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广州,热浪滚滚,但比天气更炽热的,是萧远、马婷婷、周伟华三人心中那股破釜沉舟的干劲。资金到位的第二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火线备货”战役正式打响。小小的“远婷电子行”成为了临时指挥部,阁楼上的地图被各种颜色的铅笔标记得密密麻麻,清单上的每一项商品都被拆解、分配。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萧远负责总协调和难度最高的谈判,主攻电子表、计算器这类核心且量大项,同时统筹全局;马婷婷凭借其细心和财务能力,负责资金调度、账目记录以及罐头、白酒等标准品的采购谈判;周伟华则发挥其外联和行动力强的优势,负责寻找羽绒服、手电筒、望远镜等新品类货源,并解决仓储和初步物流衔接问题。
【系统提示(LV7功能:资讯简报/风险预警辅助):未来两周天气以晴热为主,利于货物仓储。建议:重点关注电子产品防潮,食品类保质期。批发市场人流高峰期在上午9-11点,下午2-4点,建议错峰采购以提高效率。对新增供应商,保持质量抽查频率。】
系统的提示像一份冷静的作战简报,帮助团队优化行动细节。
电子核心:与时间赛跑
萧远首要目标是搞定电子表和计算器。他再次找到赵老板。
“赵老板,十万块的货,电子表六千只,计算器两千五百个,规格按清单上的来。”萧远直接将订单拍在赵老板面前,语气不容置疑,“价格按我们上次谈好的,但交货时间,必须在五天内分批次备齐,直接送到我指定的仓库。”
赵老板看着订单数额,倒吸一口凉气,既兴奋又为难:“萧老板,你这量太大了!我库存没那么多,得从厂里调货,五天……太紧了!”
“紧才能看出实力。”萧远盯着他,“赵老板,这是长期合作的开端。这次你帮我扛过去,以后北边的大单子,我优先找你。如果不行,我只好分给别的几家做了。”他适时地施加压力,也给出甜头。
赵老板权衡利弊,一咬牙:“行!我连夜联系厂里,加班加点给你生产!五天内,保证货到仓库!但萧老板,定金得先付一半,我也得压钱给厂里。”
“可以!”萧远爽快答应,让马婷婷立即办理转账。他知道,关键时刻,必须展现信任和效率。电子产品是利润的大头,也是伊万最看重的部分,绝不能掉链子。
服装攻坚:开拓新渠道
与此同时,周伟华一头扎进了广州着名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羽绒服在六月的广州属于反季节商品,批发商库存有限。他拿着样品和规格要求,一家家问过去,要么型号不对,要么数量不足,要么价格高得离谱。
几天跑下来,周伟华嘴皮磨破,鞋子都快走烂了,才在一个相对偏僻的档口,找到一个专做库存尾货的老板“老王”。老王手里正好有一批去年冬天滞销的某北方品牌羽绒服,型号接近,质量不错,价格也相对合理。
“三千件?后生仔,你吃得下吗?”老王打量着汗流浃背的周伟华,有些怀疑。
“老板,现款现货,只要质量过关,价格再让一点,三千件我全要了!”周伟华拍着胸脯,学着萧远的果断。
经过一番验货和讨价还价,最终以低于预算的价格拿下了这批羽绒服。周伟华长舒一口气,立刻联系运输车辆将货物发往临时仓库。这是他独立谈成的第一笔大单,成就感满满。
后勤与品控:马婷婷的战场
马婷婷的压力同样巨大。她不仅要精确计算每天的资金流出,确保不断链,还要负责罐头、白酒等采购。食品类商品涉及保质期和卫生标准,她格外小心。在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她与一位看起来较为面善的女批发商“李姐”建立了联系。
“李姐,这批罐头和白酒,保质期一定要足,包装不能有破损。我们是发往北边的,路途远,质量出了问题,损失就大了。”马婷婷仔细地检查着样品,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决。
“妹子你放心,我做生意讲信誉的。”李姐笑着保证,但马婷婷还是坚持每箱抽检。在采购手电筒和电池时,她甚至自己买了电池测试亮度,确保货品无误。她的细致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她还要负责租赁临时仓库、雇佣看守人员、登记入库等繁琐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账本记得密密麻麻。
挑战与决策
备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六天,赵老板那边传来消息,厂里一批计算器的液晶屏供应紧张,可能要延迟三天。萧远接到消息后,眉头紧锁。三天延迟可能会影响整体发货计划,进而影响与伊万约定的时间窗口。
【系统提示:供应链风险预警。计算器延迟概率70%。替代方案:1.催促赵老板,施加压力(成功率40%);2.立即寻找替代供应商(时间成本高,价格可能上浮15%);3.调整发货批次,电子表先发,计算器后续赶上(风险:可能影响伊万收货体验)。】
萧远迅速权衡。他首先给赵老板打电话,语气严肃但不失分寸:“赵老板,延迟三天绝对不行!我们的火车皮都预定好了!你告诉我厂家的具体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如果是因为资金,我可以再预付一部分。但时间,一天都不能拖!”
