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加时的哨声落定,休斯顿丰田中心的欢呼声掀翻了屋顶。红色的球衣在看台上连成海洋,彩带从高空飘下,可这片热闹却像是隔了层膜,没完全渗进火箭队的更衣室。
里面静得很,只有球员们粗重的喘息声,混着湿球衣贴在身上的黏腻响动。
刚赢下天王山,没人欢呼,连说话的力气都欠奉。
林凯瘫在自己的衣柜前,后背抵着冰凉的金属柜面,才勉强撑住身子。胳膊像灌了铅,抬手解球衣扣子的动作都慢得发颤,每块肌肉都在隐隐作痛,连带着体内的【节奏之心】都慢了下来,不再是比赛时那种强劲的搏动,只剩微弱的起伏,维持着最基本的节奏。
他盯着地板上的汗渍发愣,脑子里还在闪回刚才的画面——G2加时输球的憋屈,最后几秒没能防住对手的无力;还有刚才,双加时最后一分钟,他突破上篮得手时的心跳,以及最后关头干扰哈斯勒姆投篮的紧张。两种情绪搅在一起,累得人连呼吸都觉得沉。
队医和训练师们推着器材车穿梭,脚步声成了更衣室里唯一的规律声响。姚明坐在长椅上,头靠着墙,闭着眼,任由理疗师的手在他僵硬的小腿上揉捏,眉头时不时皱一下,显然疼得不轻。
麦迪则仰着头靠在衣柜上,汗水顺着下颌线往下滴,砸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胸口起伏得厉害,手里攥着毛巾,却没力气擦脸。
“伙计们。”范甘迪教练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嗓子哑得厉害,比平时低了好几个调,却带着股没法掩饰的欣慰,“这是场伟大的胜利,真的,伟大。”
他走了两步,目光扫过每个球员,从姚明到麦迪,再到林凯,最后落在替补席的队员身上,“你们今天拿出的坚韧,还有勇气,没人能比。我为你们骄傲。”
更衣室里还是没什么动静,可球员们的头都微微抬了抬,看向教练。
范甘迪顿了顿,语气沉了下来,像是一盆冷水,浇在刚有点暖意的氛围里:“但别忘了,系列赛还没结束。
我们只是守住了主场,这是该做的。迈阿密人不会就这么算了,下一场他们肯定会更狠,会拼尽全力反扑。今晚可以高兴,但就今晚。明天一早,把这些都忘了,专心准备G4。”
这话像个提醒,没人反驳。2-1的领先是好事,可离总冠军,还差两场胜利。谁都清楚,热火队不会轻易认输。
林凯是被队友扶着走出更衣室的,到了酒店房间,他连洗澡都得靠着意志力撑着。热水浇在身上,缓解了点肌肉酸痛,可疲惫还是从骨头缝里往外冒。
躺到床上时,身体已经累得发僵,可脑子却还清醒,比赛里的画面反复跳出来,怎么都静不下来。
他摸过手机,屏幕亮起来,几条未读消息弹了出来——国内的朋友发来的祝贺,还有篮球圈里认识的人发来的夸赞。
他手指划着屏幕,点开了邮箱,果然有封新邮件,发件人是安妮的私人邮箱,主题写着“难以置信!”。
凯,
我现在手还在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刚才那两个加时赛,我坐在电视前,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最后你那个上篮,还有你扑过去干扰哈斯勒姆投篮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看,只能捂着眼睛从指缝里看画面。
这太疯狂了,你们怎么能撑到最后?我没法想象你们现在有多累,一定要好好休息,别硬撑。这场胜利,你们配得上,所有的欢呼和赞誉,都是你们应得的。
说真的,我觉得我下次可能承受不住这种紧张了——当然是开玩笑的,下一场我肯定还会守在电视前,看你们赢。
为你骄傲,也为你们整个球队骄傲。
安妮
林凯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能想象出安妮写这些话时的样子,大概是坐在沙发上,手指飞快地敲键盘,眼睛还亮着,满是激动。
这种被人在万里之外牵挂的感觉,像股暖流,慢慢散开,冲淡了不少疲惫。他手指打字,简单回了句“谢谢,我会好好休息,下一场继续加油”,然后放下手机,没一会儿就沉沉睡了过去。
同一时间,迈阿密热火队的酒店套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失败的气息像浓雾,裹着整个房间。帕特·莱利没像往常一样,拉着队员们看录像复盘,只是摆了摆手,让大家先回去休息,语气里没什么情绪,却透着股压抑。
可他自己的房间里,灯亮到了深夜。教练组的人围着桌子坐,巨大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播放着G3最后几个回合的画面——林凯突破奥尼尔上篮的瞬间,他脚步的变化,还有最后干扰哈斯勒姆投篮时的站位,一遍又一遍,没人说话,只有屏幕里的球员跑动声。
“必须重新评估这个中国小子。”莱利终于开口,声音冷得像冰,还带着点被冒犯的愠怒,“他的节奏感,还有那种防守时机的把握,太捉摸不透了。加里(佩顿)的经验,看来不够限制他。”
“他体力应该是个问题。”一个助理教练小声说,指着屏幕里林凯最后时刻的跑动,“双加时几乎打满了,G4他状态肯定会下滑。”
“不能把希望赌在对手的疲惫上。”莱利打断他,手指重重敲了敲桌子,“我们要主动,得拿出新策略。加强身体对抗,从他接球开始就贴上去,别给他调整的机会。还有防守端,不能让他那么容易协防,得有人盯着他的跑动路线。”
他的目光落在战术板上,韦德和奥尼尔的名字被圈了出来:“德维恩,沙克,G4我需要你们拿出统治力。那是他们的主场,但我们要把那里变成我们的战场,明白吗?”
