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鼠目寸光之见-《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紧接着,林朝羽洋洋洒洒,旁征博引。

  他从科学角度剖析,又从政治层面展开论述,最后还站在战争的高度分析——真正的和平,首先需要具备扞卫和平的实力。

  所谓“裤子比核子重要”,不过是鼠目寸光之见……

  某些文人骨子里的自私、怯懦、短视与双标,在这篇文章中被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

  一口气写完约莫五六千字,林朝羽将文章递给王志成:“明天,《大明报》头版头条。”

  王志成接过一看,好家伙,竟写了这么多。

  粗略扫过内容,他不由咋舌——林朝羽平日里温文尔雅,可真要骂起人来,字字锋利,不带半个脏字,却把金镛批得体无完肤。

  末了,林朝羽还补上一句——

  依我之见,金先生写写小说尚可,若论历史便显其浅薄,若谈科学与政治,则纯属贻笑大方了。

  论骂人?

  林朝羽可是从键盘侠那儿学了不少本事。

  “一个字都不许改,直接发。

  ”林朝羽微微一笑,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

  王志成应声道:“行!”

  次日清晨

  “金先生,您快看看!”

  金镛刚踏进报社,一名职员匆匆递上一份报纸。

  《大明报》

  扫了一眼报头,金镛眉峰微蹙,继续往下读时,神情逐渐阴沉。

  《论金某人之科学无知与政治浅薄》

  这《大明报》,莫非是要公开宣战?

  当他瞥见署名栏“林朝羽”三个字时,瞳孔骤然一缩。

  此人竟亲自撰文抨击自己?

  金镛的面色顿时铁青。

  若换作旁人,金镛断不会多看一眼。

  可这是林朝羽的笔墨。

  他强压怒意逐行阅读。

  啪!

  报纸被狠狠掼在桌上,金镛胸口剧烈起伏。

  林朝羽何等狂妄——

  莫非在他眼中,自己只配伏案写小说?

  指节捏得发白,金镛提笔蘸墨,誓要反击。

  当初《大明报》创刊时,他不过嗤之以鼻,以为又是个拙劣模仿者。

  岂料对方竟凭连载小说异军突起,逼得自己日更八千字求生。

  明报创立两年有余,如今反倒像后来者——

  谁让对方多占个“大”字?

  更可恨的是,短短数月,《大明报》销量已碾压明报。

  营销策略、分销手段,全然不在同一层面。

  焦虑如蚁噬心。

  眼下《明报》唯他独撑大局,而林朝羽麾下猛将如云。

  为稳住销量,他被迫化身写作机器。

  饶是如此,仍被《大明报》死死压制。

  即便拆出《大明新闻报》,亦不过堪堪战平,实际仍处下风。

  林朝羽的花招层出不穷:

  读者投票、周末加更、互动赠礼……

  桩桩件件,将读者捆得死紧。

  积压多时的怒火此刻轰然爆发。

  金镛振笔疾飞,墨迹淋漓,誓要将满腹愤懑尽数倾泻于纸上。

  既然要战——

  那便战个痛快!

  林朝羽先生眼中似乎只有所谓的大局与核子,我却看不到半分仁爱之心,这与他创立青山医馆的初衷完全背离。

  林先生,您口中的大局里,可曾有过普通百姓的尊严?

  这番言论一出,舆论瞬间沸腾。

  正如王志成此前对林朝羽所言,他亲自下场争论,确实引发轩然 。

  堂堂青山集团董事长竟与一位小说家公开交锋,犹如雄狮与野犬相斗,无论胜负,丢脸的终究是狮子。

  林朝羽此举,无异于自降身价。

  输赢皆不体面!

  这个道理,他自然清楚。

  但这一次,他终究没能克制情绪。

  不为别的,只为吐露心中郁结。

  舆论持续发酵,《大公报》随即加入战局。

  金镛的抨击刚见报,《大公报》便已跃跃欲试,不料林朝羽率先出击。

  面对金镛的发难,《大公报》毫不犹豫力挺林朝羽:

  林朝羽先生为香江建立普惠医疗体系,造福全港市民,请问金先生除几部武侠小说外,又有何建树?