同时,他让周伟华立刻去打听其他计算器货源,作为备选。在萧远的压力和支援下,赵老板调动所有关系,加价抢购到了一批液晶屏,最终将延迟压缩到了一天,勉强赶上了进度。
仓库盈满,初具规模
半个月后,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间近两百平米的临时仓库里,景象已然大变。原本空荡荡的空间,此刻堆满了整齐的纸箱。一侧是摞得高高的电子表、计算器箱;另一侧是压缩打包后的羽绒服;角落里的罐头、白酒箱堆成了小山;手电筒和望远镜等小件也分类码放。
空气中混杂着新电子产品的塑料味、羽绒服的织物味和食品罐头的铁皮味。马婷婷拿着清单,带着临时雇来的两个帮工,正在进行最后的清点盘库。周伟华则和货运站的人确认着最后的装车时间。萧远站在仓库门口,望着眼前这片由他们三人亲手创造的“物资小山”,心中充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巨大的成就感和即将发射前的紧张。
所有的资金都已变成实实在在的货物。下一步,就是将它们送上北去的列车,驶向那个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北方边境。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萧远负责总协调和难度最高的谈判,主攻电子表、计算器这类核心且量大项,同时统筹全局;马婷婷凭借其细心和财务能力,负责资金调度、账目记录以及罐头、白酒等标准品的采购谈判;周伟华则发挥其外联和行动力强的优势,负责寻找羽绒服、手电筒、望远镜等新品类货源,并解决仓储和初步物流衔接问题。
【系统提示(LV7功能:资讯简报/风险预警辅助):未来两周天气以晴热为主,利于货物仓储。建议:重点关注电子产品防潮,食品类保质期。批发市场人流高峰期在上午9-11点,下午2-4点,建议错峰采购以提高效率。对新增供应商,保持质量抽查频率。】
系统的提示像一份冷静的作战简报,帮助团队优化行动细节。
电子核心:与时间赛跑
萧远首要目标是搞定电子表和计算器。他再次找到赵老板。
“赵老板,十万块的货,电子表六千只,计算器两千五百个,规格按清单上的来。”萧远直接将订单拍在赵老板面前,语气不容置疑,“价格按我们上次谈好的,但交货时间,必须在五天内分批次备齐,直接送到我指定的仓库。”
赵老板看着订单数额,倒吸一口凉气,既兴奋又为难:“萧老板,你这量太大了!我库存没那么多,得从厂里调货,五天……太紧了!”
