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都江堰-《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这个人的教学水平很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正站在街头的白居易手里拿着一叠纸,话语间满是敬佩。

  余光看见在一旁小摊上忙碌的男子,白居易点了一碗茶坐下,

  “老伯,你有没有听懂天幕在说什么?”

  老伯将手里的茶碗放下,擦了擦汗,“听懂了一半,神仙讲得真好,连老汉一个大字不识的粗人都能听个大概。”

  “是嘞!”小摊旁走过的路人搭话,话语中满满的新奇,

  “俺也大字不识,居然懂听懂了,弄出来的人真厉害!”

  “老伯,我给您念篇文章,你听听看能不能懂......”

  秦朝,

  郑国眼含热泪,看着天幕上熟悉的建筑,仿佛又回到那段绞尽脑汁的日子,

  “臣这一生,有如此成就,此生无憾了!”

  【感觉比都江堰还难懂啊。】

  【都江堰的原理比较简单易懂,修建的主要目的还是灌溉成都平原更多一些,

  灵渠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军事和航运,灌溉还只是顺带的。】

  【看了灵渠的设计原理,比都江堰还要复杂得许多,秦朝能统一天下,肯定很尊重他们那个时代的工程师。】

  【其实秦很重视墨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秦孝公娶了个小老婆,就是墨家的人。秦始皇能统一全国,墨家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古人的智慧没得说。】

  【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秦直道,秦长城......基建狂魔啊。】

  【秦直道简直是战车的梦中情路啊!】

  【哈哈哈没错,进攻得很快,反向进攻得也快,刘三赖子不是很快打进去了。】

  【那时秦军主要的战力在戍边。】

  秦始皇原本还上扬的嘴角瞬间就凝滞了,

  不提这个,我们还是好网友!

  “史禄此人有大才,我大秦可要好生对待人才,”

  秦始皇大手一挥,吩咐身下不远的御史大夫冯劫去办。

  而后,投了个意味不明的眼神给下边企图躲在他人身后的刘邦一眼,

  “三赖子,你什么想法啊?”

  刘邦看了眼左侧的蒙恬和右侧的王贲,额头上的冷汗一滴滴滑落,

  暗道不妙,大难临头啊!

  好端端的怎么又提起这事了,这是嫌他过得太安生了!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啊!”

  紧急时刻,先抱上大腿彩虹屁保命啊。

  随着刘邦的动作,一众大臣异口同声地夸赞。

  “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好在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秦始皇冷哼一声,就放下了。

  【秦始皇在两大工程几千年都能用,不能不说也是奇迹!

  都江堰现在还在用,灵渠是因为现在的交通发达了没必要用,而不是不能用了。】

  【老表别笑了,这灵渠是修来打我们的!】

  【谢邀,刚刚还上扬的嘴角这会儿自己就下去了。】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修建图纸,眼睛瞪得直直的,

  “重八,回神了!”

  马皇后的一声呼唤,朱元璋这才回神,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擦嘴角。

  “此人大才啊!”

  要是他们大明的人才就好了。

  在天幕下的王朝以及上位者们,几乎都抱着同样的心态观看神迹。

  得意自己的,馋涎别人的。

  朱标在一旁看着上蹿下跳的老父亲,心里不由得暗悱,

  “咱们大明之前可是蒙元,就那一帮只会征伐的莽汉,工匠们的手艺怕不是多数都要失传了。”

  【这里有一座城市,城市旁有一条岷江流过,

  然而这条江却经常困扰这座城市。

  水位过高时,便会发洪水;水位过低时,又会造成田地干旱。

  于是,聪明的建造者修建了一个引水口,把这个命名为宝瓶口。

  由此,江水便可以引入城中,这样既可以灌溉农田,又便于在洪水来临时起到泄洪的作用。】

  “这是都江堰!”

  “快记快记!这都是你我前人的智慧啊!”

  【当水量太大的时候,又容易发生洪水。

  于是,建造者又把岷江一分为二,

  内侧叫作内江,外侧叫作外江。

  将外江修筑得宽而浅,内江修建得窄而深。

  这样处于枯水期时,由于内江更深的原因,大部分的江水便被引入到了城市进行生活和生产的供给。

  处于丰水期时,由于外江有更大的过水条件,近六成的水都由外江排出,

  这便是四六分水。】

  秦国,秦昭襄王时期,

  嬴稷笑眯眯地,极为满意地看中提拔上来的蜀郡太守,信手一样,对着跪在下面的李冰,

  “你,很不错。来人,赐座。”

  身边的范雎一看嬴稷开怀的模样,举步上前拱手,“大王,您督造的都江堰如此成功,

  使得那块平原成了沃野千里,后世鼎鼎大名的天府之国,这是大大的功绩啊!”

  “不错不错,这些都是给小政攒着呢,”

  提起统一六国的嬴政,嬴稷简直脸上的笑容无限扩大,

  “咱这些家底将来都是要留给小政的!”

  【然而仅靠内外江分水,还是不太稳固。

  于是,建造者在引水口处又挖掘出了一个河道,并且河床比之要更高一些,这里被称作是飞沙堰。

  这样在枯水期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保证江水流入城里。

  处于丰水期的时候,多余的江水也可以顺利流入外江。

  成功解决了取水的问题,可又遇到了泥沙堵塞。

  然而这样的设计,也能很完美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由于江水在经过这里的时候,内江的水流速度更快,外江的水流速度较慢,

  所以内江堆积了两层泥沙,而外江则可以带走八层的泥沙,这便是二八分沙的原理。

  内江的泥沙在经过饮水口处时,由于在离堆处会产生回流漩涡,

  所以,大部分的泥沙就被成功地甩入飞沙堰,剩余的泥沙则被甩入凤栖窝,那么便又达到了再次分沙的效果。

  只需要定期对凤栖窝进行清理,便可以控制泥沙堆积过多的困扰。

  于是,聪敏的建造者终于解决了由岷江带来的水患,发明了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