  金先生指责林先生漠视百姓,可曾反思自身是否真正尊重过香江民众的尊严?

  字字诛心,句句见血。

  连林朝羽都暗暗惊叹《大公报》这番凌厉攻势。

  骂战过后,林朝羽并未穷追不舍。

  毕竟集团掌舵人终日与文人笔战,终究不合身份。

  舆论风向总体仍倾向林朝羽一方。

  随后,《大公报》记者谭振洪对林朝羽进行专访。

  初见这位年轻企业家,谭振洪难掩惊讶。

  访谈聚焦于赤脚医生体系的构建细节,恰逢内地也在推行类似医疗改革。

  原定1969年出版的医疗手册,因成效显着或将提前推广。

  在我看来——林朝羽如是说。

  林朝羽语气平和地说道:“医学不该搞得太过深奥。

  对于基层的赤脚医生来说,他们不需要了解药物背后的原理,只需清楚哪种病症该用哪种药就够了。”

  “将复杂的问题简化,而不是把简单的弄复杂。

  一线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至于病理研究、药物改进和疑难杂症攻关,那是专家的工作。

  所以我认为,医生的核心任务就是治病救人。”

  谭振洪微微一笑:“林先生的见解真是独到。”

  “过奖了,不过是借鉴前人的智慧。

  ”林朝羽淡然一笑,并未提及自己的《赤脚医生手册》参考了其他资料。

  谭振洪点头,随后问道:“林先生,关于您前几天的言论,香江市民非常关注,能否详细谈谈您的观点?”

  林朝羽轻轻摇头:“其实,这个问题不该问我,更应该去听听香江市民的声音。”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坦白说,我们必须拥有蘑菇蛋。

  只有手握这种力量,别人才不敢轻易对我们使用它。

  唐太羽说过:‘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今天的世界,我们渴望和平,但想要和平,就必须具备终结战争的能力。”

  “这么简单的道理,连小孩子都懂,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林朝羽摊开双手,无奈道:“我也很困惑。”

  谭振洪愣了一下,实在难以将眼前这位运筹帷幄的人物与“小孩子”联系起来。

  ——你也能算小孩子?

  今年的林朝羽十七岁。

  实际上,他刚满十六周岁。

  但整个香江,谁敢把他当成孩子?

  无论谁见到他,都得尊称一声“林先生”。

  十几岁的少年能扳倒张家?

  十几岁的少年能掌控十几亿资产?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如今,几乎没人会把林朝羽当作孩子看待。

  成熟、果断、深谋远虑——无论如何,他都不像个少年。

  可偏偏,他只有十六岁。

  谭振洪笑了笑:“林先生说得对,某些无知的文人确实喜欢双标。

  或许他们并非不懂,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林朝羽不再多言,谭振洪也结束了这次采访。

  随后,《大公报》刊登了林朝羽的专访内容。

  当金镛看到各大媒体的报道时,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如今,《明报》已深陷舆论漩涡,先是《大明报》率先发难,紧接着《大公报》跟进,随后《星岛日报》也加入战局。

  当然,支持《明报》的媒体并非没有。

  双方各执一词,激烈交锋。

  但有趣的是,报纸的销量反倒因此增长。

  有时候,观点和理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

  林朝羽仅仅撰写了一篇文章,后续便不再参与。

  以他现在的身份,继续卷入这种争执,反而显得掉价。

  ……

  浪澄湾

  林朝羽正主持新一批原料的生产,主要用于各类药品制造,尤其是驱虫药——这是郭鹤年特别强调的需求。

  此外,他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

  莫妮卡此次为他引进了一批机械设备,一方面用于扩建药厂,另一方面则用于扩大塑胶花产能。

  如今,塑胶花市场仍由李嘉成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的积累让他财富大增。

  李嘉成已开始调集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但他的风格比张家更加稳重,不会孤注一掷,而是步步为营。