“紧才能看出实力。”萧远盯着他,“赵老板,这是长期合作的开端。这次你帮我扛过去,以后北边的大单子,我优先找你。如果不行,我只好分给别的几家做了。”他适时地施加压力,也给出甜头。
赵老板权衡利弊,一咬牙:“行!我连夜联系厂里,加班加点给你生产!五天内,保证货到仓库!但萧老板,定金得先付一半,我也得压钱给厂里。”
“可以!”萧远爽快答应,让马婷婷立即办理转账。他知道,关键时刻,必须展现信任和效率。电子产品是利润的大头,也是伊万最看重的部分,绝不能掉链子。
服装攻坚:开拓新渠道
与此同时,周伟华一头扎进了广州着名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羽绒服在六月的广州属于反季节商品,批发商库存有限。他拿着样品和规格要求,一家家问过去,要么型号不对,要么数量不足,要么价格高得离谱。
几天跑下来,周伟华嘴皮磨破,鞋子都快走烂了,才在一个相对偏僻的档口,找到一个专做库存尾货的老板“老王”。老王手里正好有一批去年冬天滞销的某北方品牌羽绒服,型号接近,质量不错,价格也相对合理。
“三千件?后生仔,你吃得下吗?”老王打量着汗流浃背的周伟华,有些怀疑。
“老板,现款现货,只要质量过关,价格再让一点,三千件我全要了!”周伟华拍着胸脯,学着萧远的果断。
经过一番验货和讨价还价,最终以低于预算的价格拿下了这批羽绒服。周伟华长舒一口气,立刻联系运输车辆将货物发往临时仓库。这是他独立谈成的第一笔大单,成就感满满。
后勤与品控:马婷婷的战场
马婷婷的压力同样巨大。她不仅要精确计算每天的资金流出,确保不断链,还要负责罐头、白酒等采购。食品类商品涉及保质期和卫生标准,她格外小心。在大型副食品批发市场,她与一位看起来较为面善的女批发商“李姐”建立了联系。
“李姐,这批罐头和白酒,保质期一定要足,包装不能有破损。我们是发往北边的,路途远,质量出了问题,损失就大了。”马婷婷仔细地检查着样品,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决。
“妹子你放心,我做生意讲信誉的。”李姐笑着保证,但马婷婷还是坚持每箱抽检。在采购手电筒和电池时,她甚至自己买了电池测试亮度,确保货品无误。她的细致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隐患。同时,她还要负责租赁临时仓库、雇佣看守人员、登记入库等繁琐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账本记得密密麻麻。
挑战与决策
备货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六天,赵老板那边传来消息,厂里一批计算器的液晶屏供应紧张,可能要延迟三天。萧远接到消息后,眉头紧锁。三天延迟可能会影响整体发货计划,进而影响与伊万约定的时间窗口。
【系统提示:供应链风险预警。计算器延迟概率70%。替代方案:1.催促赵老板,施加压力(成功率40%);2.立即寻找替代供应商(时间成本高,价格可能上浮15%);3.调整发货批次,电子表先发,计算器后续赶上(风险:可能影响伊万收货体验)。】
萧远迅速权衡。他首先给赵老板打电话,语气严肃但不失分寸:“赵老板,延迟三天绝对不行!我们的火车皮都预定好了!你告诉我厂家的具体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如果是因为资金,我可以再预付一部分。但时间,一天都不能拖!”
同时,他让周伟华立刻去打听其他计算器货源,作为备选。在萧远的压力和支援下,赵老板调动所有关系,加价抢购到了一批液晶屏,最终将延迟压缩到了一天,勉强赶上了进度。
仓库盈满,初具规模
半个月后,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间近两百平米的临时仓库里,景象已然大变。原本空荡荡的空间,此刻堆满了整齐的纸箱。一侧是摞得高高的电子表、计算器箱;另一侧是压缩打包后的羽绒服;角落里的罐头、白酒箱堆成了小山;手电筒和望远镜等小件也分类码放。
空气中混杂着新电子产品的塑料味、羽绒服的织物味和食品罐头的铁皮味。马婷婷拿着清单,带着临时雇来的两个帮工,正在进行最后的清点盘库。周伟华则和货运站的人确认着最后的装车时间。萧远站在仓库门口,望着眼前这片由他们三人亲手创造的“物资小山”,心中充满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巨大的成就感和即将发射前的紧张。
所有的资金都已变成实实在在的货物。下一步,就是将它们送上北去的列车,驶向那个充满未知与机遇的北方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