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那短暂而扭曲的音频如同冰冷的毒蛇,在空气中留下无形的咬痕后,悄然消散。沈墨池面无表情地重放了三次,每一次,他面前的频谱分析仪和能量波形图便跳跃得更加剧烈。陆延昭站在他身侧,即使隔着一段距离,即使腕带的基础屏蔽已然开启,那音频的余韵仍像冰冷的针,试图刺探他意识深处那个尚未完全愈合的“标记”,带来一阵生理性的恶寒与隐痛。
“不是完整的‘乐章’,”沈墨池终于开口,声音因高度专注而略显沙哑,“更像是一个……经过压缩和加密的‘动机片段’,或者说是某种‘标识性音纹’。”他调出被放大到极致的频谱图,指向几个异常尖锐且不和谐的峰值,“这些频率结构,与红星纺织厂核心的能量签名同源,但复杂度和……‘恶意’,呈指数级提升。里面混杂了强烈的意识干扰成分和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能量调制模式。”
他将这段音频与林晚描述的“冰冷指挥家”的意志残留进行比对,发现了微弱的相似性。“如果这真是‘最终乐章’的预演,”沈墨池抬眼,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其影响范围和精神渗透力,将远超我们之前遭遇的任何一次。”
陆延昭走到窗边,清晨的阳光并未驱散他眉宇间的凝重。他下意识地揉了揉依旧隐隐作痛的太阳穴。自红星纺织厂一役后,他的神经仿佛被永久地调到了一个更敏感的频道。不仅仅是强烈的情绪和特定频率,有时甚至连城市背景噪音中某些不和谐的杂音,都会引发短暂的眩晕和意识剥离感。这让他追踪线索时更加高效,却也如同行走在刀锋之上,时刻承受着反噬的风险。
“这段音频,像是一把钥匙,”陆延昭背对着沈墨池,声音低沉,“不仅是为了恐吓,更像是……在试图开启什么。”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或者说,在筛选什么。筛选能够‘听懂’它,或者……对它有强烈反应的目标。”
而他自己,无疑就是最可能的目标之一。那个“标记”,在经历过数次高强度频率冲击后,已从沉睡的种子,变成了一个敏感而危险的接收器。
第三节:林晚的拼图
下午,沈墨池再次来到医院。林晚的精神状态比前一天又好了些许,已经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交流。沈墨池没有直接播放那段危险的音频,而是根据音频分析出的关键频率特征,绘制了几组抽象化的波形图,带到她面前。
“林晚,你还记得,那个‘指挥家’的‘意志’,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感觉’?”沈墨池将图纸递过去,语气尽可能平和。
林晚的目光落在那些扭曲、尖锐的线条上,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脸色瞬间变得更加苍白。她闭上眼,深吸了几口气,才艰难地开口:“……像……很像……但……这个更……‘尖锐’……更……‘饥饿’……” 她猛地抓住沈墨池的手臂,指甲因用力而微微陷入他的皮肤,眼中充满了恐惧,“他在……‘调音’!为了……更大的‘合唱’!需要……更多的‘声音’!”
更多的“声音”——更多的“共鸣体”,或者,更强大的“基石”。
夜幕降临,陆延昭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协调与部署工作,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公寓。书房里,沈墨池仍在伏案工作,台灯的光晕勾勒出他清瘦而专注的轮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和仪器散发的微热。
陆延昭没有打扰他,只是无声地走到沙发旁坐下,闭目养神。过度使用的共情能力和神经的隐痛,让他感到一种从骨髓里渗出的倦怠。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到身边有人靠近。睁开眼,看到沈墨池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颜色深浓的安神茶站在面前。
“新配方,加了镇静和修复神经的成分,效果更强,味道……”沈墨池顿了顿,“可能更差。”
陆延昭接过,没有犹豫,仰头几口饮尽。难以形容的苦涩与一股奇异的清凉感同时席卷味蕾和喉咙,但随之而来的,是紧绷的神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抚平,沉重的疲惫感也减轻了些许。
他放下杯子,看向沈墨池眼底同样无法掩饰的倦色,低声道:“你也需要休息。”
沈墨池“嗯”了一声,在他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下,却没有立刻闭眼,而是拿起平板,继续浏览着“荆棘齿轮”符号的材质溯源报告。
就在两人享受着这暴风雨前夕短暂的宁静时,沈墨池的终端屏幕亮起——是国际刑警合作部门共享过来的最新情报。他们对全球范围内近五年所有涉及该稀有合金(“荆棘齿轮”卡片材质)的交易、研究及失窃记录进行了交叉比对,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关联线索。
三年前,欧洲某国一个高度保密的高级材料研究所,曾发生过一起内部记录为“实验性损耗”的小批量该合金缺失事件,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该研究所某个已离职的高级安全顾问,在其私人社交网络的加密相册中,被发现曾上传过一张极其模糊的、背景里似乎有一个类似齿轮状物体的风景照片,拍摄地点无法考证。
这条线索细若游丝,却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荆棘齿轮”与一个可能存在实体的“人”联系了起来。
“找到他。”陆延昭看着那条信息,眼中重新燃起猎手的光芒。
“已经在尝试联系该研究所和追踪那位前安全顾问的下落。”沈墨池回应,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操作,“但这需要时间,而且对方既然能隐藏得如此之深,绝不会轻易被我们找到。”
