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之点,‘母亲’的沉寂。”
这七个字,成了未来七天内,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下是六十亿茫然无知的生灵。
最高级别的警报已然拉响。借助国家力量,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撒开。情报、外交、网络监控、文化研究……所有相关领域的资源被紧急调动,目标只有一个:筛查七天后,全球范围内所有可能与“母亲”这一宏大原型意象相关,且具备足够影响力、能成为“意识洪流奇点”的大型公共事件或纪念活动。
数据如洪流般汇入超级计算机,经过复杂算法的筛选:母亲节相关庆典?区域性的,影响力不足。某地圣母像落成典礼?规模太小。大型和平祈愿活动?主题关联性不够直接……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倒计时:166小时。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位于法国巴黎的一场活动——七天后,修复完毕的巴黎圣母院将举行一场备受全球瞩目的重新开放仪式暨和平音乐会。届时,多国政要、宗教领袖、文化名流及全球媒体将齐聚,并通过卫星向全世界直播。
巴黎圣母院——人类文明的瑰宝,其名字“Notre-dame”直译为“我们的夫人”,本身就是“母亲”(圣母玛利亚)最直接、最宏伟的象征之一。其历经大火创伤后浴火重生,更是赋予了“沉寂”与“复苏”的双重意象,极易引发全球范围的共情与关注。
几乎在锁定目标的同时,国际刑警组织共享来一条高度加密的线索:数月前,曾有一批来源不明、用途特殊的声学与神经科学实验设备,通过数层空壳公司,最终流入巴黎一个注册为“中世纪艺术研究协会”的机构。该协会的资助方背景复杂,与之前出现的“黑石私人保全公司”存在间接财务关联。
“就是这里!”陆延昭在指挥中心重重一拍桌子,眼神锐利如鹰,“巴黎圣母院,就是他们选定的‘溯源之点’!”
目标锁定,但危机并未解除,反而更加迫近。对手会选择何种方式进行“献祭”?是物理上的摧毁?还是更恐怖的、意识层面的扭曲?
沈墨池将自己关在分析室内,面前是巴黎圣母院的详细建筑结构图、声学模拟数据、以及顾永臻笔记中那些疯狂的图形。他尝试将自己代入“监护会”激进派的思维模式。
“他们追求的并非单纯的破坏,而是‘覆盖’与‘重置’。”沈墨池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专注,“物理摧毁固然震撼,但无法达成对‘母亲’原型意象的精准扭曲。他们需要一种方式,能够在全球直播的瞬间,将‘圣母’所代表的庇护、慈悲、生命之源的含义,强行篡改为与之相反的东西——比如,恐惧、绝望与背叛。”
他调出“裂隙”最后传来的那张模糊照片,放大背景中那些闪烁的数据流。“看这些参数……他们在模拟大规模意识场的共振频率……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源和精准的投放载体……”
一个可怕的推论逐渐成型:“他们可能计划利用重修后圣母院全新的音响系统、照明设备,甚至其本身的建筑结构作为共振腔,在仪式最关键的时刻,向全球释放一种融合了特定次声波、调制光频以及‘情绪模因’数据流的复合攻击!他们要把圣母院本身,变成一个巨大的‘意识扭曲器’!”
情况上报后,更高层级的国际合作迅速启动。然而,法方出于主权、安保信心以及避免恐慌的考虑,拒绝了中方派遣大规模行动人员直接介入的提议,只同意在情报共享和有限的技术支持层面进行合作。
陆延昭与沈墨池的团队,无法亲赴巴黎前线。
“我们只能在后方提供支持,眼睁睁看着吗?”有年轻队员不甘地低吼。
“不。”陆延昭站起身,目光扫过指挥中心内每一张焦急的面孔,“前线有前线的战场,我们有我们的阵地。沈主任负责构建反制模型,推演所有可能的攻击方式及破解方案。技术组全力配合,我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技术能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瘫痪或干扰那种规模的意识操控装置!联络组保持与各方渠道畅通,我要知道巴黎那边的每一丝风吹草动!”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巴黎的位置。
“他们把舞台选在了那里,”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但这场仗,我们必须在这里,为他们打好基础,找到那把能斩断黑手的‘钥匙’!”
