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江湖-《小镇炊烟米其林》

  省城风华路的老林菜馆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天傍晚,陈默接了个电话后,对我们说:“一位老朋友得知我们来了省城,想请我们吃顿饭。”

  “老朋友?”苏琪好奇。

  陈默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敬重:“宋老,省城美食协会的名誉会长,也是我入行初期在风味数据研究上的引路人。他老人家……比较特别。”

  按照陈默给的地址,我们驱车来到城北一个颇为幽静的老式小区。按响一户人家的门铃,开门的一位精神矍铄、穿着普通白色汗衫和灰色长裤的老者,看起来就像小区里随处可见的、下楼遛弯的邻家大爷。

  “小陈来了?快进来,菜刚好。”老者笑容和煦,目光扫过我和苏琪,带着温和的审视,“这两位就是你在青川镇认识的年轻才俊吧?林薇,苏琪?好好好,果然是灵秀之人。”

  屋内陈设简单古朴,却处处透着雅致,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食指大动的家常菜香气,但这香气 层次之丰富、融合之精妙,绝非普通家常手艺可比。

  “宋老,打扰您了。”陈默恭敬地问候。

  “宋爷爷好!”我和苏琪也连忙打招呼。

  “不打扰,不打扰,我老头子一个人也闷得慌。”

  宋老笑着引我们入座餐厅。一张不大的圆桌上,已经摆好了四菜一汤:一盘色泽红亮的红烧肉,一碟清炒时蔬,一碗蒸得恰到好处的芙蓉蛋,一碟看似普通的拍黄瓜,还有一锅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菜式简单,却色香俱全,透着返璞归真的功力。

  “家常小菜,不成敬意,随便尝尝。”宋老招呼我们动筷。

  仅仅是那盘红烧肉入口,我和苏琪就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肉质酥烂不散,肥而不腻,咸中带甜,糖色炒得恰到好处,火候掌握得炉火纯青,味道醇厚温和,仿佛将所有锋芒都内敛于无形,只剩下纯粹而极致的满足感。这手艺,远超我们之前遇到过的任何厨师!

  “宋老,您这手艺……绝了!”苏琪忍不住赞叹。我也由衷点头:“这是我吃过最舒服、最熨帖的红烧肉。”

  宋老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老了,也就这点爱好了。比不上你们年轻人,有冲劲,敢想敢干。听说你们在陈默的‘怂恿’下,要把店开到省城来了?”

  陈默接口道:“是的,宋老。就在风华路,筹备得差不多了。”

  宋老抿了一口自酿的米酒,目光变得有些悠远:“风华路……好地方啊,年轻人多,活水。不过,你们可知,这省城的美食界,看似百花齐放,实则……是个深不见底的江湖啊。”

  他语气平淡,却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我和苏琪立刻竖起了耳朵。

  “江湖?”苏琪好奇地问。

  “是啊,江湖。”宋老用筷子点了点桌面,像是在勾勒一幅无形的地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美食的地方,更是如此。这省城,拢共有八座大山头,盘踞多年,各有各的绝活,也各有各的规矩。”

  “八大门派?”我下意识地接话。

  宋老赞许地看了我一眼:“丫头反应快。没错,八大门派。分作‘四正盟’与‘四异门’。”

  他慢条斯理地开始讲述,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穿透力:“四正盟,算是比较讲规矩的。首推‘天香阁’,掌门沈墨言,是个奇女子,以花入馔,菜品雅致得像艺术品。她的店主要在文化区和高端商务区,拢共三家,去的多是讲究格调的文化人和商务客,粉丝自诩风雅。”

  “老二‘百味斋’,赵百川那老倔头的地盘。一辈子钻研制酱调味,根基深厚。老店在城南,那是他们的根,后来在几个老城区开了五家分店,牢牢抓着老一辈食客的心,粉丝最是念旧忠诚。”

  “老三‘聚鲜楼’,海老大,渔霸出身,脾气冲,但为人敞亮。他的店都在沿江沿海的好地段,一共四家,专做生猛海鲜,每天码头第一手鲜货直供,嗜鲜的老饕们是他的铁杆,粉丝团自称‘海鲜死忠’。”

  “老四‘素心庵’,静心师太主理。店面不多,就城西庵堂旁那一家,但名气极大。做的是一等一的素食,不搞那些花哨的仿荤,纯粹靠食材和手艺,味道却能通神。去的不仅是素食者,更多是追求心境和极致体验的食客,粉丝群体很特别,多是文艺界和修身养性之人。”

  宋老顿了顿,给我们舀了碗汤,继续道:“这四位,算是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虽然暗地里也有些较劲,但大体上还维持着体面。可另外四位,‘四异门’,路子就野多了。”

  他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修罗场,雷震岳。专走刚猛霸道路线,嗜辣重油。店面开在最热闹的商业区和大学城周边,足足六家,天天门口排长队,吸引的都是追求刺激的年轻人,粉丝狂热,自称‘修罗众’。”

  “千面郎君,花想容。玩的是分子料理和视觉幻术,菜品新奇炫目。他的店开在艺术区和潮流地标,三家,是网红和潮人的打卡圣地,粉丝追求时髦,传播力极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毒手药王,辛无命。这人最是神秘古怪,用偏门药材香料,走的诡异药膳路子。没有明确招牌,只在一些私人会所和通过特定渠道接单,客户群体小众但固定,多是些相信其‘功效’或有特殊癖好的人。”

  “最后这位,‘妙手空空’司空摘星,是个异数。没有店面,神出鬼没于各大夜市,专事模仿,味道能以假乱真,价格便宜。他是所有名店的‘公敌’,却又因他的存在,让很多普通食客得以尝到‘平价奢华’,底层食客里拥趸不少。”

  宋老将八大门派的轮廓、势力范围、粉丝特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和苏琪听得目瞪口呆,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活色生香、波谲云诡的江湖画卷。就连陈默,虽然对省城餐饮界有所了解,此刻也听得十分专注,显然宋老掌握的细节和内情远非公开资料所能及。

  “这八派,彼此牵制,共同瓜分了省城餐饮的大半壁江山。”宋老最后总结道,目光扫过我们,“你们这家‘老林菜馆’突然插进来,就像往这潭深水里丢了块石头,这涟漪会荡到哪儿,会惊动哪条鱼,可就难说喽。”

  这家宴在一种微妙而深思的氛围中结束。告别时,宋老送我们到门口,意味深长地说:“手艺是根本,但在这省城的江湖里,光有手艺还不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守住本心,方能……全身而退,甚至,开宗立派。”

  回去的路上,我们三人都很沉默。车窗外是省城璀璨的夜景,而我们心中,却回荡着宋老那平和却重若千钧的话语。

  江湖,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