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探店风波-《小镇炊烟米其林》

  观念的碰撞也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我的坚持下,我还是做了新菜,尤其是得到孙小曼真传的卤味。卤味暂时不能上菜单,我就用小碟子装好,作为“免费试吃品”,送给每桌客人。

  “阿姨,尝尝,我们新试做的卤味,给点意见?”

  “大爷,啃个鸡爪,喝着酒不是更得劲?”

  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地好!Q弹入味的鸡爪、香浓有嚼劲的卤豆干,瞬间俘获了老街坊的味蕾。

  “哎呦!薇薇,这鸡爪好吃!不比镇口那家专卖店差!以后能单点不?”

  “这豆干下酒绝了!老林,你家终于出新品了?”

  后来甚至有人专门为了卤味而来。我爸看着空掉的试吃碟,听着客人的好评,嘴上不说,但第二天一早,我发现厨房里用来卤制的大锅被擦得锃亮。

  小辉进步也很快,但毕竟年轻毛躁,偶尔还是会手忙脚乱,打翻碗碟或者记错流程。每次犯错,他都吓得像只鹌鹑,而我爸的咆哮则会准时响起。我不得不一边安抚小辉,一边对抗我爸的怒火,心力交瘁。

  就在我觉得改造初见成效,店里卫生状况和客人反馈都慢慢好转时,一个平平无奇的下午,一场真正的“暴风雨”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那天店里客人不多,我和小辉在准备晚上的食材,我爸在躺椅上打盹。

  这时,门口停下一辆看起来就很贵的越野车。车上下来几个穿着时髦年轻人,手里拿着手机和一些专业的设备,径直走了进来。

  “老板,点菜!”为首一个染着奶奶灰发色的男生大声道,眼睛却不停打量着店里的环境,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架势,不像普通食客。

  我爸被吵醒,皱着眉递上菜单。

  那几个人点了几个招牌菜:回锅肉、麻婆豆腐、炒青菜,还有……我放在一旁准备当赠品的卤鸡爪。

  菜上来后,他们并没急着吃,而是拿出手机,各个角度拍照、录像,甚至还对着墙上我小时候写的毛笔字菜单和有些油腻的墙角特写。

  “家人们谁懂啊!探访百年老镇‘即将消失’的家常菜馆!这环境,这年代感,绝了!”奶奶灰男生对着手机镜头挤眉弄眼,“看看这包浆的桌椅!这祖传的油垢!一看就有故事!”

  我心里那股不对劲的感觉越来越强。

  他们开始吃菜,表情夸张。

  “哇!这回锅肉……嗯……相当接地气!”

  “这麻婆豆腐……嘶哈!老板,花椒不要钱吗?”

  “这鸡爪味道还行,但看着这环境……e…你们敢吃吗?”

  我爸的脸已经黑得像锅底了,拳头捏得咯咯响。我妈紧张地拉着他的胳膊。

  我赶紧上前:“几位客人,菜还合口味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尽管提。”

  奶奶灰男生瞥了我一眼,笑了笑:“没事没事,我们就做个小测评,真实记录。”说完,又转向镜头:“宝子们,想看后厨揭秘吗?点赞过万咱就冒险申请一下!”

  我瞬间明白了!这是一伙以“挖掘底层”、“猎奇”为噱头的低素质“网红”!根本不是来真心吃饭的!他们是来寻找“素材”,博取眼球的!

  “对不起,后厨不对外开放。”我冷下脸,直接拒绝。

  “哟,还挺有脾气?怎么,怕被拍啊?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另一个同伴起哄道。

  我爸猛地站起来,眼看就要爆发。

  就在这时,奶奶灰男生看到了墙上挂着的、我之前挂上去的研修班结业证书,像是发现了新大陆,立刻把镜头怼上去:

  “哎呦喂!看看!省烹饪协会研修班结业证书!这破店居然还有人去进修过?不是买的吧? 哈哈哈哈!”

  他的同伴也跟着哄笑起来。屈辱和愤怒瞬间冲昏了我的头脑!我可以忍受他们说我环境差,但不能侮辱我的努力和郑师傅的认可!

  我刚要反驳,一个清冷平静的声音却从门口传了进来:

  “省烹饪协会的研修班结业证书,需要理论和实操双重考核通过才能获得,防伪标识在协会官网可查。需要我帮你查一下吗?”

  所有人都一愣,转头看向门口。

  只见陈默不知何时站在那里,脸上没什么表情,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却锐利地扫过那几个“网红”。

  “你谁啊?”奶奶灰男生被打断,不爽地问。

  陈默没理他,径直走到那桌旁,目光扫过他们几乎没动几口的菜和正在直播的手机屏幕,淡淡开口:“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不得制作、发布、传播含有夸大事实、恶意抹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内容的信息。你们刚才的行为,包括对环境的主观贬低、对菜品的误导性评价、对他人资质的无端质疑,以及试图未经允许拍摄后厨,已经涉嫌违规。需要我联系平台客服或者市场监管部门现场确认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