韦德坐在旁边,一直没说话,听到这话,才缓缓点头。他眼里的不甘快溢出来了,连续两场错失绝杀,那种憋屈像团火,在心里烧得厉害。
奥尼尔则摩挲着自己的肩膀,眉头皱着,脸色凝重——作为球队的内线支柱,G3他没防住林凯的最后那个上篮,这让他很不舒服,下一场,他必须找回状态。
休斯顿的街头,这会儿正是热闹的时候。
各大体育报社的头条,全是火箭队的照片——姚明在篮下强攻的瞬间,麦迪干拔跳投的背影,还有林凯突破上篮时的特写。电视里的体育新闻,翻来覆去播放着比赛的精彩片段,解说员的声音里满是激动,连带着街上的球迷都疯了。
穿红色球衣的人走在路上,碰到了就击个掌,嘴里聊着刚才的比赛,聊着林凯这个“幽灵后卫”怎么在关键时刻救场。
可在这片热闹里,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几个体育分析师在节目里皱着眉,指着数据图表说:“火箭队的主力太累了,姚明的小腿一直有伤病隐患,这场打了这么久,下一场能不能撑住不好说。
还有林凯,双加时几乎没歇,体力消耗太大,G4很可能会出现状态下滑。”
“热火队不会坐以待毙。”另一个分析师接着说,“莱利肯定会调整战术,下一场的对抗只会更激烈。火箭队想乘胜追击,得先把体力调整好,不然很可能被热火反扑。”
没人知道这些话被多少人听进去了,只知道丰田中心的灯光还亮着,工作人员在忙着布置场地;火箭队的训练馆里,第二天一早就要响起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而热火队的球员,也会在天亮后开始加练。
胜利的喜悦还没完全散去,可暗流已经在底下涌开了。G4,对火箭来说,是拿到赛点的好机会;对热火来说,是输不起的背水一战。这场仗,从赛场延伸到了训练馆,延伸到了每个球员的身体和心里。短暂的休息过后,更残酷的战斗,很快就要在丰田中心打响了。
里面静得很,只有球员们粗重的喘息声,混着湿球衣贴在身上的黏腻响动。
刚赢下天王山,没人欢呼,连说话的力气都欠奉。
林凯瘫在自己的衣柜前,后背抵着冰凉的金属柜面,才勉强撑住身子。胳膊像灌了铅,抬手解球衣扣子的动作都慢得发颤,每块肌肉都在隐隐作痛,连带着体内的【节奏之心】都慢了下来,不再是比赛时那种强劲的搏动,只剩微弱的起伏,维持着最基本的节奏。
他盯着地板上的汗渍发愣,脑子里还在闪回刚才的画面——G2加时输球的憋屈,最后几秒没能防住对手的无力;还有刚才,双加时最后一分钟,他突破上篮得手时的心跳,以及最后关头干扰哈斯勒姆投篮的紧张。两种情绪搅在一起,累得人连呼吸都觉得沉。
队医和训练师们推着器材车穿梭,脚步声成了更衣室里唯一的规律声响。姚明坐在长椅上,头靠着墙,闭着眼,任由理疗师的手在他僵硬的小腿上揉捏,眉头时不时皱一下,显然疼得不轻。
麦迪则仰着头靠在衣柜上,汗水顺着下颌线往下滴,砸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他胸口起伏得厉害,手里攥着毛巾,却没力气擦脸。
“伙计们。”范甘迪教练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嗓子哑得厉害,比平时低了好几个调,却带着股没法掩饰的欣慰,“这是场伟大的胜利,真的,伟大。”
他走了两步,目光扫过每个球员,从姚明到麦迪,再到林凯,最后落在替补席的队员身上,“你们今天拿出的坚韧,还有勇气,没人能比。我为你们骄傲。”
更衣室里还是没什么动静,可球员们的头都微微抬了抬,看向教练。
范甘迪顿了顿,语气沉了下来,像是一盆冷水,浇在刚有点暖意的氛围里:“但别忘了,系列赛还没结束。
我们只是守住了主场,这是该做的。迈阿密人不会就这么算了,下一场他们肯定会更狠,会拼尽全力反扑。今晚可以高兴,但就今晚。明天一早,把这些都忘了,专心准备G4。”
这话像个提醒,没人反驳。2-1的领先是好事,可离总冠军,还差两场胜利。谁都清楚,热火队不会轻易认输。
林凯是被队友扶着走出更衣室的,到了酒店房间,他连洗澡都得靠着意志力撑着。热水浇在身上,缓解了点肌肉酸痛,可疲惫还是从骨头缝里往外冒。
躺到床上时,身体已经累得发僵,可脑子却还清醒,比赛里的画面反复跳出来,怎么都静不下来。
他摸过手机,屏幕亮起来,几条未读消息弹了出来——国内的朋友发来的祝贺,还有篮球圈里认识的人发来的夸赞。
他手指划着屏幕,点开了邮箱,果然有封新邮件,发件人是安妮的私人邮箱,主题写着“难以置信!”。
凯,
