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归途血雨漫-《九州争天命》

  轩辕秘境入口处的空间旋涡剧烈波动,最后一批幸存者狼狈不堪地从中冲出,旋即,那横贯天地的巨大石门虚影发出一声沉闷的轰鸣,彻底消散于无形,仿佛从未出现过。

  昆仑山墟再次被永恒的冰雪与寂静笼罩,只留下满地狼藉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能量余波,诉说着方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争夺。

  然而,离开秘境,并非意味着安全。

  恰恰相反,真正的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各大势力几乎在踏出秘境的瞬间,便极其默契地迅速拉开距离,原本在秘境中因外敌而勉强维持的脆弱平衡瞬间瓦解。

  彼此间警惕的目光中,掺杂着对他人所得宝物的贪婪、对自身损失的痛心,以及更深层次的、对那“深渊道标”与“天庭清洗”的恐惧。

  没有告别,没有寒暄,各方人马如同受惊的鸟兽,以最快速度朝着各自势力的方向撤离。

  昆仑山脚下,原本汇聚的洪流,顷刻间分化成数股方向不同的溪流,但每一股溪流之中,都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与肃杀。

  ......

  嬴政乘坐的青铜战车在蒙恬率领的兵俑军团护卫下,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碾过雪原,朝着西陲方向疾驰。

  轩辕剑被嬴政置于膝上,虽未出鞘,但那无形中散发的帝道锋芒,已让周遭风雪辟易。

  然而,这份威仪并未能震慑住所有觊觎者。

  归途尚未行至一半,在一片必经的峡谷之中,便遭遇了伏击!

  伏击者并非单一势力,而是由数个被秘境至宝冲昏头脑、或是与秦国有世仇的草原部落、西域小国联军,甚至混杂着一些闻风而来的亡命徒和神秘修士。

  他们或许单个实力不强,但联合起来,人数众多,且占据地利,箭矢如雨,滚木礌石从两侧山崖倾泻而下!

  “结阵!御敌!”

  蒙恬的声音依旧沉稳如金石。

  兵俑军团变阵,巨大的盾牌举起,形成密不透风的防御壁垒,将箭矢滚石尽数挡下。

  随即,王离率领一支精锐如利剑般突出,逆着攻击发起了反冲锋!

  战斗瞬间白热化。

  兵俑不知疲倦,不惧伤亡,战斗力惊人。

  但伏击者中亦不乏高手,各种奇门兵器、诡异巫术层出不穷,给秦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嬴政端坐车中,面无表情。

  他并未出手,只是静静抚摸着膝上的轩辕剑。

  这些宵小之辈,还不配让他动用圣道之剑。

  他在等待,等待可能出现的、真正的威胁——比如,天庭的追兵,或是被深渊道标引来的诡异存在。

  果然,在秦军即将击溃伏兵之际,异变突生!

  几名伏兵中的修士突然身体剧烈抽搐,眼球变得漆黑,皮肤下浮现出与那深渊道标相似的扭曲纹路,气息瞬间变得狂暴而混乱,不顾一切地冲向嬴政的车驾!

  “深渊污染!”

  蒙恬瞳孔一缩,长戟横扫,将那几名异变的修士拦腰斩断。

  但被斩断的残躯竟依然蠕动着,发出令人牙酸的嘶嚎!

  “加速通过!此地不宜久留!”嬴政终于开口,声音冰冷。

  他感觉到,暗处有更多不怀好意的目光,以及那种令人厌恶的深渊气息,正在汇聚。

  秦军的归途,注定是一场接一场的血战。

  ......

  李世民率领的唐军队伍,气氛同样凝重。

  相较于秦军的直接遭遇战,大唐这边面临的威胁更加隐蔽和复杂。

  队伍中不时出现诡异状况:

  有士兵在夜间巡逻时莫名失踪,后发现其尸体干瘪,仿佛被吸干了精气;

  有负责辎重的马匹突然发狂,撞伤多人;

  甚至有人在饮用了看似清澈的溪水后,开始胡言乱语,攻击同伴。

  袁天罡面色凝重,经过查探,断定这是受到了“深渊道标”的隐性影响,放大了队伍中的负面情绪和潜在危机,甚至引来了某些依附深渊的邪祟。

  “陛下,这道标如同附骨之蛆,不仅能被深渊感知,还会潜移默化地侵蚀携带者的气运和心神,招致灾厄。”

  袁天罡向李世民汇报。

  李世民眉头紧锁,感受着手中那卷江山社稷图传来的、试图稳定气运的柔和力量,与道标的侵蚀之力形成了拉锯。

  “可能祛除?”

  “难。”袁天罡摇头,

  “此乃法则层面的标记,非寻常法术可解。除非能找到同等位格的力量进行净化或压制。目前只能依靠社稷图的气运加持和将士们的坚定意志尽量抵抗。”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唐军艰难应对内部问题时,边境传来急报:

  一直收缩防御的李靖部,遭到了一支不明身份的精锐部队的突袭!

  对方战斗力极强,且战术诡异,似乎对唐军布防了如指掌!

