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空间的崩溃,如同宇宙初开般的剧烈。冰冷的秩序旋律被无数爆发出的、充满痛苦与反抗的“无序”杂音彻底撕碎。构成“频率之涡”的绚丽光带断裂、湮灭,化作一片混沌的能量风暴。悬浮于中心的“指挥家”身影,在发出一声不甘的、非人的尖啸后,如同被风吹散的沙画,彻底消散于无形。维系这艘船庞大系统运行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几乎在核心崩溃的同时,整艘“普罗米修斯号”发出了最后一声垂死的、巨大的金属哀鸣!更加剧烈的爆炸从船体深处接连传来,所有的灯光瞬间熄灭,只剩下应急电源提供的、如同鬼火般的幽绿光芒。船体结构开始大规模断裂、倾斜,冰冷的海水从四面八方疯狂涌入!
“船要沉了!撤!按原路返回突击艇!”队长嘶哑的吼声在剧烈的倾覆与断裂声中,显得微弱却无比清晰。他一把架起几乎完全脱力、意识模糊的陆延昭,队员们相互搀扶,顶着不断砸落的杂物和汹涌倒灌的海水,向着记忆中来时的方向,拼死突围。
返回的路途比来时更加凶险。通道扭曲变形,闸门卡死,到处是燃烧的火焰和喷射的蒸汽。队员们利用最后的炸药和工具,在绝境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路。身后是不断崩塌并被海水吞噬的深渊。
当他们终于狼狈不堪地冲回那个开放式坞舱时,海水已经淹没了大半个舱室。留守的队员正焦急地等待着,突击艇在浑浊的水面上剧烈起伏。
“快!上艇!”
众人奋力攀上摇晃不止的突击艇。队长将陆延昭安置在相对安全的角落,最后一名队员割断缆绳。
“引擎启动!全速离开!”
突击艇的马达发出嘶哑的咆哮,推动着小艇如同离弦之箭,险之又险地冲出了即将彻底闭合的坞舱入口,一头扎进了外面漆黑、汹涌的海水之中。
他们驶出不到五百米,身后便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巨响!庞大的“普罗米修斯号”从中断裂,巨大的船首和船尾高高翘起,带着无数未尽的秘密与扭曲的造物,缓缓地、不可逆转地沉入了永恒的黑暗深渊。激起的巨浪几乎将小小的突击艇掀翻。
突击艇在波涛中艰难地稳定下来,朝着记忆中“海燕号”的大致方向驶去。笼罩海域的电磁迷雾,随着“普罗米修斯号”的沉没而逐渐消散。通讯设备里终于传来了久违的、带着强烈杂音的“海燕号”呼叫。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芒刺破海平面时,伤痕累累的突击艇终于看到了正在附近海域焦急搜寻的“海燕号”轮廓。
获救的过程几乎是麻木的。精疲力竭的队员们被拉上甲板,立刻接受了紧急医疗处理。陆延昭陷入了深度昏迷,生命体征微弱,被立刻送入船舱进行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
沈墨池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强行接入意识对抗和支撑“守护场”对他的精神造成了严重冲击,加之设备过载的反噬,他脸色灰败,需要依靠药物才能维持清醒,但依旧坚持守在陆延昭的床边,监测着他的各项数据。
“海燕号”调转航向,全速驶向最近的友方港口。船舱内,气氛沉重而疲惫。
沈墨池用湿毛巾,小心翼翼地擦去陆延昭脸上已经干涸的血迹和污渍。他的动作很轻,很慢,仿佛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陆延昭即使在昏迷中,眉头也依旧微微蹙着,仿佛仍在与无形的敌人搏斗。
沈墨池看着他苍白而安静的面容,镜片后的目光复杂难言。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战友伤势的担忧,也有对那艘沉船所代表的、尚未完全揭开的黑暗的凝重。他轻轻握住陆延昭没有受伤的那只手,指尖感受到对方皮肤下微弱却稳定的脉搏,这细微的跳动,成了此刻支撑他摇摇欲坠精神的唯一支点。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守着。阳光透过舷窗,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微暖的边。
数日后,陆延昭在港口城市的军方医院中苏醒。身体极度虚弱,神经损伤需要长期调养,但性命无虞。沈墨池的伤势恢复得更快一些,已能处理一些事务。
从“普罗米修斯号”核心带出的数据碎片,以及陆延昭腕带最终记录下的意识对抗数据,被列为最高机密,由沈墨池主导进行深度分析。初步结果显示,“指挥家”的身份与一个多年前在学术界神秘消失的、才华横溢却走火入魔的量子物理学家高度吻合。而“频率之涡”的技术,似乎与某些早已被封存的、关于集体潜意识和现实构造的理论密切相关。
“普罗米修斯号”沉没了,但“调律师”组织是否还有残党?“荆棘齿轮”的真实身份和目的究竟是什么?那指向公海“源头”的线索,又意味着什么?
病床上,陆延昭看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听着远处海鸥的鸣叫。风暴暂歇,但他知道,阴影并未完全散去。他转过头,看向坐在床边正在为他削苹果的沈墨池。
“下次,”陆延昭的声音还有些沙哑,但眼神已然恢复了惯有的锐利,“得找个……没那么湿的地方。”
沈墨池动作未停,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将削好的、切成小块的苹果递到他手中。
章末钩子: 一周后,沈墨池收到一份加密情报。情报显示,就在“普罗米修斯号”沉没后不久,某个国际知名的、致力于“人类意识进化”研究的非公开基金会,其首席顾问在一次私人航行中“意外”失踪,下落不明。而该基金会早年的几位主要投资人,经查证,与“奥米伽前沿探索”(“普罗米修斯号”名义所属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技侦部门在清理陆延昭当时衣物时,在他紧握的手心发现了一枚极其微小的、不属于他们任何装备的、刻着“荆棘齿轮”符号的金属片,它是在意识空间崩溃的最后一刻,不知如何出现在他手中的。新的谜团,已悄然浮现。
几乎在核心崩溃的同时,整艘“普罗米修斯号”发出了最后一声垂死的、巨大的金属哀鸣!更加剧烈的爆炸从船体深处接连传来,所有的灯光瞬间熄灭,只剩下应急电源提供的、如同鬼火般的幽绿光芒。船体结构开始大规模断裂、倾斜,冰冷的海水从四面八方疯狂涌入!