我现在手还在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刚才那两个加时赛,我坐在电视前,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最后你那个上篮,还有你扑过去干扰哈斯勒姆投篮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看,只能捂着眼睛从指缝里看画面。
这太疯狂了,你们怎么能撑到最后?我没法想象你们现在有多累,一定要好好休息,别硬撑。这场胜利,你们配得上,所有的欢呼和赞誉,都是你们应得的。
说真的,我觉得我下次可能承受不住这种紧张了——当然是开玩笑的,下一场我肯定还会守在电视前,看你们赢。
为你骄傲,也为你们整个球队骄傲。
安妮
林凯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能想象出安妮写这些话时的样子,大概是坐在沙发上,手指飞快地敲键盘,眼睛还亮着,满是激动。
这种被人在万里之外牵挂的感觉,像股暖流,慢慢散开,冲淡了不少疲惫。他手指打字,简单回了句“谢谢,我会好好休息,下一场继续加油”,然后放下手机,没一会儿就沉沉睡了过去。
同一时间,迈阿密热火队的酒店套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失败的气息像浓雾,裹着整个房间。帕特·莱利没像往常一样,拉着队员们看录像复盘,只是摆了摆手,让大家先回去休息,语气里没什么情绪,却透着股压抑。
可他自己的房间里,灯亮到了深夜。教练组的人围着桌子坐,巨大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播放着G3最后几个回合的画面——林凯突破奥尼尔上篮的瞬间,他脚步的变化,还有最后干扰哈斯勒姆投篮时的站位,一遍又一遍,没人说话,只有屏幕里的球员跑动声。
“必须重新评估这个中国小子。”莱利终于开口,声音冷得像冰,还带着点被冒犯的愠怒,“他的节奏感,还有那种防守时机的把握,太捉摸不透了。加里(佩顿)的经验,看来不够限制他。”
“他体力应该是个问题。”一个助理教练小声说,指着屏幕里林凯最后时刻的跑动,“双加时几乎打满了,G4他状态肯定会下滑。”
“不能把希望赌在对手的疲惫上。”莱利打断他,手指重重敲了敲桌子,“我们要主动,得拿出新策略。加强身体对抗,从他接球开始就贴上去,别给他调整的机会。还有防守端,不能让他那么容易协防,得有人盯着他的跑动路线。”
他的目光落在战术板上,韦德和奥尼尔的名字被圈了出来:“德维恩,沙克,G4我需要你们拿出统治力。那是他们的主场,但我们要把那里变成我们的战场,明白吗?”
韦德坐在旁边,一直没说话,听到这话,才缓缓点头。他眼里的不甘快溢出来了,连续两场错失绝杀,那种憋屈像团火,在心里烧得厉害。
奥尼尔则摩挲着自己的肩膀,眉头皱着,脸色凝重——作为球队的内线支柱,G3他没防住林凯的最后那个上篮,这让他很不舒服,下一场,他必须找回状态。
休斯顿的街头,这会儿正是热闹的时候。
各大体育报社的头条,全是火箭队的照片——姚明在篮下强攻的瞬间,麦迪干拔跳投的背影,还有林凯突破上篮时的特写。电视里的体育新闻,翻来覆去播放着比赛的精彩片段,解说员的声音里满是激动,连带着街上的球迷都疯了。
穿红色球衣的人走在路上,碰到了就击个掌,嘴里聊着刚才的比赛,聊着林凯这个“幽灵后卫”怎么在关键时刻救场。
可在这片热闹里,也有不一样的声音。
几个体育分析师在节目里皱着眉,指着数据图表说:“火箭队的主力太累了,姚明的小腿一直有伤病隐患,这场打了这么久,下一场能不能撑住不好说。
还有林凯,双加时几乎没歇,体力消耗太大,G4很可能会出现状态下滑。”
“热火队不会坐以待毙。”另一个分析师接着说,“莱利肯定会调整战术,下一场的对抗只会更激烈。火箭队想乘胜追击,得先把体力调整好,不然很可能被热火反扑。”
没人知道这些话被多少人听进去了,只知道丰田中心的灯光还亮着,工作人员在忙着布置场地;火箭队的训练馆里,第二天一早就要响起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而热火队的球员,也会在天亮后开始加练。
胜利的喜悦还没完全散去,可暗流已经在底下涌开了。G4,对火箭来说,是拿到赛点的好机会;对热火来说,是输不起的背水一战。这场仗,从赛场延伸到了训练馆,延伸到了每个球员的身体和心里。短暂的休息过后,更残酷的战斗,很快就要在丰田中心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