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疯狂扩张-《系统首富》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星期一。

  “八一九事件”失败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但萧远团队已经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全速运转。周伟华在事件平息后的第一时间就被萧远紧急召回广州。小小的“远婷电子行”阁楼,再次成为了指挥中心,但气氛与一个月前已截然不同。那时是忐忑的等待,现在是争分夺秒的进攻。

  “伟华,你回来的正好。”萧远指着墙上新挂起的一张巨大的广州市区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记了多个批发市场和潜在仓库的位置,“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苏联这艘大船正在加速下沉,我们必须赶在它彻底倾覆前,把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金子捞上来!”

  萧远向周伟华和马婷婷阐述了他的最新判断和计划:“基于目前的信息,联盟解体势不可挡。各共和国会抢班夺权,经济秩序会彻底崩溃。但在权力真空期,也是物资最稀缺、某些手握资源的人最敢于冒险的时期。伊万这样的人,能量会更大,但风险也更高。我们要抓住这最后两三个月,进行三次大规模发货!”

  “三次?”马婷婷倒吸一口凉气,看着账本上刚刚突破五十万的净资产,“远哥,这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了……”

  “用滚雪球的方式!”萧远目光锐利,“第一批货,用我们现有的五十万做本金,加上系统新提供的LV8项目贷款额度,凑足八十万!货物发出后,不等全部回款,只要伊万支付的第一笔定金到位,立刻启动第二批货的备货,规模扩大到一百二十万!第三批,视情况而定,目标两百万!”

  【系统提示(LV8新功能:战略沙盘-初级推演):启动对“三期连续发货计划”的简易推演。推演结果(概率性):

  ?成功完成三期发货概率:68%

  ?因物流或政治原因中断概率:25%

  ?遭遇重大货款损失概率:7%

  主要风险点:第三批货发出时间点可能过于接近政治剧变节点。建议:压缩前两批间隔,第三批发货前需获取极高比例定金。】

  系统的沙盘推演给了萧远更清晰的路径和风险提示。

  “伟华,你负责攻坚最难找的货源,军用望远镜、发电机、还有高性能的对讲机!不惜代价,但要保证质量!”萧远开始分派任务。

  “明白!我这就去联系之前摸到的军工渠道关系!”周伟华摩拳擦掌,眼中满是兴奋。

  “婷婷,资金调度和账目是你的核心。要精确到每一天!系统的贷款、我们的本金、供应商的账期、伊万的定金,要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咬合起来,不能出任何差错。同时,开始物色一个更大的仓库,和……一两个可靠的帮手。”萧远看向马婷婷,后者坚定地点了点头。

  疯狂的行动就此展开。

  第一批货(8月下旬- 9月上旬):

  周伟华几乎住在了外面,每天奔波于各个偏僻的仓库和关系点。军用望远镜的货源异常紧张,他通过层层关系,最终以高出市价三成的价格,从一家有出口渠道的军工企业下属集体厂弄到了一百具崭新的62式望远镜。便携式发电机更是紧俏货,他几乎跑遍了珠三角的小型机电厂,才凑齐了五十台。

  马婷婷则展现了惊人的财务调度能力。她精确计算着每一笔支出和预期收入,在萧远的授权下,动用了系统提供的首批二十万“阶段性项目贷款”。这笔低息资金如同及时雨,大大缓解了采购压力。同时,她凭借良好的信誉,将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争取到了45-60天。

  萧远坐镇中枢,利用系统LV8增强后的“资讯简报”功能,密切关注着苏联境内各共和国的动向和黑市物价波动,及时调整采购清单的优先级。他首次使用了“战略沙盘”功能,对几种不同的发货组合和谈判策略进行推演,最终选择了风险收益比最优的方案。

  九月十日,价值八十五万元的第一批货物,包括望远镜、发电机、高级电子表、瑞士军刀和大量罐头食品,装满了两节车皮,再次驶向哈尔滨。这一次,萧远没有等待,在发货的同时,就给伊万发去了措辞紧迫的电报,要求50%的定金。

  第二批货(9月中旬- 10月初):

  就在第一批货还在路上时,伊万的定金电报到了——三十万人民币!他对这批紧俏物资极为渴望。这笔钱如同强心剂,让团队的信心空前高涨。

  “不等了!第二批货,立刻启动!”萧远下令。

  资金的雪球开始滚动。三十万定金加上部分回笼的利润,以及系统再次提供的三十万贷款,第二批货的采购规模直接跃升至一百三十万。清单上增加了更多高价值商品:日本产的微型收录机、美国品牌的牛仔裤和羽绒服、甚至还有一批伊万特别指定的医疗用品(如抗生素和绷带)。

  然而,规模的急剧扩张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马婷婷一个人已经无法应对庞杂的账目和与众多供应商的沟通。萧远当机立断,让马婷婷通过劳务市场招聘了一名财会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小王,作为财务助理,负责基础的记账和票据整理工作。这是团队第一次引入“外人”,标志着个体户模式开始向公司化运营演变。

  周伟华面临的采购压力更大,经常需要同时应对多个供应商。在一次争夺一批紧俏牛仔裤的货源时,他甚至与另一拨同样瞄准苏联市场的南方商人发生了争执,最后凭借更高的出价和更爽快的付款方式才拿下货物。疲惫但兴奋的他,在深夜回到店里时,对萧远感叹:“远哥,咱们这生意,做得越来越像打仗了!”

  十月五日,规模庞大的第二批货物发出,价值一百二十八万。此时,第一批货的尾款也已大部分收回。团队的净资产在账面上已经突破百万大关!

  第三批货(10月上中旬):

  就在第二批货发出后不久,哈尔滨传来消息,伊万希望进行第三轮,也是他认为可能是最后一轮的“大规模交易”。他暗示,局势变化很快,机会稍纵即逝。

  萧远深知,这将是最后的疯狂。他利用“战略沙盘”反复推演,将发货截止日期定在十月底之前。第三批货的目标直接定为两百万!货物种类更加集中到硬通货:大量的白糖、食用油、高级烟酒,以及伊万点名要的一批小型柴油发动机。

  资金的压力达到顶峰。萧远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流动资金和系统贷款额度。马婷婷和新助理小王忙得脚不沾地,每天都要处理海量的现金和票据。周伟华的声音已经沙哑,眼里布满血丝,但采购的效率和魄力却达到了顶峰。

  十月十五日,第三批,也是计划中最后一批,价值一百九十万的货物,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气势,再次装上北上的列车。发出这批货后,团队账面上的现金几乎清零,但潜在的利润,也达到了一个令人眩晕的高度。

  望着远去的列车,萧远、马婷婷、周伟华,以及新加入的小王,都感到一种近乎虚脱的疲惫,但更多的是完成一项巨大工程后的成就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他们已经倾其所有,押上了全部筹码。接下来,就是等待历史给出的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