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年的“上山下乡”-《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1969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第一场雪落下来时,轧钢厂子弟学校的操场上,红底白字的“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标语被冻得硬邦邦的。林卫国裹紧了单薄的棉袄,站在队伍里,看着台上戴着红袖章的老师唾沫横飞地演讲,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第一批“上山下乡”的推荐名单上。

  “……革命青年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老师的声音透过寒风传到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激昂,“这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谁也不能当逃兵!”

  林卫国的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他才12岁,刚上小学六年级,明明还没到下乡的年龄,却因为“家庭成分需进一步考验”被列入了名单——他知道,这是许大茂那帮人在背后搞鬼,想通过折腾他来报复爸爸。

  散会时,雪花已经落满了肩头。同班的赵红兵故意撞了他一下,幸灾乐祸地说:“林卫国,听说你要去北大荒了?那儿的蚊子比拳头还大,能把人吃了!”

  “我不去。”林卫国咬着牙,攥紧了书包带。书包里藏着爸爸昨晚给他的黄铜齿轮,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稍微定了定神。

  “你说不去就不去?”赵红兵嗤笑一声,“你爸是被下放的走资派,你不去谁去?这是革命任务!”

  林卫国没再理他,低着头往家走。雪地里的脚印歪歪扭扭,像他此刻慌乱的心。他知道爸爸最近在忙一个“秘密任务”,整天泡在维修组,妈妈也总在夜里偷偷叹气,他不想再给家里添乱,可一想到要去陌生的农村,远离爸爸妈妈,眼泪就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家里的灯亮着,隔着玻璃窗能看到妈妈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林卫国吸了吸鼻子,推开院门时,脚边的积雪发出“咯吱”一声轻响。

  “卫国回来了?”苏岚迎出来,拍掉他身上的雪,手触到儿子冰凉的耳朵,心里一紧,“学校是不是说下乡的事了?”

  林卫国点点头,把书包往炕上一扔,扑进妈妈怀里:“妈,我不想去北大荒,我想跟爸爸学修机器。”

  苏岚抱着儿子发抖的肩膀,眼圈瞬间红了。她早上去买菜时,就从街道大妈嘴里听说了名单的事,回来跟林建军一说,夫妻俩急得早饭都没吃好。“别担心,有你爸呢。”她抚摸着儿子的头,声音却有些发颤——在这风口浪尖上,个人的意愿轻得像雪花。

  傍晚时分,林建军终于回来了,身上带着机油和寒气。他刚进门就脱下工装,从怀里掏出个用油布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块热乎乎的烤红薯。“快给卫国吃,车间老周给的,甜得很。”

  林卫国接过红薯,眼泪却“啪嗒”掉在了上面。“爸,我不想去农村。”他哽咽着说,“老师说这是任务,不去就是不革命。”

  林建军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他蹲下身,擦掉儿子脸上的泪:“谁说你要去了?爸有办法。”他看了苏岚一眼,压低声音,“我今天托人联系了老首长,他说可以想想办法。”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一丝凝重:

  【检测到“林卫国上山下乡风险”,当前威胁等级:高。】

  【触发“特殊渠道协调”任务:通过老首长关联的“厂办子弟学校”名额,可暂缓下乡,条件是“毕业后需进厂工作”。】

  【任务时限:72小时,超时将错失机会。】

  林建军心里有了底。厂办子弟学校是轧钢厂为解决职工子女教育办的,虽然也教农活,但毕业后可以优先进工厂当学徒,相当于给孩子留了条后路。这条件不算苛刻,他早就想让卫国继承手艺,正合心意。

  “老首长怎么说?”苏岚紧张地问,手里的锅铲停在半空。

  “他说子弟学校今年有几个‘工厂预备役’名额,专门招技术工人子女,说是为‘工业学大庆’储备力量。”林建军往灶膛里添了块煤,火苗“腾”地窜起来,映亮了他的脸,“但得签个协议,毕业后必须进轧钢厂当工人,至少干满十年。”

  “只要能不去农村,签就签!”苏岚立刻说,“咱们卫国本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