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伏笔-《重生之表妹有礼》

  今儿端午,不用上朝。

  贤王一早进宫,晌午时跟明顺帝用了一顿端午家宴。

  明顺帝看上去红光满面,越发精神矍铄。

  安王还在禁足,淑妃便以身子不便为由没有出席。

  四皇子随着大军去抗倭,自然回不来,昭阳跟着宋皇后一脸不情愿地坐下了。

  宋皇后想让昭阳主动说些好话哄明顺帝开心,怎奈这孩子性子如今十分倔强,她自小被宠坏了,总是要求别人来哄自己,就因为得了明顺帝几句训斥,便当场使性子,让明顺帝十分尴尬。

  自那之后,明顺帝对她也只是寻常,再不复之前。

  眼见宋袭野回朝,宋皇后便要请圣上赐婚给昭阳,可是眼下见昭阳这样不识大体,宋皇后也很头疼。

  说也说不得,骂也骂不得,更舍不得动手打。

  今晚明顺帝带了刘贵人参加宴会。

  曲嫔也罕见带了六皇子出席。

  六皇子个子见长,最近他读书十分用心,见到贤王,立刻粘了上去,就连用膳也坐在一起,一副十足的兄友弟恭画面。

  贤王面带微笑,礼仪周全。

  面对明顺帝时不卑不亢,却又恰到好处地展现君臣之礼。对待六皇子和昭阳公主,又是一副关心弟弟妹妹的好兄长。

  今日他还特意给昭阳准备了一条五彩丝线,说是端午的小礼物。

  昭阳兴致缺缺地接了,这副样子看得明顺帝皱了皱眉。

  贤王一笑了之。

  曲嫔在一旁暗暗观察,只见贤王身量挺拔如青松,身着亲王冕服,自带沉凝之意。气质越发旁人不能比,越来越觉得贤王有帝王之相。

  刘贵人觉察到她打量贤王的目光,与她快速交换一个眼神。

  曲嫔在后宫无权无势,只有一个皇子,是她保命的根本。

  只等再过三年,便可出宫建府。几个月前,刘贵人与她在御花园偶然遇见,一来二往,居然也成了可以往来的朋友。

  宋皇后派人盯了几回,发现二人只是坐在御花园聊天,私底下并无往来,便放松警惕,没想到过了几日,明顺帝从承露台出来,便去了曲嫔的寝殿。

  第二日宋皇后得到消息,气得后槽牙都快咬碎了。

  因此她看刘贵人越发不顺眼,总想找机会除掉她,可惜她最近因为四皇子和昭阳公主的事实在是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太多。

  后宫那种地方,一旦有人开头,势头便遏制不住。

  后宫位分低的妃子们,看到有利可图,变着法子与刘贵人交好,宋皇后屡禁不止,气得她这几日犯了头疾,已经休养了好几日。

  席间,明顺帝与贤王说了几句沿海一带倭寇的事,出乎他的意料,贤王居然侃侃而谈,明顺帝很满意,贤王说的这些,与他所想无异。

  明顺帝夸赞他几句,贤王却一脸谦虚,说这些都是听内阁大臣徐阶和杨荣两位大人的见解,并非他一人所想。

  这份谦虚的态度让明顺帝更加满意。

  不自大,不妄自菲薄,甚合他意。

  当日端午家宴结束,贤王出宫时,得圣上身边大太监相送。

  贤王对这位大太监一直以来都是恭敬有加,大太监笑眯眯地把他送出了宫门。但凡宫里伺候皇帝的太监,都知道贤王是个和蔼的主子。

  宋袭野此次驱逐倭寇速战速决,只把倭寇驱逐出城便带兵回了京城。

  水战不比陆战,他谨记宋大将军说的话,在没有摸清倭寇实力前,不可冒进。

  沿海一带地势不比内陆,这次回京后,还是要好好从长计议。

  宋袭野大致处理好后续事宜,留下几名官员观察海上倭寇动静,便写了折子先送回京城,他带兵坐船直到通州,再陆行进京。

  四皇子的折子比他的先到京城,只不过这密信是给宋皇后的。

  宋皇后看后欣喜若狂。此次出行,四皇子随行,事情顺利,那么归来后,四皇子封亲王一事只会更加顺利。

  封亲王,长则几年,短则数月。

  当初安王和贤王都是耗费了许久,安王有淑妃那边盯着,什么都是最好的,贤王封亲王一事交由礼部去办,也严格按照流程。

  此次她的儿子封亲王,宋皇后万事小心,皆不可大意,甚至连亲王的名号,也要求礼部提前拟好,就待四皇子归来,提交圣上审阅便是。

  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封亲王,宋皇后心里忍不住有些小雀跃。

  如今这安王是个草包,贤王倒是格外引人注意,但是那又如何,贤王背后空无一人,无兵无权。

  亲王,太子,甚至以后的皇位,都要牢牢在她儿子的手上,任何人都不能染指。

  五月中,安王选妃一事有了结果。

  淑妃倾尽全力,最终机关算尽,选定都察院左都御史洪大人的小女儿嫁给安王为正妃。

  侧妃分别是礼部侍郎家的嫡女和英国公之女。

  下了朝,明顺帝看着呈上的单子,有些意外,“爱卿,你那女儿找回来才没多久吧,这就舍得让她嫁人了?”

  李显也是才知道这个消息,他倒是没想到,这女子急于给自己找下家,这是英国公府待不住,另寻高枝去了。

  “圣上这话倒是体恤微臣,只是小女自小在外长大,粗鄙无礼,跟京里的世家贵女那是比不得,也不知道如何就入了淑妃娘娘和皇太后的眼,当真是令人惶恐。”

  李显姿态摆得低,几句话就把皇太后和淑妃给拉了出来。

  明顺帝多疑,亲王选妃,还得劳动皇太后出面,安王当真好的面子。

  那洪大人平日里就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敢在早朝上因工部失职,当众跟工部的官员吵架。

  就这样被皇太后和淑妃胁迫嫁女,他能轻易咽下这口气吗?

  况且,那洪大人在朝中从不拉帮结派,是个纯臣。

  这要是女儿嫁给了安王,他这个做岳丈的,自然被归为安王一派。

  明顺帝听了,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

  他身为君王,最忌讳大臣之间拉帮结派,更何况是臣子和他的儿子们关系密切。

  在他眼里,纵然安王是个草包,对皇位不构成威胁,让他以后做个有封地的闲散王爷再合适不过。

  平日里淑妃暗地里勾结朝臣给安王出谋划策,他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连成个亲,都要处心积虑,这个淑妃,当真是越来越过分。

  眼见明顺帝拉下了脸,李显这才退了出来。

  他站在南书房外,眼神里也带了几分阴翳。

  算算时间,李正理应从江南回来了。

  本朝亲王选妃到成亲,要历时一年左右,从钦天监测算婚期,到礼部制定礼仪程序,再到工部要准备婚礼所需的册宝、冠服等物品,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他弄清一切事实的真相。

  鉴于王素敏现在是未来的安王侧妃,老夫人深思熟虑,给她连夜换了个院子。

  珍宝阁在英国公府南侧,原来是存放金银珠宝、玉器名画的地方,这次专门打扫出来给王素敏住。

  阁楼分为上下两层,采光极好,是个好地方。

  又给她配了四个丫鬟伺候她,王素敏极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