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休赛期动向与东方的呼唤-《NBA之双修大帝》

  季后赛落幕的哨声像是按下了暂停键,漫长的休赛期随即铺展开来。林凯没有多做停留,收拾好行李便直奔洛杉矶——那里有他阔别许久的家,还有满心期待的父母。

  推开家门时,母亲的拥抱带着熟悉的温度,父亲则在一旁忙着接过他的行李,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面对父母好奇的追问,林凯早已编好了一套说辞:从大学时偶尔参加的业余联赛被球探发现,到通过试训签下合同,再到季后赛里的亮眼表现,他尽量把“从普通学生到NbA球员”的转变说得顺理成章。即便如此,父母脸上的惊讶还是盖过了一切,最后只剩下反复念叨的“骄傲”,让林凯心里暖得发涨。

  但这份温情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只陪了父母三天,林凯就重新扎进了训练馆。季后赛与马刺的五场鏖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所有的不足——对抗时顶不住鲍文的防守,快攻中终结稳定性不够,关键时刻的投篮还能更精准。他清楚,想要在NbA站稳脚跟,甚至实现心里那点“野望”,必须比任何人都更拼。

  他很快联系了业内有名的训练师团队,量身定制了一套近乎苛刻的训练计划。每天清晨六点,训练馆的灯准时为他亮起:先是一个小时的核心力量训练,负重深蹲、平板支撑轮番上阵,汗水顺着额头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上午的投篮训练更是枯燥到极致,他站在三分线外的各个点位,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命中500记三分,哪怕手臂酸到抬不起来,也得盯着篮筐调整手型,直到出手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稳;下午则专注于技术细化,左手运球绕桩、篮下抛投、背后传球……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上百次,直到形成肌肉记忆;就连晚上的时间,他也没浪费,对着训练录像反复琢磨【幻影存在】的运用细节,试着在模拟对抗中找到更节能、更隐蔽的触发方式。

  训练馆里的日子单调又痛苦,力竭时的眩晕、肌肉酸痛的灼烧感,每天都在折磨着他。可每当看到自己的卧推重量又涨了5公斤,或是某一次左手运球终于不再掉球,那种“正在变强”的实感,又让他浑身充满了劲。

  休赛期里,灰熊队的管理层也没闲着。杰里·韦斯特特意找林凯谈过一次话,老人坐在办公室里,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你在季后赛里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下赛季,你会是球队计划里的重要一环。”胡比·布朗教练也常给他发消息,偶尔还会分享一些战术录像,提醒他注意细节。很快,球队正式执行了他合同里第二年的球队选项——这无疑是给林凯吃了颗定心丸,也让他更确定,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自由市场开启后,灰熊队没搞大动作,只是签了两名角色球员填补替补席的空缺,核心阵容基本保持不变。林凯心里清楚,这意味着下赛季他要承担更多责任,或许是更稳定的出场时间,或许是关键时刻的持球任务。他把这份期待藏在心里,转化成了训练时更狠的劲头。

  这天下午,林凯刚结束投篮训练,手机就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经纪人丹·费根。他擦了擦汗接起电话,那头立刻传来费根兴奋的声音:“林!有个天大的好消息——中国篮协给你发了正式邀请,想让你代表中国国家队打今年夏天的钻石杯男篮邀请赛,还要备战雅典奥运会!”

  “中国国家队?”林凯手里的毛巾一下子掉在地上,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确实有中国血统,父母也常跟他讲起中国的事,可他从小在美国长大,从未想过自己会和“国家队”扯上关系。但不知怎的,听到这几个字时,心里某个角落像是被轻轻碰了一下,那种莫名的血脉牵连,让他有些恍惚。

  “这机会可遇不可求!”费根的声音还在继续,“你知道中国的篮球市场有多大吗?只要你代表中国队出战,商业价值、全球知名度都会翻着跟头涨!而且这次钻石杯在国内举办,在家门口打球的感觉,绝对不一样!”

  林凯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费根说的好处他都懂,可他更担心的是训练——休赛期的计划环环相扣,要是去打比赛,很可能会打乱节奏;而且比赛总有伤病风险,他不想因为这个影响新赛季。

  “钻石杯的赛事级别怎么样?强度大吗?”他追问。

  “就是奥运前的热身赛,会有几支强队,但肯定比不上NbA季后赛。主要是磨合阵容,适应国际篮联的规则,时间也就两周左右。”

  两周……林凯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心里开始权衡。一方面是难得的曝光机会,知名度提升了,或许能离自己“双修”、获取新技能的目标更近一步;另一方面是训练计划和伤病风险,两者似乎很难兼顾。可他又想起父母偶尔提起的“根”,想起那些在网上看到的、国内球迷对他的关注,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了。

  “我同意。”他终于开口,“但得跟国家队沟通好,我的训练计划要尽量保证,不能完全中断。还有国籍问题……”

  “没问题!我马上就去安排!”电话那头的费根差点跳起来,语气里满是激动。

  没过多久,中国篮协就对外公布了消息:NbA孟菲斯灰熊队华裔球员林凯,正式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集训大名单,将随队参加钻石杯邀请赛及雅典奥运会备战。

  消息一出来,国内瞬间炸了锅。篮球论坛、社交平台上全是关于林凯的讨论——有人翻出他在NbA的比赛集锦,惊叹于他“幽灵”般的跑位和骚气的传球;有人好奇“林凯到底厉害不厉害”,底下立刻有球迷贴出他季后赛的数据和关键球视频;还有人开始期待他和姚明的配合,“要是林凯能给姚主席喂球,中国队的进攻肯定更顺!”“欢迎回家打球!”之类的留言,刷满了评论区。

  出发去北京的那天,洛杉矶的天很蓝。林凯坐在飞机上,望着窗外不断变化的云海,心里五味杂陈。有对未知赛场的期待,有对国家队责任的郑重,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归属感。

  他轻轻摸了摸口袋里的国家队队服号码牌,心里默默问自己:那个遥远的东方古国,会成为他新的舞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