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丹缘暗结-《丹宗阵神踏天路》

  宗学的日子,平淡中透着枯燥。对于大多数六七岁的孩童而言,长时间静坐听讲,辨识那些枯燥的药材图谱和矿石样本,无疑是种折磨。课堂上时常有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的情况。

  林墨却如饥似渴。

  他依旧选择坐在不起眼的角落,低垂着眼睑,看似在发呆或畏惧。但实际上,执教宁和通所讲的每一个字,展示的每一株药草(哪怕是风干的标本)、每一块矿石,他都如同海绵吸水般,牢牢刻印在脑海里。那本悬浮于丹田的暗金古书,在他接触到这些新知识时,总会散发出一丝微不可察的清凉气息,流遍他的识海,让他的记忆变得无比清晰、深刻,甚至能察觉到一些连宁和通都未曾提及的、极其细微的性状差异。

  “此乃‘凝血草’,一阶下品灵植,多生于阴湿山谷,叶片边缘有细微锯齿,茎秆呈暗红色,取其汁液,可炼制最低阶的‘止血散’……”宁和通手持一株风干的药草,声音平稳地讲解着。

  台下,几个本家出身、资质尚可的孩童已经开始不耐烦地扭动。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名叫宁浩,仗着自己有个掌管库房的小管事父亲,以及不错的三灵根资质,向来在宗学里有些横行。他瞥见角落里安静坐着的林墨,眼珠一转,趁着宁和通转身在黑木板(一种可书写的灵木板)上书写药名时,悄悄揉了一个纸团,手腕一抖,精准地砸在了林墨的额头上。

  “噗”一声轻响。

  林墨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宁浩。他并非没有察觉,只是不想理会。这具幼小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成年人的灵魂,这种孩童式的挑衅,在他看来幼稚可笑。

  宁浩见他没有反应,只是看着自己,觉得受到了轻视,压低声音,带着嘲弄:“看什么看?五行杂灵根的废物!听得懂吗你?装模作样!”

  他旁边的几个跟班也发出嗤嗤的低笑声。

  “宁浩!”宁和通沉稳的声音响起,他不知何时已转过身,目光严厉地看向胖男孩,“课堂之上,不得喧哗,更不得欺辱同窗!”

  宁浩吓了一跳,连忙低下头,嘴上却不甚服气地嘟囔:“执事,我……我没欺辱他,只是看他好像听不懂,提醒他一下……”

  宁和通没有理会他的狡辩,目光转向林墨,见他额头上还有个浅浅的红印,语气放缓了些:“宁寒,你可有碍?”

  林墨摇了摇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回执事,无事。”

  宁和通点了点头,不再多言,继续讲课。他心中对宁浩的顽劣有些不满,也对这沉默寡言的宁寒多了几分留意。这孩子,似乎过于安静和……逆来顺受了些。

  课程继续进行,很快讲到了几种常见的低阶矿石。

  “……这是‘赤纹铁’,内含微弱火属性灵气,是炼制低阶飞剑、法刀的常用主材之一。需注意,其纹路若发黑,则杂质过多,不堪大用。”宁和通拿起一块暗红色、带有天然赤色纹路的矿石。

  “旁边这块,青色、质地较软的是‘青冈岩’,土属性,常用于建造低阶洞府或铺设聚灵阵的基座……”

  他依次讲解了几种矿石,然后惯例性地开始提问,目光扫过台下有些茫然的孩子们,最后,不知出于何种心思,落在了林墨身上。

  “宁寒,”宁和通开口道,“你来说说,方才所讲的‘凝血草’,有何特征?通常生于何处?”

  课堂上一阵细微的骚动。所有人都知道宁寒是五行杂灵根,资质最差,平时提问根本轮不到他,今天执事怎么会点他?宁浩更是撇了撇嘴,准备看笑话。

  林墨站起身,没有丝毫犹豫,声音平稳,如同复述般清晰道:“回执事。凝血草,一阶下品灵植。叶片呈椭圆形,边缘有细密锯齿,叶脉呈网状分布。茎秆直立,高约三至五寸,通体暗红色,折断后有少量红色汁液渗出。性喜阴湿,多生于背阴山谷、溪流旁或林木深处腐殖质丰厚之地。通常于春末夏初采摘,取其地上部分,可入药炼制‘止血散’,外敷可收敛伤口,缓解凡铁创伤出血。”

  他一口气说完,不仅将宁和通讲的特征完全复述,甚至连宁和通没有详细说明的叶脉形状、大致高度、采摘季节和具体药用部位都补充得清清楚楚!

