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已经不疼了-《穿书七零:闪婚瘸腿军官被宠上天》

  周县长倒台的消息传遍全县,刘副主任主持工作后,姜记辣酱厂的发展再无阻碍。

  “晓荷,这是县里给你们厂的绿色通道证明。”刘副主任亲自送来一沓文件,“以后采购原材料、运输销售,一路绿灯。”

  姜晓荷接过文件,心里五味杂陈。这个外公,虽然血缘上跟她有关系,但她始终觉得生疏。

  “谢谢刘主任。”她客气地说。

  刘副主任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还是不肯叫我外公。”

  “血缘不等于感情。”姜晓荷重复着之前对林静姝说过的话,“我跟林家没什么关系。”

  有了县里的支持,辣酱厂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姜晓荷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卫生标准,并实行计件工资和绩效奖金。

  “大家听好了!”她站在车间里大声宣布,“从今天起,按件计酬!多劳多得!每瓶辣酱装瓶合格,五分钱!质量不过关的,倒扣三分!”

  工人们眼睛都亮了。这年头,能多挣一分钱都是天大的好事。

  连二癞子都变了个人似的,干活特别卖力。

  “厂长,你看我这瓶装得咋样?”他小心翼翼地举着一瓶辣酱,生怕姜晓荷挑出毛病。

  姜晓荷检查了一下:“瓶口擦干净了,标签贴正了,合格。”

  二癞子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嘿嘿,那我今天能挣一块二了!”

  这天上午,陈力科长再次到访,这次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姜厂长,省军区后勤部经过品尝试用,决定下第一笔正式订单。”

  说着,陈力掏出一份文件。

  “每月5000瓶,用于改善边防哨所战士的伙食。”

  姜晓荷接过订单,眼睛瞪得溜圆:“5000瓶?每月?”

  “没错。”陈力笑道,“而且价格是每瓶六毛,比市面价高两毛。”

  姜晓荷心算了一下,每月光这一笔订单就是3000块!在七十年代,3000块是普通人家好几年的收入了!

  更重要的是,“军供产品”的标签让“姜记”辣酱的品牌价值倍增。以后谁还敢说她们是黑心作坊?

  “陈科长,这订单我们接了!”姜晓荷兴奋得脸都红了,“保证按时按量完成!”

  陈力走后,姜晓荷冷静下来,意识到目前的生产力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大的订单。

  她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管理人才。

  午饭过后,她跟陆铮商议这事。

  “5000瓶,按现在的产能,得加班加点干一个半月。”姜晓荷皱着眉头,“咱们得想办法提高效率。”

  姜晓荷接着说:“我有个想法。派几个得力的去省城参加食品工业培训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你打算派谁去?”陆铮放下手中的茶缸。

  “林小丫还算机灵,让她带队。再挑几个手脚麻利的。”姜晓荷顿了顿。

  陆铮点点头,“设备的事我来解决。我联系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营食品厂,准备低价收购他们的二手生产线。”

  姜晓荷眼睛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林静姝抱着几本书跑来厂里帮忙,说是要帮着记账。

  她一边翻着账本,一边跟姜晓荷小声抱怨。

  “晓荷,我那个亲爹……就是姜大山,最近老来我们家门口转悠。”

  “也不说话,就看着我,看得我心里发毛。”

  姜晓荷想起那个好吃懒做的男人,撇了撇嘴:“他想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八成看我家条件好呗,想攀亲戚……”林静姝没好气地说。

  “那你怎么想的?”

  “我才不认他呢!”林静姝斩钉截铁地说,“我只有一个爸爸,就是林远山!”

  姜晓荷没作声,只是拍了拍她的手。

  ……

  晚上,院子里静悄悄的。

  姜晓荷破天荒地为陆铮打来一盆热水。

  她蹲下身,将他的裤腿挽起,露出了那条“残疾”的腿。

  姜暖笨拙地为他按摩小腿。手指触到一处凹陷的疤痕时,她愣住了。

  “这是什么?”

  “子弹伤。”陆铮淡淡地说,“三年前留下的。”

  姜晓荷的手停住了:“你之前说腿瘸是装的……”

  “现在确实是装的。”陆铮看着她,“当时确实伤得很重,差点废了。养了一年多才能正常走路。”

  难怪他装得那么逼真,原来真的瘸过。

  姜晓荷心疼地抚摸着那道疤痕,接着继续按摩起来

  她的动作笨拙,力道也时轻时重。

  陆铮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忽然,他捉住了她停在疤痕上的手。

  他低头,温热的唇印在了她的手背。

  姜晓荷的脸“轰”地一下烧了起来,心跳快得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陆铮抬起头,眼神幽深得像一潭深水,嗓音低沉沙哑。

  “已经不疼了。”

  分不清说的是腿,还是别的。

  正不知如何回答时,院外传来姜大强醉醺醺的叫骂声:

  “姜晓荷!你给老子滚出来!”

  姜大强的嗓门越来越大,像个泼妇似的在门外叫骂。

  “老子知道你发财了!开什么破厂子,还上了报纸!现在翅膀硬了,就不认老子了?”

  院门外,村民们陆陆续续围了过来。

  有人小声议论:“这姜大强又来闹什么?”

  “还能闹什么,看人家晓荷出息了,想沾光呗。”

  “啧啧,这脸皮真够厚的。”

  姜大强听到议论声,不但不羞愧,反而更来劲了。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撒泼打滚。

  “乡亲们都来评评理啊!这个白眼狼,我辛辛苦苦养了她十八年,现在当了厂长就不认人了!”

  他拍着大腿嚎叫:“我要求不高,就给我和我儿子安排个轻松点的活儿,每月拿个二三十块钱就行!这不过分吧?”

  围观的村民们面面相觑。

  二三十块钱?这年头普通工人一个月才十几块钱,他张口就要二三十,还得是轻松活儿。

  “姜大强,你这要求可不低啊。”有村民忍不住说道。

  “不低?”姜大强梗着脖子,“我闺女现在是厂长!省报都登了!给我安排个好工作怎么了?”

  院子里,姜晓荷听着外面的闹腾,脸色越来越冷。

  陆铮放下茶缸,准备起身。

  “我自己来。”姜晓荷按住他的肩膀,“这种人,我得亲自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