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春日集市-《七零锦绣小农媳》

  布谷鸟的叫声穿透晨雾,一声声,清亮而执拗,催促着冻土彻底苏醒。河边的柳条抽出了鹅黄的嫩芽,在微风中柔软地摆动。田间地头,越冬的麦苗开始返青,绿意虽浅,却已连成一片希望的毯子。春天,终于挣脱了严寒的桎梏,真切地降临了。

  天气转暖,公社的集市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十里八乡的人们像是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挎着篮子,推着独轮车,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河滩那片空地上,交换着自家生产的零星物品,也交换着憋了一冬的闲话家常。

  苏晚也打算去集市上看看。父亲的身体日渐好转,虽然还不能干重活,但看家望门、帮忙捋顺丝线已不成问题。家里积攒了一些新做的绣花鞋垫、几个拼接布料的挎包,还有母亲腌制的几罐爽口咸菜。她想去探探行情,看看这些“非主流”的小东西能不能换点零钱,或者以物易物,换些急需的针头线脑。

  她仔细挑选了几件绣工最精致的鞋垫和挎包,又带上两罐咸菜,用干净的蓝花布包好,放进背篓。临出门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一件自己新做的、准备用来打开“高端定制”局面的样品——一件藕荷色底子、斜襟盘扣、领口和袖口用丝线绣了缠枝莲纹的薄棉袄罩衫——也叠好放了进去。万一遇到识货的人呢?

  林长河看她要出门,没多问,只是默默地去推了自行车出来:“路远。我送你。”

  苏晚本想拒绝,但想到沉甸甸的背篓和可能拥挤的人群,还是点了点头。

  自行车碾过不再冻硬的土路,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春风拂面,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吹散了积压在心头的些许阴霾。路两旁的白杨树哗哗作响,投下斑驳的光影。

  集市上果然人声鼎沸。卖秧苗的、卖小鸡小鸭的、卖竹编农具的、卖粗陶碗盆的…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鲜活而生动的烟火气。

  苏晚找了个靠边的空位,将蓝布摊开,把东西一一摆出来。她的摊位在这些农产品和日用品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尤其是那件绣工精美的藕荷色罩衫,展开挂在一旁的树枝上,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精致的绣花引得路过的姑娘媳妇们频频回头。

  问价的人不少,但真正掏钱的不多。毕竟,对于大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来说,实用和便宜才是第一位的。苏晚也不急,耐心地介绍着,能换点钱最好,换不到,听听市场的反馈也是好的。

  就在她刚用两双鞋垫换回一小包盐巴时,一阵略显喧哗的说笑声由远及近。

  “建军,你看这笸箩编得多密实!买一个回去放馍馍正好!”

  “哎,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