章末钩子: 深夜,万籁俱寂。突然,陆延昭腕间的屏蔽装置发出了极其细微的、并非警报的震动提示——它检测到一段极其微弱、转瞬即逝,但与白天那段匿名音频中某个特定“音纹”完全一致的频率信号,如同幽灵般,在城市某个遥远的角落一闪而过,方位大致指向……城西那片即将举办大型国际科技峰会的会展中心区域。信号来源未知,目的不明,但毫无疑问,“最终乐章”的序曲,已经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奏响了第一个切实的音符。
“不是完整的‘乐章’,”沈墨池终于开口,声音因高度专注而略显沙哑,“更像是一个……经过压缩和加密的‘动机片段’,或者说是某种‘标识性音纹’。”他调出被放大到极致的频谱图,指向几个异常尖锐且不和谐的峰值,“这些频率结构,与红星纺织厂核心的能量签名同源,但复杂度和……‘恶意’,呈指数级提升。里面混杂了强烈的意识干扰成分和一种……我从未见过的能量调制模式。”
他将这段音频与林晚描述的“冰冷指挥家”的意志残留进行比对,发现了微弱的相似性。“如果这真是‘最终乐章’的预演,”沈墨池抬眼,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如水,“其影响范围和精神渗透力,将远超我们之前遭遇的任何一次。”
陆延昭走到窗边,清晨的阳光并未驱散他眉宇间的凝重。他下意识地揉了揉依旧隐隐作痛的太阳穴。自红星纺织厂一役后,他的神经仿佛被永久地调到了一个更敏感的频道。不仅仅是强烈的情绪和特定频率,有时甚至连城市背景噪音中某些不和谐的杂音,都会引发短暂的眩晕和意识剥离感。这让他追踪线索时更加高效,却也如同行走在刀锋之上,时刻承受着反噬的风险。
“这段音频,像是一把钥匙,”陆延昭背对着沈墨池,声音低沉,“不仅是为了恐吓,更像是……在试图开启什么。”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或者说,在筛选什么。筛选能够‘听懂’它,或者……对它有强烈反应的目标。”
而他自己,无疑就是最可能的目标之一。那个“标记”,在经历过数次高强度频率冲击后,已从沉睡的种子,变成了一个敏感而危险的接收器。
第三节:林晚的拼图
下午,沈墨池再次来到医院。林晚的精神状态比前一天又好了些许,已经能够进行更长时间的交流。沈墨池没有直接播放那段危险的音频,而是根据音频分析出的关键频率特征,绘制了几组抽象化的波形图,带到她面前。
“林晚,你还记得,那个‘指挥家’的‘意志’,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感觉’?”沈墨池将图纸递过去,语气尽可能平和。
林晚的目光落在那些扭曲、尖锐的线条上,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脸色瞬间变得更加苍白。她闭上眼,深吸了几口气,才艰难地开口:“……像……很像……但……这个更……‘尖锐’……更……‘饥饿’……” 她猛地抓住沈墨池的手臂,指甲因用力而微微陷入他的皮肤,眼中充满了恐惧,“他在……‘调音’!为了……更大的‘合唱’!需要……更多的‘声音’!”
更多的“声音”——更多的“共鸣体”,或者,更强大的“基石”。
夜幕降临,陆延昭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协调与部署工作,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公寓。书房里,沈墨池仍在伏案工作,台灯的光晕勾勒出他清瘦而专注的轮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草香和仪器散发的微热。
陆延昭没有打扰他,只是无声地走到沙发旁坐下,闭目养神。过度使用的共情能力和神经的隐痛,让他感到一种从骨髓里渗出的倦怠。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到身边有人靠近。睁开眼,看到沈墨池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颜色深浓的安神茶站在面前。
“新配方,加了镇静和修复神经的成分,效果更强,味道……”沈墨池顿了顿,“可能更差。”
陆延昭接过,没有犹豫,仰头几口饮尽。难以形容的苦涩与一股奇异的清凉感同时席卷味蕾和喉咙,但随之而来的,是紧绷的神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抚平,沉重的疲惫感也减轻了些许。
他放下杯子,看向沈墨池眼底同样无法掩饰的倦色,低声道:“你也需要休息。”
沈墨池“嗯”了一声,在他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下,却没有立刻闭眼,而是拿起平板,继续浏览着“荆棘齿轮”符号的材质溯源报告。
就在两人享受着这暴风雨前夕短暂的宁静时,沈墨池的终端屏幕亮起——是国际刑警合作部门共享过来的最新情报。他们对全球范围内近五年所有涉及该稀有合金(“荆棘齿轮”卡片材质)的交易、研究及失窃记录进行了交叉比对,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关联线索。
三年前,欧洲某国一个高度保密的高级材料研究所,曾发生过一起内部记录为“实验性损耗”的小批量该合金缺失事件,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该研究所某个已离职的高级安全顾问,在其私人社交网络的加密相册中,被发现曾上传过一张极其模糊的、背景里似乎有一个类似齿轮状物体的风景照片,拍摄地点无法考证。
这条线索细若游丝,却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荆棘齿轮”与一个可能存在实体的“人”联系了起来。
“找到他。”陆延昭看着那条信息,眼中重新燃起猎手的光芒。
“已经在尝试联系该研究所和追踪那位前安全顾问的下落。”沈墨池回应,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操作,“但这需要时间,而且对方既然能隐藏得如此之深,绝不会轻易被我们找到。”
章末钩子: 深夜,万籁俱寂。突然,陆延昭腕间的屏蔽装置发出了极其细微的、并非警报的震动提示——它检测到一段极其微弱、转瞬即逝,但与白天那段匿名音频中某个特定“音纹”完全一致的频率信号,如同幽灵般,在城市某个遥远的角落一闪而过,方位大致指向……城西那片即将举办大型国际科技峰会的会展中心区域。信号来源未知,目的不明,但毫无疑问,“最终乐章”的序曲,已经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奏响了第一个切实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