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诗韵与能量的共鸣-《快穿:从火影开始修覆意难平》

  星玄的手掌还贴在《山居秋暝》上,纸面的震动没停,反而像被什么牵引着,节奏越来越稳。他没动,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一出声,这股刚搭上的线就断了。

  “它在学你。”灵汐蹲在他旁边,小树抱在怀里,脑袋歪着,“不是模仿,是复刻。就像你刷短视频,刷多了连说话都带口癖。”

  “我不是带口癖。”星玄低声说,“我是带能量。”

  “那你现在是文化界的AI训练集?”她戳了下诗稿边缘,“这玩意儿昨晚刚把你血脉安抚了,今早又自己亮起来,连启动密码都不用输,是不是下一步该喊你爸爸了?”

  星玄没理她,指尖缓缓滑过“明月松间照”那一行。墨迹温润,像是晒过太阳的石板,可细看之下,笔画深处有极细微的波纹在流动,像是把一段心跳录进了字里。

  他闭眼,调动一缕赛亚人能量,轻轻贴上去。

  刚接触,诗稿猛地一震。

  不是排斥,也不是吸收——是回应。

  一股与他昨夜共振时完全一致的频率,从墨迹中反向涌出,顺着指尖爬上来,精准地嵌进他体内那股金光的节奏里。就像两个陌生人突然对上了暗号,一个哼,一个接,严丝合缝。

  “卧槽。”灵汐往后一仰,“它还能反向输出?”

  “不止。”星玄睁开眼,“它记住了。不光记了节奏,还记了强度、波动曲线、甚至……情绪起伏。”他指着“清泉石上流”那一笔,“这里有个微小的顿挫,是我昨晚想到李白差点喝死在酒缸里时,心跳漏了一拍。”

  “所以诗稿现在成黑匣子了?”她啧了一声,“文化版行车记录仪,连你内心戏都录?”

  “可能更早就在录。”星玄把诗稿翻过来,背面空白处,隐约浮现出几道极淡的纹路,像是被什么能量反复冲刷过留下的痕迹。“我怀疑,从我第一次读李白的诗开始,它就在收集数据。”

  “那你岂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一首诗偷偷观察了几十天?”

  “观察?说不定还在评估。”他轻笑,“看我值不值得被‘养’。”

  灵汐盯着他:“你这话说得,怎么像你才是被圈养的那个。”

  星玄没接话,转身走向储物区。他从怀表里取出《赠星玄先生》原稿,平铺在地。这张纸他一直留着,不是因为多珍贵,而是因为它是李白唯一一首为“外人”写的诗,情感浓度拉满,堪称唐诗界的“私人定制”。

  他掌心压上去,引导血脉能量缓缓渗入。

  一秒,两秒。

  纸面没亮。

  但他的手腕,突然抖了一下。

  不是痛,也不是麻,是一种……熟悉感。

  就像你某天走在街上,突然听见一首老歌,前奏一响,身体先于脑子动了起来。

  他体内的金光,自动调成了昨夜的节奏。

  “它触发了记忆回放。”灵汐凑近,“不是被动响应,是主动唤醒。你都没给指令,它自己启动了。”

  “说明它已经建立了独立运行模式。”星玄收回手,盯着诗稿,“文化产物,不再是死的记录,而是活的容器。它能存,能放,还能根据宿主状态,自动匹配最合适的能量形态。”

  “所以以后你不用打坐调息了?”她歪头,“直接找个图书馆,挑本爽文,边看边充能?”

  “理论上。”他收起诗稿,“但得挑情绪够浓的。鸡汤文可能只能充5%。”

  “那悲剧呢?”

  “悲剧最猛。”他笑了笑,“情绪浓度拉满,能量纯度高。就是副作用可能有点大——看完《长恨歌》会不会抑郁三天?”

  灵汐刚要回嘴,忽然抬手。

  “等等。”

  她眯起眼,看向空间北侧。

  冰墙还在,上面刻着《将进酒》全文。可此刻,那行“与尔同销万古愁”正微微发亮,光色偏青,像是被什么力量轻轻拨动了一下。

  “它在动。”她说。

  “谁动?”

