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雪中送炭-《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

  这场腊月的雪,已连下数日。

  临安知县府邸的正堂内,炭盆里的银霜炭燃得正旺,却驱不散周景明眉宇间的寒气。

  他身着一身玄色常服,领口绣着暗纹流云,墨发用玉簪松松束着,指节分明的手正捏着一份灾情呈报。

  他指腹反复摩挲着纸上“民房坍塌十七间”、“粮商囤粮抬价”的字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咳……”周景明轻咳一声,将呈报扔在案上,案上的青瓷笔洗被震得微微晃动,溅出几滴墨汁在雪浪纹宣纸上,晕开一片暗沉。

  他起身踱了两步,玄色衣摆扫过满地狼藉的文书,目光落在窗外。

  ——庭院里的红梅被积雪压弯了枝桠,连青砖地都被厚雪盖得严严实实。

  只余下几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像是烙在白茫茫天地间的愁绪。

  “前任知县倒是潇洒,”周景明低声咒骂,语气里满是无奈,他初到临安不过半月,对当地乡绅、粮商的底细还没摸清,前任却留下一堆烂账:

  粮仓亏空、河工未修,如今雪灾一来,竟是连个能跑腿办事的得力下属都没有。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指尖触到额间的薄汗,明明炭盆烧得暖,心里却像揣着块冰,“再这么拖下去,百姓要冻饿致死,我这乌纱帽也保不住……”

  “大人,”门外传来衙役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范府当家主母柳氏,说有要事求见,此刻正在府外等候。”

  “范府?”周景明猛地顿住脚步,眼中的愁云瞬间散了大半。

  他早听闻临安范府是当地首富,家底殷实,更听说当家主母柳清漪是个难得的通透人。

  ——去年邻县旱灾,她曾开仓放粮,还组织绣坊女子赶制冬衣,口碑极好。

  赴任前,吏部的同僚特意嘱咐他:“临安范府在京城亦有根基,柳氏更是心善有谋,一定要与其为善。”

  这不正是瞌睡时有人送枕头?周景明心头一喜,刚要扬声说“快请进来”,转念又停住了。

  他低头理了理衣襟,指尖抚过衣襟上微皱的纹路,心里盘算着:

  柳氏主动上门,定是为雪灾而来,若我亲自去迎,既显诚意,也能让她看出我解决灾情的决心。

  这般想着,周景明快步朝府外走去,连玄色常服上沾了几片飘落的雪花都未察觉。

  府门外,柳清漪正立在廊下。

  她身着一件月白色绣暗纹兰草的披风,领口和袖口滚着一圈雪白的狐裘,风一吹,披风下摆轻轻晃动,露出里面豆绿色的襦裙。

  她将暖炉揣在袖中,素手拢了拢披风的领口,乌黑的发髻上只插了一支碧玉簪,簪头垂着的珍珠流苏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却丝毫不显寒酸,反倒透着几分清雅端庄。

  雪还在下,几片雪花落在她的发间,像是撒了把碎玉。

  柳清漪抬眼望着知县府邸的朱漆大门,眼底带着几分思索——她本以为周景明初来乍到,又是朝廷派来的官员,或许会端些架子,没想到……

  “柳夫人久等了!”

  熟悉的声音传来,柳清漪猛地回神,抬眼便见周景明快步走来。

  他没有穿官服,玄色常服虽简单,却收拾得整洁。

  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脚步匆匆,连帽檐上落的雪都顾不上拂去,走到她面前时,还微微躬了躬身,语气随和:

  “本应早去拜访夫人,怎反倒劳烦夫人亲自跑一趟,是周某失礼了。”

  柳清漪心中一怔,握着暖炉的手紧了紧。

  她原以为自己主动上门,周景明最多让管家引她进去,没想到他竟亲自来迎,而且神色间没有半分官员的倨傲,反倒满是急切与诚意。

  她连忙屈膝回礼,声音温和:“大人客气了,民妇今日前来,是为雪灾之事,想着或许能为大人、为临安百姓尽一份力,不敢劳烦大人亲自迎接。”

  “夫人这话可就见外了,”周景明连忙侧身让她进门,伸手示意时,目光不经意扫过她披风上的兰草纹。

  ——针脚细密,配色雅致,一看便知是精心绣制,却又不张扬,倒像她的为人,“如今临安百姓受难,夫人能主动相助,周某感激还来不及。

  快请进,堂内烧了炭,暖和些。”

  柳清漪跟着他往里走,脚下踩着积雪,发出“咯吱”的轻响。

  她偷偷打量周景明的背影,见他玄色衣摆上沾的雪化了,留下几片湿痕,却毫不在意,只快步引着她往正堂去,心里渐渐有了底。

  这位周知县,看来不是个只懂摆架子的官员。

  他既愿放下身段亲自迎她,定是真心想解决雪灾,是个务实为民的好官。

  如此一来,她今日带来的提议,便有了成算。

  “大人,”柳清漪轻声开口,语气比来时更从容了些,“民妇来时,已让管家清点了范府粮仓的存粮,约莫能供五百百姓食用一月。

  另外,绣坊还有些冬衣,虽不算厚实,却也能解燃眉之急……”

  周景明脚步一顿,猛地转身看向她,眼中满是惊喜,连声音都拔高了几分:“夫人此言当真?”

  他原以为柳清漪最多捐些银两,没想到竟直接拿出粮和衣,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柳清漪见他这般模样,忍不住弯了弯唇角,眼底漾起浅浅的笑意:“民妇怎敢欺瞒大人。

  只是,光靠范府一家之力,终究有限。民妇想着,或许能请大人出面,召集临安的乡绅粮商,一同为灾情出份力。

  ——大人是父母官,他们定是愿意听大人调度的。”

  周景明闻言,只觉得心中的冰块瞬间融化,连炭盆的暖意都不及此刻的畅快。

  他看着柳清漪从容温和的模样,月白色披风上的狐裘沾了雪,却衬得她眉眼愈发清亮,当下拱手道:“夫人深明大义,周某佩服!

  此事若成,临安百姓都该感念夫人的恩情!”

  柳清漪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庭院中被雪压弯的红梅上,轻声道:“民妇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只要大人真心为民,临安百姓定能熬过这场雪灾。”

  正堂内的炭盆依旧燃着,窗外的雪还在下,可周景明的心中,却已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他很欣慰有了柳清漪的相助,这场棘手的雪灾,终于有了转机。