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江夏王,不过如此-《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踉跄起身的赵节,勉强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扯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江夏王,让小爷看看,你这一身功勋,究竟是不是货真价实。”

  李道宗心知这是挑衅,但是这口气他忍不了。

  他放开已握住刀柄的手,干脆卸下佩刀,随手一扔:

  “老子今天就让你明白,什么叫天高地厚!”

  话音未落,他几步跨出,径直冲到赵节面前。

  赵节虽有惊慌,还是逮住了空隙,死死抱住李道宗的腰,两人瞬间扭打成一团。

  ……

  广长公主听说自家儿子在金光门与人打了起来,心中觉得奇怪。

  赵节近一年来收敛了许多,不仅功课突飞猛进,武艺也大有长进,怎么今天又和人动手?

  她断定,必是有人先挑衅,才让乖顺的儿子忍无可忍。

  担心赵节吃亏,她立刻带人直奔金光门。

  抵达现场时,广长公主只觉得眼前一黑——此刻的赵节满脸是血,却依旧死死抱着李道宗的一条腿不放。

  李道宗喘着粗气,一脚将赵节踢飞。

  可赵节已经意识模糊,依然一瘸一拐地扑了回来。

  看着儿子变成这副模样,广长公主怒喝:“李道宗!你再动一下试试!”

  李道宗闻声一愣,赵节趁机扑到他身上,挥着已无多少力气的拳头,仍旧往他身上砸去。

  李道宗后退一步,赵节失去支撑,扑倒在地。就算如此,他仍挣扎着要站起来。

  广长公主上前欲扶,但赵节只是低声呢喃:“江夏王,不过如此……继续……来啊……”

  “快来人,送公子就医!”广长公主一声大喊,一群人立刻冲上,将赵节围住。

  李道宗转身欲走,他已经耽误太久,必须赶去见李世民。

  然而才走出两步,就听广长公主喝道:“李道宗,打了人就想走?”

  “我走又如何?”李道宗冷冷回了一句。

  “给我拿下此人!”话音一落,赵府卫队齐齐抽刀,将李道宗团团围住。

  李道宗的侍卫见状,也立刻冲上护主。

  “这里是长安!敢对本宫亮刀,你们是想造反吗?”广长公主怒不可遏。

  李道宗没想到,时隔多年,广长公主的脾气依旧火爆如昔。

  “广长,你——”

  “愣着干什么?给本宫拿下他!”

  瞬间,刀剑齐出,李道宗直接被按倒在地,毫无还手之机。

  他的侍卫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气势顿失。

  “让你的人滚出长安!”广长公主狠狠一脚踹在李道宗身上。

  李道宗气得直咬牙,可也只能忍着。毕竟这位广长公主,他从小就认识——这是个不要命的主,一旦发起火来,真能跟你玩同归于尽。

  见李道宗的手下撤走,广长公主忽然喝道:“请本宫的龙渊剑来!”

  李道宗一听“龙渊剑”三字,脸色陡变,惊道:“你真的有龙渊剑?”

  这龙渊剑是李唐皇室的一段秘闻——

  当年广长公主的夫君赵景慈战死,李渊逼她改嫁弘农杨氏的杨师道。

  广长公主誓死不从,多次自尽未遂。最终,是李渊亲赐龙渊剑,她才勉强下嫁,并允她可随时用此剑斩杀杨师道,绝不问罪。

  …………

  赵节这边上演了一出血洒当场,生死未卜。

  朝堂上的李世民心中焦急万分,他等的李道宗,却迟迟未现身。

  望着殿下群臣齐声要求严查李通云,李世民又看了看跪伏在地的李通云,心中无奈——

  他明白,今天只能如此了。

  这局面根本不是一句“皇权至上”就能逆转的,这是人心所向。

  “卓大理寺彻查户部尚书李通云,长孙无忌、房玄龄一同检办。”

  李世民一锤定音,李通云立刻被拖了下去。

  群臣齐呼:“陛下圣明!”

  李承乾这才长舒一口气,将视线从大殿门口收回,眉间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心中有些憋屈——

  李道宗没来,八成是李承乾暗中出手干预。

  他不想让太子得意过头,于是话锋一转:

  “杜荷,你告发同僚,虽事出有因,却终究属不义之举。念你年少,不再深究,脱下这身官袍吧。”

  朝臣们暗叹可惜——以杜荷今日的表现,再加上杜如晦的扶持,位极人臣指日可待,如今却被迫离场,令人唏嘘。

  杜荷躬身一礼:“谢陛下隆恩。”

  李世民听到这声“谢”,觉得透着一股悲凉,不由叹息:“都这样了,为何还谢朕?”

  杜荷平静答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满朝文武一怔——杜荷今日在朝堂,可是一句好听话都没说过,没想到临别时竟来这么一句。

  雷霆,是罚;雨露,是赏;不论褒贬,皆为君恩,这马屁拍得……水平极高。

  就连一向直言不讳的魏征,此刻也暗暗点头——这句话,他也该学学,以免哪天李世民一怒降罪,他只能闷头领罚,连句缓和的台词都说不出口。

  李世民心中微微泛酸,甚至生出几分嫉妒——他能想象,李承乾将来会过得多么舒坦。辅佐太子的,不仅能力超群,还如此懂分寸,说话还好听,这真的没法比

  他瞥了瞥魏征、房玄龄等人,只觉得自己命苦。

  挥手道:“那就下去吧。”

  杜荷毫不迟疑,转身便走。

  将到大殿门口时,李世民忽然开口:

  “杜荷,你后悔吗?”

  杜荷微微一愣,转身沉吟片刻,缓缓答道:

  “陛下,在下是大唐子弟,父亲是当朝宰相,朋友是当朝太子,所以无论身处何处,都会为大唐鞠躬尽瘁。有没有这身官袍,对我而言,并无区别。”

  说到这里,他摘下官帽,高高举起,郑重说道:“居庙堂之高,我便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随后,他缓缓的将官帽放在地上,又抬头接道:“若处江湖之远,我便为朝堂诸位日日祈福,愿我大唐千秋万代。”

  说罢,杜荷转身,迈步向太极殿大门走去。

  此刻,文武百官齐齐面对他的背影,俯身行礼:“杜大人,慢走。”

  杜荷没有回头,一步跨出大殿。

  只是脚下微微一虚,险些跌倒,被门口侍卫扶了一把,才重新站稳。

  他挺直腰板,继续走下太极殿的台阶,背影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看着地上那顶孤零零的官帽,李承乾缓缓上前,微微蹲下身,郑重地将其拾起,吩咐人送回东宫。

  众臣仍沉浸在杜荷临别时带来的震撼中,殿外却忽然有侍卫疾步奔入。

  “出了何事?”李世民沉声问道。

  “陛下,江夏王打伤了开化公,广长公主正押着江夏王,去见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