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黑熊和刺猬的故事……事故-《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诸葛亮:此人三顾茅庐,有安天下之志,我定当鞠躬尽瘁。

  刘备:嘿嘿,我用了好几天给你编了一顶草帽。

  诸葛亮:(两眼一黑)。】

  【诸葛丞相:眼前一片漆黑,我看不见前途,前途在哪里?】

  “前途?丞相的前途就在草帽里。”

  天幕之下,观众们被历史人物的反差逗得哈哈大笑,

  “没想到,这么有名的人物,爱好这么接地气。”

  “对啊,我也没想到,我竟然和大人物有一个共同爱好。”

  【一时不知道,他俩谁才是受害者。】

  【黑熊在树下睡觉时,来了一只小刺猬。】

  【小刺猬深夜想要回家,没想到洞口被睡着的黑熊挡住了。】

  【于是小刺猬非常努力地扑腾双脚,想要往家的方向跑。】

  【结果,被在梦乡中的黑熊,不小心给挤到了。】

  【小刺猬努力挪动身体。】

  【不仅没有撼动半分,差点就被黑熊给挤扁的了。】

  【刺猬:不是哥们儿?】

  【不出意外,黑熊也被刺激到了。】

  【这时刺猬好像也生气了。】

  【本来都走了,但是咽不下这口气,又折返回来。】

  【没办法,家还得回呀。】

  大唐,二凤陛下看得聚精会神,

  “不是,这黑熊也太讨厌了吧,挡在人家回家的路上做什么!”

  底下也有臣子站在黑熊一边,

  “黑熊也不是故意的呀,这刺猬的窝这么小小一个,

  熊这么大一头,怎么可能看得见。”

  两派争得正起劲,

  李世民摸着下巴,好奇接下来的故事发展,

  “就是不知道是刺猬能成功回家,还是黑熊躺着呢?”

  二凤陛下的眼睛完全被天幕夺取了注意力,

  李承乾都到他面前了,二凤陛下还看不见呢。

  “父皇,父皇!”

  李承乾小小的手,在李世民的眼前挥来挥去。

  【着急回家的小刺猬,这次又绕到了黑熊的背面。】

  【在黑熊的周边徘徊。】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

  【还是黑熊咳咳的气味让他shang头了。】

  【于是,他用尽全力,一股脑就知道往前跑。】

  【然后就......杯具了。】

  【黑熊:不是你有病啊。】

  【小刺猬一个助跑,】

  【……黑熊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

  【与此同时,小刺猬也结实被挤住了。】

  【黑熊没发现什么,又躺下接着睡了。】

  【但是这种奇怪的感觉,还是让他感到疑惑。】

  【熊:是谁想要敲开?我的咳咳门?】

  【刺猬:呃,我好像有点微亖的了。】

  【受到惊吓的黑熊也开始变得小心起来。】

  【有点小动静就要看一眼,生怕小刺猬又一言不合,又突然来一下。】

  天幕下的观众们:啊?

  也没人告诉他们,故事的走向是这样的?

  观众: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子,我们要下车。

  好生在讲正经的呢,怎么突然一个急速的大拐弯,都拐到那儿去了?

  “啥情况啊?”

  “这刺猬看不清吗,怎么就......

  那地方是能随便乱.闯的吗?”

  “现在,我是真不知道,该支持谁了。”

  说刺猬可怜吧,它被熊挡住了回家的路。

  说熊可怜吧,它又看见,好好睡着觉呢就遭遇这样的事。

  “这小玩意儿下手就是生猛啊!”

  “厉害!”

  【等熊去医院的时候,咳咳科大夫反正是不会信的。】

  【让你咽不下这口气,这下好了,咽气了吧。】

  【咽气前也不忘出了最后一口气。】

  【为什么刺猬要这样?因为它善。】

  【刺猬贼记仇,合租的时候,室友有人养,我们经常逗它,

  后来只要我们下地就追着咬。】

  【黑熊:大晚上的不睡觉,你闲着没事干啊?】

  【第一眼:受害者是刺猬。

  第二眼:受害者是熊。

  第三眼:不是受害者到底是谁?】

  【刺猬:你挡我家门,我就 .......】

  【黑熊:我是熊瞎子,你是真瞎子。】

  大唐,

  全神贯注的李世民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走向。

  “这这这......”

  难得,还真是难得,文采出众的二凤陛下也默默无语了。

  他实在是找不出词汇,来形容这场战争的奇葩和离谱的走向。

  无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咳咳,

  “呼,看来以后得离这些小动物远一点。”

  这些小玩意儿下手也太狠了。

  底下的众位大臣也不争执了,

  大家和谐地捂住,不是,保护自己的咳咳。

  【刺猬:是你家吗,你在这睡!

  黑熊:是你家吗,你往这跑?!】

  【说了半天,结果不在一个频道上。】

  【刺猬好像都是高度的近视,看不清楚。】

  【有意思吗,我只看见一只绝望的黑熊。】

  【黑熊:这是你家吗?

  刺猬:这是你家吗?】

  【以前打成一片,现在还是打成一片。】

  【咱中华文明果然还是从未断过。】

  【2000多年前的用语,可以流传到现在。】

  【那些看起来有点奇怪,但人们用的很习惯的“土话”、习惯和奇特的当地特色,

  可能背后就蕴含着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

  【秦地过端午吃屈原馍,是庆祝屈原亖了。】

  楚国,

  屈原本原:六百六十六啊。

  【而不是纪念屈原。】

  【因为,屈原主张抗秦。】

  【秦人一听屈原亖了,马上开心地制作屈原馍,庆祝了起来。】

  【这一吃就是好几千年。】

  【原来《离骚》离的是秦人。】

  【别人过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秦人过端午:吃个屈原馍,庆祝一下~屈原投了.江。】

  【众所不知,当年屈原活着的时候,

  曾是楚国大臣中,最主张和秦国对抗的。】

  【所以当秦国人听到,屈原官场失意,投江自.jin的消息,别提有多高兴了。】

  【毕竟在资源匮乏的古代,少一个敌对国家。】

  【他可是能省下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因此他们为了纪念这举国欢庆的一天,制作了很多形状的馍。】

  【并为其取名为屈原馍。】

  【寓意各种妖.魔.gui.怪,吃了就可以把所有不吉利的威胁通通避掉。】

  【而“馍”又与没落的“没”同音。】

  【只能说谐音梗这块,秦人才是真正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