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脾气火爆的便宜妈(21)-《快穿年代:我实习牲,微操即赢麻》

  它们不仅仅是奶糖,还是他最爱的那款奶糖!

  为了给妈妈买衣裳,他花光了所有零花钱,以及捡破烂还有写作业挣的钱。

  现在兜里比脸都干净,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一分钱,只能买两颗供销社最便宜的那种小糖果。

  有奶糖的话,谁还愿意吃那种啊。

  王思华的动作越来越殷勤,在王兴珠背上又捶又捏,先不说舒不舒服,但这份孝心王兴珠收到了。

  图穷匕见。

  “妈妈,你兜里是啥呀~”王思华站在原地,整个人不停往上蹦哒,说话声还带着口水音。

  “你问我口袋里呀……”王兴珠故意把另一个口袋掏空给他看,“没什么呀。”

  接着就没动作了,王思华急得从背后搂住她的脖子,不停撒娇,“妈妈~我都看到了,可以给我吃吗?宝宝想吃可以吗?”

  王兴珠眼角余光看到他的身子都扭成麻花,甚至还自称宝宝,这放在平时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奶糖的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王兴珠不逗他了,拉开装满奶糖的口袋,示意他自己拿。

  刚才还一个劲念叨着想吃的王思华没了声音,忧心忡忡的又说出了那句老话,“妈妈,咱们日子不过了吗?”

  “小孩子别操心那么多,你妈我在供销社上班,工资绝对够花,你每天吃奶糖都吃不完!”

  这孩子哪里都好,就是太爱操心,家里家外任何事都要操心问两句。

  王兴珠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错。

  都是孟家人的错。

  一个劲的在孩子面前说家里穷,家里没钱,甚至饭都吃不起了,孩子听多了当然会留下阴影。

  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以后无论想干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自己家里没钱。

  这样的想法多了,孩子长大后不是变成守财奴,就是变成月光族,甚至报复性消费。

  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真的吗?可以天天吃奶糖?”

  王思华震惊得脸都呆住了,看向王兴珠的眼神也变成看大腿的眼神,紧接着就是穷人乍富的兴奋。

  “一天只能吃一颗,吃完糖记得刷牙,不然晚上睡觉的时候小虫子会偷偷吃你的牙齿。”

  王兴珠严肃脸吓唬他,换来的是王思华的笑脸。

  小家伙龇出小米牙,用小手敲了敲,向她展示自己门牙的坚固,又用迫不及待的眼神瞅着王兴珠的口袋。

  口水呼之欲出。

  王兴珠剥了一颗塞到他嘴里,小家伙的表情瞬间陶醉起来。

  有这么好吃吗?

  “妈妈你也吃,你也吃嘛~”王思华又原地踱起小碎步。

  王兴珠顺从的也剥了一颗给自己,还没尝出味道,就听到旁边的小家伙期待的小嗓音。

  “是不是很好吃?”

  她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笑容表达了一切。

  很好吃,很甜,但没有今天的小甜豆甜。

  某个小甜豆由于失去了所有“进项”,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

  母子俩聊过后,两人统一了观念。

  可王思华观念里的节约因素又在隐隐作祟,没办法开源,那就节流。

  当然不是在吃穿方面节约,王思华跳级了,带着他的两个好兄弟一起跳级到了二年级。

  省一点是一点,省点学费也等于他在挣钱,这次挣的钱非常合法合规,不会再被恶毒的“商战”取缔。

  王兴珠也不插手,她要做的只是在孩子即将走岔路的时候纠正他,剩下的孩子能走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

  望子成龙这辈子不会出现在她的生命里,指望孩子成龙,不如先让自己变成期待的那种人,这样更有性价比。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基因也就在这里了,瞎指望孩子干啥。

  秉承着这种观念,王兴珠在短短几年时间,把自己卷成供销社副主任。

  不仅工资往上蹿了一大截,社会地位也跟着提高。

  以前看他们家只有他们母子俩,而露出难以言喻表情的那些人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供销社副主任属于国家干部,不再是以前那种普普通通谁都可以替代的员工。

  手里有了权力,在任何社交场合都会感到很舒服,不是她这个人变了性子,而是双方都有利益交换,或者单纯就是因为她的身份捧着她。

  权利果然是大补的补品。

  “王主任。”

  “进。”

  办公室门被敲响,王兴珠停下手里的钢笔,抬头看向来人。

  自从升职后,王兴珠有了个人专属的办公室,不但活动空间大了,活也轻松多了,不用像几年前在柜台那样辛苦。

  忙的时候甚至要从早站到晚,回到家嗓子和脚都是疼的。

  脚是站的,嗓子是骂人骂的。

  当然,成为副主任后,王兴珠也换了种性格,成了温文尔雅的供销社王副主任。

  “是李村长啊!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来快坐下,瞧外头冰天雪地的,赶紧烤烤火。”

  王兴珠把办公室里的小火炉推到李村长面前,又给他倒了杯热茶。

  普通人王兴珠当然不会这么周到,来人自然是能给她带来实际的好处。

  “哎呀,这天气我们李家庄出趟门真不容易,牛都冻的够呛!但这不是为了给王主任您送个信吗!”

  “上个月您跟我们村谈的合作,我们村开了个小会,村民们都同意,咱们明年就撸起袖子干!”

  李村长一路上算了个账,能和县里的供销社合作,一年的利润比他们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闷头干几年都要高。

  计划体制下个人不允许有私营,个人利益不允许。

  但他们李家村行啊!

  整个集体和供销社搭上线,就算是省里有人下来调查都是没问题的。

  村里养的猪,养的鸡鸭鹅,村民种的青菜,都可以供给供销社,这是远近多少个村子求都求不来的事,让他们李家村得了。

  没别的,他们李家村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大村,每年交上去的粮食质量是杠杠的,养的大肥猪也是最肥的。

  “那太好了!今天咱们就能把合同签了。不过,李村长,咱们得先说好,咱们供销社也得保证质量,那些个差的孬的你们可别给我送来。”

  王兴珠笑的友善,但李村长不敢不把她的话放在心上,这位王主任的手段他是见识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