  当然,这并非说他不会冒险,只是他不会押上全部身家。

  林朝羽引进的设备不仅用于塑胶花生产,还包括、一次性医用手套,以及未来的轮胎制造。

  即便不涉足摩托车和汽车行业,轮胎市场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此外,经过与港英政府多次交涉,林朝羽终于在浪澄湾争取到四十亩工业用地,主要用于药品和橡胶产业。

  莫妮卡仍在努力运作,林朝羽的需求颇多——不仅涉及摩托车产业链,还包括钢铁、铝合金等。

  最棘手的是,他担心香港电力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工业需求,甚至计划建设发电厂。

  一旦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林朝羽便不再理会金镛的事。

  倒是陈琪芸闲暇时仍在追读《神雕侠侣》,毕竟故事已临近结局。

  金镛本是慢条斯理更新小说的性子,却被林朝羽拉着竞相赶稿,不知不觉间,《神雕侠侣》的故事越写越长。

  林朝羽清楚陈琪芸爱看,便也不加干涉。

  偶尔翻翻小说,权当消遣,未尝不可。

  “朝羽!”晚饭后,陈琪芸忽然开口,“金镛好像把你写进小说里了!”

  “什么?”林朝羽神情古怪,“他写我?”

  “你看!”陈琪芸将报纸递过去。

  扫了几眼,林朝羽直呼好家伙——金镛竟真将他塞进故事,摇身一变成了林朝英的弟弟,后来卖国投靠蒙古,最终成了大反派。

  林朝羽哭笑不得。

  早知金镛心眼小,爱在书里折腾“表哥”,却没想到连自己也不放过,甚至连名字都懒得改,直接把金轮法王的恶行全扣他头上,还盘算着让他出尽洋相。

  “有点意思。

  ”林朝羽轻笑,随手搁下报纸,“都说文人肚里撑不了船,今天算见识了。”

  见他不恼,陈琪芸打趣道:“你当初写文章骂他,还不许人家在小说里回敬一下?”

  林朝羽往椅背一靠,悠悠道:“随他去吧,咱们继续写咱们的。”

  “就是!他能把我哥写成反派,咱们就让所有小说里的坏蛋都叫金镛——修仙小说里是只蚕蛹,都市小说里直接写成无耻败类!”林朝武愤愤插话。

  “行了行了。

  ”林朝羽摆摆手笑道,“老弟,这么搞反倒显得咱们小气。”

  他沉吟片刻,问:“咱们手头有没有文笔好的作者?”

  陈琪芸点头:“多的是。

  你给钱爽快,不少文人乐意来写稿。”

  林朝羽指尖轻敲桌面:“找个靠谱的,我要他写几本书。”

  “写什么?”林朝武好奇。

  “没什么,”林朝羽眯眼一笑,“就是让金镛难受一阵子。

  明天约人来,我亲自跟他谈。

  ”

  “好吧!”陈琪芸点点头:“我明天让王志成安排一个人过来!”

  “林先生您好,我是夏不言!”

  令林朝羽意外的是,王志成推荐来的竟是个年轻女孩。

  简单交流后,林朝羽翻阅了夏不言过往的作品,满意道:“文笔不错。”

  夏不言微微颔首:“林先生需要我创作什么类型的小说?”

  林朝羽靠在椅背上,悠然道:“我来口述,你负责记录,书名就叫《倚天屠龙记》。”

  夏不言一愣:“您口述,我执笔?”

  “有问题吗?”林朝羽抬眼看向她。

  夏不言迅速铺开稿纸:“请您开始。”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得益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林朝羽流畅背诵着前世读过的内容。

  为避开版权纠纷,他将原着武功名称稍作修改——降龙十八掌改为玄武神掌,独孤九剑化作奕剑术,又新增修罗手等原创招式。

  笔尖沙沙作响,时间悄然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