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蜂群”事件后,警方对全市范围内的航模店、电子市场、乃至五金店和3d打印工作室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寻找与“蜂群”飞行器结构相似的零件采购记录。
线索很快汇集到城郊一个不起眼的家庭式小作坊。该作坊表面承接机械加工和模型定制,但近期的原料采购清单上,出现了大量微型电机、特定规格的螺旋桨和简易控制板,数量远超其正常业务量。
突击检查时,作坊内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来不及销毁的加工废料和半成品零件。经过比对,与地铁发现的“蜂群”飞行器部件完全一致。
“他们反应很快,弃车保帅。”陆延昭看着空荡荡的车间,眉头紧锁,“这只是个外围的加工点,核心的控制者和声波发射源依然在暗处。”
沈墨池在废弃的零件堆里,发现了几片被揉皱的、沾着油污的稿纸。上面并非机械图纸,而是手写的、片段式的乐谱,音符旁边标注着一些奇怪的数字和符号,似乎是某种编码。其中一段旋律旁,清晰地写着 “序曲:339”。
339,正是控制“蜂群”的声波频率!
“他将控制指令藏在了乐谱里。”沈墨池将稿纸小心展平,“音乐是他的语言,也是他隐藏秘密的工具。”
通过对这些乐谱片段进行音乐学分析和数字转换,技术组成功破译了部分编码。它们不仅包含了控制频率,还隐含了“蜂群”的几种基础行动模式:聚集、分散、盘旋、释放烟雾。
“这就像一个未完成的交响乐乐章,”沈墨池解释道,“周清云设计了主旋律(基础指令),而‘混沌派’则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乐章’(不同场合)进行演奏(触发)。”
这意味着,只要“混沌派”手中掌握着完整的“乐谱”和能够发出特定频率声波的“乐器”,他们就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随时指挥新的“蜂群”上演混乱的“演出”。
“必须找到那本完整的‘乐谱’,以及他们的‘指挥家’和‘乐器’!”陆延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攻击模式太具隐蔽性和扩散性。
就在警方全力追查乐谱和声波发射器时,“混沌派”再次行动了。这一次,目标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中央空调系统。
在周末下午人流高峰期,购物中心内部突然响起了那段被破译的、带有339hz载波的“序曲”旋律!声音通过遍布全场的广播系统播放,音量不高,混杂在背景音乐中,却精准地激活了提前被放置在通风管道内的数十个“蜂群”单元!
这一次,“蜂群”释放的不再是无害的彩色烟雾,而是混合了高浓度胡椒粉粉末和催泪瓦斯成分的刺激性气溶胶!
虽然依旧不致命,但瞬间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咳嗽和呼吸困难!购物中心内乱作一团,人们惊恐地冲向出口,发生了严重的拥挤和踩踏,导致数十人受伤,其中数人伤势严重。
等警方和消防人员控制住局面,找到被篡改的广播系统源头时,只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经过改装的mp3播放器,里面只有那一段循环的“序曲”。“蜂群”单元则在释放完刺激物后,按照乐谱指令自毁,只剩下满地残骸。
“他们在升级‘武器’。”沈墨池看着现场一片狼藉的照片,声音低沉,“从制造恐慌,转向了造成实质性的身体伤害。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也在完善他们的‘乐章’。”
购物中心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小时,陆延昭的加密邮箱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个音频文件。
点开播放,里面并非是“混沌派”惯用的合成音,而是一个真实的、带着轻微喘息和笑意的年轻男声,他正在用口哨吹奏着一首耳熟能详的、欢快中带着一丝诡异的童谣《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而在口哨的间隙,能听到细微的、仿佛无数细小齿轮转动的背景音。
口哨声停止,那个男声轻笑一声,说道:
“陆队长,沈法医,下午的‘演出’还满意吗?这只是个小小的……间奏曲。”
他的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玩世不恭。
“周老师留下的‘乐章’实在太美妙了,我们忍不住想多演奏几个章节。不知道……你们更喜欢哪种‘乐器’?是购物中心的广播?还是……地铁的轰鸣?或者……”
他顿了顿,声音里充满了恶作剧般的期待:
“下一次,我们想试试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你们觉得呢?”
邮件无法追踪。
对方首次露出了真实的声音,一个年轻的、充满表现欲的“指挥家”。他不仅嚣张地预告了下一个目标——音乐厅,更透露出他们手中掌握着周清云留下的、更多未公开的“乐章”!