  “诗。”她站起身,赤足踩地,光晕在脚底流转,“不是你引的能量,也不是系统提示。是它自己,突然启动了共振模式。”

  星玄走过去,掌心贴上冰墙。

  冷,但不是物理的冷。

  是那种深入神经的、带着节奏的震颤。

  他闭眼感应——没错,频率和刚才《山居秋暝》的完全一致。

  “它接收到信号了。”他睁开眼,“不是靠距离,是靠‘韵律’。只要能量模式匹配,哪怕隔着不同载体,也能联动。”

  “所以你现在搞出了个文化Wi-Fi?”灵汐摊手,“诗是路由器,碑文是中继器,石刻是信号放大器?”

  “比那更狠。”他转身走向储物架,取出白传来的忍道碑文副本和小刚带回来的古代石刻,“如果不同文明的文化产物,也能用同一套频率对话呢?”

  “你疯了吧?”她瞪眼,“一个写汉字,一个刻符文,一个连字都没有全是图腾,你让它们打群架都打不起来,还指望它们合唱?”

  “试试。”他把三件东西摆成三角,中间放上《山居秋暝》,“语言不通,但情绪可以通。悲壮、宁静、激昂——这些是共通的。”

  他以灵泉水在地面画出波形图,正是昨夜共振时的频率曲线。接着,将一滴水点在诗稿上,引导能量缓缓扩散。

  石刻最先反应。

  表面符文边缘泛起一丝微光,像是被什么唤醒了。

  可紧接着,碑文突然一震,能量外溢,形成一股斥力,直接把石刻的光压了回去。

  “互斥。”星玄皱眉,“节奏对不上,系统拒绝握手。”

  “要不咱别强行凑CP了?”灵汐抱着小树后退两步,“文化融合也得讲自愿,不能硬拉郎配。”

  “差一点。”星玄盯着波形图,“不是节奏问题,是时间流速不同。诗是即兴的,碑文是沉淀的,石刻是原始的。它们‘活’在不同的时间线上。”

  灵汐眨了眨眼,突然笑了。

  “那……我来调个钟。”

  她抬起手,星辰沙漏在掌心浮现,细碎的光砂缓缓倒流。下一秒,三件文物上方的空间微微扭曲,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就在那一瞬——

  诗稿轻颤,碑文符文亮起,石刻图腾浮现出银边。

  三股能量,同时波动。

  频率,同步。

  三角中心,空气微微震颤,一道极淡的光柱升起,像是某种协议终于达成。

  “连上了。”星玄低声道。

  光柱扩散,形成一张无形的网,将三件文物笼罩其中。诗稿的墨香、碑文的寒意、石刻的粗粝感,在网中交融,最终统一成一种温和的韵律,缓缓扩散至整个空间。

  灵汐收起沙漏,喘了口气:“就一瞬,再多我得当场返祖。”

  “够了。”星玄盘膝坐下,把手按在光柱边缘,“它们现在是一个系统了。”

  他闭眼,感知蔓延。

  文化网络正在运行。

  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重构。唐诗的流畅、忍道的凝练、石刻的野性,被某种更高维度的逻辑整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能量语言。

  他体内的金光,自动顺从这语言流动。

  没有压制,没有对抗,像河流汇入大海。

  “稳了。”他睁开眼,“而且……在进化。”

  他调出空间数据面板。

  【稳定性 12%】

  【能量转化效率 8%】

  【生命催化速率 3.7倍】

  最后一条,让他愣了一下。

  “催化?”灵汐凑过来,“你该不会想拿这玩意儿种菜吧?”

  “试试。”他从储物区取出一株刚移植的紫灵参,放进光柱中心。

  半日。

  参须由灰转紫,叶片舒展,药力波动比往常强了近半。

  “这哪是种药。”灵汐瞪眼,“这是速成班毕业。”

  “说明文化能量不仅能稳人,还能养物。”星玄收起参,“它在模拟‘文明孕育生命’的过程。诗是精神养分,碑是规则框架,石刻是原始生命力——三者合一,就是生态循环。”

  灵汐盯着那光柱,忽然轻声哼起一段歌谣。

  不是现代的调子,也不是任何已知语言,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带着沙沙的回响。

  小树在她怀里微微发光。

  光柱轻轻晃了一下,像是回应。

  星玄没说话,盘坐在三角阵中央,闭目调息。

  诗韵如呼吸,与血脉同频。

  灵汐的歌谣未停,小树的光晕渐强。

  空间内,所有文化遗存静静悬浮,墨香、冰纹、符文交相辉映,像一座无声运转的文明圣殿。

  某一刻,他忽然察觉——

  怀表的裂痕,不再发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