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轧钢厂的计划外补贴!-《四合院:我居然是刘光齐》

  刘家对于口粮下调没有在意,四合院真正在意的人家是贾家,根据王主任的说法,他家口粮至少下调五斤以上。

  按上个月的总共用粮食计算,换算到棒梗和贾张氏头上,缺口从每个月二十三斤到二十八斤,一个成年女人一个月口粮。

  不降低贾张氏每个月吃掉的粮食,根本补不上,就是易中海,每个月都无法再拿出五斤粮食。

  在鸽子市和黑市,一个月能买到三斤粮食就是阿弥陀佛,想到自己母亲,每个月只给全家十五块钱生活费。

  贾东旭觉得,等他妈出来后要好好的谈一下,粮食不是买不起,而是真的买不到,这和家里有多少钱无关?

  易中海每个月少给几斤,加上下调五斤,这个数量至少是每个月十斤粮食,自己母亲的每个月用量最多三十五斤。

  贾东旭也管不了太多!

  贾东旭和秦淮茹两人,在愁眉苦脸的计算家里口粮时,刘光齐带着曹杏娟在附近开始游玩,了解这附近的各个巷道布局。

  下个月就要搬过来住,要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曹杏娟也是第一次来这一片,都是胡同很容易让人迷路。

  9月中旬,下午的天气还是比较晒人的,两个人在阴凉的处边走边说话,和散步一样走的非常慢。

  “你是说南锣鼓巷是历史建筑,是元大都时期建成的已经有好多年了。

  ”当然,交道口地区中轴线东侧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呈南北走向。

  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长787米,宽8米。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锣锅巷。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属镶黄旗,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巷,也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

  仍然完整保留着元代胡同院落的独特肌理,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级最高且资源最为丰富的传统棋盘式民居区域。

  南锣鼓巷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俯瞰整个街区犹如蜈蚣,又称蜈蚣街。

  这里的巷道是非常有规律,你记一下,以后就不会找不到家,和大杂院的小胡同是不同的。

  鼓楼街也在这附近,你去过吗?我也可以从这里转过去,出南锣鼓巷就是鼓楼。这里还有名人故居。

  齐白石故居?(雨儿胡同13号院)。

  清期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的王府也在南锣鼓巷里的炒豆胡同。

  明末洪承畴故居还有荣禄故居(菊儿胡同1、3、5号)。

  婉容故居?(帽儿胡同35号)。末代皇后婉容婚前居所。

  这些的故居都在这里,想看可以去看看。刘光齐介绍南锣鼓巷。

  我们慢慢转着看,不用今天一天看完,下午的太阳还是有点晒人。”

  成。”

  两个人转到五点半,总算把南锣鼓巷转了一圈,曹杏娟也记住了从外面回家的路线。

  回到了家里休息一会开饭,今天主要是炒菜和一份三斤卤肉。

  曹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