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那名第三方医疗器械维护工程师的追查迅速展开。然而,结果令人失望。登记的公司信息是空壳,联系电话已成空号,连银行账户都在一周前清空注销。这个人,如同一个被精心编织后又随手丢弃的幻影,只在那几段监控录像和护士模糊的记忆中留下了一丝痕迹。
“他存在过,但我们现在找不到他。”技术警员无奈地汇报,“反侦察意识极强,所有身份信息都是假的,连体貌特征都可能经过了伪装。”
唯一的实物线索,只剩下那截钴蓝色的琴弦。
陆延昭拿起证物袋,对着光线仔细观察那根细韧的金属丝。“周清云……如果真是他,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向我们求救?还是作为‘混沌派’的一员,在嘲弄我们?”
沈墨池站在白板前,上面贴着琴弦的照片、周清云年轻时的照片(右手小指确实有轻微不自然的弯曲)、以及医院现场的混乱照片。“他的行为存在矛盾。如果他是‘混沌派’的核心,以他们对混乱的追求,医院事件应该更血腥、更不可控,而不是这种……相对‘温和’的、以制造恐慌为主的癫狂。这更像是一种……受限制的表演。”
“受限制?”陆延昭看向他。
“或许他并非完全自愿,他的行动受到监视或控制。那截琴弦,可能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能做到的、最隐晦的求助信号。”沈墨池分析道,“又或者,他精神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处于一种混乱与清醒交织的状态,他的行为是这种矛盾下的产物。”
钴蓝色琴弦的成分分析报告更加详尽地呈送上来。除了特殊的金属合金和植物油脂浸渍外,技术员在琴弦的微小凹槽里,发现了几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松香粉末和一种独特的紫檀木屑。
“松香是弦乐器弓毛或按弦手指常用的,”沈墨池指出,“而那种紫檀木屑的切割方式和木质年份,与周清云当年制作木偶时偏好使用的库存老料,特征吻合。”
这进一步增强了琴弦与周清云的关联。
“查全市,乃至周边地区,所有可能定制或销售这种特殊琴弦的乐器行、手工作坊!”陆延昭下令,这是目前最实在的突破口。
排查范围再次缩小。一天后,目标锁定在城南老城区一家名为“弦外之音”的、开了二十多年的小众乐器店里。店主是一位年过花甲、脾气古怪的老制琴师,以修复和定制各种冷门乐器配件闻名。
陆延昭与沈墨池亲自拜访了“弦外之音”。店铺狭小,堆满了各种乐器零件和木料,空气中漂浮着松香、油漆和陈年木头的混合气味。
老制琴师戴着厚厚的眼镜,正在工作台前打磨一块琴板。听到警方询问钴蓝色琴弦,他头也没抬,慢悠悠地说:“定制的。每个月固定有人来取一批,付现金,不留名。”
“什么样的人?”陆延昭问。
“个子不高,有点瘦,总是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老琴师放下工具,擦了擦手,回忆道,“话很少,递过来一张写着规格的纸条,拿了东西就走。不过……”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那人的右手小指,拿东西的时候有点别着劲,像是……受过伤,弯不了太直。”
右手小指旧伤!特征吻合!
“他最后一次来是什么时候?”沈墨池问。
“就前两天。”老琴师说,“不过那次有点怪,他多留了一会儿,在店里看了半天我墙上挂着的那些老照片。”
墙上挂着一些老琴师与知名音乐家的合影,以及一些本地文艺活动的旧照。
“他看的是哪张?”陆延昭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
老琴师指向角落里一张泛黄的集体照:“就那张,二十多年前,‘春风木偶剧团’答谢演出后的合影。”
春风木偶剧团!周清云曾经的剧团!
那张合影上,年轻的周清云站在后排边缘,笑容腼腆,手里还拿着一个未完成的小丑木偶。而在他身旁,站着一个同样年轻、戴着眼镜、气质沉稳的男子,正是傅明远!照片上的傅明远,目光似乎并没有看镜头,而是微微偏向身旁的周清云,眼神复杂。
“那个人……在照片前站了很久。”老琴师补充道,“手指……好像还轻轻摸了一下照片上那个拿木偶的年轻人。”
这个细节,让陆延昭和沈墨池心中俱是一震。
如果那个取琴弦的人就是周清云,他为何要久久凝视这张包含他自己和傅明远的旧照?是怀念?是怨恨?还是……在确认什么?
他摸向照片上“自己”的手指,是下意识的动作,还是某种无声的宣告?
周清云的影子,随着这根钴蓝色的琴弦,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诡异。他似乎就在这座城市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用他熟悉又陌生的方式,重新介入了这场由他和他兄长开启,却早已失控的疯狂漩涡。
他不再是档案里一个模糊的符号,一个被操控的“形”。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二十五年的创伤与秘密,在黑暗的迷宫中,留下了一根又一根细微的、可能指向生路,也可能指向更深渊的“线”。
下一章,沿着这根“琴弦”,能否真正触碰到那个消失了二十五年的亡魂?而他的回归,又将如何搅动“空心人”与“混沌派”之间本就脆弱的平衡?