  整个课堂瞬间安静下来。

  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林墨。他们很多人连凝血草的名字都还没记全!

  宁和通眼中闪过一丝极度的惊讶。他执教宗学低阶班多年,见过不少聪慧的孩子,但能将知识掌握到如此细致入微地步的,少之又少,更何况是一个被认定为“资质低劣”的孩子?

  宁浩张大了嘴巴,足以塞进一个鸡蛋,脸上的嘲弄僵住了。

  宁和通压下心中的震动,不动声色地又拿起那块赤纹铁:“那这块矿石呢?”

  林墨目光扫过矿石,继续流畅回答:“此乃赤纹铁。色泽暗红,质地坚硬,比重较大。表面有天然形成的赤色流纹,若纹路清晰、则品质尚可;若纹路发黑、黯淡,则内含杂质较多,需经反复锤炼方可使用。其内蕴微弱火属性灵力,是炼制一阶、二阶火属性或无属性法器的常见主材,亦可研磨成粉,用于绘制部分低阶火系符箓。”

  又是一段详尽无比的描述,甚至超出了他刚才讲解的范围,提到了符箓的应用!

  这下,连宁和通都无法保持平静了。他紧紧盯着林墨,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一直被他忽略的孩子。这绝非简单的记忆力好所能解释,这更像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力!

  “你……此前接触过这些知识?”宁和通试探着问。

  林墨摇了摇头,眼神依旧平静:“没有。是方才听执事讲解记下的。”

  听一遍就能记住如此多的细节,甚至能自行归纳、补充?这是何等惊人的记忆力和悟性!

  宁和通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挥手让林墨坐下,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平复心绪,继续接下来的课程,但目光却不时地飘向那个角落。

  下课钟声响起,孩子们一窝蜂地涌出学堂。宁浩在经过林墨身边时,眼神复杂地瞪了他一眼,却没再敢出言挑衅。

  林墨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正准备离开,却听到宁和通的声音:“宁寒,你留一下。”

  林墨脚步一顿,心中微动,转身走到讲台前:“执事。”

  宁和通看着眼前这个身材瘦小、目光却异常沉静的孩子,沉吟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语气比平日温和了许多:“宁寒,你今日……表现甚佳。你的记忆力,远超常人。”

  “谢执事夸奖。”林墨微微躬身。

  宁和通踱了一步,目光扫过桌上那些药材和矿石标本,似是无意地问道:“你对这些药材、矿石的特性,似乎颇为敏感?记住它们,感觉吃力吗?”

  林墨斟酌了一下用词,回答道:“回执事,并不吃力。觉得……它们各有特性,很有趣。”

  “有趣……”宁和通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停下脚步,正视林墨,语气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郑重,“宁寒,你可知,修真百艺之中,‘炼丹’一道,最重什么?”

  林墨心念电转,已然猜到了一些,但他依旧扮演着一个六岁孩童应有的懵懂:“不知。”

  宁和通一字一句道:“最重的,便是对药材药性、君臣佐使的精准把握,以及……超凡的记忆力和对细节的洞察力!丹方千变万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味药材的年份、产地、采摘时机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影响整炉丹药的成败与品质!”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墨,仿佛在审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你的灵根资质,或许……在修炼一途上会艰难些。但你这份天授般的记忆力与洞察力,若用于丹道一途,或许……或许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来!”

  他顿了顿,似乎在权衡,最终说道:“宗学库房内,存有一些最基础的丹道入门典籍,以及一些废弃的、无法用于正式炼丹的劣质药渣。你若真有兴趣,课后可来找我。我虽不精通炼丹,但引导你辨认些药渣,了解些最基础的丹道常识,还是可以的。”

  他看着林墨,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惋惜这样的天赋,却生在了五行杂灵根的躯体里。但他还是想试一试,或许,这孩子真能在丹道上,为他自己,也为日渐式微的西院宁家,闯出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