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哀鸣持续了数日。
地壳的剧烈变动、虫群离去的撕裂性创伤,以及全球能源网络因失去地底“供给”而彻底瘫痪的多重打击下,人类文明迎来了至暗时刻。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在全球各地上演,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地下掩体大量坍塌,幸存者数量锐减。
“龙穴”基地凭借着最坚固的结构和最后的后备能源勉强撑了下来,但也变成了狂风暴雨中孤悬的灯塔,摇摇欲坠。李洁在弥漫的灰尘和刺耳的警报声中,接过了文明最后的指挥棒,尽管她能指挥的,只剩下一片废墟和寥寥无几的残兵。
没有时间悲伤,甚至没有时间喘息。生存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启动‘火种’最终协议!所有剩余力量,向‘方舟’基地和‘广寒宫’前哨站集结!优先保障能源和通讯!”她的声音通过尚能运作的内部频道传出,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残存的人类力量开始了悲壮的大迁徙。冒着持续的地质灾害和辐射尘埃,幸存者们艰难地向两个最后的希望据点汇聚——拥有月球能源接口的“广寒宫”,和汇聚了最多科技人才的“方舟”基地。
月球,“广寒宫”前哨站。
陈明博士和他的团队成为了人类事实上的“能源祭司”。他们日夜不休地守护着那个“虹吸点”,小心翼翼地调节着能量输出,将其通过粗陋的转换装置,转化为前哨站生命维持和科研所需的基本能源,偶尔才能奢侈地分出一丝能量,通过大功率激光发射器,定向传输回地球“方舟”基地,维持其最核心的实验室运转。
这点能量对于地球的需求来说杯水车薪,但它象征着不灭的希望。每一次成功的能量传输,都让两地残存的人们爆发出微弱的欢呼。
基于对月球遗迹科技的疯狂破解,以及从卡萨文明技术中汲取的灵感,“方舟”基地的科学家们开始设计一种基于“幽能”的新型生态系统——封闭式农业模块、水循环系统、小型化防护力场……一切都是为了在失去母星支撑后,能在月球或地下极端环境中延续文明火种。
过程缓慢而艰难,失败是家常便饭。但他们没有退路。
地球,不再是家园,而是需要艰难适应的“遗弃之土”。
与此同时,火星轨道。
数艘庞大无比的利维坦母巢如同降临的神只(或者说恶魔),缓缓切入环绕轨道。它们冰冷的生物装甲反射着冰冷的星光,投下的阴影笼罩在红色的荒芜大地上。
林羽(虫祖)的意识如同无形的巨网,瞬间覆盖了整个星球。泽拉图早已提前扫描完毕的数据涌入他的意识海——贫瘠、干燥、寒冷,大气稀薄,但地壳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矿物,以及奇特能量的富集矿脉。
【降落坐标确认。投放‘先锋巢穴核心’。】他的意志没有丝毫情绪波动,只有绝对的高效。
利维坦母巢腹部打开,数个巨大的、包裹着粘稠生物液的囊体如同陨石般坠向火星表面,重重砸落在预定的富矿区域。囊体破裂,极具侵蚀性的生物组织迅速蔓延开来,如同活着的瘟疫,开始疯狂吞噬周围的土壤和岩石,将其转化为最基本的有机质和能量,构筑最初的孵化池。
新的虫群巢穴,开始在火星这片更加原始、更易塑造的土地上,以惊人的速度扎根、蔓延。
林羽不再需要像曾经在地球时那样刻意隐藏和收敛。在这里,他是绝对的主宰。虫群的生物改造能力被发挥到极致,巨大的有机体建筑拔地而起,改变着星球的地貌,抽取着地核的能量,一切都在为虫群的进一步进化服务。
他偶尔会接收到来自泽拉图的例行汇报——关于太阳系内“幽魂之墙”的稳定情况,以及地球方向那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的能量波动(来自月球的传输)。
人类?他们如同被抖落的尘埃,已经彻底从他的意识中淡去。他们的存亡,于虫群的复兴大业而言,已无足轻重。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向了如何更快地消化火星的资源,优化虫群单位以适应可能的下一阶段星际征战,以及……警惕任何可能来自银河系其他方向的威胁(比如星际联邦,或者灵能共生体)。
火星,这片赤红的新章,只为虫群而书写。
而在遥远的地月系统,人类在废墟和孤独中,依靠着远古文明的零星施舍,艰难地学习着如何在没有“神”或者说“魔”的干涉情况下,自己走下去。
两条截然不同的生存之路,已在太阳系彻底铺开。
一方在死寂的月球和破碎的母星上,试图用微光点燃新的火种。
