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数日的挫败感,让苏晚整个人都笼罩在一层低气压中。晚餐时,她更是食不知味,机械地拨动着碗里的米饭,眼神放空,显然思绪还被困在那团设计乱麻里。
顾晏舟坐在她对面,将她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尽收眼底。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餐后直接回书房,而是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状似随意地开口,打破了沉默:
“昨天看了一份关于‘Létoile’的品牌分析报告。”
苏晚茫然地抬起头,有些没反应过来他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顾晏舟的语气很平淡,像在谈论天气:“有点意思。这个牌子,最初并不是做高定的。”
苏晚眨了眨眼,注意力被稍稍拉回了一些。
“它的创始人,老马丁内斯先生,”顾晏舟继续道,目光平静地看着她,“最早是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设计演出服起家的。”
芭蕾舞团……演出服……
这两个词像两颗小小的石子,投入苏晚沉寂的心湖。
“报告里提到,他认为时装应该是‘流动的雕塑’,是穿着者气质的延伸,而不仅仅是布料拼接。”顾晏舟说完这句,便不再多言,起身离开了餐厅,留下苏晚一个人怔在原地。
流动的……雕塑……
苏晚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骤然划破沉重的迷雾!
芭蕾舞服!轻盈、贴身、极致的优雅,同时又蕴含着舞者巨大的力量感。它们随着身体的旋转、跳跃而飞扬,不就是最完美的“流动的雕塑”吗?
而她自己的“城市之心”理念核心是什么?是“呼吸的韵律”!是动态的,是充满生命节奏的!
她之前一直执着于将已有的视觉元素(如星旋)生硬地移植,却忽略了最本质的精神内核——那种贯穿她创作灵魂的、对“动态”和“韵律”的表达。
她猛地从餐椅上站起来,因为动作太快,甚至带倒了身后的椅子,发出一声闷响。但她浑然不觉,像一阵风似的冲回了画室。
她一把扯下画架上那些令她沮丧的稿纸,重新铺开一张巨大的、专门用于服装印花设计的长卷纸。
她没有再去想复杂的构图,没有再去纠结具体的星辰或旋涡形态。
她闭上了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芭蕾舞者曼妙而充满力量的身姿,浮现出“城市之心”中那些流动的光影线条,耳边仿佛响起了悠扬而富有节奏感的乐章。
然后,她拿起了最粗的画笔,蘸满了饱含水分、流动性极强的特定颜料。
手腕悬空,屏住呼吸。
接着,她开始动了。
不是精细的勾勒,而是凭借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流动”与“韵律”的感悟,在纸面上挥洒。或轻或重,或急或缓,带着一种书写般的节奏感。
一道道极简的、充满动态的流线型笔触在纸上诞生、交错、延伸。它们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却又仿佛蕴含着水流的痕迹、风的形状、光线的轨迹,甚至是音乐旋律的视觉化呈现。
她运用了独特的晕染技法,让色彩在流淌中自然交融、渗透,形成了一种微妙而高级的渐变,仿佛这些线条本身就在呼吸,拥有生命。
不过短短一个多小时,一系列前所未有、充满先锋艺术感却又极致优雅的印花图案,跃然纸上。
它们看起来如此简单,却又如此耐人寻味。仿佛能想象出,当这些图案被印制在柔软的丝绸、轻盈的薄纱上,随着模特的步伐摆动时,将会产生怎样一种动态的、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
完美契合了“流动的雕塑”,也完美呼应了“时空的织梦者”!
苏晚放下画笔,看着眼前这幅一气呵成的设计,胸口因激动而剧烈起伏着。她知道,就是它了!
她几乎是颤抖着手,将设计稿扫描,发给了远在巴黎的艾略特·马丁。
不过半小时,她的手机就疯狂地响了起来。接通后,是艾略特先生难以抑制的、激动到几乎破音的声音:
“苏!我的上帝!这太不可思议了!你完美地捕捉到了‘Létoile’的灵魂,却又赋予了它全新的、未来的生命!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印花!这就是‘织梦者’!完美!无与伦比的完美!”