“船要沉了!撤!按原路返回突击艇!”队长嘶哑的吼声在剧烈的倾覆与断裂声中,显得微弱却无比清晰。他一把架起几乎完全脱力、意识模糊的陆延昭,队员们相互搀扶,顶着不断砸落的杂物和汹涌倒灌的海水,向着记忆中来时的方向,拼死突围。
返回的路途比来时更加凶险。通道扭曲变形,闸门卡死,到处是燃烧的火焰和喷射的蒸汽。队员们利用最后的炸药和工具,在绝境中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路。身后是不断崩塌并被海水吞噬的深渊。
当他们终于狼狈不堪地冲回那个开放式坞舱时,海水已经淹没了大半个舱室。留守的队员正焦急地等待着,突击艇在浑浊的水面上剧烈起伏。
“快!上艇!”
众人奋力攀上摇晃不止的突击艇。队长将陆延昭安置在相对安全的角落,最后一名队员割断缆绳。
“引擎启动!全速离开!”
突击艇的马达发出嘶哑的咆哮,推动着小艇如同离弦之箭,险之又险地冲出了即将彻底闭合的坞舱入口,一头扎进了外面漆黑、汹涌的海水之中。
他们驶出不到五百米,身后便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巨响!庞大的“普罗米修斯号”从中断裂,巨大的船首和船尾高高翘起,带着无数未尽的秘密与扭曲的造物,缓缓地、不可逆转地沉入了永恒的黑暗深渊。激起的巨浪几乎将小小的突击艇掀翻。
突击艇在波涛中艰难地稳定下来,朝着记忆中“海燕号”的大致方向驶去。笼罩海域的电磁迷雾,随着“普罗米修斯号”的沉没而逐渐消散。通讯设备里终于传来了久违的、带着强烈杂音的“海燕号”呼叫。
当晨曦的第一缕光芒刺破海平面时,伤痕累累的突击艇终于看到了正在附近海域焦急搜寻的“海燕号”轮廓。
获救的过程几乎是麻木的。精疲力竭的队员们被拉上甲板,立刻接受了紧急医疗处理。陆延昭陷入了深度昏迷,生命体征微弱,被立刻送入船舱进行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
沈墨池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强行接入意识对抗和支撑“守护场”对他的精神造成了严重冲击,加之设备过载的反噬,他脸色灰败,需要依靠药物才能维持清醒,但依旧坚持守在陆延昭的床边,监测着他的各项数据。
“海燕号”调转航向,全速驶向最近的友方港口。船舱内,气氛沉重而疲惫。
沈墨池用湿毛巾,小心翼翼地擦去陆延昭脸上已经干涸的血迹和污渍。他的动作很轻,很慢,仿佛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陆延昭即使在昏迷中,眉头也依旧微微蹙着,仿佛仍在与无形的敌人搏斗。
沈墨池看着他苍白而安静的面容,镜片后的目光复杂难言。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战友伤势的担忧,也有对那艘沉船所代表的、尚未完全揭开的黑暗的凝重。他轻轻握住陆延昭没有受伤的那只手,指尖感受到对方皮肤下微弱却稳定的脉搏,这细微的跳动,成了此刻支撑他摇摇欲坠精神的唯一支点。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守着。阳光透过舷窗,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镀上了一层浅金色的、微暖的边。
数日后,陆延昭在港口城市的军方医院中苏醒。身体极度虚弱,神经损伤需要长期调养,但性命无虞。沈墨池的伤势恢复得更快一些,已能处理一些事务。
从“普罗米修斯号”核心带出的数据碎片,以及陆延昭腕带最终记录下的意识对抗数据,被列为最高机密,由沈墨池主导进行深度分析。初步结果显示,“指挥家”的身份与一个多年前在学术界神秘消失的、才华横溢却走火入魔的量子物理学家高度吻合。而“频率之涡”的技术,似乎与某些早已被封存的、关于集体潜意识和现实构造的理论密切相关。
“普罗米修斯号”沉没了,但“调律师”组织是否还有残党?“荆棘齿轮”的真实身份和目的究竟是什么?那指向公海“源头”的线索,又意味着什么?
病床上,陆延昭看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听着远处海鸥的鸣叫。风暴暂歇,但他知道,阴影并未完全散去。他转过头,看向坐在床边正在为他削苹果的沈墨池。
“下次,”陆延昭的声音还有些沙哑,但眼神已然恢复了惯有的锐利,“得找个……没那么湿的地方。”
沈墨池动作未停,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将削好的、切成小块的苹果递到他手中。
章末钩子: 一周后,沈墨池收到一份加密情报。情报显示,就在“普罗米修斯号”沉没后不久,某个国际知名的、致力于“人类意识进化”研究的非公开基金会,其首席顾问在一次私人航行中“意外”失踪,下落不明。而该基金会早年的几位主要投资人,经查证,与“奥米伽前沿探索”(“普罗米修斯号”名义所属公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技侦部门在清理陆延昭当时衣物时,在他紧握的手心发现了一枚极其微小的、不属于他们任何装备的、刻着“荆棘齿轮”符号的金属片,它是在意识空间崩溃的最后一刻,不知如何出现在他手中的。新的谜团,已悄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