另一方则在赤红的荒原上,以绝对的力量和效率,构筑着冰冷的进化之路。
分道扬镳,各自求生。宇宙的残酷与浩瀚,于此显现。
地壳的剧烈变动、虫群离去的撕裂性创伤,以及全球能源网络因失去地底“供给”而彻底瘫痪的多重打击下,人类文明迎来了至暗时刻。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在全球各地上演,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地下掩体大量坍塌,幸存者数量锐减。
“龙穴”基地凭借着最坚固的结构和最后的后备能源勉强撑了下来,但也变成了狂风暴雨中孤悬的灯塔,摇摇欲坠。李洁在弥漫的灰尘和刺耳的警报声中,接过了文明最后的指挥棒,尽管她能指挥的,只剩下一片废墟和寥寥无几的残兵。
没有时间悲伤,甚至没有时间喘息。生存的本能压倒了一切。
“启动‘火种’最终协议!所有剩余力量,向‘方舟’基地和‘广寒宫’前哨站集结!优先保障能源和通讯!”她的声音通过尚能运作的内部频道传出,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残存的人类力量开始了悲壮的大迁徙。冒着持续的地质灾害和辐射尘埃,幸存者们艰难地向两个最后的希望据点汇聚——拥有月球能源接口的“广寒宫”,和汇聚了最多科技人才的“方舟”基地。
月球,“广寒宫”前哨站。
陈明博士和他的团队成为了人类事实上的“能源祭司”。他们日夜不休地守护着那个“虹吸点”,小心翼翼地调节着能量输出,将其通过粗陋的转换装置,转化为前哨站生命维持和科研所需的基本能源,偶尔才能奢侈地分出一丝能量,通过大功率激光发射器,定向传输回地球“方舟”基地,维持其最核心的实验室运转。
这点能量对于地球的需求来说杯水车薪,但它象征着不灭的希望。每一次成功的能量传输,都让两地残存的人们爆发出微弱的欢呼。
基于对月球遗迹科技的疯狂破解,以及从卡萨文明技术中汲取的灵感,“方舟”基地的科学家们开始设计一种基于“幽能”的新型生态系统——封闭式农业模块、水循环系统、小型化防护力场……一切都是为了在失去母星支撑后,能在月球或地下极端环境中延续文明火种。
过程缓慢而艰难,失败是家常便饭。但他们没有退路。
地球,不再是家园,而是需要艰难适应的“遗弃之土”。
与此同时,火星轨道。
数艘庞大无比的利维坦母巢如同降临的神只(或者说恶魔),缓缓切入环绕轨道。它们冰冷的生物装甲反射着冰冷的星光,投下的阴影笼罩在红色的荒芜大地上。
林羽(虫祖)的意识如同无形的巨网,瞬间覆盖了整个星球。泽拉图早已提前扫描完毕的数据涌入他的意识海——贫瘠、干燥、寒冷,大气稀薄,但地壳深处蕴藏着丰富的矿物,以及奇特能量的富集矿脉。
【降落坐标确认。投放‘先锋巢穴核心’。】他的意志没有丝毫情绪波动,只有绝对的高效。
利维坦母巢腹部打开,数个巨大的、包裹着粘稠生物液的囊体如同陨石般坠向火星表面,重重砸落在预定的富矿区域。囊体破裂,极具侵蚀性的生物组织迅速蔓延开来,如同活着的瘟疫,开始疯狂吞噬周围的土壤和岩石,将其转化为最基本的有机质和能量,构筑最初的孵化池。
新的虫群巢穴,开始在火星这片更加原始、更易塑造的土地上,以惊人的速度扎根、蔓延。
林羽不再需要像曾经在地球时那样刻意隐藏和收敛。在这里,他是绝对的主宰。虫群的生物改造能力被发挥到极致,巨大的有机体建筑拔地而起,改变着星球的地貌,抽取着地核的能量,一切都在为虫群的进一步进化服务。
他偶尔会接收到来自泽拉图的例行汇报——关于太阳系内“幽魂之墙”的稳定情况,以及地球方向那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的能量波动(来自月球的传输)。
人类?他们如同被抖落的尘埃,已经彻底从他的意识中淡去。他们的存亡,于虫群的复兴大业而言,已无足轻重。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投向了如何更快地消化火星的资源,优化虫群单位以适应可能的下一阶段星际征战,以及……警惕任何可能来自银河系其他方向的威胁(比如星际联邦,或者灵能共生体)。
火星,这片赤红的新章,只为虫群而书写。
而在遥远的地月系统,人类在废墟和孤独中,依靠着远古文明的零星施舍,艰难地学习着如何在没有“神”或者说“魔”的干涉情况下,自己走下去。
两条截然不同的生存之路,已在太阳系彻底铺开。
一方在死寂的月球和破碎的母星上,试图用微光点燃新的火种。
另一方则在赤红的荒原上,以绝对的力量和效率,构筑着冰冷的进化之路。
分道扬镳,各自求生。宇宙的残酷与浩瀚,于此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