“他存在过,但我们现在找不到他。”技术警员无奈地汇报,“反侦察意识极强,所有身份信息都是假的,连体貌特征都可能经过了伪装。”
唯一的实物线索,只剩下那截钴蓝色的琴弦。
陆延昭拿起证物袋,对着光线仔细观察那根细韧的金属丝。“周清云……如果真是他,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向我们求救?还是作为‘混沌派’的一员,在嘲弄我们?”
沈墨池站在白板前,上面贴着琴弦的照片、周清云年轻时的照片(右手小指确实有轻微不自然的弯曲)、以及医院现场的混乱照片。“他的行为存在矛盾。如果他是‘混沌派’的核心,以他们对混乱的追求,医院事件应该更血腥、更不可控,而不是这种……相对‘温和’的、以制造恐慌为主的癫狂。这更像是一种……受限制的表演。”
“受限制?”陆延昭看向他。
“或许他并非完全自愿,他的行动受到监视或控制。那截琴弦,可能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能做到的、最隐晦的求助信号。”沈墨池分析道,“又或者,他精神并未完全恢复正常,处于一种混乱与清醒交织的状态,他的行为是这种矛盾下的产物。”
钴蓝色琴弦的成分分析报告更加详尽地呈送上来。除了特殊的金属合金和植物油脂浸渍外,技术员在琴弦的微小凹槽里,发现了几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松香粉末和一种独特的紫檀木屑。
“松香是弦乐器弓毛或按弦手指常用的,”沈墨池指出,“而那种紫檀木屑的切割方式和木质年份,与周清云当年制作木偶时偏好使用的库存老料,特征吻合。”
这进一步增强了琴弦与周清云的关联。
“查全市,乃至周边地区,所有可能定制或销售这种特殊琴弦的乐器行、手工作坊!”陆延昭下令,这是目前最实在的突破口。
排查范围再次缩小。一天后,目标锁定在城南老城区一家名为“弦外之音”的、开了二十多年的小众乐器店里。店主是一位年过花甲、脾气古怪的老制琴师,以修复和定制各种冷门乐器配件闻名。
陆延昭与沈墨池亲自拜访了“弦外之音”。店铺狭小,堆满了各种乐器零件和木料,空气中漂浮着松香、油漆和陈年木头的混合气味。
老制琴师戴着厚厚的眼镜,正在工作台前打磨一块琴板。听到警方询问钴蓝色琴弦,他头也没抬,慢悠悠地说:“定制的。每个月固定有人来取一批,付现金,不留名。”
“什么样的人?”陆延昭问。
“个子不高,有点瘦,总是戴着帽子和口罩,看不清脸。”老琴师放下工具,擦了擦手,回忆道,“话很少,递过来一张写着规格的纸条,拿了东西就走。不过……”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那人的右手小指,拿东西的时候有点别着劲,像是……受过伤,弯不了太直。”
右手小指旧伤!特征吻合!
“他最后一次来是什么时候?”沈墨池问。
“就前两天。”老琴师说,“不过那次有点怪,他多留了一会儿,在店里看了半天我墙上挂着的那些老照片。”
墙上挂着一些老琴师与知名音乐家的合影,以及一些本地文艺活动的旧照。
“他看的是哪张?”陆延昭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
老琴师指向角落里一张泛黄的集体照:“就那张,二十多年前,‘春风木偶剧团’答谢演出后的合影。”
春风木偶剧团!周清云曾经的剧团!
那张合影上,年轻的周清云站在后排边缘,笑容腼腆,手里还拿着一个未完成的小丑木偶。而在他身旁,站着一个同样年轻、戴着眼镜、气质沉稳的男子,正是傅明远!照片上的傅明远,目光似乎并没有看镜头,而是微微偏向身旁的周清云,眼神复杂。
“那个人……在照片前站了很久。”老琴师补充道,“手指……好像还轻轻摸了一下照片上那个拿木偶的年轻人。”
这个细节,让陆延昭和沈墨池心中俱是一震。
如果那个取琴弦的人就是周清云,他为何要久久凝视这张包含他自己和傅明远的旧照?是怀念?是怨恨?还是……在确认什么?
他摸向照片上“自己”的手指,是下意识的动作,还是某种无声的宣告?
周清云的影子,随着这根钴蓝色的琴弦,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诡异。他似乎就在这座城市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用他熟悉又陌生的方式,重新介入了这场由他和他兄长开启,却早已失控的疯狂漩涡。
他不再是档案里一个模糊的符号,一个被操控的“形”。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带着二十五年的创伤与秘密,在黑暗的迷宫中,留下了一根又一根细微的、可能指向生路,也可能指向更深渊的“线”。
下一章,沿着这根“琴弦”,能否真正触碰到那个消失了二十五年的亡魂?而他的回归,又将如何搅动“空心人”与“混沌派”之间本就脆弱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