西工业区日均销售额甚至超过了老市场,而学校周边虽然量小,但稳定性好,且几乎没有竞争。销售点的多元化,有效分散了经营风险。

  第三站:提升核心能力——物流升级。

  业务量扩大,对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之前租用的三轮车,不仅租金不菲,而且人力蹬踩效率低,载货量有限,无法满足未来更大范围的配送需求。萧远果断决策:让周伟华去学开车!

  九月二十五日,萧远联系了一家驾校,为周伟华报名学习驾驶三轮汽车(当时俗称“蹦蹦车”或“三脚鸡”)。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周伟华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异常兴奋,拍着胸脯保证:“远子,婷婷,你们放心!我周伟华别的不行,学开车肯定快!以后进货送货,包在我身上!”

  接下来的几天,周伟华白天跟着教练学车,晚上帮着出摊,干劲冲天。萧远和马婷婷则承担了更多的销售任务,配合默契。看到周伟华朝着更专业的方向成长,萧远深感欣慰,这才是团队长远发展的基石。

  到九月底,团队的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供应链升级:与“华南文体”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进货成本降低,货源质量更有保障。

  ?销售网络扩大:形成了“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学校周边”的三点布局,抗风险能力和总销售额显着提升。

  ?物流能力建设中:周伟华即将获得驾驶证,为购买或长期租赁三轮汽车、实现物流效率飞跃做好了准备。

  ?资金良性循环:月销售额稳步攀升,公共资金向五千元迈进,系统经验值持续增长,LV5的升级曙光已现。

  夜晚的租赁小屋,煤油灯下。马婷婷在账本上记下九月份的最终数据,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萧远规划着十月份的目标:争取资金突破五千元,届时可以考虑实现物流升级,并进一步巩固与一级供应商的关系。周伟华则在一边比划着方向盘,嘴里模拟着发动机的声音。

  扩大经营的第一步,他们走得扎实而充满希望。眼前的道路,愈发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