  李世民立刻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宋廷或其他敌对势力,趁他深入秘境、后方相对空虚之际发动的攻击,甚至可能背后有鬼谷纵横家或其他谋士的影子在搅动风云。

  内忧外患,让这位雄主的归途充满了焦虑与挑战。

  他必须尽快赶回洛阳,稳定局势。

  ......

  朱元璋的归途同样不顺。

  得了山河印,他本想耀武扬威一番,却被那深渊道标弄得灰头土脸。

  明军队伍规模较大,人员构成复杂,道标的负面影响更为显着。

  军中开始流传各种谣言,有说大帅得了不祥之物引来灾祸的,有说被恶鬼盯上的,士气受到不小影响。

  更麻烦的是,队伍里开始出现“内鬼”。

  几名低级军官和士卒突然叛变,试图放火烧毁粮草,虽被及时发现制止,但其叛变前眼神中的混乱与疯狂,与深渊气息如出一辙。

  “奶奶的!这鬼标记真邪门!”

  朱元璋气得大骂,手持山河印,试图调动其山河之力镇压邪祟。

  山河印确实有效,散发出的厚重气息能驱散小范围的阴邪,让士兵心神稍安,但无法根除道标本身。

  道衍和尚一直在默默观察推算,此时对朱元璋低声道:

  “大帅,此道标之力,似与人心阴暗面相关。军中恐有意志不坚或本就心存怨怼者,易被其操控。需加紧整肃,同时可寻一些至阳至刚之物,或蕴含大功德、大愿力之器,尝试压制。”

  朱元璋眼中凶光一闪:

  “查!给咱狠狠的查!凡是形迹可疑、动摇军心的,宁杀错,勿放过!”

  乱世用重典,他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最铁血的手段来稳定队伍。

  然而,就在明军即将踏入江淮地界时,前方探马回报,边境线上发现了大量不明身份的游骑,似乎来自多个方向,有宋军的,有零星后凉残部的,甚至还有一些打扮像盗贼的家伙,都在暗中窥视。

  “都想趁火打劫?”

  朱元璋冷笑,“咱看他们是活腻歪了!常遇春,给老子摆开阵势,看看哪个不开眼的敢先动手!”

  明的归途,在内部肃杀与外部环伺中,充满了火药味。

  就在三大势力为归途焦头烂额之时,一些独自或小团体离开秘境的幸运儿,遭遇更为凄惨。

  他们成为了各方势力清剿、以及某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存在猎杀的目标,只为夺取他们可能从秘境中带出的些许收获,或是……他们身上的“深渊道标”。

  整个神州,因秘境之行,暗流变得更加汹涌澎湃。

  数日后,嬴政历经数次血战,终于返回西陲咸阳。

  虽损失了一些兵俑和精锐,但核心力量无损,且得轩辕剑,士气高昂。

  他立刻下令,全国进入战备状态,同时让邹衍及稷下学宫学者,全力研究祛除深渊道标及应对天庭之法。

  李世民星夜兼程赶回洛阳,迅速稳定朝局,下令李靖谨慎应对边境挑衅,并召集能人异士,商讨解决道标和消化社稷图带来的气运变化。

  朱元璋回到濠梁,一边以铁腕手段整顿内部,一边派道衍多方寻找克制道标之物,同时加强对周边势力的威慑。

  表面上,三大势力因秘境收获实力有所增强,但“深渊道标”如同悬顶之剑,而“天庭清洗”的威胁更是远未解除。

  他们获得了力量,似乎也带来了更大的责任与危险。

  深夜,西陲咸阳宫。

  嬴政独自立于高台,手持轩辕剑,仰望星空。

  星空依旧璀璨,但他却感觉,那每一颗星辰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双冷漠的眼睛。

  忽然,他心有所感,低头看向手中的轩辕剑。

  只见剑身之上,那些刻画的日月星辰纹路,其中一颗微小的星辰,竟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似乎与天际某颗遥远的星辰产生了瞬间的共鸣。

  与此同时,他体内那枚“深渊道标”也微微一热,仿佛被什么刺激了一下。

  嬴政瞳孔骤然收缩。

  是巧合?

  还是…这天庭的“巡天镜”,已经锁定了自己?

  亦或是,轩辕剑与那遥远星辰之间,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而在他无法感知的极遥远虚空中,那艘天庭星舰之内,冰冷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目标嬴政,深渊道标状态:活跃。轩辕剑契合度:高。威胁等级重新评估:极高。优先清除序列:上升至首位。”

  “目标李世民,社稷图融合中,气运增长,威胁等级:高。”

  “目标朱元璋,山河印应用初步,威胁等级:中高。”

  “执行方案制定中…预计首次针对性打击,将于星轨重合时发动……”

  风暴,正在无声无息地逼近。

  而获得了至宝的他们,也无疑成为了风暴最先要摧毁的目标。

  与此同时,在汉中与巴蜀交界的一片隐秘山林中,那个成功从秘境另类通道离开的韩信,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手中,紧握着一枚非金非玉、不断变幻着奇异色彩的令牌。

  令牌上,刻着一个古老的篆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