威胁再次升级。从随机的公共空间,转向了更具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特定建筑。
警方面临着两难:加强所有可能目标的防卫,兵力将极度分散;而若集中力量守卫音乐厅,又可能正中对方调虎离山之计。
“混沌派”的“指挥家”,正优雅而残忍地,用这座城市作为舞台,用恐慌作为音符,演奏着一场属于疯狂的、未完成的交响乐。
而陆延昭与沈墨池,必须在下一个音符落下之前,找到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指挥家”,并撕毁他手中的“乐谱”。
线索很快汇集到城郊一个不起眼的家庭式小作坊。该作坊表面承接机械加工和模型定制,但近期的原料采购清单上,出现了大量微型电机、特定规格的螺旋桨和简易控制板,数量远超其正常业务量。
突击检查时,作坊内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来不及销毁的加工废料和半成品零件。经过比对,与地铁发现的“蜂群”飞行器部件完全一致。
“他们反应很快,弃车保帅。”陆延昭看着空荡荡的车间,眉头紧锁,“这只是个外围的加工点,核心的控制者和声波发射源依然在暗处。”
沈墨池在废弃的零件堆里,发现了几片被揉皱的、沾着油污的稿纸。上面并非机械图纸,而是手写的、片段式的乐谱,音符旁边标注着一些奇怪的数字和符号,似乎是某种编码。其中一段旋律旁,清晰地写着 “序曲:339”。
339,正是控制“蜂群”的声波频率!
“他将控制指令藏在了乐谱里。”沈墨池将稿纸小心展平,“音乐是他的语言,也是他隐藏秘密的工具。”
通过对这些乐谱片段进行音乐学分析和数字转换,技术组成功破译了部分编码。它们不仅包含了控制频率,还隐含了“蜂群”的几种基础行动模式:聚集、分散、盘旋、释放烟雾。
“这就像一个未完成的交响乐乐章,”沈墨池解释道,“周清云设计了主旋律(基础指令),而‘混沌派’则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乐章’(不同场合)进行演奏(触发)。”
这意味着,只要“混沌派”手中掌握着完整的“乐谱”和能够发出特定频率声波的“乐器”,他们就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随时指挥新的“蜂群”上演混乱的“演出”。
“必须找到那本完整的‘乐谱’,以及他们的‘指挥家’和‘乐器’!”陆延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攻击模式太具隐蔽性和扩散性。
就在警方全力追查乐谱和声波发射器时,“混沌派”再次行动了。这一次,目标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的中央空调系统。
在周末下午人流高峰期,购物中心内部突然响起了那段被破译的、带有339hz载波的“序曲”旋律!声音通过遍布全场的广播系统播放,音量不高,混杂在背景音乐中,却精准地激活了提前被放置在通风管道内的数十个“蜂群”单元!
这一次,“蜂群”释放的不再是无害的彩色烟雾,而是混合了高浓度胡椒粉粉末和催泪瓦斯成分的刺激性气溶胶!
虽然依旧不致命,但瞬间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咳嗽和呼吸困难!购物中心内乱作一团,人们惊恐地冲向出口,发生了严重的拥挤和踩踏,导致数十人受伤,其中数人伤势严重。
等警方和消防人员控制住局面,找到被篡改的广播系统源头时,只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经过改装的mp3播放器,里面只有那一段循环的“序曲”。“蜂群”单元则在释放完刺激物后,按照乐谱指令自毁,只剩下满地残骸。
“他们在升级‘武器’。”沈墨池看着现场一片狼藉的照片,声音低沉,“从制造恐慌,转向了造成实质性的身体伤害。他们在试探我们的底线,也在完善他们的‘乐章’。”
购物中心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小时,陆延昭的加密邮箱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个音频文件。
点开播放,里面并非是“混沌派”惯用的合成音,而是一个真实的、带着轻微喘息和笑意的年轻男声,他正在用口哨吹奏着一首耳熟能详的、欢快中带着一丝诡异的童谣《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而在口哨的间隙,能听到细微的、仿佛无数细小齿轮转动的背景音。
口哨声停止,那个男声轻笑一声,说道:
“陆队长,沈法医,下午的‘演出’还满意吗?这只是个小小的……间奏曲。”
他的语气轻松,甚至带着点玩世不恭。
“周老师留下的‘乐章’实在太美妙了,我们忍不住想多演奏几个章节。不知道……你们更喜欢哪种‘乐器’?是购物中心的广播?还是……地铁的轰鸣?或者……”
他顿了顿,声音里充满了恶作剧般的期待:
“下一次,我们想试试音乐厅的音响效果。你们觉得呢?”
邮件无法追踪。
对方首次露出了真实的声音,一个年轻的、充满表现欲的“指挥家”。他不仅嚣张地预告了下一个目标——音乐厅,更透露出他们手中掌握着周清云留下的、更多未公开的“乐章”!
威胁再次升级。从随机的公共空间,转向了更具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的特定建筑。
警方面临着两难:加强所有可能目标的防卫,兵力将极度分散;而若集中力量守卫音乐厅,又可能正中对方调虎离山之计。
“混沌派”的“指挥家”,正优雅而残忍地,用这座城市作为舞台,用恐慌作为音符,演奏着一场属于疯狂的、未完成的交响乐。
而陆延昭与沈墨池,必须在下一个音符落下之前,找到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指挥家”,并撕毁他手中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