听着电话那头毫不吝啬的盛赞,苏晚缓缓靠在画架旁,长长地、长长地舒出了一口郁结已久的浊气。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书房的方向。
那个男人,总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却总能精准地为她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他从未试图替她执笔,却总能给她最关键的那一点光。
这关键的突破,源于他洞悉本质的智慧,也成就于她融会贯通的才华。
他们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共振。
这一次,她不仅完成了设计,更完成了一次对自我风格的淬炼与升华。
顾晏舟坐在她对面,将她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尽收眼底。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在餐后直接回书房,而是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状似随意地开口,打破了沉默:
“昨天看了一份关于‘Létoile’的品牌分析报告。”
苏晚茫然地抬起头,有些没反应过来他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顾晏舟的语气很平淡,像在谈论天气:“有点意思。这个牌子,最初并不是做高定的。”
苏晚眨了眨眼,注意力被稍稍拉回了一些。
“它的创始人,老马丁内斯先生,”顾晏舟继续道,目光平静地看着她,“最早是为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设计演出服起家的。”
芭蕾舞团……演出服……
这两个词像两颗小小的石子,投入苏晚沉寂的心湖。
“报告里提到,他认为时装应该是‘流动的雕塑’,是穿着者气质的延伸,而不仅仅是布料拼接。”顾晏舟说完这句,便不再多言,起身离开了餐厅,留下苏晚一个人怔在原地。
流动的……雕塑……
苏晚的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骤然划破沉重的迷雾!
芭蕾舞服!轻盈、贴身、极致的优雅,同时又蕴含着舞者巨大的力量感。它们随着身体的旋转、跳跃而飞扬,不就是最完美的“流动的雕塑”吗?
而她自己的“城市之心”理念核心是什么?是“呼吸的韵律”!是动态的,是充满生命节奏的!
她之前一直执着于将已有的视觉元素(如星旋)生硬地移植,却忽略了最本质的精神内核——那种贯穿她创作灵魂的、对“动态”和“韵律”的表达。
她猛地从餐椅上站起来,因为动作太快,甚至带倒了身后的椅子,发出一声闷响。但她浑然不觉,像一阵风似的冲回了画室。
她一把扯下画架上那些令她沮丧的稿纸,重新铺开一张巨大的、专门用于服装印花设计的长卷纸。
她没有再去想复杂的构图,没有再去纠结具体的星辰或旋涡形态。
她闭上了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芭蕾舞者曼妙而充满力量的身姿,浮现出“城市之心”中那些流动的光影线条,耳边仿佛响起了悠扬而富有节奏感的乐章。
然后,她拿起了最粗的画笔,蘸满了饱含水分、流动性极强的特定颜料。
手腕悬空,屏住呼吸。
接着,她开始动了。
不是精细的勾勒,而是凭借一种近乎本能的、对“流动”与“韵律”的感悟,在纸面上挥洒。或轻或重,或急或缓,带着一种书写般的节奏感。
一道道极简的、充满动态的流线型笔触在纸上诞生、交错、延伸。它们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却又仿佛蕴含着水流的痕迹、风的形状、光线的轨迹,甚至是音乐旋律的视觉化呈现。
她运用了独特的晕染技法,让色彩在流淌中自然交融、渗透,形成了一种微妙而高级的渐变,仿佛这些线条本身就在呼吸,拥有生命。
不过短短一个多小时,一系列前所未有、充满先锋艺术感却又极致优雅的印花图案,跃然纸上。
它们看起来如此简单,却又如此耐人寻味。仿佛能想象出,当这些图案被印制在柔软的丝绸、轻盈的薄纱上,随着模特的步伐摆动时,将会产生怎样一种动态的、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
完美契合了“流动的雕塑”,也完美呼应了“时空的织梦者”!
苏晚放下画笔,看着眼前这幅一气呵成的设计,胸口因激动而剧烈起伏着。她知道,就是它了!
她几乎是颤抖着手,将设计稿扫描,发给了远在巴黎的艾略特·马丁。
不过半小时,她的手机就疯狂地响了起来。接通后,是艾略特先生难以抑制的、激动到几乎破音的声音:
“苏!我的上帝!这太不可思议了!你完美地捕捉到了‘Létoile’的灵魂,却又赋予了它全新的、未来的生命!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印花!这就是‘织梦者’!完美!无与伦比的完美!”
听着电话那头毫不吝啬的盛赞,苏晚缓缓靠在画架旁,长长地、长长地舒出了一口郁结已久的浊气。
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书房的方向。
那个男人,总是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提示,却总能精准地为她拨开迷雾,指明方向。
他从未试图替她执笔,却总能给她最关键的那一点光。
这关键的突破,源于他洞悉本质的智慧,也成就于她融会贯通的才华。
他们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共振。
这一次,她不仅完成了设计,更完成了一次对自我风格的淬炼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