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轩住所外的夜色被警灯撕开一道道蓝红交织的口子。抓捕行动异常顺利,当老谭带人破门而入时,周明轩正坐在电脑前,屏幕上还停留着加密论坛的界面。他没有反抗,只是平静地抬起双手,嘴角甚至挂着一丝计划得逞般的诡异微笑,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同步进行的搜查成果斐然。技术队在他的电脑里找到了与李秀娟联系的全部加密记录、策划投毒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如何控制剂量制造自然衰竭假象),以及关于朱砂和牵牛花种子特性的研究笔记。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经过伪装的加密文件夹里,发现了大量那批秘密古籍的高清照片和估价文件,其中几件珍本在黑市上的估值高达八位数。
审讯室内,周明轩面对铁证,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别人的故事。
“那些书,本来就不该他一个人独占。”周明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里没有丝毫悔意,只有偏执的狂热,“我爷爷为这批东西担了多少风险?凭什么他冯卫国就能安安稳稳地守着宝藏,过着清闲的退休生活?这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只不过是在执行……某种意义上的‘天意’。”
他将自己的贪婪和谋杀行为,扭曲地包装成了对“公平”的追求和对祖父“贡献”的伸张。
“所以你就要了他的命?还用那种下作的手段?”老谭强压着怒火,拳头在桌下攥紧。
“手段?”周明轩轻笑一声,“那是‘仪式’。《蓼莪》是控诉,控诉他的‘不公’;朱砂是净化,净化他占据的‘不义之财’;牵牛子……只是让一切回归‘自然’的工具罢了。看,连你们一开始不也被骗过去了吗?”他的语气中带着令人作呕的炫耀。
“那些古籍现在在哪里?”季青冷声打断他的自我陶醉。
周明轩的笑容收敛了一些,眼神闪烁:“自然是交给了真正懂得它们价值的人。我只是……负责清理一下道路。”
“交给谁了?”季青追问,意识到周明轩可能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
周明轩却闭上了嘴,恢复了沉默,无论再怎么讯问,都不再透露关于古籍去向的半个字。他只重复一句话:“你们抓住我,不过是打断了一条无关紧要的枝节。真正的根系,深埋在你们看不见的土壤里。”
案件似乎可以就此结案——凶手落网,动机明确,证据链完整。但季青心中的疑虑却更深了。周明轩的表现太镇定了,镇定的不像一个落入法网的杀人犯,更像是一个……完成了某个阶段任务的卒子。
“他背后还有人。”回到办公室,季青斩钉截铁地说,“一个能让他如此守口如瓶,甚至可能承诺了他某种好处(比如那笔境外汇款)的人。这个人,才是真正觊觎那批古籍,并策划了这一切的主谋。”
“可是线索到这里就断了啊。”陈锐看着周明轩的审讯记录,眉头紧锁,“加密通讯查不到上游,资金流向在境外中断,古籍下落不明……”
“不,还有线索。”季青的目光投向那本作为关键证物的《诗经》,“周明轩对冯老的生活习惯如此了解,甚至知道他那本《诗经》的细节,这绝不仅仅是靠他祖父的旧日关系就能做到的。他一定有过更直接的观察,或者……有更了解冯老的人,在向他提供信息。”
她拿起内线电话:“技术队,重新勘验冯老在养老院的房间,尤其是检查是否有不属于他的、或者被忽略的电子设备!老谭,再访养老院,重点询问在周明轩祖父周秉义去世后的这五年里,有没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可能是周明轩的年轻人,以任何名义去探望过冯老,或者与冯老有过接触!”
新的调查指令下达。这一次,调查方向更加聚焦。
技术队对冯卫国房间进行了近乎毫米级的扫描,终于在他那台老旧收音机的电池仓内,发现了一个伪装成普通纽扣电池的微型窃听器!型号高级,续航能力极强。
而老谭在养老院的深入走访中也得到了关键信息:一位记忆力较好的老护工回忆起来,大概在两三年前,确实有一个自称是“周老师孙子”的年轻人来看望过冯老爷子几次,陪他下棋聊天,冯老爷子当时还挺高兴。后来那个年轻人来得就少了,但偶尔会打电话来问候。
时间线对上了!周明轩早就开始有预谋地接近冯卫国,不仅套取了关于古籍的信息,甚至提前布置了窃听器,以便随时掌握冯卫国的动态!