倒计时在屏幕上冰冷地跳动着:165小时。
巴黎的天空依旧湛蓝,塞纳河畔游人如织,无人知晓,一场针对人类集体潜意识核心的突袭,正伴随着圣母院钟声的临近,悄然进入最后的读秒阶段。而远在东方的守护者们,正与时间展开一场绝望的赛跑。
这七个字,成了未来七天内,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下是六十亿茫然无知的生灵。
最高级别的警报已然拉响。借助国家力量,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全球范围内悄然撒开。情报、外交、网络监控、文化研究……所有相关领域的资源被紧急调动,目标只有一个:筛查七天后,全球范围内所有可能与“母亲”这一宏大原型意象相关,且具备足够影响力、能成为“意识洪流奇点”的大型公共事件或纪念活动。
数据如洪流般汇入超级计算机,经过复杂算法的筛选:母亲节相关庆典?区域性的,影响力不足。某地圣母像落成典礼?规模太小。大型和平祈愿活动?主题关联性不够直接……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倒计时:166小时。
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位于法国巴黎的一场活动——七天后,修复完毕的巴黎圣母院将举行一场备受全球瞩目的重新开放仪式暨和平音乐会。届时,多国政要、宗教领袖、文化名流及全球媒体将齐聚,并通过卫星向全世界直播。
巴黎圣母院——人类文明的瑰宝,其名字“Notre-dame”直译为“我们的夫人”,本身就是“母亲”(圣母玛利亚)最直接、最宏伟的象征之一。其历经大火创伤后浴火重生,更是赋予了“沉寂”与“复苏”的双重意象,极易引发全球范围的共情与关注。
几乎在锁定目标的同时,国际刑警组织共享来一条高度加密的线索:数月前,曾有一批来源不明、用途特殊的声学与神经科学实验设备,通过数层空壳公司,最终流入巴黎一个注册为“中世纪艺术研究协会”的机构。该协会的资助方背景复杂,与之前出现的“黑石私人保全公司”存在间接财务关联。
“就是这里!”陆延昭在指挥中心重重一拍桌子,眼神锐利如鹰,“巴黎圣母院,就是他们选定的‘溯源之点’!”
目标锁定,但危机并未解除,反而更加迫近。对手会选择何种方式进行“献祭”?是物理上的摧毁?还是更恐怖的、意识层面的扭曲?
沈墨池将自己关在分析室内,面前是巴黎圣母院的详细建筑结构图、声学模拟数据、以及顾永臻笔记中那些疯狂的图形。他尝试将自己代入“监护会”激进派的思维模式。
“他们追求的并非单纯的破坏,而是‘覆盖’与‘重置’。”沈墨池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专注,“物理摧毁固然震撼,但无法达成对‘母亲’原型意象的精准扭曲。他们需要一种方式,能够在全球直播的瞬间,将‘圣母’所代表的庇护、慈悲、生命之源的含义,强行篡改为与之相反的东西——比如,恐惧、绝望与背叛。”
他调出“裂隙”最后传来的那张模糊照片,放大背景中那些闪烁的数据流。“看这些参数……他们在模拟大规模意识场的共振频率……需要极其强大的能量源和精准的投放载体……”
一个可怕的推论逐渐成型:“他们可能计划利用重修后圣母院全新的音响系统、照明设备,甚至其本身的建筑结构作为共振腔,在仪式最关键的时刻,向全球释放一种融合了特定次声波、调制光频以及‘情绪模因’数据流的复合攻击!他们要把圣母院本身,变成一个巨大的‘意识扭曲器’!”
情况上报后,更高层级的国际合作迅速启动。然而,法方出于主权、安保信心以及避免恐慌的考虑,拒绝了中方派遣大规模行动人员直接介入的提议,只同意在情报共享和有限的技术支持层面进行合作。
陆延昭与沈墨池的团队,无法亲赴巴黎前线。
“我们只能在后方提供支持,眼睁睁看着吗?”有年轻队员不甘地低吼。
“不。”陆延昭站起身,目光扫过指挥中心内每一张焦急的面孔,“前线有前线的战场,我们有我们的阵地。沈主任负责构建反制模型,推演所有可能的攻击方式及破解方案。技术组全力配合,我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技术能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瘫痪或干扰那种规模的意识操控装置!联络组保持与各方渠道畅通,我要知道巴黎那边的每一丝风吹草动!”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巴黎的位置。
“他们把舞台选在了那里,”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但这场仗,我们必须在这里,为他们打好基础,找到那把能斩断黑手的‘钥匙’!”
倒计时在屏幕上冰冷地跳动着:165小时。
巴黎的天空依旧湛蓝,塞纳河畔游人如织,无人知晓,一场针对人类集体潜意识核心的突袭,正伴随着圣母院钟声的临近,悄然进入最后的读秒阶段。而远在东方的守护者们,正与时间展开一场绝望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