“查这个窃听器的来源!还有,周明轩近几年的通讯记录里,除了李秀娟和那个加密账号,还有没有其他可疑的、频繁联系的对象?尤其是……可能涉及古董、文物交易的人!”季青感到,那张隐藏在幕后的黑网,正在一点点被扯出水面。
网监部门根据窃听器的型号特征,锁定了几个可能的销售渠道。同时,对周明轩过去几年的通讯记录进行大数据碰撞分析,一个频繁出现的、未经实名登记的号码引起了注意。这个号码的活跃地点,多次出现在本市着名的古玩市场附近,并且与几个有走私文物前科的人员有过间接联系。
顺着这条线摸查下去,一个名叫“墨雅斋”的古董店进入了警方视线。店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看起来儒雅斯文的老者,名叫沈墨,在圈内名声不小,但背景复杂,曾多次被怀疑参与洗钱和文物走私,却因证据不足始终逍遥法外。
“沈墨……”季青看着资料上那张戴着金丝眼镜、面带微笑的照片,眼神冰冷,“看来,你就是那条深埋的‘根系’了。”
收网的矛头,终于指向了真正的幕后黑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
同步进行的搜查成果斐然。技术队在他的电脑里找到了与李秀娟联系的全部加密记录、策划投毒的详细步骤说明(包括如何控制剂量制造自然衰竭假象),以及关于朱砂和牵牛花种子特性的研究笔记。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经过伪装的加密文件夹里,发现了大量那批秘密古籍的高清照片和估价文件,其中几件珍本在黑市上的估值高达八位数。
审讯室内,周明轩面对铁证,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语气平静得像是在陈述别人的故事。
“那些书,本来就不该他一个人独占。”周明轩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里没有丝毫悔意,只有偏执的狂热,“我爷爷为这批东西担了多少风险?凭什么他冯卫国就能安安稳稳地守着宝藏,过着清闲的退休生活?这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只不过是在执行……某种意义上的‘天意’。”
他将自己的贪婪和谋杀行为,扭曲地包装成了对“公平”的追求和对祖父“贡献”的伸张。
“所以你就要了他的命?还用那种下作的手段?”老谭强压着怒火,拳头在桌下攥紧。
“手段?”周明轩轻笑一声,“那是‘仪式’。《蓼莪》是控诉,控诉他的‘不公’;朱砂是净化,净化他占据的‘不义之财’;牵牛子……只是让一切回归‘自然’的工具罢了。看,连你们一开始不也被骗过去了吗?”他的语气中带着令人作呕的炫耀。
“那些古籍现在在哪里?”季青冷声打断他的自我陶醉。
周明轩的笑容收敛了一些,眼神闪烁:“自然是交给了真正懂得它们价值的人。我只是……负责清理一下道路。”
“交给谁了?”季青追问,意识到周明轩可能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
周明轩却闭上了嘴,恢复了沉默,无论再怎么讯问,都不再透露关于古籍去向的半个字。他只重复一句话:“你们抓住我,不过是打断了一条无关紧要的枝节。真正的根系,深埋在你们看不见的土壤里。”
案件似乎可以就此结案——凶手落网,动机明确,证据链完整。但季青心中的疑虑却更深了。周明轩的表现太镇定了,镇定的不像一个落入法网的杀人犯,更像是一个……完成了某个阶段任务的卒子。
“他背后还有人。”回到办公室,季青斩钉截铁地说,“一个能让他如此守口如瓶,甚至可能承诺了他某种好处(比如那笔境外汇款)的人。这个人,才是真正觊觎那批古籍,并策划了这一切的主谋。”
“可是线索到这里就断了啊。”陈锐看着周明轩的审讯记录,眉头紧锁,“加密通讯查不到上游,资金流向在境外中断,古籍下落不明……”
“不,还有线索。”季青的目光投向那本作为关键证物的《诗经》,“周明轩对冯老的生活习惯如此了解,甚至知道他那本《诗经》的细节,这绝不仅仅是靠他祖父的旧日关系就能做到的。他一定有过更直接的观察,或者……有更了解冯老的人,在向他提供信息。”
她拿起内线电话:“技术队,重新勘验冯老在养老院的房间,尤其是检查是否有不属于他的、或者被忽略的电子设备!老谭,再访养老院,重点询问在周明轩祖父周秉义去世后的这五年里,有没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可能是周明轩的年轻人,以任何名义去探望过冯老,或者与冯老有过接触!”
新的调查指令下达。这一次,调查方向更加聚焦。
技术队对冯卫国房间进行了近乎毫米级的扫描,终于在他那台老旧收音机的电池仓内,发现了一个伪装成普通纽扣电池的微型窃听器!型号高级,续航能力极强。
而老谭在养老院的深入走访中也得到了关键信息:一位记忆力较好的老护工回忆起来,大概在两三年前,确实有一个自称是“周老师孙子”的年轻人来看望过冯老爷子几次,陪他下棋聊天,冯老爷子当时还挺高兴。后来那个年轻人来得就少了,但偶尔会打电话来问候。
时间线对上了!周明轩早就开始有预谋地接近冯卫国,不仅套取了关于古籍的信息,甚至提前布置了窃听器,以便随时掌握冯卫国的动态!
“查这个窃听器的来源!还有,周明轩近几年的通讯记录里,除了李秀娟和那个加密账号,还有没有其他可疑的、频繁联系的对象?尤其是……可能涉及古董、文物交易的人!”季青感到,那张隐藏在幕后的黑网,正在一点点被扯出水面。
网监部门根据窃听器的型号特征,锁定了几个可能的销售渠道。同时,对周明轩过去几年的通讯记录进行大数据碰撞分析,一个频繁出现的、未经实名登记的号码引起了注意。这个号码的活跃地点,多次出现在本市着名的古玩市场附近,并且与几个有走私文物前科的人员有过间接联系。
顺着这条线摸查下去,一个名叫“墨雅斋”的古董店进入了警方视线。店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看起来儒雅斯文的老者,名叫沈墨,在圈内名声不小,但背景复杂,曾多次被怀疑参与洗钱和文物走私,却因证据不足始终逍遥法外。
“沈墨……”季青看着资料上那张戴着金丝眼镜、面带微笑的照片,眼神冰冷,“看来,你就是那条深埋的‘根系’了。”
收网的矛头,终于指向了真正的幕后黑手。
(第一百七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